1.如何快速提高写作技能?带两娃+日看百页书+日更3千字-成悦老师分享

2.在校大学生怎么赚钱

3.手绘风景插画-PS照片转手绘插画(带人物篇)

4.董喜阳的文学对话

影评大赛获奖作品怎么写文案简短精辟_影评大赛获奖作品怎么写文案简短

读技校有前途吗?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学生,因为技校的学费相对较低,而且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但是如果想要继续深造,读技校是否还是有前途呢?技校的学生在就业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毕业生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继续深造。技校的学生毕业后能够得到很好的就业前景,因为他们掌握了一门技术。

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有哪些:序号专业名称所属类别1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与信息2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与信息3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与信息4国际商务财经商贸5国际商务财经商贸6电子商务财经商贸7电子商务财经商贸8商务英语教育与体育9商务英语教育与体育10政治安全保卫公安与司法11政治安全保卫公安与司法12法律事务公安与司法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动漫与游戏设计介绍所属学校: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大类:文化艺术大类专业名称:动漫与游戏设计专业代码:750109专业方向:游戏艺术设计专业性质:示范性品牌专业对应职业工种:游戏角色建模师游戏场景建模师插画师毕业时职业技能所能考 出的职业资格证书:必考项目? 素描证书(5~8级)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色彩证书(5~8级)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对应开放实训中心:上海市动漫游戏开放实训中心级别:专业介绍: 游戏设计是一项涉及领域广泛的综合性高级应用性技术,专业人才可就业于动画、游戏、广告、、工业设计(效果展示)等相关行业,行业的发展要求专业人才具备深厚的艺术素养、熟练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艺术综合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学生全面发展,依托“企业化制度”、“企业化情境”、“企业化实践”与“企业化激励”开展校企浸入式融合人才培养,主要面向游戏设计、动画制作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美术基础扎实,能从事游戏美术设计(游戏原画、游戏 2D/3D 美术、游戏动画)、游戏美术项目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一定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紧密对接游戏设计行业发展趋势的知识型、发展型、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游戏设计专业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进阶原理及行业发展趋势构建课程体系框架,并形成课程路线(如图 1 所示)。具体做法是:根据能力体系,分析各能力单元所对应的教学领域,确定对应开设的课程名称,教学目标与标准,教学内容,项目实训方式等。同时,按照职业岗位要求,整合专业课程,确定课程包含的核心能力。最后以素质教育、人文艺术和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编写教学方案,制定专业教学。专业核心技术为游戏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从事对应岗位工作的必备技能。包含:游戏美术设计的创作能力、游戏美术设计软件应用能力、游戏美术设计实践能力等。本课程以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人文素养为基础,讲授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规范应用文写作。其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就业形势和政策,引导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合理调整职业预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就业竞争意识,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常识和技巧,把握学生就业市场的特点和功能,以此提高学生主动适应就业制度改革以及就业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求职择业的实力,最终指导和帮助学生实现成功就业。专业建设成果: 2013年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国家级 动画片设计与制作 二等奖1人次 星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市级 动画片设计与制作 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2人次 2015年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国家级 动画片设计与制作 一等奖1人次 星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市级 动画片设计与制作 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2人次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数字影像技术介绍所属学校: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大类:文化艺术大类专业名称:数字影像技术专业代码:750103专业方向:数字制作专业性质:精品特色专业对应职业工种:数字影像制作岗位·素材集类:摄影师、灯光师、美术指导等、录音师;·内容制作类:动态视觉设计(动态图形制作师、动态设计师、三维动态设计师);数字音制作(剪辑师、合成师、特效师、录音师、栏目包装师);影像交互制作(交互设计师、影像剪辑师、影像合成师)毕业时职业技能所能考 出的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媒体应用制作技术员(多媒体应用设计师),认证单位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手机图形处理与短制作师:初级,认证单位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放映员:初级(选考),认证单位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音响调音员:初级(选考),认证单位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1+X动漫游戏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级,认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对应开放实训中心:上海市动漫游戏开放实训中心级别:专业介绍: 数字影像技术专业,属于文化艺术大类,艺术设计类专业。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以“理论与实践、专业与发展、教育与产业”为支撑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掌握数字制作及设计能力,能从事电脑图文制作、数字影音集、动效设计制作、数字影音制作、策划与推广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发展型高素质专业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对标国内一线数字影像技术行业发展现状,实施“专业学科联动小组”教育教学改革,校内专业教师团队5人(区学科带头人后备、区职教学科中心组成员1人,区骨干教师1人、校骨干教师4人)。专业课程和教学方法由全国职业院校数字媒体相关专业规范建设编写专家、上海市数字影像技术专业教学优秀名师团队设计完成并参与教学,校外专家团队协助把握人才培养发展和课程建设方向。 教研组积极参与教改、科研和社会服务,近十年来,拥有市、区级课题多项,并根据数字影像技术专业建设特点,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学去中心化的特点,形成了适合专业发展的“分布式协作”教学模式。基于该教学模式撰写了3篇论文,开展了4次市级交流。期间组内教师下企业探索该模式在实际岗位技能对接中意义,形成了对于专业课程改革的初设方案,并通过课堂实践开展市级、区级经验分享活动,参加全国、全市、区级教学大赛,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个,三等奖1个,上海市特等奖1个,一等奖5个。形成了典型的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模式,在“全国动漫联盟”范围内进行推广,获得了专家组认可。 课程建设丰富,系列专业特色市级共享课程将在“上海市在开放课程平台”陆续开放;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岗位能力需求编写教材《剪辑》、《合成》、《合成(调色篇)》3本,后者获得2023年上海市优秀脚本教材称号;“校园微**制作”、“大师讲坛”、“制作工作室”、“走进中华艺术宫”等多元化课堂模式启动,教学实训环境优良;携手上海市凯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形成“项目引领、以老带新”的跨年级融课程的教学形式,众多原创微**作品、短作品、影音宣传品、融合教学展示案例,屡次斩获多项国家级、市级、区级一等奖,教学成果成绩斐然! 本专业学习模块的设置,培养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将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转化为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并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突出:在第一阶段学习,掌握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基础能力;在第二阶段学习,形成岗位职业的核心技能和管理能力,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毕业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出色,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获得广泛认可: ●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视听语言、美术基础、摄影摄像技术、素材集与处理等。 ● 专业核心课程模块:非线性编辑、特效合成、影像包装与制作、数字音频制作、交互设计制作等。 ● 专业方向实训模块:数字音制作方向、影像交互制作方向、动态视觉制作方向。 ● 顶岗实习模块:数字影像技术项目实践(生产与运营)。 ● 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应用技术类、手机图形处理与短制作类、1+X动漫游戏职业技能类(等级认证)。 本专业实训环境优良,拥有高端后期制作实训室、录影棚、摄影棚等,并配置相关高端软件和摄影摄像器材。 本专业的主要实习公司为上海幻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霏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欧亘多媒体设计有限公司等制作类公司,实习岗位以项目制作流程为基础,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做到按岗位轮流实习。 我校数字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国内主流电视台、文化传媒公司、新媒体机构等,专业在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学生就业专业相关度、薪酬收入等方面,在群星职校文化艺术大类各专业中均处于领先状态。 专业建设成果: 1.项目、课题及教师成果 2016-2023年,教研组基于“分布式协作”模式研究,开设市级计算机中心组展示课《极限挑战》—抠像技巧的应用,听课对象是市专业教师;2017年10月开设区级展示课《剪辑技巧在打斗中的应用2》,听课对象是市级专业教师; 2018年11月开设区级展示课《剪辑技巧在打斗中的应用3》,听课对象是区级专业教师。 2023年 高嬿、黄慧琳 获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活动 市级优秀指导教师; 2023年 高嬿 获 浦东新区中职学校班主任基本功竞赛 区级特等奖; 2023年 高嬿 获 浦东新区“生命、责任、国家”主题班会教案竞赛 区级一等奖; 2019年 高嬿、李爽、韩晓明老师的获奖课《“分布式协作”模式重构教学理念——以课程为例》收录在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用技术点亮课堂——信息化教学大赛优秀案例选编》,书号:ISBN 8-7-5760-0020-7; 2019年,高嬿、李爽、韩晓明老师的获奖课《“分布式协作”模式重构教学理念——以课程为例》收录与教育部信息化教学优秀成果案例; 2019年 高嬿 获 第三届上海基础教育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教学竞赛 市级一等奖; 2019年 高嬿 获 上海市教学能手 市级荣誉称号; 2019年 高嬿 获 城市杯两岸学生电子竞技邀请赛 市级优秀指导老师奖; 2018年 高嬿《项目实践课程设计——》收录在《以“双项目”为载体让企业实践成果走进课堂——2018年上海市中职学校教师企业实践教学转化案例集》,并获教学案例一等奖; 2018年 高嬿 课题论文《“分布式协作”模式重构教学理念——以课程为例》收录在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开放共享创新——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运行成果案例集》,书号:ISBN 8-7-5675-8127-2/G.11379; 2018年 高嬿 获 上海市中小学生“寻找家园的文化基因”微**大赛 市级 优秀指导老师奖; 2018年 高嬿 获 百年树人·**阳光系列活动——2018年上海市中小学**大赛(剧本)类 市级优秀指导老师奖; 2018年 高嬿、黄慧琳 指导学生获 上海市“星光”第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后期制作项目 三等奖(2名); 2017年 高嬿 获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国家三等奖; 2017年 高嬿 获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市级特等奖; 2017年 高嬿 获 上海市园丁称号; 2017年 高嬿 获 首届上海市黄炎培职业教育奖 市级杰出教师奖; 2017年 高嬿 获 第二届上海基础教育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教学技能竞赛 市级三等奖; 2017年 高嬿 获 上海市中小学生微**大赛(剧本)赛项 市级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7年 高嬿 获 “军歌嘹亮 军旗飘扬”上海市中学生纪念中国建军90周年系类活动微**创作大赛 市级优秀指导教师; 2016年 高嬿 获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国家级一等奖; 2016年 高嬿 获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国家级一等奖; 2016年 高嬿 获 上海市第七届上海市中职校教学法评优活动 市级二等奖。 2016年 高嬿 获 第十二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竞赛微**项目 国家级 优秀指导老师奖; 2016年 高嬿 获 “金太阳杯”第九届红色足迹红色少年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 “全国儿童书画教育辅导三等奖”荣誉称号; 2016年 高嬿 获 上海市第十二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竞赛上海市复赛 市级 优秀指导教师; 2015年 高嬿 获 首届上海市学生龙文化全能赛——“我话端午”动大赛 优秀指导教师; 2015年 高嬿 获 上海市浦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法评优 区级二等奖; 2014年 高嬿 获 全国中职学校数字媒体技能与作品大赛 优秀指导老师; 2014年 高嬿 获 全国职业院校数字媒体相关专业规范建设编写专家; 2014年 高嬿 获 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 市级二等奖; 2014年 高嬿 获 静安区环保创意Flash设计大赛 区级一等奖; 2013年 高嬿 获 浦东新区教育体育系统十大杰出青年 区级 2013年 高嬿 获 第八届“天眼杯”中国国际少年儿童大赛 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3年 高嬿 获 第十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竞赛上海市级复赛 优秀指导教师奖 2.学生成果 2023年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活动 微**比赛 市级优秀奖、入围奖(2名); 2023年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活动 摄影作品比赛 市级优秀奖、入围奖(2名); 2023年 上海市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市级优胜奖; 2023年 浦东新区中小学生海报绘制比赛 区级一等奖、二等奖; 2023年 浦东新区中小学生影评征文比赛 区级二等奖、三等奖(2名); 2023年 浦东新区第十六届学生艺术节摄影作品比赛 区级一等奖; 2023年 浦东新区第十六届学生艺术节绘画作品比赛 区级三等奖; 2019年 “天眼杯”中国国际少儿大赛少年组 国际优秀奖(2名); 2019年 第二届“超星杯”中华历史文化动漫设计大赛(摄影类) 全国动漫联盟金奖、铜奖; 2019年 上海市“星光”第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后期制作项目 市级三等奖(2名); 2019年 城市杯两岸学生电子竞技邀请赛获职业技能(制作剪辑) 市级二等奖(2名); 2018年 中国(杭州)国际少儿大赛 国家级铜奖(4名)、优秀奖(3名); 2018年 上海市中小学生“寻找家园的文化基因”微**大赛(高中组) 市级金奖、优秀奖; 2018年 百年树人·**阳光系列活动——2018年上海市中小学**大赛(剧本)类 市级金奖、铜奖(2名); 2018年 上海市“未来杯”微**大赛 区级一等奖(2名)、三等奖; 2017年 上海市“星光”第七届技能大赛获得数字后期制作项目 市级三等奖; 2017年 上海市中小学生微**大赛(剧本)赛项 市级银奖; 2017年 上海市首届中职生微**节 市级银奖、铜奖、评委会特别奖、最佳人气奖、最佳男主角; 2017年 “军歌嘹亮 军旗飞扬”上海市中小学生纪念90周年系类活动微**创作大赛(高中组) 市级一等奖 2017年 “未来杯”上海市高中阶段学生微**大赛 市级二等奖(3名)、三等奖; 2017年 浦东新区科普公益广告大赛(广告类) 区级三等奖; 2016年 第十二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竞赛微类 全国一等奖、上海市一等奖; 2016年 上海市高中阶段学生“未来杯”微摄影大赛活动 市级一等奖、三等奖、最佳剪辑奖;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西餐烹饪介绍所属学校: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大类:旅游大类专业名称:西餐烹饪专业代码:740202专业方向:西餐制作专业性质:精品特色专业,重点建设专业对应职业工种:西式烹调师毕业时职业技能所能考 出的职业资格证书:西式烹调师对应开放实训中心:级别:专业介绍: 学校从1995午开设旅游服务类专业,其中西餐烹饪专业是我校的重点品牌专业。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主要面向各大酒店(饭店)、社会西餐厅等餐饮企业,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熟悉西式餐饮运作流程,能从事西餐原料加工、西餐冷菜制作、西餐热菜制作等一线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发展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专业教学方面,专业设置了西餐烹饪原料加工、西餐主菜制作、西餐色拉制作、西餐汤与少司制作、食品营养与卫生、烹饪原料知识、成本核算等专业技能与核心课程。学习时间一共三年,两年在校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学习,第三年,学校将安排学生进入上海高星级酒店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学生完成在校专业理论和技能学习后,参加中式烹调师四级技能考核,合格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专业建设方面,学校拥有一套先进的校企合作模式, 与上海市烹饪协会、上海市饮食行业协会以及大的餐饮企业如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上海浦东嘉里酒店、上海宝莱纳餐饮有限公司、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有限公司等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实习百分百推荐,能够获得好的实习锻炼机会。另外,学校还聘请了行业内的专家参与和指导专业的教学,促进专业提升发展。 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现在我校西餐烹饪专业已近具备了优越的专业条件和完善的专业实施,拥有14间现代化烹饪实训室。目前学校有全职烹饪教师9名,具备中西餐、中西点技师及高级技师职业能力。是我校实施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专业开设至今已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烹饪人才,为上海市的餐饮业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多年来我校烹饪专业在浦东新区的招生规模一直保持第一,在上海职校体系也确立了颇具影响力的“群星品牌”。专业建设成果: 2013年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国家级 中式点心制作 二等奖1人次 星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市级 中式烹调制作 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3人次 旅游职教集团技能大赛 职教集团 中式烹调制作 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5人次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国家级 教学设计 一等奖 2014年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国家级 中式烹调制作 二等奖2人次 三等奖1人次

2016年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第四届校本教材展示交流评比活动 市级 中餐热菜制作 优秀校本教材

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中餐烹饪介绍所属学校: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大类:旅游大类专业名称:中餐烹饪专业代码:740201专业方向:专业性质:重点建设专业对应职业工种:中式烹调师毕业时职业技能所能考 出的职业资格证书:中式烹调师对应开放实训中心:级别:专业介绍: 学校从1995午开设旅游服务类专业,其中中餐烹饪专业是我校的重点品牌专业。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主要面向各大酒店(饭店)、社会中餐厅等餐饮企业,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熟悉中式餐饮运作流程,能从事中餐厨房冷菜、切配、炉灶、排菜等岗位等一线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发展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专业教学方面,专业设置了中餐烹饪原料加工、中餐冷菜制作、中餐热菜制作、食品雕刻、食品营养与卫生、烹饪原料知识、成本核算等专业技能与核心课程。学习时间一共三年,两年在校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学习,第三年,学校将安排学生进入上海高星级酒店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学生完成在校专业理论和技能学习后,参加中式烹调师四级技能考核,合格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专业建设方面,学校拥有一套先进的校企合作模式, 与上海市烹饪协会、上海市饮食行业协会以及大的餐饮企业如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上海浦东嘉里酒店、上海宝莱纳餐饮有限公司、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有限公司等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实习百分百推荐,能够获得好的实习锻炼机会。另外,学校还聘请了行业内的专家参与和指导专业的教学,促进专业提升发展。 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现在我校中餐烹饪专业已近具备了优越的专业条件和完善的专业实施,拥有14间现代化烹饪实训室。目前学校有全职烹饪教师9名,具备中西餐、中西点技师及高级技师职业能力。是我校实施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专业开设至今已经培养了数千名烹饪专业高技能人才,为上海市的餐饮业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多年来我校烹饪专业在浦东新区的招生规模一直保持第一,在上海职校体系也确立了颇具影响力的“群星品牌”。专业建设成果: 2013年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国家级 中式点心制作 二等奖1人次 星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市级 中式烹调制作 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3人次 旅游职教集团技能大赛 职教集团 中式烹调制作 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5人次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国家级 教学设计 一等奖 2014年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国家级 中餐烹饪 二等奖2人次 三等奖1人次

2016年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第四届校本教材展示交流评比活动 市级 中餐热菜制作 优秀校本教材

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国际商务介绍所属学校: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大类:财经商贸大类专业名称:国际商务专业代码:730501专业方向:外贸单证专业性质:对应职业工种:毕业时职业技能所能考 出的职业资格证书:营销师(国际商务)对应开放实训中心:级别:专业介绍: 我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方向是外贸单证,主要面向外贸公司、货代公司、船务公司、电子商务公司、涉外物流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培养能从事商务接待、文案处理、电商操作、外贸营销、客户服务、单证操作、货代操作、关务操作等相关职业岗位的基础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发展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本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外贸单证实务、国际商务实用英语、商务礼仪沟通、电子商务应用、外贸营销、货运代理实务、单一窗口实务等等。 我校开设国际商务专业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师资力量强,专业教师各有专长,都取得了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其中高级讲师三名、硕士学位两名、区学科带头人一名、区骨干教师一名、校骨干教师一名。专业教师定期参加企业调研和培训,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学生在校期间会进行国际商务实务操作的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和考评,考评合格的同学能获得营销师(国际商务师)(四级)证书。毕业生主要的实习、就业单位有:永欣报关公司、永盛报关公司、联合国际货运公司、高信国际物流公司、中远国际物流公司、金意报关有限公司等;毕业生的对口实习率达到90%以上。专业建设成果: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艺术设计与制作介绍所属学校: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大类:文化艺术大类专业名称: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代码:750101专业方向:美术与动画专业性质:品牌专业对应职业工种:动画师毕业时职业技能所能考 出的职业资格证书:对应开放实训中心:二维动画实训中心级别:专业介绍: 我校美术与动画的专业方向主要是二维动画制作,主要面向美术与动画公司、出版社和游戏制作等动漫游戏企业,培养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熟练掌握动画软件的操作,掌握动画造型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运动规律和镜头语言的应用的动画人才,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备道德完善的人格,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善于沟通和交流的从业者。 美术与动画专业培养动画人才不仅要教授动画运动规律,还必须涉及到视听语言的运用、分镜头设计、动画电脑技术、音频等**专业知识。通过专业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美术与动画制作的工作流程和要求,了解本行业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向,掌握美术与动画的设计与制作的知识和技能,达到美术与动画设计岗位初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历史和劳动专题教育类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跟岗实训、轮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素描、色彩、美术构成、速写、技法与表现与图形图像技术。专业方向课程有动画运动规律、动画造型与场景绘制、二维电脑动画制作和项目实践课。 我校美术与动画专业教师队伍,是一支年轻的有创造力的、有专业化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有3名专业课教师和4名基础专业课教师。专业教师都获得了由上海市劳保局颁发的高级师证,基本上形成了一支年轻有创造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学校有地将部分老师融入企业进行岗位培训,使我校美术与动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完成从输血功能到造血功能的实质性转变。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的《素描》和《色彩》的等级考证,考证通过率高达90%以上。本专业连续专业可对接高职院校的动画设计、设计、动漫游戏等专业。本专业拥有造型基础实训室、动漫绘制实训室、软件应用基础实训室、二维动画实训室等多个实训室,配备了高端的电脑设备和数位屏设备,为学生的实训操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本专业有对口的校企合作企业,学生的就业率较高,企业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和环境,使学生得到锻炼和实践机会。 专业建设成果:

对中专/技校/职校报考还有疑问,您可以点击2023年电大中专招生咨询(原广播电视大学):s://.87dh/xlzz/

如何快速提高写作技能?带两娃+日看百页书+日更3千字-成悦老师分享

当记者去吧。。即使小报也行。创意文案不行地

海媒体比拼小姿(首发《青年记者》)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3530次)

要研究上海本埠纸媒体间的竞争,就要知道上海的两大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而知道了这两大报业集团之后,很大程度上已经理清了上海纸媒体竞争的格局。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报业集团。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组建于2000年10月9日,由《解放日报》《新闻报》系列、《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报刊文摘》、《民主与法制时报》、《全球论坛》、《I时代》、《房地产时报》、《新上海人》、《支部生活》、解放日报网络版9报3刊1网组成。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是以以文汇报社和新民晚报社为基础组建的报业集团,成立于1998年7月25日。由《文汇报》、《新民晚报》、《新民周刊》、《文汇读书周报》、《上海星期三》、《上海家庭报》、《行报》、《新民体育报》、《新民围棋》、《新闻记者》、《世界》、《萌芽》、《Shanghai Daily》、《文学报》、文汇报网络版、新民晚报网络版9报5刊2网组成。

要说上海本埠的媒体间的竞争,首先就不能不提两个报业集团的主打报纸《文汇报》和《解放日报》之间的竞争。解放日报创刊于延安时期,曾是中央机关报,目前是上海市委党报。文汇报创刊于1938年,是一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大型综合性日报,在全国亦有较大影响。虽然是两个报业集团的主打报纸,但是实际情况就是由于大比率的读者都属于公费订阅,而且往往两份报纸都订,所以双方几乎没有太大的竞争。但是,从广告份额来看,《解放日报》的广告额是《文汇报》的3-4倍,具有比较大的优势。虽然在去年10月8日《文汇报》进行了改版,意图增加时代性,但是由于这主要是争取自费订阅读者,对于《文汇报》和《解放日报》之间的竞争影响不大,所以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申江服务导报》是一份由解放日报主办的融新闻性与服务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周报,创刊于1998年1月1日。当时上海的报业市场还缺乏一份真正文化休闲类的报纸,所以当《申江服务导报》一经诞生之后,1元的低价,全新的概念与风格,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印刷,丰富多彩的内容,引领着时尚与潮流立刻博得了上海时尚男女的宠爱。发行量由最初的7万份很快上升到40万份。

面对《申江服务导报》的成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自然不甘落后,于2000年5月17日创办了同类型的《上海星期三》。然而,《上海星期三》面世后的第一个市场策略便宣告失败,每份3角的超低售价并没有对《申江服务导报》产生太大的冲击。今天回顾看来,3角的定价实际上更多的是反映了当时《上海星期三》对于综合性文化周报的目标读者不清晰。《上海星期三》当时定价在3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下《新民晚报》售价7角,希望读者能够在买《新民晚报》的时候同时买《上海星期三》这样就不需要额外的零钱了。但事实上,《上海星期三》、《申江服务导报》的目标读者都是白领、学生等青少年读者,他们主要习惯于早上购买,然后在一天的工作中顺便阅读报纸,更何况,对于白领和学生来说,一周一次的周报1元和3角的价格差距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使得《上海星期三》和《新民晚报》搭配销售的策略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令很多人大跌眼镜的是,对于《申江服务导报》真正产生冲击的并不是同等规模的文汇新民旗下的《上海星期三》,而是出版《故事会》的上海文艺出版社旗下的《上海壹周》。2000年10月12日,星期四上午,《上海壹周》创刊号在上海各报亭出摊。下午14:30,5万份全部卖完。之所以会创造这样的奇迹,虽然曾经有人探讨过其中的原因,但是就笔者看来其实只需要两个字就可以解释了,那就是--"小资"。小资已经成为了全国青年的爱好,但是唯有上海的年轻人是小资到了骨子里面去的。《申江服务导报》的崛起就是因为大量报道了休闲资讯给了沪上青年小资的感觉,然而伴随着《申》的扩版,小资的味道越来越淡。这个时候,全新打造的小资小资更小资的《上海壹周》自然就成为了上海青年人的新宠。

在《上海壹周》咄咄逼人的气势之下,《上海星期三》、《申江服务导报》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迎接竞争他们也在转型,《申江服务导报》逐渐更侧重实用性,很大的篇幅都留给了餐馆、机票、培训等实用信息的刊登,内容也更侧重都市青年的方方面面,不再仅仅是原来的休闲时尚。至于《上海星期三》,始终在努力改善自己内容不行的劣势,并且把自己的定位努力往上提,对准了那些具有相当购买了的读者,内容以高档时尚休闲为主,并且率先的推出了豪华月末版,的确也抢回了不少的市场。

必须承认的是,在这场竞争中,《上海壹周》始终还是处于竞争的优势,这一点从三份报纸的发行日期可以看出。《上海星期三》、《申江服务导报》最初都在周三发行,《上海壹周》在周四发行。当《上海壹周》把发行日期提前到周三一段时间之后,《上海星期三》、《申江服务导报》都不约而同的把自己的发行日期提前到了周二,期望能通过日期上的优势避免与《上海壹周》的直接竞争,以保持现有的竞争格局。

但是,同样必须注意到的就是,《上海壹周》在竞争上的优势并没有反映到广告份额上来,仍旧以2002年2月的广告额为例,《申江服务导报》为1010.61万,而《上海壹周》仅为.38,连前者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这对于一份从创建初始便按照市场化要求来操作的报纸来说,无疑是令人遗憾的。

既然讲到了《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上海一周》之间的竞争,那么似乎应该顺带提到《新民周刊》,虽然前三者是定位于文化休闲的周报,而后者定位是政治经济方面的周刊,本来没有可比性,但是考虑到发行周期都是一周,而且面对的都是高收入或者潜在高收入的白领、准白领阶层,而一个人每月的书报消费往往是固定的,从这个意义上,《新民周刊》与前三者是有弱竞争关系的。

《新民周刊》创刊于1999年,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他脱胎于《新民晚报》,事实上《新民周刊》在内容上也继承了《新民晚报》大而全的特点,而在这个大而全的背后,似乎就少了一分棱角,很难从《新民周刊》中看到媒体人所追求的猛料。而这种温和,也许就决定了《新民周刊》很难走出上海,在全国范围内和他的目标对手,比如《新周刊》、《三连生活周刊》、《南风窗》进行竞争,也许,就像《新民晚报》一样,《新民周刊》从诞生就注定了是不能离开上海这样的土壤环境而发展的。

上海从来不是一个媒体竞争激烈的城市,所以严格意义上能够称作竞争也就是《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上海一周》三者之间的竞争。观察这三者之间的竞争,对于我们理解上海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喜好和上海纸媒体市场的特性是非常有好处的。

网络写手

生存状态:铺天盖地的网络原创、评论滋生了一大批网络写手,李基滨便是其中一员。他2000年上网写作,《小雪》获第二届“榕树下”原创作品大赛入围奖,《泼熊英雄传之CEO版》获得《南方周末》版征文最佳创意奖。广告公司文案的全职工作似乎远远不能满足他写作的欲望,他每天要花三四个小时上网写作,3年内写了近10万字的作品。

职场揭秘:网络写手往往不满足于只是一名网络写手。老一辈的网络写手安妮宝贝、李寻欢等,自出名之后,已经不在网上写作了。时下的一些新锐写手,多是高校的大学生或研究生,课余时间就在网上写作。看来,网络已经成为写手们发展轨迹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驿站。

游戏写手

生存状态:只要是游戏发烧友,一定人手一册《游戏攻略》。其中对如何过关、升级、夺宝都详加指点,让菜鸟转身跃为super?鄄player。如此高深的“玩家秘笈”,便是游戏写手的杰作。写手负责撰写整个游戏的前瞻、攻略、评论,而想写得精彩、到位,首先就要把游戏先玩上几遍。这样的撰写过程可谓“呕心沥血”。

职场揭秘:新游戏一出,写手们就要玩命似的赶稿。有时要翻译国外的游戏资料,有时要亲自上阵玩游戏,50字的游戏攻略往往要5小时才能琢磨出来,这样的“mon?鄄ey”的确不好赚。写手生涯绝不像玩家想象的那样轻松惬意,在一步步成为竞技高手的同时,对游戏的感觉也从迷恋转化为彻底的厌倦。

大内写手

生存状态:“大内写手”是个时髦的称呼,其实是指给企业内刊撰稿的人。千万别小看企业内刊,不少知名专家都会给内刊撰稿,有些内刊因此成了各路高手云集之地。在高额稿酬的背后,是文章质量、作者名声的严格考验。纯文学类的散文好写,但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具体问题或者是产品、技术的专业状况分析,许多人就无法胜任了。

职场揭秘:想当一名“大内高手”,了解企业内刊的定位和走势是非常必要的。现代企业大多注重树立企业品牌,推广企业文化,而内刊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绝佳阵地。那些致力于宣传企业文化的外向性内刊,是“大内高手”的投稿乐园。

特约撰稿人

生存状态:针砭时弊的杂文写手、风花雪月的散文家、影评人、乐评人是今天的时尚类报纸不可缺少的新鲜血液。A君是**音乐的发烧友。3年多来,乐此不疲地做着自由撰稿人,平均每个月发表1万多字,经常找他约稿的有《上海壹周》和《风》。

职场揭秘:想成为“名利双收”的特约撰稿人并不容易。A君除写作外,还经常出差作专访,忙得团团转。B君,大学三年级学生,有幸被某出版社相中,要帮他出书。编辑要求他每天写5000字,在30-50天内完成初期稿件。为了挖到人生第一桶金,B君昼夜不分,废寝忘食地赶稿,原本随兴而发的灵感创作,如今就像带着镣铐起舞。(文/邵丽蓉)

我们这样做报纸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1847次) 时间:2001年05月24日 14:22 来源:郭为中 原创-IT

2000年10月12日,星期四上午,《上海壹周》创刊号在上海各报亭出摊。下午14:30,5万份全部卖完。一张垂死的《上海文化报》,改头换面成《上海壹周》后,奇迹般地复活了。从去年5月份策划,到10月出报,上海没有哪张报纸经过这么长的谋划期。一张投资仅仅400万的报纸,半年就获得了赢利。上海报纸没有这么破的办公室。而事先,其中没有一个人有过全面经营一张报纸的经验。——题记 陈保平陈保平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总编辑,一个中年知识分子。自从《上海文化报》划归到文艺出版社,他一直在思考怎样做下去。《上海文化报》是一张令人头疼的报纸,原来是上海文化局的机关报,随着文化局和广电局合并成上海文广局后,2000年初,这张报纸停刊了,上海宣传口子方面原来想把它划入文新报业集团(拥有《新民晚报》和《文汇报》,是上海报业的老大),但文新报业嫌这张报纸亏损太大,不要,转来转去,最后划到了利润尚好的上海文艺出版社。因为文艺出版社光出个《故事会》,一年就有3000万的利润。陈保平属于那种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也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平时话不多,虽然穿得很朴素,但骨子里却对现代文化不排斥,他的夫人就是很时尚的著名作家陈丹燕。他想,这次一定要找一个年轻人来办报。但别看上海记者、编辑一大堆,但大多在解放、文新2大报业集团中,不愿出来。另外,这个人还得懂经营,独当一面。他让许敏去找,他和许敏是好朋友,许敏的夫人是上海另一位著名作家素素,有一大批上海人喜欢读她的随笔。他们2人一起在办《安家》杂志、也在给广东邵忠的《周末画报》帮忙。许敏向他推荐了徐沪生——一个把头剃得留出青皮的年轻人。 2000年5月,陈保平给徐沪生打了个电话,约他来文艺出版社的办公室谈一次。 徐沪生徐沪生当时还在《生活周刊》做编辑部副主任,他做报纸的时间很短,98年毕业后才开始做。2000年刚满30岁。徐沪生其实不是上海人,但出生在上海,所以父母给他起了这个名字,他爷爷也在上海。徐沪生92年从复旦哲学系毕业后,在社会上混了3年。毕业后先分回扬州,去扬州师范学院哲学系教书,教马列,当时他提出想按马列原著教,但系里不同意,非得按大纲教,讲“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徐沪生觉得这个真够呛,教了半年就辞职了,“那时赔了7500块,当时我月工资才1500块”。然后他回到上海闯,没有户口,卖过电脑、房子、做过广告,95年他再回复旦读哲学系的研究生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户口。徐沪生从来没有做过象样的记者,98年毕业前,他去了《青年报》做实习编辑,由于表现出色,管了一个编辑部,《青年报》是日报,当时《青年报》改版,每天出一个带有主题性的周刊,徐沪生就去管一个登之类东西的周刊。毕业后,顺利地正式分配进《青年报》,后来又做了《青年报》下属周报《生活周刊》的编辑部副主任。当陈保平的电话响起时,徐沪生正面临着事业的彷徨。在《青年报》做的2年中,徐沪生还给电视台搞些策划,给一家香港的杂志做做兼工,给一些杂志、报纸写写稿子,还写了一个20集的电视剧剧本,赚了些钱,买了套房子。但是徐沪生在考虑自己下一步的人生方向。他开始想做一个自由撰稿人,给电视台写写电视剧,给报纸写写专栏文章,象他在《生活周刊》的同事卫慧那样,写了本《上海宝贝》,生活过得自由自在。但徐沪生还是喜欢做报纸的。接到陈保平的电话,他去了绍兴路。 决定陈保平告诉他《上海文化报》的事,并让他来做执行副总编,全面负责一张新报纸的创刊和运作。徐沪生知道,原来由于文化局转了之后变成文广局,当时上海另一张报纸《新闻午报》转给了文广局,现在叫《新闻午刊》,但《新闻午刊》完全覆盖了原来《上海文化报》的地盘,所以《上海文化报》要改刊和刊名。等于是出一张新报纸。 “但营业范围不能大调整,所以基本上还是在文化方面做。但改用铜板纸、改报纸尺寸没有关系。” 陈保平是新报纸的总编辑,但他还兼很多职,他是文艺出版总社的党委书记,又是文艺出版社的总编辑。文艺出版总社下面有3个出版社。他管新报纸大方向,资金问题,终审。执行徐沪生来做。陈保平向徐沪生提到了薪水问题,和徐原来在《生活周刊》差不多,但职权要大得多。徐沪生有点犹豫,因为他知道如果答应下来,他就会全身心地扑上去,就会损失原来的许多兼职收入,“收入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最后徐沪生还是答应了下来。一来是因为徐沪生还是一个想干一番事业的人,二来他想房子也买好了,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第三,他觉得陈保平虽然年纪比他大不少,“但想法上很现代”,也是个“具有传统美德的人”。现在徐沪生更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因为“整个人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想想当初,“即使给我2000块钱,我也会干”。 一张网络文摘报徐沪生开始找了几个熟人来帮忙策划。因为《上海文化报》原来好几个编辑记者去了《新闻午刊》等地方,只留下了几个记者以及行政、发行和电脑房等几个人。《上海文化报》的办公室很破,借的是上海歌剧院的老房子,用的是10几年的老空调,哄哄作响。当时是网络最红火的时候,也是最有钱的时候,2000年5月,徐沪生想办一张网络文摘报,全部用网络的东西,比如旅游版用携程网站的东西,体育版用鲨威的东西,音乐用音乐网站的东西。“虽然网上内容生产不是很好,但支撑我一张周报没有问题”。当时网站的确很有钱,所以徐沪生想每一个版面都可以和他们合办。他向陈保平提出这个想法,陈同意。这个提案想出来大概一个月后,徐沪生做了一份样板出来,“但一下子网络不行了”。 城市指南徐沪生迅速掉头。“《上海壹周》的名称是后来才定的。当时是不是要改名,做什么定位都还没有定,但肯定是要做一张新的报纸。” “当时脑子还算清醒,我们迅速掉头,调整方向。” 一次《文汇报》的陆颢很偶然拿了一个英国杂志给他们,《timeout》,它是一个全球一系列的城市指南的杂志,厚厚的一叠。城市指南在国外已经是一个产业了,日本还有角川出版社办的“walker走路人系列”(**《失乐园》也是他们拍的),“在台北的《Taibei Walker》能发到13万。而台北才多少人”。徐沪生发现城市指南的概念以及这个产业本身不错,同时,上海的城市资讯各方面在全国是最多的,而其实上海这方面的杂志,主要是外文的英文、日文的城市指南杂志已经有不下10种,在酒吧里送,印个1、2、3万份,象shangai talk,That is Shanghai,QUO,shanghai walker,city weekend,其他还有都市网络精粹、生活速递等中文免费派送的月刊。徐沪生很兴奋,当时一下子搜罗了不下十种,“以前我和他们有过合作,当时它们一家杂志一年的广告收入好的能做五、六百万,它们其实上人员很少,它们一半的内容不变的,是各种餐厅电话等,编成本很低。算下来“上海城市指南杂志广告额已经有几千万。象shangai talk已经办了8、9年了,而且完全依附于当时上海只有的5、6万个的老外,有10家杂志,比较好的也有6、7家杂志,就有几千万的广告收入;而上海总共有1700万人口”。 “当时就按这个概念做成城市指南性质的报纸”,徐沪生回忆。 筹备 “中间也有调整。”因为不能直接COPY国外的东西,徐沪生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看下来,发现,第一,上海与伦敦、纽约不一样,“象《timeout》,他们戏剧就能做几十页,我们不行,艺术展览、戏剧不多,不能一、二个月老登这个东西”。二是发现港台文化结构与上海差不多,它们的城市指南杂志偏重于吃,偏重于生活类的东西,做得非常细,小到这个餐厅有多少张桌子、有多少张,需不需要订座、几点钟关门、地图,做得非常详细。但是徐沪生最后考虑下来的问题是,第一吃比较难支撑一张周报,“如果是月刊倒可以,二是要做到它们那种精细的程度,成本很高,因为它完全是化的,完全是视觉的,它们工作人员的名单有一长串”。 “等于我们最后做的是一种不是很密集性的城市指南,而是带有新闻性,带有专题性的放大做的,做的有点象时尚类的指南,但还是有一些文化类的指南。” 徐沪生发现上海的文化消费还是很低的,“比如一个画展能有多少人看?上海和伦敦不一样,对戏剧、艺术、画展看的人很少。” 但这是徐沪生现在走过来后的总结。 但当时起初,还是完全COPY英国《timeout》的模式,做了一个纯粹“物质生活的城市指南”,做了一个概念版出来,但读者的反馈,完全不接受这个概念。“在酒吧里怎么策划都可以,但是,怎样让马路上的这些人掏一块钱来买你的报纸呢?” 有人仍然坚持,有人反对。从5月份到10月份,徐沪生和5、6个骨干份子一边等刊号下来,一边谋划和争吵。 “我们是全上海最乱的一张报纸”,徐沪生几乎天天加班,彩色喷墨打印的样稿扔得到处都是,有时2天一个打印机的墨头就用完了。一帮人经常2、3点下班,然后去对面的茶餐厅和永和豆浆店,继续争吵。有人干脆睡在报社里。一群人完全处于临战前的亢奋状态,“在电脑房吵,在酒吧吵,在饭店吵”。 最后,还是徐沪生决定,做不是很密集性的城市指南,带有一些文化类的指南。徐沪生向陈保平汇报,陈同意。 现在徐沪生算了一下,当时筹备期花了800个人工,1个人工是1个人干10个小时以上,“从来没有一张新报纸花这么多的人工的”。 徐沪生现在看来,认为花这么长时间筹备反而是件好事,因为完成了人员的磨合,形成了职业化的态度。“因为没有人真正运作过一张报纸的全部。” “我们这张报纸不是靠聪敏做出来的,而是靠人工。” 文化形态现在上海人发现,这是一张在上海,乃至全国从内容和版式都是首创的周报。当时徐沪生想,一般报纸一种是按报道的类别来划分,比如经济、生活资讯类;还有一种可以按文化形态来划分。接下来中国的一波报纸的变化,应该是按文化形态来划分,老的文化形态,一种是下面的市民气浓的报纸、一种是上面的机关官方色彩浓的报纸,年轻人基本上上下2头都不能接受,我们要做一张新的文化形态的,也就是年轻人看的报纸。 “这样的报纸全中国几乎很少,完全没有市民文化的,《21世纪经济报道》是,它虽然是经济类的报纸,但它是按文化形态来划分的,它是给年轻人看的,是新一代媒体。它的文化形态,它的取舍方式、版式、趣味是年轻人能够接受的。《经济观察报》也是这种感觉。将来中国这样的报纸会越来越多”,徐沪生现在总结。 《申江服务导报》和《周末画报》研究老外办的杂志,研究国外英文城市指南杂志资讯的处理方式、以及它整个版面的样式之外,徐沪生当时还研究《申江服务导报》,把它贴在墙上,常常看。还有《周末画报》。徐沪生想,一方面要学习《周末画报》的铜板纸和,它报纸本身的那种品质、格调感。《周末画报》的大量内容虽然都是COPY国外型的,但它就是年轻人爱看的。“但是我们的发行量一定要超过《周末画报》,”上海这边为它操作的恰恰是介绍徐沪生给陈保平的许敏。一方面研究《申江服务导报》,“《申报》和和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很类似,它是大小通吃的,它是最成功的一种模式,要我来办我肯定也要办这样的报纸。天津几个准备办周报的朋友过来请教,我说你不要按我这个模式做,你就按申江和精品的模式做。因为它是覆盖率最大的。” 徐沪生发现,《申江服务导报》的新闻操作方式不错,“它的新闻不是八股的新闻,它的套餐化处理和敏感性很好。” 因为已经有了针对年轻人的《申江服务导报》,徐沪生只能把新报纸的定位弄得再窄一点,“针对优质的读者群——通俗地讲就是白领,面对非常讨厌市民文化和机关文化的那群人”,这群人在上海也是非常的广泛,广告市场也非常的大。所以就订了这样一个模式,“坚决不做小市民的东西“。 “各取所长,就弄出这么个东西来。” 大学生办公室很破,但徐沪生没有时间去换房子。“我们是小农在办小资的报纸”。徐沪生开始搭班子,除了徐沪生是文艺出版社的编制外,后来招进来的其他人全是聘用的。徐沪生招的绝大多数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很少有从其他报社挖来的。因为其它大报纸的人也不愿意来这里。徐沪生现在觉得,“用大学生好。没有条条框框,没有陋习,不会给你上马马乎乎的班。”一方面给这些应届大学毕业生四、五千块钱的收入,合乎他们的心理预期;他们是徐沪生一个一个招进来的,个个聪明、肯做、有敬业精神,徐也反复跟他们灌输自己的理念;还因为酒吧、咖啡馆、画展等,都是他们感兴趣的地方。但当时还是很乱,“但从报纸上看不出来,只是我们流程里面很乱”。这些招进来的大学生连一些基本的操作都不知道,老是出差错。徐沪生招人很特别,完全不在乎他有没有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让应聘者填一张表。上面要回答喜欢什么歌,爱看什么VCD,“如果喜欢毛阿敏、刘欢,那就byebye了,如果喜欢王菲、许美静,还行,如果喜欢爵士摇滚,那就太好了。” 尹达,复旦社会学系毕业,读书时曾是复旦剧社的社长,一个地下乐队的主唱,写过剧本。没有写过新闻,徐沪生把他招进来写新闻。俞菱,一个喜欢逛街、经常换饰件的女孩,徐沪生让她去写上海的新开店。 3个月下来,非常顺了。 版式徐沪生发现,中国许多报纸在视觉上已远远落后于电视。特别象是电视广告、品牌广告已经把整个读者的审美情趣提高了,“读者可能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徐沪生想,可能有的人就喜欢那种乱七八糟的版式,但他们自己也会觉得那是国产品牌。比如,国产的化妆品的广告给人的感觉很亲切,但不上档次。许多国际品牌的产品,做的奢华得很,“你放在家里就觉得体面。你不一定喜欢,你不一定看得懂它的广告。” 徐沪生要做不一样的版式,给读者那种品牌感、优质感。徐沪生找来了一个在4A外资广告公司的设计来做美术总监,对他提出了3个要求,一是设计不能压倒内容,二是简单,三是精致。美术总监很聪敏,又提出了不少专业性的建议。

在校大学生怎么赚钱

昨天听了82班成悦老师的分享,感觉很有收获,从她个人经历到写作知识讲的很系统,刚开始知道成悦老师是在,她在有很大的影响力,并且是一个开写作班的老师。

经过这次的分享才知道她是多么励志多么有才华,一个人带两个娃,还坚持一天看百页书写3000字,007五月份征文成悦老师拿了1等奖,各种其他成就奖数不胜数。

因为这次分享我听后收获很大,所以花了些时间整理出来文字版,想记录下来这些干货,也希望对战友们有所帮助!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本次她的分享吧!

成悦老师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007八十二班的战友,与君成悦,很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一起分享,有关于写作这件事情的一些技巧,那么在分享之前呢,首先感谢我们的007这个组织。给我的这次机会,同时我还要感谢我们班级里的每一个人,是你们对我的支持和信任给了我信心和勇气,让我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共同践行。

其次,很开心,能够在前面的母亲节,007的万人征文大赛,以一篇名叫:余生请珍惜那个把你当成孩子的人。这一篇发在有书这个大平台上的文章,三十万的阅读量获得了征文比赛的第一名,也因此收到了覃老大亲笔签名的书,非常的感动。

在和覃老大的沟通和交流中感觉覃老大,深感他为人谦和涵养深厚值得敬重。相信在他的带领下我们007。会越来越好。

边带娃边码字,每天三千字+读百页书

我是两个千金的宝妈。自诩自己是一个励志达人一手带娃一手码字,每天三千字,每日读百页书,中文系本科毕业之后我去到了北京大学继续深造,后面因为恋家,所以学成归来后我就带着自己北大老公。回到了家乡在体制内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做过多年的记者宣传策划等工作。

之前经常获得省市各种新闻奖

经常获得省市各种新闻奖。中国经济日报等央视报纸上也经常发表作品。我是2013年就加入我们当地的作家协会。

应该是我们这里,当时最年轻的作家之一,也跟几个老作家出过合集,长篇,青春浪淘沙是在当地的杂志上连载那大家都知道。2013年的时候。新媒体并没有这么发达,所以我们那时也做主要阵地是在杂志和报纸上。

我是广西的那么像广西文学还有殃及杂志民族文学等就是我们经常发表了阵地。而在这之前呢,我有过在齐天起点网上。写过长篇的经历,后面,因为别的很多事情就没有坚持下去就停更了,大概写了七八万字。

孕期写作,写了百万字之后实现蜕变

然后当时的笔名不是这个后面还在网站上发了很多很多的文章。其实除了这些之外呢,我主要是想跟大家讲一下。我从一开始对写作这件事情是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的啊,就是比较喜欢写。

所以大概是在网络和杂志上还有报纸上零零星星地写了近百万字之后。我的人生实现了蜕变。至少我明明显的感觉到从那之后。我的这个写作道路,越走越宽。

再说到最近的跟大家聊一下我最近的一个创作经历。我是在2016年十月份,11月8号的时候在上发表的第一篇。

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一直在上面跟文。去年的二月份啊,也就是一七年,二月份,因为怀二宝。孕期头三个月排山倒海的孕吐实在没有办法坚持下去,后面就停更了几个月。

停更的时候,发现不写作了整个人就会疲软下来,感觉没有了就像一个没有精神,没有信仰的人一样每天啊,上班。然后呢休息。

没有任何依托,而且我跟我老公一直是两剧两地分居。所以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照顾自己。那个我婆婆是没有办法来帮我带孩子的,所以啊,大宝就放在他那里。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因为一个人,所以后面的时间也稍微的宽裕一点点。但是。虽然有身孕在身,但是还是一直坚持下去,所以到五月份的时候我又开始捡起笔来。

继续的写七月份后是我写作的高峰期,那个时候跟小伙伴们一起报团日更,每天跟文六千到七千。八月份我开始兼职成为借书的副主编。负责的是故事专题。

九月份的时候顺利的签约了,作者。现在因为个人的发展原因解约啊,那么现在我也是跟很多个平台签约。

从一月份怀孕到十月份生产,怀孕期间。断断续续写了五十万字。二宝出生之后一出了月子,产期间我一个人带着三岁的。

大宝还有刚出生的小宝也是每天能够坚持写三千字左右,每天读百页书,一年差不多有一百本书的阅读量。就这样子我觉得我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知识体系也越来越完善。

那么一开始上来就跟大家聊这么多,我的个人经历并不是想要去证明我有多厉害,而其实也是想要跟大家进入这么一个相互认识的啊,一个机会啊,然后呢,大家也听到了创作这条路他其实并没有这么容易。

生活是苦的最关键的是,你在苦的生活中如何去活出生命的高度。

我讲这么多经历,对于有些大咖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对于生过宝宝的各位战友可能会知道孩子他其实是非常折磨人的。我大宝三岁半悬,现在六六个月啊,孩子在身边,他们会一会儿一个妈的叫。而且我的小宝是纯母乳没过多久又要喝奶的。

就这样一个状态之下,你想安安心心地不受任何打扰,去读书码字基本上不太可能。那些上过我培训班的同学可能知道会时不时的听到旁边有小孩子咿咿呀呀的声音,那都是一边把她抱在怀里,一边讲课的。

所以以我的辛苦,我觉得还是比较励志的,就是我这一路以来的成长还是比较励志的。听过这么一句话,你在仰望别人的光鲜的时候,并不知道他其实默默的吃下了多少常人不理解的苦头。

说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成功他没有任何的捷径,就像写作,没有任何捷径一样。不管多困难,不管有多辛苦,你确定了你的写作的目标之后,确定了你的写作方向之后呢,你就不断的勇往直前,没有退路,你就是要一直抱着一颗很坚定的心,一遍一遍的告诉自己,我就是要去实现我自己的梦想。

这是一个过程中呢,我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也学会了管理我的时间。我每天的工作特别忙。但是孩子上幼儿园回来,我还是能够抽出时间给她高质量的陪伴。

所以时间管理和写作一样,也是有方法的那么读书也是一样,时间的管理写作和读书啊,这个就构成了一天的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写作读书以及时间管理,没有方法的话,我根本做不到,每天能够高效地处理这么多的事情。

因为如果你的生活管理不好,你的时间管理不好,你的写作就会变得很浮躁,更不用说到后面的快速提高写作的能力了,因为你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的,静下心来写好你的文字,那自然很难实现,写作变现,我相信很多的战友都希望快乐写作的同时。实现文字的变现,给自己的生活。增加多一点的筹码。

那么在这里因为热爱写作,喜欢写作,坚持写作我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成功的开办了好几期的课程,课程的复购率是95%,很多的学员有不会写做到,学会写作到即将出版成书,也有的获得了国家级征文比赛奖。

这种拿到了人生的第一份稿费赚回来学费。而有的人则写下了人生的两本长篇两部长篇,有的则因为我,一下子成交了数单的商品交易。

有的则因为我受到了作家协会的青睐,有望成为加入作家协会。那么有的则签约了,有书共读等大品牌,大家都知道啊,有书这个平台的话。他是属于,在同行里面比较大的平台的粉丝量是上千万的所以的话能入港很不容易。

那也就是在昨天,我带的学员不仅拿到了稿费还全组通过了,有书共读的签约。说起来看到他们的。极大的进步,看到他们的成功,我比谁都要激动,然后大家都知道文字,它是可以实现变现的。

那就像我的学员也就是我们班的战友黄平战友啊,这个战友。特别努力,也非常有悟性,我给他指导了一下商业文案阿,当天直接就卖出了六单窗帘,因为他是做这个中高端的品牌窗帘的。

一年创下了一百多万的营业额,在小城市里面,小镇里面有这样一个创收,真的非常了不起,所以说用好你的文字,它会给你带来无限的商机,无限的财富。

因为你的商品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层次就会高很多,这个就是文字的魅力,这就是。这个就是写作的魅力,的确写作和演讲是输出思想的有效的沟通方式之一,尤其是写作。

因为写作他能够把同一段时间。重复销售多次的极少数的选择之一。而是普通人崛起的有利的途径,就像李笑来老师说的那样子,要想获得财富,自由,你就必须。学会写作。

那其实写作带给我的。财富带给我的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一些,比如。获得了尊重获得了社会地位。而这些远比财富还要重要的多了,在这个过程中一直觉得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他获得了多少财富。

而是有多少人因为他成功多少人因为他改变。帮助别人成功才是自己最大的成功。所以我很享受当老师的过程,特别是写作老师,因为他们通过写作。因为我的辅导。他们获得了呃,生活上的改变。

实现了人生一个又一个的梦想。那么不管你出于什么目的,如果你有写作上的困扰,想提高写作水平。如果你想实现文字变形,打造自己的写作品牌。大家也可以深度的链接我加我的微信。很高兴能够帮助帮助到各位战友。

那么今天我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如何快速提高写作水平

刚才我在上面已经跟大家讲了,写作他是没有任何捷径的前提是你要去写。就好像一个老师,他就像一个游泳教练一样,他教你怎么去游,只是在岸上,而你只是在岸上不断的笔画,跟着她的方法。不断地去训练,但是你从没有下过水,你没有去实践。

根本就谈不上学会。所以的话啊,我这里教大家方法最重要的是大家要去坚持要去实践。说的再多不如你写下的第一个字。

这里我总结了十大招式,我们说写作他也是有招式的。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这一次分享呢,给正在写作到这条路上迷茫的你一些启发。

希望能够打通你写作的任督二脉,首先第一张是什么呢。

你们说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就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知道。知道自己的写作啊,你是为什么去写。你的初心在哪里,你自己要扪心自问。只有清楚了这些之后呢啊,你才够能够好定就是定下你人生的呃,写作的方向。

接着你要知道。其实写作他是有方法的。就像刻意练习这本书上说的。一万个小时的专注,练习可以让你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可以练习可为之。

有些战友啊,他想通过写作实现变现,有些呢,希望写作能够,就是为了自己的一个情怀。那么每个人的写作目的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你要先定位好。如果没有定位好的话,后面你的方向,你到这个写作的路就会走得很乱,然后也会影响你的脚步。

我建议大家可以先从日记随感开始。

因为你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有任何技巧的,然后也不知道拿起笔来怎么去写。这个时候你会非常的焦虑,那我建议你们先可以从,日记随感开始写。然后这个过程他是可以练我们的手感的,也可以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

找到了练手感,找到了你的写作,手感之后呢,你再慢慢的过渡到其他的问题。比如说啊,你想在你对他创作或者是故事的创作,甚至是公众号的创作。

还有散文的创作等等,不同的文笔的创文体的创作。只要你感兴趣的。你就可以慢慢的去过度,然后呢,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去有针对性的学一些创作的技巧。

先自high后学技巧

写作首先是要先愉悦自己。然后再想着啊,变现的事情,如果这个过程中你写的很痛苦,你根本不开心的话。那后面的你在利用他去变现或者是通过他去达成你的,其他的梦想和目标的话也会非常的辛苦,非常的痛苦。

所以都能希望战友们都能够找到。就是找到你们的初衷,然后找到你们的写作的动力,开心的写作快乐的写作。

第3章啊,这时你还要开始的去找方法了,方法非常的重要,那你就必须要告别你的自模式,把你的自模式给收起来。

因为你的写作不仅仅是要给你自己看。如果仅仅给自己看的话,那么你写的好还是不好,那个都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你写的开心就可以,但是如果你要发表出来啊,你就要考虑到。会有很多的读者去读你的文章,你要站在读者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他在读你的文章的时候,你的文章传授了什么样的思想。

他读你的文章的时候是不是一种愉悦的心情,或者是,你给他一个很糟糕的一个印象。

如果你一直写不出好的文章,你就得不到很快的进步所以的话,如果你现在还在写这类型的自文,建议大家。可以稍微有意识的转变过来。

接着从高效的模仿开始。高校的模仿非常关键,因为你不会去学,但是我们可以去模仿。比如说通过选择合适的作家风格。而你喜欢的作家。

我这里建议大家可以先从短篇开始模仿。然后,你喜欢的作家类型的风格,他是有很多写了很多书的你就去找他,最经典的那本书。

我们可以先去看一下他经典的读物。然后看书他其实也是很有方法的,像我的话,基本上。一天能读一百页,其实远不止,有时候我几个小时就能看完一本书,而且并且我能够把它说出来变成。就是把他进行文字变现。

通过拆书稿讲述稿等等。或者是跟学员分享跟大家分享都可以做得到,那这个是讲究方法,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办法。我跟大家一一的去交流,如何读书这件事情。那么希望以后有机会还可以跟大战友们一起交流这个问题,因为。确实有很多战友需要这方面的指导。

刚才我已经说了,刚下的 去模仿选择合适的作家的风格 。那建议大家是从短篇开始我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下。如果是你想写。故事类的文章或者是写的。

好像莫泊桑的羊脂球这些短篇都还不错,还有大家可以去看,月报,月报里面,都是一些短篇的文章啊,都是一些大师的创作的作品。他们的创作技巧还是非常高的,毕竟是国家级刊物。

还有如果大家的故事创作情节太弱的话可以去看故事会。然后你去把握情节的转折,情节的写作也是非常的关键的。

比如说一个你要想你的好看,你的故事好看。你在开头的五分之二就要进入这个转折,然后呢,你的故事里面一定要有矛盾冲突。

你要知道你的故事的主人公他的发展,就是他的生活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好像一个人创业一样,他可能有事业的高峰期,也有事业的低谷期,然后呢,从低谷期又开始往上爬,就是下一个波浪线一样,有起起伏伏,那有转折的文章,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还是比较好看的故事。

因为时间关系我也没有办法去展开讲那么多,那么如果大家啊,有就是对这个故事创作或者是其他文体创作啊,甚至是书评,影评等创作感兴趣的也可以链接我。

找到了你喜欢的作家风格模仿之后呢,这个时候你需要去高效,抱团写作,也就是去找一些,比较高质量的写作社群。好像咱们007的。

而且做就非常不错,007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一个写作创作的平台,那大家在这里的话就要好好的利用起来,认真的对待好你每一周的文章,每周的作业。

我们时常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所以大家在这里要注意屏弃一下那些负能量的僵尸群。大家的手机里面肯定加了很多很多的群,然后有一些群根本用不到了,然后,但是你舍不得删。

你总在幻想这个群还会给你带来什么东西,甚至有时候你喜欢看一下他们聊天。但是你就是舍不得删,然后呢,它里面的聊天会发一些负能量的东西到处去抱怨。

我们要去接触正能量的人。然后呢,因为正能量的人才能够给我们,指点,希望。让我们看到生活的光明。

所以,如果你要走写作这条路,要想在这上面有成就的话,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视一下,从今天开始远离负能量。因为负能量会影响你的创作的状态。

接着下面一招就是开始要报班学习。因为如果你有一个好的老师,负责任的老师能够替你指出文章的错误。而进行过专业系统的学习的话。你不仅仅。

能够学到写作的知识,还要去学习,阅读有关于如何阅读,然后做到输出和输入的平衡,你才能够更好的进步。

选老师的时候要稍微注意一下。因为有好现在的网络课程太多了,有些课程,他只是有课。但是他没有指导老师,老师是不改作业,甚至不在群里面冒泡的。

这样的写作课,我认为不是特别高质量的,因为如果老师他不改作业不点评,你根本不知道你错在哪里,你只是根据方法会让你要走很多的弯路啊,进步不大,还会浪费钱。

比如说通过梦境,我比较喜欢做梦,因为我的睡眠质量不是特别好,然后我睡觉的时候会经常做梦,我就会醒来之后我会第一件事情先把我的梦给记下来。

以后还可以通过阅读去。这就是去积累很多的文字,很多的素材。同时呢,我们还可以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素材,比如说跟人聊天,看电视。我看**等等,这些都是好的方法。

6、 随时随地建立素材库,记下灵感。

接着第六章就是块状时间写作。额定好写作的任务尽可能的多些,如果可以的话,建议大家坚持日更。我们说。每天写五百个字总比你一个字都不好写五百个字,有五百个字的进步写八百个字,有八百个字的进步。

现在大家都是一边上班或者是带孩子或者是其他的。因为事业或者是人,生活上为生活奔波,那么可以用来写作的时间并不是特别的整块特别的统一,那这个时候,你就要去争取一下块状的时间进行创作。

都说睡觉之前,你这个时候九点到十点。你这时时间比较集中的话,你就可以利用这个时候创作,要不然话。

你就早上早起一个小时进行创作。像我的话,喜欢早上创作,因为早上。我头脑里面不会接触太多的一些很杂的事情,那这时候头脑会比较清醒,这个时候也适合创作。

接着每天要定一下你的写作的数量,你是每天要坚持完成八百字还是一千字,由你自己定,定下之后要每天坚持的去落实。

然后利用好番茄中很多的同学写作,他是很不专心的。如果你用番茄中的话。二十五分钟,作为一个番茄钟你在这个时候你就专心写作,手机他会有屏蔽功能,你就安心的去写文章就可以了,这个时候的写作,能够让你集中精力的。

接着下一招,如果你开着时候你开始创作了你就要先列提纲。很多同学一提起笔来。可能是前面的时候会显得特别的顺利,但是写着写着就卡文了。

现在同学是根本不知道怎么去下笔,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去列提纲,你要知道你的开头要写什么,中间要写什么结尾要写什么,你的线索是什么样的情节有哪些,你都要在脑海里面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这个时候你再去创作的话啊,你就不容易出现卡文。

创作的时候你在列提纲时,一定要注意。你首先要明确你的文章,要告诉读者什么东西,也就是说文章的中心思想,你要非常的清楚,比如你这篇文章写妈妈你是想通过写妈妈啊,告诉读者,母亲的伟大。

然后可以还可以反映另外一种思想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这这个主题这个主旨。这些你都要在你的头脑里面要有一个清晰的一个概念。

知道你的这篇文章要写什么东西。那么下一张呢,就是有技巧地进行创作了。

我在前面跟大家讲到,写作他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去习得的。所以的话,如果大家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那么你有意识的,刻意的去练习,那样的话,你的写作就会进步很快。

比如说,建议大家在开始写作的时候,你要找对自己的方向,你比较擅长写哪一类型的文章,你喜欢哪一类型的文章,你就要在这类型的文章去专研,然后掌握他的写作的技巧。

比如说,如果你喜欢写故事的话学习新媒体故事等等。他是开头的时候信息量特别大,他要求你的开头要告诉读者,很多的有关于这个故事的一些发展。

同时引出许多关于这个故事的人物。到冲突,把冲突放在开头,那样的话,你的开头就会非常的吸引读者。那这个也就是也是创作的一个小技巧,那还有如何写开头。

如何起标题如何的进行中断创作,还有结尾的创作,这些都是有技巧的。你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我去创作内容之后你的文章会上一个档次。

现在我们来讲一下最后一个技巧,大家写完正文之后,就要开始重读和修改了。像我这样的话我我喜欢写完之后把文章,从头到尾读一遍,因为你会发现。你在这个重读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很拗口的句子,然后甚至是有语病有病句的。还会发现很多的错别字重读其实就是一检查的一个过程。

没修改的话,希望大家不要下三次。然后修改的时候也不是,一直的去修改反反复复的去看,因为有时候你写的特别疲倦的时候。

你去修改一直不间断的去修改的话,你反而发现不了问题,也不能够客观的去改,如果可以的话,可以让你的占有或者是你的文友。去帮你看一下你的文章。

让他修改一下像我自己有自己的文学群的话。我就会跟他们提要求,如果你发出来的文章。我给大家去修改的话,你就要知道,如果你错一个字,有一个错别字。

你就要付一块钱的啊,这个作为惩罚。要付给对方,因为别人帮你挑出来了,挑出毛病是要付出劳动力的。

这个过程也可以激励你啊,在写作的时候很多的病句,还有很多的错别字,对文字一定要有一颗敬畏的心,一个严谨的态度。

不要小看这样一个错别字,因为如果你的错别字啊,少了,到时候你真要去出版。初八你到文章的时候发表的文章的时候你会少很多的啊,节省下来很多的时间。

如果你有写作上的困扰,想提高写作水平,如果你想实现文字变现,打造自己的写作品牌,大家可以链接我。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大家聆听。

手绘风景插画-PS照片转手绘插画(带人物篇)

在读的大学生要想赚钱,主要是做兼职,打暑工等方式。只要自己不怕吃苦,肯动脑子,即使还在校园里面,也能够赚钱的。

?以我自己来说,大学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比较普通,所以父母给的钱除了学费和基本的生活费,能够供自己自由支配的钱并不多,所以利用节日和周末做了不少兼职,可以给大家做一下参考。

①网上找兼职

? 现在的网络比较发达,而大学生更是上网的好手,所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招聘网站上投一份兼职简历,当然也可以自己浏览兼职信息,综合自己的能力来做出选择。这些兼职种类很多,有日结,周结和月结的可供选择。

?我在网上找过的兼职比较多,简单的比如发传单,在商场做临时销售,或者是活动的临时工作人员。这些兼职都比较容易,只要自己手脚勤快,口才好一些就可以胜任。

②做家庭教师

?如果你是师范院校的学生,或者喜欢做教育的,那么做家庭教师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往往师范学校都有专门的兼职中心,里面可以找到许多学校周围想找家教的家长信息。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赚钱,而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花较少的钱接受很好的教育。

?我只做过一年的家庭教师,个人建议要做好家教,一定要和学生及其家长搞好关系,这样他们信任你,你就可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了。

③寒暑工

? 寒暑因为时间比较长,所以可以出去找按月结的兼职。比如健身馆、餐厅,大型商场,很多都会找暑工,并且如果你做得不错,以后还可以在大四的时候提供实习的机会。这种寒暑工和正式的工作差距不大,比较锻炼人,而且收入往往也很可观。

? 我在大二暑的时候,在餐厅做了两个月的暑工,共发了七千的工资,一年的学费都绰绰有余。

个人总结:在校大学生要利用空余时间赚钱并不难,重要的是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认真对待,这样可以当成自己正式进入社会的一种历练,积累一些工作经验,这样自己正式毕业之后,找工作就不会那么茫然了,我自己就觉得做兼职对我现在的工作挺有帮助的。

董喜阳的文学对话

正版2022生肖表图,2022生肖波色卡

正版2022生肖表图

2022年的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出国旅行、健身锻炼、努力工作各种美好的愿望都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而被暂时搁置。

一转眼,2022年就在这样百感交集的氛围中接近尾声,当日历被一页一页翻过,似乎今年并没有完成多少预期的目标和任务,最后一页日历已经写不下今年的曲折和我们每个人的心路历程。

这可怎么办呢?当然是——换一本日历啦!我们了各具特色的9本新年日历,就让这些崭新的日历,带大家开启崭新的一年吧!

文艺设计感

1

地理日历

“地理IP和百年影像作品”

自2022年诞生以来,地理日历是唯一一本地理IP和百年影像作品的日历,受到无数人的喜爱。

为了表达探索世界、关爱地球的理念,今年2022年的日历封面用一面是生机盎然的蓝色地球,但是稍微转一个角度,就能看到一个环境崩溃的红色星球。

这种神奇的卡片叫做光栅图,是利用光学折射成像原理和双眼的视位差,将两张图制成具有动感效果的艺术。两个封面对应两种可能性:乐观与悲观,也暗示了2022年的所发生的一切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又是新的开始。

365个精彩瞬间配合365个有意义的日子,壮观的地貌、动人的风光、奇趣的人文和难得一见的动物等等,平时触碰不到的角落和角度,这本日历都将在新的一年,一一呈现在你面前。

2

湛庐珍历·大英图书馆

“收级艺术雅礼”

这本湛庐文化出品的大英图书馆联名珍历不可谓不精美,橙色皮质封面和烫金文字的搭配颜值超高,精装书一般的外观设计,质感一百分。

了大英图书馆更受欢迎的十二个展览,凝聚成十二个主题,从古代的法到权力的游戏,从莎翁的文学到哥特式艺术。就算对艺术一窍不通,也能从精美的中感受到艺术氛围。

每一页上还有,可以扫描收听当月专题的介绍,详细地了解背后的历史和意义,一本日历直接收获高级艺术鉴赏课。

3

单向历

“数着过日子”

这本曾过德国红点奖的单向历最特别的地方,莫过于它是一本倒计时的日历。

由于是倒计时历,2022年的1月1日自然是从365这个数字开始倒数,随着日历上时间越来越少,在底部出现的银色条纹越来越多,也就是说页面越来越反光极简的设计让人百看不厌。

单向历上好玩有趣的宜忌和各种文学语录,用一种不那么说教的方式陪伴着我们度过当下,一笔一画尽显冷静中的澎湃。

国风正当道

1

故宫日历

“日历红宝书”

说到国风文创,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故宫了,这几年故宫的文创用品真的可以说是没有让人失望过。2022年是农历辛丑年,生肖牛。因此《故宫日历》以“福牛贺新岁、丰年禾黍香”为主题。

日历选取故宫和牛有关的文物以及由牛引申出的与我国农耕文化相关文物品,分别展现了牛迎丰年、春来牛肥、吉牛纳福、耕织为本、牛呈瑞、牧牛意趣、丹青写牛、百牛贺岁等内容。

喜庆的颜色和、雅致的版面、丰富传统文化,不论是自用还是送长辈,都是迎接新年的好物。

2

中国传统色2022色谱日历

“有了它,还要什么Pantone”

故宫文创推出的中国传统色谱日历,历如其名,365天,时间为轴,月份为别,不同的文物色彩为依托。配以诗文古韵,装点生活的同时兼具实用和科普价值,喜欢古典风格的一定会爱不释手。

为了知其所以然,故宫还有相应的《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查找其。翻看的同时,就像打开了一扇色彩的窗户。

书里将中国传统的月份和节气赋予了色彩的意义。浅粉色有“夕岚”、“雌霓”、而青灰色也可以叫作“翠涛”、“青梅”。书中对每种颜色名字的来历也有介绍,比如“嫩鹅黄”的名字就是是出自于黄庭坚的诗句。看完不禁让人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太爱不释手了。

3

诗画历2022

“用诗情画意的方式过生活”

它不仅是一本日历,更是一部中国经典诗词集+名画集。收录从先秦到近代的180多位诗人的365首经典诗、词、歌、曲,好似一段横跨千年的中国诗歌史。

日读一诗,日赏一画。新的一年让每天都充满诗情画意。翻开日历,“十大名画”依次映入眼帘。版面简洁清晰,一目了然,带我们进入古典文学与绘画的艺术世界。

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和经典的名画填满日常生活,品味不同时代的美学价值,在诗意的生活中也能窥见诗和远方。

互联风潮

1

知乎日历

“满足你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曾几何时,大家有问题都爱上知乎。里面装满了大家各种各样的问题。于是乎,诞生了这本“有问题”的日历,点亮我们每一天的好奇心。

自知乎上的3000万个提问,1.3亿个回答。每天用一个新奇小问题,让你get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大大的问号,是我们的好奇心和知识焦虑。“如果太阳‘’一小时,地球会发生什么?”、“为什么方便面是波浪形的?”、“蚊子会被撑死吗?”各种刁钻古怪、不着边际的脑洞提问和拍案叫绝的巧思回答,小小的一本日历着“大智慧”和“小聪明”,开启想象力爆棚的365天。

2

Keep2022运动日历

“没什么比把每一天都活好更重要了”

Keep这款运动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了,很多人在这个上从运动小白进阶成为了健身达人。

如果你的减肥又失败了,或者想要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却迟迟没有行动,那么这本日历将成为你2022最方便的运动陪伴者,打开它,就开始了2022动力满满又自带仪式感的生活。

365天,365个不一样的运动画面,给你365个运动的不同定义;12个月,12个主题,12个运动的不同可能。

像小时候玩过的翻页动画,随手,纸张上的小人马上运动起来。一点点甜蜜的小灵感,谁说运动是枯燥无味的呢?有了这本日历,2022的每一天,都要健康满满。

3

豆瓣日历

“每一页都有它的故事”

号称年轻人精神角落的豆瓣,沿袭了一贯的文艺风格。每日推荐一部豆瓣高分并搭配经典台词,346幅正版剧照+19幅手绘插画,还有一点需要自己动手组装才能开始营业的小乐趣。

初爱好者用这款日历拯救片荒,进阶爱好者还应该记住影史上一些特别的日子。今年的日历背面加了横线和书写框,方便你创作影评。毕竟只看不创作的文艺青年,不是真文艺青年哦。

有句台词说:“自发明以来,人类的生命至少被了三倍。”诚然,并不能让谁的人生放缓,但却让流逝的时间变得甜美。

除了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日历也可以是我们记录生活的载体。以不同的心情对待每天的生活,365天都有意想不到的风景。告别2022,在踏入2022之际,选一本心仪的日历吧,陪伴你度过新一年中每一个值得期待的日子吧。

部分于络

以上就是与正版2022生肖表图相关内容,是关于文创的分享。看完2022生肖波色卡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PS照片转手绘插画(带人物篇)对于痴迷过无数动漫的我们来说,能把自己旅行、聚会的照片变成插画/的风格,简直太有幸福感了,仿佛可以创造出我们自己的世界。这里就分享一下我的创作过程吧,先放前后对比图:网上的照片转插画教程有很多,不过只有纯风景照转出来才好看,有人物的照片转出来总有种“一看就知道是照片”的赶脚。所以我在网上教程的基础上添加了些手绘上去,让最后效果更像手绘。首先要将照片转为插画风,这类教程不少,比较不错的一篇:PS拯救手癌党三分钟学会手绘插画风,大家可以参考,这里不再赘述。效果如下:如果大家做出来的效果有偏差,可能是我当时制作时额外调了色调(时间太久,记不清了哈)。其实第一步结束,就已经很有feel了,只不过我喜欢多一些动漫风格,而上面的人物还是偏油画感觉的。So,按照片里的人物重新打个线稿,上色,就完成啦:噗开玩笑的啦,不过线稿是的确要先打,可以发挥想象力,不必拘泥原图,只要和场景的、交互关系处理好就行,为了能看清,我降低了背景透明度:请原谅我5毛钱的手绘技术(捂脸),其实在漂亮的场景衬托下,不管怎么画,上色后都不会太差的。这里可以参考一些手绘的上色技巧,我也是小白一枚,就不献丑了。不过可以提供个简单的办法,挑一些明快鲜亮的颜色,用纯色涂满人物也很好看,越简单越有手绘插画的感觉。或者参考宫崎骏、星海城作品里的配色,都很鲜亮。上色效果:最后将人物和场景结合起来吧,注意遮挡关系(其实上幅图柱子后的女孩已经处理了遮挡关系了),有心点可以加些阴影,增强真实感。皂片里原本的人物嘛,只能靠ps一点点涂掉咯。还有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天空,可以很强烈的烘托气氛。在色调上,我的场景偏点黄和绿,所以也挑了这个色调的天空。还有天上的云不能太多,否则会喧宾夺主,观众视线不由自主被天空吸引。我挑的这个天空来自新海诚,最终稿如下:本文讲的也只是基础,感兴趣的童鞋可以深入学习下手绘,可以画出更牛的作品。但相比技术而言,在照片上作画更重要的是创意,比如瑞典插画家JohanTh_rnqvist的作品:展开想象力,相信每个人都能用你们的照片创作出有意思的插画。想学插画,怎么入门?

一_掖庸蟠侵埃俗约阂桓鲅_安寤睦碛

我大学的专业是理工科,在国企工作了两年后辞职,辞职后的这一年我是怎样学插画的呢?

从去年这个时候开始学插画,整整一年了,跟大多数人一样,刚开始萌芽要学插画的时候,我也收到了很多阻碍的声音,比如:你现在开始太晚了...做插画是很需要功底的,而你没有......这些说的都没错,但是还是没能阻止我开始。

原因当然是热爱。如果能做自己热爱的工作真的太了。

尤其是现在插画已经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包括启动页、banner、专题、刷新页、详情页、icon、弹框、背景图、节日闪屏、表情包、包装、vi设计、书籍插图,还有很多的插画周边等等,甚至现在ui设计中会插画也成了一个加分项。会插画太重要了,就算是只当作一个爱好,你也会发现整个生活都更美好了。

二_鹑怂盗慊≡趺纯赡苎Ш貌寤!_宜担耗埽虻ィ荒

这一年有很多人问我,非科班、零基础真的可以学好插画吗?你真的是零基础吗?我的学习经历告诉我,是可以的!没有人生来就会插画,所有优秀的插画师都是一点点学的,所以我们也一样可以。而且很多插画师都很善于分享,我也从中受益颇多,虽然我现在画的离他们还是有很大差距,但是在我整理我这一年的作品时,很欣慰已经有飞一般的进步了。

三_没有方法的自学插画,其实只是在给自己挖坑

我刚开始自学插画的时候,就知道抱着书看,或者从网上扒拉了一堆教程,但是总觉的学着学着就卡壳了,学的总是散乱差,脑子一团浆糊,在自学的道路上,越前进,越费劲,越有一种想要放弃的冲动,内心真是越来越崩溃啊。

后来我请教了一下大学同学王羽柔,她大学毕业后做的是插画这一块,她说,你现在连半瓶子不满一瓶子晃悠的水平都没达到,还好意思玩自学,甚至于说,你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晕头晕菜的,你这不是在自学,你这是在自我欺骗。然后王羽柔把我整到了一个原画板绘插画大型学习(裙),里面各种教程都很系统,每天都有老师在里面分享相关知识,我就在里面天天猫着听呗,还别说,我还真的正儿八经的学会了插画,我内心的疑惑也都一扫而光。

很多小伙伴一直在问我那个原画板绘插画大型学习(裙)怎么找到,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吧,首先开头的一组数字是:二三九,其次位于中间的一组数字是:八六九,最后处于尾部的一组是:三七七,把以上三组数字组合起来即可,我个人感觉,在学习的道路上,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基地陪伴,自己心里不会发慌。

四_我学插画的过程,你们可以复制,相信自己,未来可期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篇

我常用的工具包括一台电脑、PS软件、wacom手绘板。电脑我用的是,macbookpro15寸笔记本。目前我所有的插画都是用PS画的,PS是相对SAI、AI、SKETCH来说最综合的软件。手绘板是需要一些手感的,很多小伙伴说不是很会用,多练几次就好了。可能是我恰恰没有手绘功底的缘故,我第一次用手绘板的时候反而觉得好用,觉得在板上画几下就可以在PS里呈现出来,太有趣了,分分钟爱上了手绘板,所以我接触插画并不是从纸上过渡到手绘板,而是直接上手手绘板,根据遇到的问题反复查缺补漏。

(2)临摹---不会咱就模仿,先抄了再说

因为没有美术基础,手绘对我来说是最难的,刚开始真的没办法画出来,我就从网上找好看的插画临摹,挑一些画面简单的,比如一些植物,一只小动物,一个小人像这样的。

(3)半临摹---光模仿没意思,模仿了还要玩花样

临摹了大概三四个之后,其实板绘的大概几个表现方式就已经掌握了,而且会发现跟原作比较的话,临摹的还是不错的。接下来我就发现,光临摹是没有用的,因为临摹的再好,也是别人的成果,你只是在模仿,能学到的就只是原作的表现方式,说白了就是一些软件的技法。真要自己去画,脑子里根本没想法,手上也不知如何下笔。

这时候我开始试着半临摹了,也就是在原作的基础上,加一些自己的想法,相当于在掌握的技法上加入一些自己的手绘想法,通过搜集素材,把认为有用的,替换或者修改到原作的画面中(方法是先在纸上画草稿,再手机拍照传到PS里画),或者改变原来的画面构图等等。总之,将原作按照自己的想法修改,这些都是那个阶段的作品。对于没有美术基础的我来说,这一步能做好挺难的,那时候就感觉画什么都很费劲儿,自己也在本子上练习过,但是还是有种闭门造车的感觉,进步太慢了。

我从王羽柔说的那个学习基地里,找了一套素描教程,来恶补一直以来被所有人提到的美术功底。刚开始连线都画不直,所以从画直线开始练习,到几何体的起型、上调子、塑造明暗关系等等,通过学习素描,我开始对光影的表现、造型等都有了系统的理解。

学习素描——几何体,静物,风景,结构及速写。将学到的知识,我尽可能的运用到我的板绘中,渐渐感觉不是那么吃力了,画手绘也会好一点了。

(4)原创---把别人的东西学到手,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

接下来就是原创了,其实原创并不是完全的凭空去想出来,然后就画,而是建立在很多素材的基础上的。我的方法是,把我想画的东西在网上搜集、照片,找出自己喜欢的,然后把脑海中的画面所涉及到的元素,从不同的领域搜集到一起,按照自己的想法,组合成一幅画面。这里印证了一句话:创新,就是旧元素的新组合。

另外,这个阶段我也开始研究更多的板绘技法了,经常跟学习基地的老师要很多教程,然后跟着画,因为插画有很多风格的,比如写实的、扁平的、肌理的等等,对我来说我喜欢扁平的、比较清新风格的,所以我就分析这些插画是怎么表现的,用的什么笔刷、颗粒感是怎么做出来的、叠加了什么材质,配色为什么好看,然后吸这些配色看怎么能运用到自己的插画等等。然后开始将这些技法总结下来,成为自己的东西,但不能照搬,而是运用到无形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五__安灰芟胱呓菥叮梢杂刑ぬな凳档姆椒

学习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吃苦,不要总想着一步登天,这是不现实的,既要踏踏实实,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在努力中展现智慧,在智慧中成就努力。

(1)关于软件

对于PS软件的学习,这里有个小插曲,因为在我没有学插画之前,当然,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手绘板是个啥,那时候我在研究摄影,因为我比较喜欢摄影,而摄影就不可避免到要做后期,所以,我开始学PS是为了修图或者做海报的。好了,插曲讲完了,真正的干货来了。

我学习PS是通过看了一本书,叫做《毫无PS痕迹》,这本书很厚,我去年11月刚辞职那会开始学的,零零散散差不多看了快一个月,但是当时真的学的超仔细,毕业后很少这么卖力的看一本工具书了,还做了各种标记,现在看看都挺佩服自己的。看完这本书时,当时真有种精通了PS的感觉啊,哈哈。其实,只画画的话,没必要精通啦,用到的无非是那几个工具。

(2)关于网站

我日常用的最多的网站有站酷、花瓣,上面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可以拿来临摹练习。站酷和UI中国上还有一些设计大赛,感兴趣的可以参加一下,我参加过海报设计大赛还有一些图案的设计大赛,都是一些很好的体验,主要是能学到在同一个题目下,其他的优秀设计师会用什么样的思路和表现手法。

花瓣网好好利用起来,也是很有帮助的,平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插画或者素材都分类集到花瓣网,用到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去看,像是自己的一笔财富。我还专门收集了一个我的灵感库,里面都是我浏览到的一些比较有创意的素材,基本都是会有我很难会想到的一个点。然后没有灵感的时候,我就会去翻翻看,往往会有一些收获。

(3)关于书籍

我之前是在国企上班的,国企真的是感觉温水煮青蛙,现在想想那时候要么上班,要么一下班就无所事事,周末就想着怎么消遣,去哪儿逛街,逛淘宝,买各种衣服,衣柜里塞的满满的,但是一到换季还是没有衣服穿......

从去年辞职后,我慢慢改变了很多,买买买的不是衣服了,而是各种书,设计的、插画的、摄影的、学习方法的、文案的、运营的、生活品质的等等,学习基地的老师让我看的一些书单,我个人感觉也很有帮助。

《配色设计原理》

《速写实用教程》

《插画教室专业插画设计技法精解》

《如何成为一名插画家》

《自由绘画:插画师要知道的84个创作技巧》

(4)关于创作

创作,其实就是一个大量的积累后的有效呈现,这里的积累,我觉得是多看、多练、还要多记录。

多看是多看好的作品,激发创作欲望。

多练是多练手绘技巧,提高创作速率。

多记是多记瞬时灵感,增加创作思路。

以上都是我自己总结的,不知道对不对,但是我突然发现我总结的还挺好的,至少整齐,像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哈哈。

多看我就不说了,上面都已经很详细的写了去哪里看。多练我也不说了,练就是了,不怕多,我也在持续练习中。

多记我要嗦一句,因为我发现很多灵感都是一瞬间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比如,我在做饭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画面一定要画下来,然后就想着,等会做好了饭,一定要记下来这个想法,但是等做好了饭,突然问自己,刚刚说要记下来的是什么来着所以不管在做什么,或者外出,我也一般包里都装一个小本子,一有想法就立马记下来,因为下一秒钟你就有可能失去它了,导致你要再想好久才能跟它相遇。当然,如果你有忘不掉它的特异功能,可以忽略这一条。

以上就是我一些主要的学习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记得哦,多看、多练、多记录!

董喜阳:对青柳若干诗歌问题的回答

青 柳:

向我们讲述一下你的经历可以吗?

董喜阳:

经历是埋藏在心底最隐秘的负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按照时间顺序,1986年的夏日,我出生在吉林省九台市一个叫二道嘴子的小屯。记忆中6岁之前搬了五次家,与孟母三迁不同的是,要和妈妈、姐姐一起躲避一些不愿见到的人。我从小就对历史和背诵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全唐诗》、宋词、元曲是那个时的最爱。当很多孩子手捧小人书、看《雪山飞狐》、《西游记》,玩跳房子、摔泥巴的时候,我却只沉浸在古典文学和金庸、古龙、柳残阳、卧龙生的武侠之中,不知山中岁月。因母亲生在书香门第之家,于是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我开始背诵《三字经》、《百家姓》,以及《千字文》。按照空间顺序,先后从九台到长春、四平、沈阳、深圳、广州、武汉。大学毕业后曾三下深圳,在那里找到第一份正式工作,也同时接触到了更为后现代主义的诗歌文本与诗歌思想。从事过酒店管理、旅行社策划、记者、内刊编辑、诗歌刊物编辑等工作,一直到回归本省做报社记者、文化公司董事长助理,帮助一个朋友打理一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内心当中有着乡村的质朴与憨厚,有着跻身都市主流时尚人群的渴望与欲望,但我却又过早的看透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纸醉金迷的都市生活,进而选择在闹市中自僻宁静,逐渐走上一条贴近生活亮度的诗歌写作之路。

青 柳:

生活中,有没有一次直接或间接的事情让你意识到你该成为一位诗人、或者说你是怎样进入诗歌生活的?哪位作家影响了你的诗歌?

董喜阳:

我走上诗歌写作道路充满很大的偶然性。我的第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是父亲的同学,他觉得我遗传了父亲的文学基因,因此刻意栽培我。在他严厉的管教下,我对文学、历史学、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养成了随时做笔记的习惯。小学四年级参加全乡作文大赛获奖是我第一次公开发表文章,但是记不清楚写什么了。能记起来的是初一那年,也就是1998年在《希望周报》上发表的文章,是文学泰斗冰心奶奶题的报头。当时我是庆阳中学小记者站的成员,独立策划、访了一位勤劳致富的农村科技带头人。那时我只是喜欢散文和随笔,喜欢那种文体的空灵柔美,无拘无束与散漫自由(当时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我读到了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于是乎想做一个像他一样行走天下的吟游“诗人”,寻找自己的生命坐标。2002年前后,也就是网络诗歌的兴起是我诗歌写作潜伏期和启蒙期。真正的诗歌写作要追溯到2008年,在吉林师范大学念书期间,意外接触到四平市作协的诗人于耀江、孙学军、杨海军,以及长春的钟磊。他们诗歌文本的语言模式与抒情方式吸引了我,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把握与拿捏令人敬佩。也是在他们的带领与推荐下我踉跄的走上了诗坛。坦诚的讲,于耀江和钟磊对我的诗歌写作有着一定的影响,我喜欢他们的诗歌路子和思维方式,我在深圳工作期间,他们的电话问候与博客“长篇大论”的呵护留言深深地影响着我的诗歌写作。

青 柳:

我觉得诗人在创作的时候应该处于诗人的状态,但在生活的时候更应该是一个生活的人。你是怎么认为诗人的生活的,你是怎么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董喜阳:

我蛮同意你的观点。一个人不管在社会上处于什么地位,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首先不可否认他具有基本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一个优秀的诗人总是能把艺术完美的还原于生活,把诗人还原于原生态现场。作为诗人和现实自然人都要有“入世”与“出世”的准备与意识。诗歌写作就是从人性向智性,最后达到神性的精神过渡,在纯粹的诗歌写作中诗人应该是孤立无援的,是孤独的。就像三岛由纪夫在文章《金阁寺》中提到的:“不被人理解已经成为我惟一的自豪,所以我也不会产生要让自己被理解的表现的冲动……我的孤独愈发的膨胀,简直就像一头猪。”这段话很耐人寻味。我觉得艺术生活与现实生活必须得泾渭分明,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尽量达到和谐统一,尽管这样很难。我在现实生存中属于光合作用植物那一类,积极乐观、锐意进取,奉承“多劳多得、我的青春我做主的”人生信条,在写作中处于游离与孤独状态,冷漠自己的内心,才能获得短暂的安静。

青 柳:

一个诗人的写作应该和他的生命情怀有关,更脱离不了他的生活,他直接的生活场构成了他诗歌的精神诗学。构成你精神诗学的场是什么?你的家乡对你进入诗歌创作起过推动作用吗?

董喜阳:

我的精神旨归就是让文字替灵魂说话,但不霸占语言制空权。若提到构成我精神诗学的场域其实无外乎精神世界的思索领域和现实生存环境的宽度、厚度。涉及到对中外古今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关注,对现实当下生存图景的精神诉求与悲怜。日常经验性的阅读与咂摸式的思考构成了我诗歌写作的精神场,我的诗歌文本就是对这些生存元素的赞美与批判,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描摹与反思。

像其它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反照。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超以象外,得其圜中”,二者缺一不可,象司空图所见到的,我也一样。从九台到长春,从四平到深圳,这并不相关的四地构成了我现实生活的场,它们维系着我生存的平衡,同时也制约着精神层面的游离与偏颇。认识“家乡”是我诗歌写作提纯的过程,通过写作经历与阅读经验对诗歌美学的剪辑与润色,“场”让我成为传统新诗美学的信徒,同时给予了我对现代诗修习者的体悟。

青 柳:

都说文学被边缘化了,诗歌边缘化更为尖锐。在杂志社一篇呼喊改企的今天,你怎样看待诗人们的创作?你又是如何坚守自己的创作的?

董喜阳:

文学被边缘化似乎都是老生常谈,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在物质飞速发展,高度膨胀的当下,精神生活不但没有同步的提升,反而陷入时代的泥沼,形成一种对峙的僵局。当物质享受高度繁荣,精神生活就要步入荒漠似乎已经成为不相违背的命题。究其原因,还是经济的虚繁荣导致人们精神价值观的扭曲与思维混乱。

杂志社从“吃红本”到“自力更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所在的报社也在转企中。诗人始终要靠文本说话,要坚持真的自我,要持守对真实生活的镜像表达。诗人内心的变革要比时代的变革更加迅猛与强烈,出名图利不应该是纯粹诗人的出路,安静的写作,才是出路。几年下来,我很少在报刊上抛头露面,一则可能是文本不够好,达不到发表的要求;二则基本不投稿,朋友约稿除外;三是坚持弄就弄出点动静的写作动机。除《诗刊》以外,《诗选刊》《诗林》《星星诗刊》《绿风》《诗潮》等刊基本走一圈,最后剩下的还是对自我不断的鞭策与警觉,发表不是目的,目的是折射出自我精神气质和对时态精神的回顾与指认。

青 柳:

任何一个作家的写作都是有根的,而根和他的地域性有关。你是如何理解地域性的?你的诗歌的根在哪里?

董喜阳:

我把根的写作理解成带有精神回归性的乡愁写作,而这一写作趋势在每个诗人的生活中与文本中都必不可少。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所在,我们在现实与文本中都倾注了真挚情感,似乎是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地域性诗歌写作让你在没有出走的圈子内半径辐射的更长、更远,让本土诗歌的抒情达到对立统一。有些诗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地域范畴,但是心里的疆域却广阔疏远,精神游走甚至远远超过于脚踪探寻。而我们大多数人的写作往往都是对地域历史性亏欠的偿还,地域性“根”的写作让你时刻自省、自查。

诗歌的寻根之旅是一种艰难困苦的跋涉过程,对于我们生存过的土地,我们的宏大叙述与微观抒情都是艰难的,地域文化认知的薄弱与地理坐标亲近后的远走、疏离与陌生,使得我们对于本土地域文化处于边缘地位,我们就像一个隔岸观火的孩子,对于家乡看似若即若离实则是痛苦的接近过程。乡愁是诗歌文本中不灭的精神火炬与精魂。就像是苏历铭的城子领、雷平阳笔下的云南昭通,江非的山东平墩湖、黑枣的东山村,是的,我们最早是通过阅读知道这些不起眼的地名的。王夫刚写五莲的《梯田》、写灯火中的《乡愁》,李小洛偏爱的《我的故乡》,还有那个江西的林莉,远离故土,把上海的朱家角小镇当作第一故乡一样爱着、喜欢着、写着。从这些深情的作品中我们读到了乡情、乡愁,还读出了一种品质:远离喧嚣与浮华的宁静。

我的诗歌之根和吉林本土地域诗歌紧密相连,东北大地文化的豪爽、旷达、自由与宽广铸就了地域文化的粗粒、大气与骨子里的真实气势。怎么样以一个文化人特有的精神姿态进入吉林省的文化精神谱系,在坦然的基础上自然而言的渗透与参与,是我努力与坚持的方向。

青 柳:

美国当代诗人沃伦称肉体的感觉是诗歌的意义,一首诗歌读罢,如果你不是直到脚趾都有感受的话,那不是一好诗。这当然夸大了诗歌的作用,那么你是如何界定一首好诗歌的?

董喜阳:

庞德说诗是生命意识的最高点,是的。一首好的诗歌不仅是指外在呈现出的情绪、直觉或是肉体阅读后的快感与精神愉悦,它更应该是抵达心灵深处的灵丹妙药,是指引你对宇宙苍生的深刻认识、对宏观事物的朴素认知,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融会贯通。一首好的诗歌文本起码具备以下几点:一是智性乃至神性的审视世界的眼光;二是明确而自觉的语言建设指向;三是对于诗歌元素的综合把握与处理能力;四是有没有简洁、洗练的诗歌境界的追求;五是要具有点化心灵、引渡众生的道德意识。纵观中外古今,涌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诗,西方欧美的、南美洲的,中国新诗是一种模仿与力赶直追,但也出现了许多令人惊醒的好诗。

青 柳:

似乎今天一片呼声,诗人应该有时代意识,更应该肩负时代的使命。你认为诗的使命是什么?它是思想性的呢还是艺术性的抑或是别的?

董喜阳:

歌德曾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一个诗人有一个诗人的时代。诗歌文本与诗人终归是时代的产物,它们出现和兴起、乃至燎原之势都符合物质决定意识与朴素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宇宙万物环环相扣、道法自然的精神归宗。一种艺术形式首先要具备的就应该是紧迫的时代感,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而诗人要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客观中肯的价值观和伟大的艺术操守。从某种意义上讲,诗人对于文化的进步与社会生产力的推动只是“喧宾夺主”,归根结底还是精神层面的影响深远。在诗人生命淬火的过程中,诗人要学会修行。要沉下来集中精力于自己内在生命的关注,打捞生命中情感的沉船,在修远诗歌的道路上,建筑自我的精神“庙宇”。

青 柳:

客观评价你的写作,你认为你写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吗?你如何看待发表,你诗歌的独立精神是什么?

董喜阳:

答案是肯定的,还没有。我的诗歌文本拥有年轻人的热情与敏锐,固执与坚持,也有着哲学家的豁达与大度,这当然是我创作的初衷。但是一首诗写出来之后需要的是时间长久的考量与推敲,需要研究与推理考证,这不代表我就写出了好的诗歌,只能说我的想法是好的。这也让我想起著名诗人奥登总结诗歌的时候说过:“如果一个诗人的创作都是满意的作品,那么最后他的诗集就会薄的令人沮丧。”时间是最好的精神巫师,也许若干年后会有自己和读者都满意的诗歌作品问出。

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的确影响过我,但如今好像无关紧要。我觉得发表不是坏事,它是对你自我精神劳作的肯定与认同,但发表不是目的,它是一次诗歌走上祭坛检验真伪的过程。真伪与优秀与否不发生直接关联,就像动机与结果一样,发表只是创作经历的部分,或许是时光淹没的部分,或许是你浮出水面的高潮部分。

我的诗歌精神是:诗歌创作是你精神语境中富于尊严感与挑战性的生存模式,诗歌是生活的关照和呈现,应该把诗歌还原于生活,在快乐的生活中扩展诗歌的精神维度。

青 柳:

在我的阅读视野内,我感觉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辉煌期后,90年代至我们这个世纪的前几年,从各类刊物刊载出来的诗歌或者各个年选来看,虽然创作群体庞大,但创作出来的诗歌整体不是令人满意,而从这两年开始有回升的趋势,仿佛诗歌的春天到了。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这个问题?

董喜阳:

我们年岁相仿,诗歌经历大致相同。我是2008年才真正走上诗歌创作道路的,之前只是单纯的关注烦扰复杂的现代诗坛。对于新世纪的诗歌生态谈不到满意,在诗歌多元化与边缘化的今天,生活元素信手拈来都被诗人入诗。有人说诗歌与现实生活和公共生活是相互打开的,所以很多诗人任意的嫁接与混搭,肆意的跨界与流窜,诗坛的活跃程度以及文本“出产量”令人咋舌。诗歌外部环境的改善与诗歌本体品质的改善没有同步,这种游戏化、时尚化的“运动情结”还没有完全消解,随之而来的诗歌变革不彻底,残留居多。诗人不应该是考学专家,也不应该是新闻工作者,诗歌不以新旧来评定优劣,创作的心理机制尤为重要。限制抒情导致垃圾叙事,令人担忧。诗歌闹剧与充满噱头的诗歌现象令人对现代诗歌生态生厌也实属正常。

创作基数大、作品质量差、人员繁冗更令人纠结。虽然诗坛人声鼎沸、热闹喧腾,但优秀的诗歌文本却寥若晨星、屈指可数,我们辜负了缪斯的厚爱,亵渎了读者的精神渴望。我不提倡诗歌的春天,当然诗歌也不会灭亡。它是生活的一道菜,没它不好玩。全是它,玩不起也HOLD不住。诗坛应该少些浮夸的“行为主义”和“私有化独立写作”,它在腐蚀健康的诗歌精神,导致诗人作为诗歌主体的自我放逐。

青 柳:

我感觉对一个初学写作的人,推荐你读过的对你曾经有过重要影响的书是一件愉悦的事情。你能不能给我介绍下你读书的经历?

董喜阳:

经验性与旨归性的阅读令人愉快。从小我只是喜欢武侠、人物传记和《圣经》。因为我们家是教堂,父母是基督教的全职侍奉者,整个家族都是虔诚的朝圣者。从小家里书架上摆放的全部是爸爸各种版本的《圣经》和分门别类研习讲道的书籍,这些书我是闲聊无事夏日拿来避暑用,后来迷恋并走上了信仰之路。在高中通读过余秋雨、余杰和林清玄的书,钟爱台湾董桥的散文和林语堂的幽默小文、鲁迅的杂文、徐志摩的诗歌。台湾的洛夫、余光中、痖弦、纪弦、郑愁予、席慕容的诗我都喜欢读与收藏。后来大学接触到的书有让·博德里亚的《象征交换与死亡》、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宗白华《美学散步》、李泽厚《美的历程》、摩尔《学原理》、尼《悲剧的诞生》、阿多诺《多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高行健的《戏剧集》、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佛洛伊德《佛洛伊德精神分析》、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修辞学》、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以及苏格拉底《谈话录》、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美学》等。

国内的大致有《诗品》、《太平广记》、《全唐诗》、《随园诗话》、《围炉诗话》、《沧浪诗话》、《宋诗抄》,以及钱钟书的《宋诗选注》等。诗集读过的也很多,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卡尔菲斯、奥登、艾略特、里尔克、博尔赫斯、蒙塔斯、塞弗里斯、埃利蒂斯、,米沃什、布罗茨基、帕斯捷尔纳克,还有俄罗斯的阿赫马托娃、茨维塔耶娃、英娜·丽斯年斯卡娅等。

青 柳:

你认为你的写作是自由的吗?

董喜阳:

应该说我的写作是自由的。写作题材与写作时间自己确定、写作喜好与写作情趣自己确定,不为名利与生存而写作,不为功力主义与奴性写作而创作文本,单就这点来说是自由的。写作要致力于心灵疆域的自由与宽广,而并非现实世界生存空间的蹩促与逼仄。我喜欢英娜·丽斯年斯卡娅的一句诗:“我要看得比你辽阔”,只有占领精神高地,才能做到肉体的舒展自由。一个人愿意等待,那个人才愿意出现。我喜欢这么说,写诗也一样。

青 柳:

一天之中你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是写作吗?

董喜阳:

坦诚点来说不是,写诗只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不是天天都写。阅读与对话、学习与交流也是写作的一部分。每天为生存而奔波劳碌,在报社工作要随时访、跑外,要写稿,浏览国内外重大新闻,每天坐在办公室看报纸,管理两个文化公司,要随时想着好的策划文案和公司的合理化运转。回家要做饭,看电视和安静的阅读。凡是和生存有关的吸烟、喝酒、打牌与去厕所都是很重要的环节。但是写作是一直坚持的方向和目标,这些年从来没有间断,写诗、散文、诗学随笔和诗评、影评,很多是自娱自乐的“抽屉文学”。

青 柳:

你有没有写诗的?你的写作,是随时随地的吗?

董喜阳:

就目前的创作态势与独立写作的姿态来讲,有一些不成文的写作。比如说在今年打算出一本诗歌集、散文集的资料基本准备就绪,还有一本评论集和一本随笔集,想要一个“驷马奔腾”的局面。再比如说三十岁之前要写多少文字,都在哪里发表,未来写作坚持什么方向等,在心里还是有一杆属于自己的秤在衡量。要开自己的花,结属于自己的果并不容易,有才能事半功倍。不过都是自我的想法,没有和实践对接,也没有和外界合理的碰撞。

写作不是随便的,我觉得写作是需要高度尊重的,是一件特别严肃的事情。灵感的突发和灵光的凸显可能是随时随地的,但是建设性的和建树性的写作一定是一个严谨的过程。

青 柳:

老庞德说艺术家必须一直改变。那么你改变过自己吗?

董喜阳:

哲学上说,思想要时刻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因此说,变化是必然趋势。改变固然重要,但是朝着什么方向改变才是重中之重。艺术之路前进苦难,想要超越自己不仅是才思与顿悟的果效,更是机遇与执着的产物。卡瓦菲斯和很多大师一样,青年时代的写作只是准备而已,他在中年后真正找到自己的声音。这说明他的坚持改变了他自己,他也一直走在改变的路上。像台湾的洛夫,八十几岁了还一直求新求变,从《石室之死亡》到《漂木》,从四五十年代欧美诗学风潮泛滥,他们的模仿、嫁接与全盘植入,到后来的摸索探究、自主创新与艺术升华,都是变化的过程。余光中对待西方诗学有着“全盘否定”的过去,而后来也改变成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了,只有忽略与淡忘自己才能改变的更好。

我喜欢改变,也一直在改变。工作变动、家庭变动,其实诗艺也在变动。从学生时代的青春期写作到浪漫主义抒情诗到步入社会现实后的现代主义叙述诗,再到现在的后现代主义“口语诗”(不是口水诗,是一种更带有“后”意识的新诗写作),从诗歌文本意象塑造、结构、语言驾驭能力、建筑美、音乐美、思想性的过渡与转变都是不断提升自我的过滤过程。

青 柳:

你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文坛?

董喜阳:

个问题真想“略过”。当代文坛像一个深渊、泥沼,更是樊笼。每个从事文化写作的人都叫嚷着寻找世外桃源,脱离体制,实则都深陷其中而不自觉。有那么一些文人们在文坛中和稀泥,为了受人关注而扮演跳梁小丑,弄出各种“问题”,抖落各种,使出骚乱、搅拌,各占山头、拉帮结伙只能事,把文坛弄的乌烟瘴气。却高调的喊着“清者自清”,总为自己怨打不平。他们是太了解中国人的心里,你们喜欢看热闹,那我就制造热闹,围他们的大观,如街头卖艺的喊着:“看寥寥数人咋把中国偌大文坛搅得天翻地覆”,服了!

诗人大多敏锐而忧伤,喜欢在圈子主义里来回逡巡、彷徨无助。在中国当下文坛,诗人的生命背景与生命角色往往不掌控在自己手里。脱离体制内的自由写作会让你失去话语权,游离体制外散在的写作会令你沉寂到无影无踪。政治立场下的文化参与份额是孤立无援的,行政手段说是阉割几个文化离经叛道者简直如同碾死蚂蚁般轻松。文人相轻、尔虞我诈,挣不到名利,只是在那点虚伪的尊严面前自甘下贱。国内文学大奖年年丑态百出、高层知识分子打仗有增无减、层出不穷,后面的跟屁虫更如苍蝇“嗡嗡”直叫,他们能脱离肮脏的厕所之地自然会拼命的维护既得利益,即使看看热闹也是好的,什么玩意!

文化遮蔽现象严重影响文学优秀作品的良性循环,过早堪破一切的文人都选择明哲保身,远离聒噪与喧嚷的名利场,江湖之外再无宁静,真希望中国文坛不是第二个楼兰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