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影评500是真的吗_鸿门宴电影影评
1.求《让飞》一篇影评,之前看过,现在找不到了!
2.跪求 让飞的 超强影评。
3.最好看的犯罪片
4.冯绍峰演的项羽好帅啊~特别是那眼神,和冷酷富有霸气的面容~~
5.《让飞》新解,飞了7年,炸出了什么?
整部片讲的是1949年年底上船前发生的一切杂事,如果你想看撞船、沉船,想看豆瓣截图里章子怡落水,想看《泰坦尼克号》般的生死离别,那你就直接看《下》吧。《上》的背景是1945年-1949年间抗日战争结束到国共内战结束。尽管演员名单里金城武和宋慧乔排在最前面,但在《上》里没有主角,也就没有主线。讲的是国党将军黄晓明抗日战争后一见钟情宋慧乔,娶了她,让她怀孕,然后把她送上太平轮到台湾养胎的事;讲的是少女宋慧乔爱上帅哥黄晓明突然就成了女人到台湾养胎等老公打完仗团聚的事;讲的是日军军医金城武抗日战争后,乘着太平轮回到台湾继续当医生思念旧情人长泽雅美的事;讲的是国党小兵佟大为和章子怡结婚并爱上章子怡但还没碰上太平轮的事;讲的是农村靓女章子怡为赚钱买船票去台湾卖*并一脸无辜贞烈的事。
129分钟,估计有近50分钟在描绘打鬼子和打自己人上,其余80分钟就是这波人的缓慢眷恋中。明明两集可以压缩到一集,主角可以提炼,铺垫可以50分钟就够,但“浪漫的”吴宇森把这个铺垫拍了129分钟,然后在最后一分钟匆匆闪过几个众人上船、船上贫民音乐会、船舱进水、金城武满脸惊愕的镜头就弹出一行字“欲知后事,请看《太平轮(下)》”辛辛苦苦驾着笨重的3D眼镜等待的太平轮在哪?船都没上!上了,是上了一次,宋慧乔上了,金城武上了,章子怡还兴冲冲地跑到售票窗口问船票多少钱。正当我默默点头影片要进入正题时,章子怡嫌贵没上,那俩人嗖地就到了台湾,黄晓明和佟大为还在战场呢。原来这只是太平轮1947年首轮…… 这可能是这一群大牌职业演员从业以来拍摄得最简单的**。因为从结果看起来,导演没有任何要求。你根本无法看出任何导演痕迹。章子怡一直绷着一张无表情的脸,佟大为完全靠方言倒口给自己添彩,宋慧乔坚持发着玛丽苏的癔症,黄晓明时不时沙溢附体,金城武一直觉得自己就不该开口说话……这部**基本就是依靠面部特写、朗诵腔的台词和永不消停的配乐强撑起来的,那大段大段煽情的曼陀林配乐无论什么情节,都随时窜出来……对于这些,吴宇森却都能接受。作为一部叫做《太平轮》的**,那艘“轮”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已经进行了40分钟。如果不是船上印着“太平”那俩字,我都忘了这部**还和一艘船有关系呢。船第一次出现之后,吴宇森用俯视视角跟着三只海鸥拍了20秒,就算你曾经拍鸽子成了符号,也不能弄这么个莫名其妙的镜头啊,你以为自己在拍《鸟的迁徙》吗?然后,**就用字幕敷衍地告诉人们这艘船即将遇到的灾难,还希望观众敬请期待下部。如果片方和院线真的考虑市场,下部就没必要上线了。求《让飞》一篇影评,之前看过,现在找不到了!
似乎有些很对我的观念。爱如果成了不确定,那么就不应该存在。有谁能够穷尽一生的想念去等待一个人呢。一生的想念,已经够长了鸿门宴**票房,可是又能怎么样呢,最后还不是一样没有来,如果来了,那么就成全不了你的等待。
鸿门宴票房
莫文蔚说,拥抱不代表亲切。那么,不快乐就不代表难过。爱,不代表关怀,也许就是等待。曾经说过,喜欢,就是辗转反侧。可是我不知道,爱是什么。诠释不来。
鸿门宴**票房
爱在回忆里总是显得更容易明白,所以,真正明白的人,就知道爱,也许就意味着离开。不记得是谁唱过:我爱你,再见。就是这样子。
我也记得安妮宝贝写鸿门宴**票房过:我爱你,这是我的劫难。
到底爱是什么?
爱是伤害,爱是等待,爱鸿门宴票房是离开,爱是感慨,爱是寂寞,爱是恩宠,爱是释怀,爱是幸福,爱是仇恨,爱是勇敢,爱是博大,爱是付出,爱是占有,爱是温柔,爱是……
形容爱的词很鸿门宴**票房多,可是,却依然显得单薄和力不从心。
爱是过去,爱是现在,爱鸿门宴票房是将来。也许,惟有时间能够证明爱。
那么,这篇字算影评还是个人感受呢,我想还是算个人感受吧,毕竟这篇字对于爱说明不了什么,所以,只是感受,记录心情而已。
也许,在我第五遍看《如果爱》的时候,会好好的写一篇影评或是散文,也许要等到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爱,再也许,永远也不会写。
鸿门宴票房
那么好吧,如果?6?1爱,我们应该,屹然明白。
跪求 让飞的 超强影评。
《让飞》的开篇与结尾都用了李叔同的《送别》,但开篇跟结尾的意境我想是完全不同的,开篇送别谁呢?我想这就是姜文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高山流水,知交难觅。送给曾经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曾经一起为了中国**事业添砖加瓦的朋友们。可能送给张艺谋,老谋子曾经有《活着》有《红高粱》有《大高高挂》。可能送给陈凯歌,那个被馒头撂倒后留下后遗症,至今依旧无法坚挺的倒霉蛋。倒霉蛋有《黄土地》有《霸王别姬》有《风月》有《荆轲刺秦王》那着真正意义上,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我想这就是他们曾经共同的**梦想,让世界了解中国,让孩子们了解过去。而今很可怜的只剩下姜文孤单单的一个人为中国特色的中国**事业顽强的奋斗着。。
套用黄四郎的话,他说张麻子绝非是一般的县令。而张麻子也绝非是一般的麻匪。张麻子在后面对马德帮说其实我本来叫张牧之是跟随松坡将军南征北战的队对长,属于正规军,虽有抱负终落草为寇。多么巧妙的隐喻。一个大将之才将灵魂禁锢在一个匪类的躯壳里。《让飞》是一部姜文的自传**。那么姜文所扮演的角色自然是自己。张麻子与马德帮的对话中,我们便可以读出姜文内心有多么的无奈。张牧之何许人也?我想是姜文自比袁牧之(中国早期著名导演,代表作有堪称中国**经典之作的《马路天使》),同时也是对老一辈大导演袁牧之的致敬。我也是一个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正规导演,导演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思想真实的传达给每一个观众。但**中国**审核制度让我彻底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只能像个土匪一样的躲躲藏藏,很可悲,我最大的敌人竟然是培养我的中国**体制,我只能挖空心思的先骗过审核,然后再将思想用一种晦涩的方式传达给观众。。。而又有多少人可以懂我?
{恶霸黄四郎所指得就是中国**审查制度,也不需要那么客气了,黄四郎,黄屎狼,也可能是黄鼠螂,反正跟臭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鸿门宴上的又高又硬应该是指审核制度像茅坑里的石头那样又臭又硬。很可惜,我只看过一遍,记得不多,不然许多台词将会变得更加意义非凡
葛优所饰演的马德帮所指的是商业**。所以马德帮的形象可以说是没心没肺,他的脑海里只有钱。他趋炎附势,对黄屎螂卑躬屈膝。只要有钱,什么都变得不重要了,老婆死了也没关系,欺压黎民百姓也不在乎。所以最终他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归属。死在金钱堆积的坟墓里。马德帮的死更像是姜文对中国**前景发出的叹息,中国**终将在商业里走向灭亡,中国不再有真正意义上的**
而姜文在**里的符号是艺术**。从他与小六(其实小六代表着他的第二部作品《鬼子来了》)关于莫扎特的对话中,他就一直在暗示自己喜欢艺术,崇尚艺术。同时也在感叹在中国艺术并没有肥沃的土地,所以他对小六说以后要送小六去留洋,因为那里有更肥沃的土地,更适合艺术的生根发芽。2000年5月21日,《《鬼子来了》荣获第53届戛纳国际**节评委会大奖。 2002年日本“每日**奖”评奖中摘取最佳外语片大奖。而在国内禁遭到了禁播,对姜文而言这是多么痛苦,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就这样《鬼子来了》变成了一部园内开花园外香的**。
我只看过一遍**,所以记得可能不是很清楚。截取一部分我记得的,抒发一下姜文心里真正想说的。
姜文:“拍**怎样才能挣到钱
葛优:“巴结**审查制度喽,他让我们拍什么我们就拍什么。我们先从他那边骗到钱。然后拍好后再从观众的手里骗钱,等把观众的钱骗到手以后。再跟中国**三七分账。”
姜文:“那我们当导演的不是像乞丐一样,要跪着才能拍**了?”
葛优:“拍**本来就跟乞丐差不多,想要挣到钱的话只能跪着。”
"姜文把官符往桌上一砸:“我有艺术涵养。”
[葛优笑了:“别开玩笑了,艺术又不能当饭吃。”
姜文于是有把一扔:“我有才华。”
葛优笑得更欢了:“别迷糊了,才华顶个屁用啊,你玩不过他们的,想吃饭你就只能跪着。”
姜文:“我就不信了,我一定要站着然后把钱挣了。”
葛优:“不挣穷人的钱,那你要挣谁的钱?”
姜文:“哪个最有权有势,那个最恶。我就要挣他的钱,这里表明了姜文和**审核制度对抗的决心。”
葛优:“鸿门宴啊,去不得。去了黄屎螂又会把你的**禁播了”
姜文:“鸿门宴是谁设的?”: L# y+ p$ s' ?3 |
葛优:“项羽啊。”
姜文:“最后谁赢了?”
葛优:“刘邦啊。”
在这里姜文自比刘邦,把审核制度比作项羽。他坚信自己能够又一次的骗过审核。
“美女不要,钱也不要,你到底要什么呀?”,
作为一个麻匪,匪类是中国**制度给姜文冠名的。姜文自己从来都没有承认自己是匪类。在他饰演的麻匪身上也找不到匪气。有的也只是将气。麻匪是姜文对自己的自嘲,你让我做匪就匪吧。但我偏不做匪应该做的事,我拍**并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更重要的是传递我的思想。钱对我来说不重要,我不要挣黎民百姓的钱。我抢投资方的钱,我抢中国**的钱。所以后面有了一幕麻匪给百姓送钱,黄屎螂抢钱的一幕。暗讽中国**制度中国商业**才是真正的匪类。。。
接着说,我开始的时候说《让飞》是一部姜文的自传**。那么很简单的可以把《让飞》划分为四个区块,代表姜文导演的四部作品。
**的开篇,正当葛优他们吃着火锅,唱着歌,沉浸在欢乐的气氛里时。姜文率领兄弟们一拥而上,势如破竹,从劫火车到鹅城上任都可以说是干净利落,一帆风顺。正像姜文九四年拍得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他让姜文一炮而红,震惊世界赢得了荣誉,赢得了光环。从此世界影坛多了一个叫姜文的中国导演,中国又诞生了一个才华横溢的新锐导演。这一段给人的感觉有如行云流水一般节奏非常的轻松流畅欢愉。。。
从姜文上任,跟黄屎螂斗争开始。**步入了全篇中最为沉重的一段。刘嘉玲死了,小六死了。是不是觉得小六死的很冤,《鬼子来了》也死的很冤。刚才有提到过小六实际代表着姜文的第二部作品《鬼子来了》。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成功后历经了六年时间打造的一部惊世之作《鬼子来了》。之所以张默叫小六,我想是因为《鬼子来了》是姜文六年的苦心之作,毫无疑问这也是姜文现有的作品中最好的作品,可能也是姜文注入最多心血的一部**,从姜文把小六称呼为儿子中便可以知道姜文对《鬼子来了》的重视,但这儿子也让姜文遭受了最大的打击。因为有辱母亲漂亮的脸蛋而被禁播,更可怕的是姜文也因此禁导,一个导演被剥夺了导片的权利,就像一个医生没有手术刀,一个铁匠被没收了锤子。而《鬼子来了》却让姜文在国外各个**节上大放异彩。非常讽刺,在国内禁止了导筒,在国外却奠定了大师的基础。什么是鳄鱼的眼泪,就是人们一边告诉你,你的这部**拍得真好,必定是部经典之作。但非常的遗憾,他不能上映。《鬼子来了》的禁播也是姜文与中国**审核制度斗争的导火索,对着那个手势作成的墓碑,姜文狠下决心的说:“小六,我会为你报仇的。。。'
经过七年的卧薪尝胆,姜文推出了自己的第三部经典之作《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升起》一剧最大程度的表现了姜文的勇气。同时也表达了姜文对**审核制度的愤慨。《太阳照常升起》可以说姜文与**审核制度的较真之作。你们越不让我拍,我就越要拍。于是姜文煞费苦心,刻意的将自己对那个年代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晦涩的包裹起来。跟**审核制度的斗争中终于姜文赢了,姜文用自己的才华骗过了**审核制度。但可惜的是,姜文的**输了,因为他不仅仅骗过了**审核制度,同时也让观众坠入深深的迷雾之中,由于包裹的太深,晦涩难懂也成了《太阳照常升起》的标签。在**《让飞》中老二邵兵的符号便是《太阳照常升起》,老二代表了姜文的第二部因为**审核制度牺牲的**。邵兵的死亡也预示着第三部分的结束。而葛优的死则代表了商业部分的结束。接下来是什么呢?接下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姜文**《让飞》的开始
**在进入第四阶段的时候开始变得癫狂,癫狂的姜文,带着对**审查制度的怒火彻底的爆发了。姜文仿佛在告诉每一个观众,你们看到了吗?我回来了。这才是真正的姜文。从那个时代里走出来的姜文。横幅,标语,呐喊都凝聚了那个时代的气息。姜文用**的结尾再次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总会有很多人说姜文媚日情节,一个思想如此狭隘的人又怎么能真正的读懂姜文。性格这东西就跟音乐,**一样没有国界,没有语言障碍。一个人有缺点应该去改正,而不是去掩盖。影片的结尾又一次传达了姜文曾在《鬼子来了》里所要表达的思想。姜文把金钱铺满整条大街,却没有人敢去抢。而当黑夜过后,地面像被一场大雨冲刷过一般一尘不染。老百姓想要得到金钱,却又不敢拿,因为怕。当黄屎螂的马车跑过大街,白银如雨点般的又回到了黄屎螂的腰包里去了。因为怕,我们不敢去争取,不敢去想象,想象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第二次姜文给予的枪,他把枪铺满了整条大街。枪在这里象征着力量。同样老百姓只能在黑夜偷偷的去拿。第二天黄四郎开马车来收枪被张麻子把马打死。可是当张麻子在街上振臂一呼号召大家去进攻黄屎螂时,百姓手中尽管有枪,却没人响应,他们依旧选择明哲保身的静观其变。而这不就是姜文《鬼子来了》里面的中国人吗?胆小,懦弱,充满了奴性。当姜文把黄屎螂替身的头颅在广场上砍下来的时候,老百姓才被真正的赋予了人性。这就是姜文一直所要表达的历史的悲哀,人性的悲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而在这里,姜文真正渴望的是,他很清楚光靠自己一个人是无法对抗中国的**审核制度的。他渴望人民群众的帮助,渴望老百姓的力量,在姜文的思维里,人民才是社会真正的主人。只要每个人都能勇敢的站出来为自己想要的,为那些不公平的制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哪怕是绵薄之力也好。我们足以摧毁一座又一座的开平碉楼。我们才能得到最好的,自己真正想要的。做为观众,做为一个影迷,我们希望每一部经典都能呈现在荧幕之上。
我觉得这个应该是你想要的那篇影评吧?O(∩_∩)O~
最好看的犯罪片
上个世纪有个叫尼金斯基的舞蹈家,他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也被叫做“疯子”。有人问他为什么能跳得如此之高,他的回答是他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多数人腾空后马上就会落回地面,尼金斯基说:“你干嘛要马上回到地面?为什么在你落回地面之前不在空中多待一会儿?”?不重要!什么对我重要?没有你对我重要!”恶消失了对他最重要。**里,他把从欺良霸善的地主们那里坑来的白银,都从窗户里扔给老百姓,屏幕里分明传来不知道是谁的一声长呼——“你干的是老天爷干的事儿啊!” 最后,当他战胜了邪恶,并不留下来统治,也不妄图建立起什么,“有”都化作了“无”,大义化作小情,黄四郎和他的碉楼“轰”地一声被炸成了一堆灰,他只和周韵演的青楼女子四目相对,像是摧枯拉朽的《赤壁怀古》中忽然意外地柔情道:“小乔出嫁了。”然后小乔周韵也跟人跑了,因为跟着大哥快乐但太辛苦,于是小情也化为无,姜文追着火车马蹄轻烟地消失了。 三岛由纪夫写过一篇长篇散文,叫做《太阳与铁》,这是一生萦绕他的两个意象。姜文当过铁,坚硬无比,结果硌得谁都不舒服——比如《鬼子来了》中,脑袋被砍下在黄尘里滚来滚去;姜文也当过太阳,要普照大地,结果谁都不领情——比如他在《太阳照常升起》里扯直了嗓子喊:“太阳升起来了!”结果没人听懂。到了《让飞》,姜文终于把这两个意象结合起来,成了太阳照射下一块温暖的生铁。
这句话同样也可以拿来谄媚地问姜文:“你为什么能把故事讲得那么好?你为什么能把**拍得那么嗨?你是怎么做到的怎么做到的?”姜文的回答也许同样让人气馁:“已经打出来了,为什么不让它多飞一会儿?”
检验天才的标准之一,就是他们能做到一些事,那些事普通人既不明白是怎么做到的,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不到。
《让飞》是个简单的故事,据说编剧界有个判断是否好故事的前提,就是能不能在40字之内说清楚,《让飞》的故事概括起来就是:麻匪姜文和骗子葛优,斗恶霸周润发。
简单的故事也要讲得精彩。阿城看完《鬼子来了》说:“你给我们上的都是大鱼大肉啊,来两碗粥行不行?”当然不行!姜文这回还是好客的人,给足两个多小时的高潮,看得观众像上了发条的弱智似的,在座位癫癫地狂笑狂拍手,血脉久久不能归位,姜文自己才像个请客的人,倾着身子,笑不哧哧地明知故问:“都吃好喝好了么?”
把《让飞》的故事再扩展一点,是这样的:北洋军阀时期有个鹅城,城里不断更换流水的县长,却有个铁打的恶霸叫黄四郎,最后被扮县长的土匪张麻子干掉了。刨去**里*而不秽的性暗示,明而不示的爱情元素,娇而不嗔的葛优大爷,这其实就是个关于善恶的故事,没有什么复杂的人性可以剖析,任何阐释似乎都成了可笑的过度阐释。
故事选在北洋军阀时期是个有意思的选择,因为那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善恶最不分明的时期。**里鹅城的百姓也生活在这样的混沌里——每任青天父母官都和恶霸三七分成、同流合污,当人们已经习惯自愿为奴役的时候,东方红,太阳升,山上跑下个麻匪张麻子。
接下来麻匪张牧之和恶霸黄四郎的斗争,被简化为善与恶的斗争。在人们的认知里,要区分正义与邪恶似乎很困难,光从势多势寡上似乎也不科学,其实有个简单的标准,善就是守规则的,恶就是不守规则的。
恶霸黄四郎一开始就视规则为无物,他住在易守难攻的碉堡里,他后备着一个自己的替身,他诈死,他撒谎,他让自己的手下扮的麻匪混淆视听。随着与张牧之的斗争白热化,他出招也越来越下作。古人说“士可杀不可辱”,而黄四郎前是先辱后杀,后是辱而不杀。继而让人自取其辱,反辱同侪,也成为辱人者。他的必杀技就是逼人太甚,把人的尊严弯曲到可耻的角度。
姜文作为善的化身,却自始至终不曾出恶招。《让飞》里有一场最精彩,也最有张力的“鸿门宴”,恶霸麻匪骗子围坐一桌,互探高低虚实,看他们时而拔刀相向,随即又哈哈大笑,观众们像被放了N次风筝,悬在半空,又嗨赖赖又紧张,不知道下一秒是什么。黄四郎忽然凑近了麻匪张牧之,恻恻张狂道:“你致命的缺点,是你不会撒谎。”这话可以用的话堵回去——“我只会阳谋,不会阴谋。”
阳谋里决定胜负的一招,则是庶民的狂欢。白脸浓妆的女子们鼓点紧凑,一声逼急一声:“十成白银在碉楼”——你们起还是不起?!
麻匪们提着枪在空荡荡的城里骑马绕了一圈又一圈,喝道:“枪在手,跟我走,杀四郎,抢碉楼!——”你们起还是不起?!人们惧怕黄四郎,迟迟没有人跟来,革命悲壮浪漫主义几乎让人泣血。直到最后,人们才一涌而上,冲进碉楼。
庶民的转变并不突兀,揭竿而起的基因造就深深埋在他们的骨子里,因为越是听天由命,人就越是牢牢攥紧盲目的信念:女巫落败,恶龙斩首,善终将取胜而战争很快就会结束。只有这种信念能够支撑人们撑过不公平、邪恶与饥荒。区分正义与邪恶似乎很困难,光从势多势寡上似乎也不科学,其实有个简单的标准,善就是守规则的,恶就是不守规则的。 恶霸黄四郎一开始就视规则为无物,他住在易守难攻的碉堡里,他后备着一个自己的替身,他诈死,他撒谎,他让自己的手下扮的麻匪混淆视听。随着与张牧之的斗争白热化,他出招也越来越下作。古人说“士可杀不可辱”,而黄四郎前是先辱后杀,后是辱而不杀。继而让人自取其辱,反辱同侪,也成为辱人者。他的必杀技就是逼人太甚,把人的尊严弯曲到可耻的角度。 姜文作为善的化身,却自始至终不曾出恶招。《让飞》里有一场最精彩,也最有张力的“鸿门宴”,恶霸麻匪骗子围坐一桌,互探高低虚实,看他们时而拔刀相向,随即又哈哈大笑,观众们像被放了N次风筝,悬在半空,又嗨赖赖又紧张,不知道下一秒是什么。黄四郎忽然凑近了麻匪张牧之,恻恻张狂道:“你致命的缺点,是你不会撒谎。”这话可以用的话堵回去——“我只会阳谋,不会阴谋。” 阳谋里决定胜负的一招,则是庶民的狂欢。白脸浓妆的女子们鼓点紧凑,一声逼急一声:“十成白银在碉楼”——你们起还是不起?! 麻匪们提着枪在空荡荡的城里骑马绕了一圈又一圈,喝道:“枪在手,跟我走,杀四郎,抢碉楼!——”你们起还是不起?!人们惧怕黄四郎,迟迟没有人跟来,革命悲壮浪漫主义几乎让人泣血。直到最后,人们才一涌而上,冲进碉楼。 庶民的转变并不突兀,揭竿而起的基因造就深深埋在他们的骨子里,因为越是听天由命,人就越是牢牢攥紧盲目的信念:女巫落败,恶龙斩首,善终将取胜而战争很快就会结束。只有这种信念能够支撑人们撑过不公平、邪恶与饥荒。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信念往往是不可靠的,或者是短暂的,貌似正义的一方取得了胜利,天长日久,人们才发现那并不是善恶的斗争,都仅仅是两个不同的恶,为了控制世界而互相争斗。 而在姜文的**里,他尽可以给人以纯粹而坚实的幻想,他胸有成竹的脸,是英雄的理想主义。他对着恶霸黄四郎有自我剖析地自问自答:“钱对我重要么?不重要!你对我重要么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信念往往是不可靠的,或者是短暂的,貌似正义的一方取得了胜利,天长日久,人们才发现那并不是善恶的斗争,都仅仅是两个不同的恶,为了控制世界而互相争斗。
而在姜文的**里,他尽可以给人以纯粹而坚实的幻想,他胸有成竹的脸,是英雄的理想主义。他对着恶霸黄四郎有自我剖析地自问自答:“钱对我重要么?不重要!你对我重要么?不重要!什么对我重要?没有你对我重要!”恶消失了对他最重要。**里,他把从欺良霸善的地主们那里坑来的白银,都从窗户里扔给老百姓,屏幕里分明传来不知道是谁的一声长呼——“你干的是老天爷干的事儿啊!”
最后,当他战胜了邪恶,并不留下来统治,也不妄图建立起什么,“有”都化作了“无”,大义化作小情,黄四郎和他的碉楼“轰”地一声被炸成了一堆灰,他只和周韵演的青楼女子四目相对,像是摧枯拉朽的《赤壁怀古》中忽然意外地柔情道:“小乔出嫁了。”然后小乔周韵也跟人跑了,因为跟着大哥快乐但太辛苦,于是小情也化为无,姜文追着火车马蹄轻烟地消失了。?不重要!什么对我重要?没有你对我重要!”恶消失了对他最重要。**里,他把从欺良霸善的地主们那里坑来的白银,都从窗户里扔给老百姓,屏幕里分明传来不知道是谁的一声长呼——“你干的是老天爷干的事儿啊!” 最后,当他战胜了邪恶,并不留下来统治,也不妄图建立起什么,“有”都化作了“无”,大义化作小情,黄四郎和他的碉楼“轰”地一声被炸成了一堆灰,他只和周韵演的青楼女子四目相对,像是摧枯拉朽的《赤壁怀古》中忽然意外地柔情道:“小乔出嫁了。”然后小乔周韵也跟人跑了,因为跟着大哥快乐但太辛苦,于是小情也化为无,姜文追着火车马蹄轻烟地消失了。 三岛由纪夫写过一篇长篇散文,叫做《太阳与铁》,这是一生萦绕他的两个意象。姜文当过铁,坚硬无比,结果硌得谁都不舒服——比如《鬼子来了》中,脑袋被砍下在黄尘里滚来滚去;姜文也当过太阳,要普照大地,结果谁都不领情——比如他在《太阳照常升起》里扯直了嗓子喊:“太阳升起来了!”结果没人听懂。到了《让飞》,姜文终于把这两个意象结合起来,成了太阳照射下一块温暖的生铁。
三岛由纪夫写过一篇长篇散文,叫做《太阳与铁》,这是一生萦绕他的两个意象。姜文当过铁,坚硬无比,结果硌得谁都不舒服——比如《鬼子来了》中,脑袋被砍下在黄尘里滚来滚去;姜文也当过太阳,要普照大地,结果谁都不领情——比如他在《太阳照常升起》里扯直了嗓子喊:“太阳升起来了!”结果没人听懂。到了《让飞》,姜文终于把这两个意象结合起来,成了太阳照射下一块温暖的生铁。
冯绍峰演的项羽好帅啊~特别是那眼神,和冷酷富有霸气的面容~~
最好看的犯罪片是《坚如磐石》。
《坚如磐石》是由张艺谋执导,雷佳音、张国立、于和伟、周冬雨领衔主演,孙艺洲、李乃文、许亚军、田雨、何政军、徐子力主演,陈道明、陈冲、王迅友情出演的犯罪警匪**。
故事围绕苏见明(雷佳音饰)与李慧琳(周冬雨饰)联手调查一起暗流涌动、牵扯巨大利益集团的犯罪案件展开。
为了调查案情,苏见明(雷佳音饰)不顾位高权重的父亲郑刚(张国立饰)的劝阻,赶赴富商黎志田(于和伟饰)的“鸿门宴”,在观看了一出黎志田(于和伟饰)愚弄他人、手入火锅的猖狂戏码后,越来越多的线索逐渐浮出水面。
在这些线索背后的暗流涌动,让人隐隐感到一盘大棋正在筹谋。该片于2023年9月28日中国大陆上映。于10月19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爱尔兰上映。
《坚如磐石》影评
该片现代感的拍摄风格取代了传统的天圆地方、中正端平的古典主义构图,都市化的瑰丽霓虹取代了以往或浓或淡的传统色彩体系,而所有的影像都为故事服务。2020年,70岁的张艺谋,如今又一次突破创新,给观众带来惊喜。
在张艺谋的创作生涯中《坚如磐石》显得非常独特,它的题材比较敏感甚至尖锐,对于现实阴暗面的披露亦有犀利的一面,同时又努力将悬疑、侦破、爱情等类型片的元素熔于一炉。
该片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它塑造的反派人物非常立体真实。影片强调了这些人物虚伪、残忍、卑劣的一面,又不断突显这些“恶魔”心中的情感牵挂和温情时刻。
《让飞》新解,飞了7年,炸出了什么?
《鸿门宴》上映后,圈内众多影评人第一时间在各自的微博中给出了自己对影片的评价。资深影评人“毒舌列文”连发四条《鸿门宴》观影快评,并对影片中饰演项羽的冯绍峰给出“本片中发挥最出色演员”的最高评价。“毒舌列文”表示,“冯绍峰的项羽虽然不彪悍,但能让人感觉到他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霸气”;“个人认为他是本片中发挥最出色的演员,因为项羽的表情、动作、眼神、气韵,让你完全不会想到《宫》里面那个‘奶油阿哥’,证明他不仅靠帅气走红,更有塑造多类型角色、演绎强大内心戏的非凡实力!”
此外,著名影评人毕成功则透露《鸿门宴》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贺岁大片”,并称赞“冯绍峰演得有层次,情感戏多有控制”。而影评人司马平邦坦言楚霸王身陷四面楚歌是全片一大的“泪点”,其还将“史上最俊楚霸王”冯绍峰誉为“华仔(刘德华)的接班人”,“看《鸿门宴》那史上最俊的楚霸王四面楚歌中,正为楚汉两军斗智斗勇诚惶诚恐地纠心着,忽然邻座黑漆漆处传来恸哭,接着周遭抽泣声迭起。为古人掉眼泪的事真的被咱目睹,万没想到冯绍峰(饰项羽)已魅力若此,好在李仁港没给冯绍峰和刘亦菲安排床戏,否则里不得昏死一群!华仔有接班的了。”
“冯版”项羽风华卓越
热议:华语**未来的Super Star
除去资深影评人对**《鸿门宴》及项羽扮演者冯绍峰的评价外,不少业内人士也针对冯绍峰在片中的完美表现亮出了各自的观点。某知名策划人就在其微博中表示,“我对通过电视剧爆红的炸子鸡有偏见,所以一直不怎么待见冯绍峰,但在大银幕上他太出色了。看着他的项羽,我怀着对他的十分忏悔与万分惊喜,认为自己必须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把我的发现与感受告诉我认识的所有人:出天王了!”;“靠电视剧走红的明星往往经不住大银幕的考验,可冯绍峰一上大**就风华卓越,他的时代到了!”
有业内人士指出,李仁港的这部《鸿门宴》“确实拍出了大片的气势”;“很有情怀的**,很煽情很悲壮,完爆迄今为止今年所有的古装大片”。更有多数业内人士感叹:“冯绍峰的表现异常完美,史上最牛x的项羽,没有之一……冯绍峰,华语**未来的Super Star”;“说真的,看完了之后就是觉得冯绍峰好帅好男人!之前从来没有看过冯绍峰的戏,对他也无感,但是看完了觉得他的演技完全撑得起项羽的气质,你会觉得他就是项羽!”;“冯绍峰表现得很出色……这应该就是有过多年积淀的演员的优势所在吧”。
《让飞》已上映7年,作为姜文“站着挣钱”最成功的一部**,《让飞》无疑在影史上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而多年来,虽然有关该片的影评与分析无数,笔者却总觉得不够系统,有些着重于影片的象征意义而忽略了其故事逻辑,有些过于注重故事本身,对影片内涵却理解的不够,这次我尽力为大家理清其中所有的关节,不足之处,还望不吝补充。
首先我们先讨论一点,《让飞》是那种逻辑特别严谨、转接毫无瑕疵、每一处细节都经得起推敲的故事吗?显然不是,先不说本片多处“戏里嘲讽戏外”的台词,就说这个鹅城,城门口一望无际的浅浅水滩,到处挂着“过时”的军旗,城里男人没有一个穿上衣的,还有最后黄四郎和张麻子的隔街斗法,无不显示出本片的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中还夹杂着一些魔幻现实和荒诞幽默,而就算夹杂着如此多的元素,《让飞》依旧算是一个相对完整、合理的故事,接下来让我们先还原一下整个故事脉络,纵观全片,几乎所有的叙述视角都给了张麻子和黄四郎,不停的演这两个人怎么你来我往、见招拆招,而想要理清这个故事,我们要看的反而是三大主角中几乎没什么单一视角的“真县长师爷”--马邦德
有关于马邦德的信息全片零零碎碎给了很多,我们一一分析,首先一点,马邦德到底有没有钱?答案是,他没钱,马邦德就是个穷光蛋。理由如下,第一:如果他有钱,火车上为什么“没钱没货没银子”?就算他把大部分身家藏在了别处,一个“百万富翁”身边总得留点应急的钱吧?可张麻子劫了车却什么都没搜到,这说明马邦德买官买车雇护卫队之后钱袋子已经空了。第二:夫人说了,买官的钱都是她出的,马邦德只是个写戏本的,诸位,你们觉得马邦德是那种很有钱却大隐隐于市,明明是个县长,的时候却装成穷光蛋的人吗?看看他上任的派头你就知道肯定不是啊!所以,马邦德或许曾经有过钱,但至少他遇到夫人这个青楼女子的时候,他是真的落魄,真的没钱,这一点对理解全片很多剧情都极为重要。
比如,马邦德到底是要去哪里上任呢?鹅城还是康城?鹅城,从来都是鹅城,因为他绝对买了鹅城县长,黄四郎派胡千去省城查县长的时候,县长照片就是马邦德,那么有没有可能他同时买了两个县的县长呢?不可能,因为他没钱呀,买官的钱是夫人出的,马邦德当县长是为了骗钱,夫人给马邦德买官却是为了当县长夫人,所以她没必要买两个县的县长,所以后来马邦德跟张麻子说的“马走康城,从容上任”才是真扯淡。
也就是说最开始马邦德被劫时候的“买官8年,一年两次,一次40万”完全是诓张麻子的,就是为了让张麻子相信能赚到钱,然后跟他去上任。结果张麻子不安套路出牌,于是“马县长”变成了“汤师爷”,官儿和老婆都没了,跑又跑不掉,为了脑袋不搬家,只好陪着张麻子演戏,直到怼上了黄四郎,其实看完全片,大家基本上都能看出来一点儿,师爷跟黄四郎肯定是有勾搭的。
但是他俩是什么时候勾搭上的?勾搭到什么程度?这个就得慢慢分析了。首先是时间,师爷正式跟黄四郎搭上线就是在鸿门宴之后,黄四郎派人刺杀张麻子却只打死了夫人,师爷抱着夫人的尸体,真情流露下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接着站在屋里看到张麻子学自己哭,师爷攥紧了拳头,最后还是没冲出去,不过这一刻,师爷算是彻底跟张麻子离心离德了,但是黄四郎也不是个好东西,所以师爷也并未彻底倒向他,而是靠自己的“本事”周旋于二者之间。
纵观全片,张麻子一方有两次很明显的走漏消息,一次是葬礼劫人,一次是派老二去青石岭接应。葬礼劫人那一次,黄四郎怎么那么巧就派替身去了?嫌累?那他又自己带人跟过去压阵干嘛?明显是准备看戏,他知道一定会有戏,因为师爷提醒他了,师爷在葬礼上的惊讶和害怕全是装出来的,他早就猜到张麻子要在葬礼上有所动作了。葬礼劫人这出戏,张麻子事先并没有告诉师爷,因为这会儿师爷还不算他的心腹,但这么大的人员调动,这么多的准备工作,跟这伙麻匪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师爷怎会半点察觉不到?再结合鸿门宴当晚夫人死后,张麻子特别强调“得让所有乡绅都过来”,两相结合,师爷推出了这个情况,还顺手把这个消息捅给了黄四郎。通过送信手下的回报,加上鸿门宴上师爷和张麻子的表现,黄四郎选择了宁可信其有。
但是师爷明显并未告诉黄四郎自己才是真县长,也没有告诉他“新县长”其实是张麻子,所以当麻匪出现在葬礼上劫人的时候,胡千甚至还以为是胡万来了。这是师爷第一次通敌,卖了张麻子一波,与黄四郎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还从黄四郎那里得了很大的好处,还记得黄四郎的三步棋吗,“请客、斩首、收下当狗”,后来黄四郎又要走三步棋的时候,胡千说“老爷,三步棋已经走完了,逼死小六子,杀鸡取卵……”逼死小六子,然后“请客”,这是第一步,杀鸡取卵是为“斩首”,这是第二步,那还差一步“收下当狗”呢?为什么说三步棋已经走完了?那是因为师爷投诚了,这第三步,就是收下师爷当狗,所以老三步的确走完了。
不过麻匪葬礼劫人那出之后,张麻子不要钱反而发给穷人,黄四郎开始怀疑师爷没说实话,因为“这不像个买官的县长干出来的事。”所以他要走新三步,新三步是什么?1、到省城查清新县长底细,2、与新县长合作借剿匪之名骗两大家族的钱,3、干掉新县长。这期间,张麻子一伙一直在发钱,直到有一次,张麻子亲自带队出发,黄四郎临时改了主意,决定跨过前两步,直接干掉新县长。
把人派出去之后,他又自己跑到县衙里跟师爷来了个“诛心”,他说师爷有三句话要说,哪三句?1、你为什么骗我?2、你们到底是什么人?3、你们来鹅城有什么目的?师爷这时候心虚了,看黄四郎这架势,他摸不准黄四郎已经了解了多少情况,如果全盘托出,自己明知新县长是张麻子却知而不报,事后黄四郎会放过自己吗?所以师爷开始装糊涂,而他那第一句又很有意思,“我不该拿你的东西送人”,这个细节我们待会儿再说,先说师爷本来准备装糊涂糊弄黄四郎,结果城里传来枪声,胡千又说死了六个人,再加上张麻子临行前交代遗言一样,师爷心更虚了。
从县衙到枪战现场,师爷一路正盘算着张麻子死了自己怎么编故事才能把自己摘出来,结果到那儿一看,张麻子没死,一番莫名其妙的“惊喜”之后,他还被张麻子强行带走了,见风使舵,风向变了,师爷的恩人也就变了,但是这会儿张麻子对他的态度也很暧昧,所以师爷心虚之下,在墓地狂拍张麻子马屁,之前他对张麻子可不是这态度。
再后来黄四郎拿着自己的相片上门对质,师爷又抓住了机会,表面上他装出跟张麻子一条船对付黄四郎,一举修复了跟张麻子的关系,变身成张麻子的三舅,另一面,他又暗中联络黄四郎,把老二去青石岭接应的消息卖给了他,用这个消息从黄四郎那儿换了5张委任状!我怎么知道是5张?师爷被炸成两截之后,说的,屁股兜里5张委任状。出城剿匪的时候,看得出师爷是真的放松了,他觉得大局已定,还顺手拿出一张委任状“涮”了张麻子一把,然后就“砰”的成两半儿了。
是不是感觉这中间缺了点儿什么?没错,孩子和孩子妈,这俩人是真的还是的?真的,理由很简单,如果他们单纯是师爷的同伙,他们就不该出现在县衙,在外面碰头不是更好,跑到张麻子眼皮子底下撒一个这么拙劣的谎?如果是存心骗钻石,怎么不干脆找个8岁小孩儿来演戏?所以那段视觉上最的情节反而是真的,孩子和孩子妈用盒子收了钻石本来想回去赎人,但钻石再值钱也得换成钱啊,谁给他们换的?师爷,师爷用一车银子换了孩子妈那两颗钻石。
师爷不是个穷鬼吗?钱哪来的?别忘了师爷跟黄四郎做了两次交易,两次卖消息给黄四郎那都是有收成的,第一次的价格是一车银子,葬礼劫人之后,黄四郎确认了师爷的消息是真的,为了保住这名“内线”,他肯定要给师爷一些好处,好处就是一车银子,师爷用这一车银子跟孩子妈换了那两颗钻石,让孩子妈去赎人,结果孩子妈和孩子出城半路被麻子宰了,至于我为什么那么肯定第一次的价格是一车银子呢?因为最后师爷是死在了一车银子里,张麻子出城剿匪带的那一车银子,遇袭的时候就翻了,那师爷最后那一车哪儿来的?从麻子那拿回来的,那本来就是黄四郎给他的,他又给了孩子妈,孩子妈半道儿让麻子劫了,麻子从她手里抢的,不是钻石,而是一车银子和一个盒子!
当时师爷看到那个盒子就慌了,一问知道8岁孩子和孩子妈都死了,立马想到自己那个被绑的6岁的孩子呢?钱不到也要被撕票,所以师爷才焦急的去找那一车银子,找到银子,驾车就往山西赶,结果半路被地雷炸死了,这时候师爷才明白自己一直被黄四郎耍,黄四郎从来就没想过要给他留活路,他后悔勾搭黄四郎,后悔为了钱出卖张麻子,所以他劝张麻子走,那么最后他说骗张麻子的两档子事儿到底是什么呢?
关于这两档子事儿,师爷为啥要说一句“我能先说这第二档子吗?”,他想说什么直接说不就得了,两件事的顺序有那么重要吗,而且如果头一档子事这会儿不重要的话,师爷又何必说“我死之前我必须告诉你”?所以应该是头一档子事儿话到嘴边师爷又不好意思开口了,想收回去,这头一档子就是“我背着你跟黄四郎勾搭过”。
第二档子有一句提示语,“你还记得那谁吗?就那谁……”然后就挂了,这个“那谁”到底是谁?可以肯定这是一个张麻子见过的人,但是有日子没见了,所以不可能是花姐,因为出发前大家才刚见过面。好吧,揭晓答案,这个人其实是艳阳楼的黛玉晴雯子,这里还要说点幕后故事,“黛玉晴雯子”由白冰扮演,这个名字是姜文临场想到的,因为白冰演过《红楼梦》的薛宝钗。
这个角色原本还有戏份,但是碍于时长被删掉了,剧中黛玉晴雯子是黄四郎送给张麻子的礼物,其实就是个美人计,这计张麻子没中,师爷中了。师爷是那种经常的人,不然也不会认识了夫人,夫人死后,他当然按捺不住寂寞,去了艳阳楼,也就有了新欢——黛玉晴雯子,鸿门宴上师爷就看上她了,为此师爷不惜把从孩子妈那里换来的两颗钻石拱手相送以博得美人欢心。
这就是他骗张麻子的第二档子事儿,“你还记得那个黛玉晴雯子吗?你给孩子妈的两颗钻石,让我给了她了。”师爷最后想说的这两件事儿其实并不是为了帮张麻子对抗黄四郎,他已经让张麻子跑了,张麻子也同意不回鹅城,师爷只是想最后临死了,跟张麻子交心一回,因为他看得出张麻子真心待他,所以他不想骗张麻子一辈子,只可惜最后也没说出来。
那么,我们说回这两颗钻石,还记得当初黄四郎夜访县衙,让师爷说三句话,师爷第一句,“我不该拿你的东西送人。”这个东西,怎么想,都只能是钻石,是不了别的了,因为影片压根也没有出现别的符合条件的东西。这两颗钻石的生涯是这样的,黄四郎-张麻子-孩子妈-师爷-黛玉晴雯子-花姐-黄四郎-麻子。
有这么复杂?不能是张麻子给了孩子妈,孩子妈出城又被麻子抢了去?很抱歉,不能,就得是这么复杂,不然师爷那第一句话就没法解释,还有花姐在艳阳楼给黄四郎看了个盒子,黄四郎掀开一条小缝瞄了一眼就满意的走了,这个盒子里一样只可能是钻石,如果是钱,就不可能有这个效果,黄四郎不缺钱,看到一盒子钱就大笑离开?这不符合逻辑。
那么不能是师爷直接送给花姐吗?不能!因为全片花姐和师爷的互动都很不客气,花姐被老二老三绑来那次,师爷主张杀!花姐拿枪威胁张麻子要当麻匪那次,全程都无视师爷,送了他三个“闭嘴”,而且花姐也的确不符合师爷最后遗言中的“你还记得那谁吗?”这说明师爷真的没嫖过花姐,他嫖的是黛玉晴雯子,那黛玉晴雯子为什么把钻石给花姐?因为花姐是艳阳楼的头儿,当初黄四郎就是找花姐过来问话的。
师爷把钻石给了黛玉晴雯子,可这是黄四郎的钻石,黛玉晴雯子当然不敢私自昧下来,就上交给了花姐,没想到花姐早有反意,并未把钻石拿给黄四郎,直到那天黄四郎在艳阳楼堵住了老二老三,还起了冲突,花姐无奈,只好拿出两颗钻石,黄四郎一看,大为满意,认为花姐还是站在自己这边的,所以没再追究,只是临走前敲打了她一下而已。
黄四郎为什么把钻石给麻子,因为要派他去埋地雷,截杀新县长,从麻子要求多分点的话里可以看出,每次动手,麻子都有分成,显然这次黄四郎给他的就是这两颗钻石,而麻子听黄四郎下令时抱得盒子就是杀了孩子妈抢来的,正好拿来装钻石,所以,这两颗钻石兜兜转转,来来去去,最后还是回到了盒子里。
到这里,师爷这条线基本就理清了,连带着全片的剧情逻辑也基本理顺了。接下来,我们对全剧一些疑点进行一下剖析,黄四郎什么时候知道新县长是张麻子的?师爷在第二次交易中告诉他的,接到省城的调查结果之前,黄四郎不知道,否则他不会说“他果然不姓马”,张麻子杀了麻子回城之前,黄四郎知道了,所以才去请郭旅长的骑兵来剿匪。这之间正好就有师爷的这次“通敌”。
黄四郎有没有见过张麻子?没见过,纯粹是黄四郎自己瞎扯,按道理讲,张麻子是蔡锷死后才出现的,压根没几年,可黄四郎却说20年前有过一面之缘,那可是1900年,讲武堂都是1906年创办的!就算张麻子是第一期学员,进讲武堂一年就出来给蔡锷当队长,当时17岁,也就是说1900年张麻子才11岁,有个屁的一面之缘,还灯火阑珊,蓦然回首,做梦呢吧。
花姐是真心帮张麻子还是双面间谍?其实会有这个疑问主要是后来黄四郎替身跑的太蹊跷了,但花姐和替身却是必须消失那三天,因为……剧情需要,姜文要借这三天时间里民众的反应来表达自己的理念——权利就是恐惧。如果替身一直都在,那这三天的斗法就显得毫无意义,所以替身必须消失三天,三天后还得回来,所以花姐和老三也就跟着消失了。
如果花姐真是双面间谍,那三天带着替身去找黄四郎了,那黄四郎是绝对不可能让她带着替身再回去的,当初黄四郎拿着省城调查结果上门的时候就张嘴要过自己的替身,说明他对这个替身还是很在意的。而且如果花姐真是间谍,那黄四郎早就知道县长是张麻子了,老二老三抓花姐那一次,张麻子直接自报家门,如果黄四郎知道的那么早,雨夜枪战那次,就是另一番状况了。
张麻子的兄弟们有没有背叛他?答案是,没有,只是想法不一样了,从影片开始到最后结束,张麻子的兄弟从来都对他绝对服从,多想开的枪说不让开就不开,但行动上的一致并不代表思路上的一致,第一次是小六子死那次,众兄弟一腔热血想拼命,张麻子听了师爷的,没拼命。第二次是拿到两大家族赎金,众兄弟想撤,张麻子把钱发出去,继续怼黄四郎。
第三次是师爷死后,众人回鹅城,大家都觉得张麻子在赌命。一个队伍中如果思想不统一,分裂是迟早的,以前大家都是快意恩仇的麻匪,简单,遇事儿没那么多选择,也就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破事儿。鹅城这回,太复杂了,复杂到让众兄弟慢慢生出了与张麻子坚持的“理想主义”不同的思路——其实他们完全可以是另一种活法,要舒服的多得多。
而且,他们问心无愧,他们理所当然,就像花姐说的,“今天不是把钱都发完了吗?还有比今天更过瘾的?你看我都穿上这身儿了!”这身儿就是这身份,我们不已经是胜利者了吗,为什么要坐视别人搬走自己的椅子,为什么到手的胜利果实不要,居然还要再回山里?兄弟们说跟着张麻子开心就是有点儿不轻松,因为他们不是张麻子那种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张麻子曾说“我为什么上山当麻匪,因为我腿脚不利索,跪不下去。”最后老三说,“还回山里啊,您看您腿脚都不利索了。”什么意思?意思是张麻子跪不下去,老三跪的下去,老三老四老五从未背叛过张麻子,他们只是觉得自己为了理想做了够多了,该考虑考虑现实了,老七本无这种想法,但也选择了跟着大部队走,张麻子就这么变成了孤家寡人。
聊聊黄四郎,鹅城五代家业,他就只是个乡下土财主而已吗?当然不是,黄四郎说话爱蹦洋文,又喜欢日本文化,我们姑且认为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很显然他是接触了当时最新的民主革命思想的,而且辛亥革命第一响的地雷,双胞胎在他这儿,那他在辛亥革命里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或许他就是革命骨干之一,最起码是出过力的人,所以才有如今的地位。
在鹅城呼风唤雨,贩卖小半个民国的烟土,抱着刘都统的大腿,我们很难猜测当初投身到辛亥革命中的黄四郎是个什么样子,那时的他认可新思想吗?有自己的理念吗?还是只把这当成一次投资?我们不会知道了,反正我们看到鹅城的黄四郎俨然就是一幅标准的统治者、剥削者嘴脸,半点没有革命家的态势。
姜文借黄四郎和张麻子那帮兄弟的前后变化,生动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革命者终将变成剥削者。
聊聊武智冲,光绪皇帝“钦点”的武举人?光绪帝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科举就是那年废除的,那么武智冲是末代武举人吗?不好意思,武科取士还更早四年,在1901年就废除了,武智冲就是个毫无底线的混账,连武举人这个身份都是骗人的,可以想象,这种人在前清,就是封建势力的狗腿子,到了民国,又成了革命党的狗腿子,新的势力来了,他又闻风跟上,一脚踹翻自己的老主子。某种意义上,武智冲其实算是鹅城百姓的一个极端体现,也是几百年来中国普罗大众的一个缩影,谁赢,就跟谁走。
历史的车轮从来都是泥沙俱下,如武智冲这样的人渣,大清有,民国有,新中国肯定也有,在任何一次朝代更替中,都有那么一小撮儿人,攀附着新势力的大腿,捧着新概念当圣经,给自己打上先进的标签来满足一己私欲,说穿了,其实就是站队,黄四郎第一次站对了队,第二次他没得选,武智冲站对了两次,但下一次也许没得选的就是他了。
再来看看这个买官,民国时期,官场真有这么乱吗?就是那么乱,在民国想当个县长真的不容易,各省军阀割据,完全不受中央约束,县长任命权掌握在各地省府手里,只要有新的省府长官上台,下辖县长往往是大换血,县缺成了军阀们奖赏部属或赠送亲友的礼物。更有甚者,公然买官卖官,汤玉麟任热河省期间,在任命县长等官员时“按缺的肥瘦、报效的多少,论价出售。“
但你买了官,能当多久?以河南为例,1931年一年就换了226个县长(当时河南共有112个县),其中陕县1927-1937年之间,换了30任县长,现在你明白鹅城县长平均1.88个月的在任时间虽略有夸张,但还是符合历史的,你要想不被换掉,既要讨好省府官员,又得巴结当地士绅,还得伺候驻军,得罪任何一方,不但官位难保,甚至还会有性命之忧,县长还真就是个跪着要饭的。
最后是影片结局那句台词,“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这句台词毫无道理,浦东县是1958年才新合并出来的县,同年划归上海市,1920年压根没有浦东,好,就算老三未卜先知,知道以后上海会有一块地方叫浦东好了,那上海和浦东一大一小也不是一回事啊,但这句不合道理的台词恰恰是全片点睛之笔,“大地方、小地方一样,1920、1958一样。”
它真正的含义是:鹅城发生的事,中国到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现在还在重演。开头结尾的马拉火车寓意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又一个轮回罢了,兴亡成败,转眼成空,看遍5000年历史,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明白了这一点,火车尾部站的是黄四郎还是师爷重要吗?不重要了,都一样,都一样。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到底还有个张麻子,策马跟上。
对了,还有影片中几处戏里嘲讽戏外的台词,相信这几处大家也看的明白。
比如这句著名的,“站着还把钱挣了”,这一段对白,姜文是借“县长怎么挣钱”谈“**人怎么挣钱”,**人在群众眼里是做**的,在广电总局那里就是跪着要饭的,想挣这钱就得按我的规矩来,腿脚不利索跪不下去?那你这片儿就别想过审!再大的市场,也没你的份,而姜文偏偏就是既要站着,又要挣钱,既要过审,还要说自己想说的东西,《让飞》就是一部极为成功的站着赚钱的**。
还有最后张麻子带着三个人攻打黄四郎的碉楼,他让手下在门上打个惊叹号,后来自己又上手打出一个问号,说:“小子,只要枪打得准,你什么时候都能跑!”这句话的意思是拍**,主题太鲜明,别人看起来像个叹号一样,是过不了审的,要含蓄一点,就像问号一样,只要节奏拿捏的好,什么时候都能跑!
毫无疑问,《让飞》是一部寓意丰富的**,或者说太丰富了,以致于似乎每句台词都有。曾有记者访姜文,“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对《让飞》的解读,认为有很多政治方面的暗喻,这是你设计好的吗?”姜文是这么回答的。
“拍**就像盖楼,你盖个黄鹤楼,有人写故人西辞黄鹤楼,有人写黄鹤一去不复返,你盖个岳阳楼,又有人写个《岳阳楼记》,有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文章本身已经超越了那栋建筑了。**就是那栋楼,我一直觉得**和影评就是两码事,**是导演的东西,影评是影评家的东西,他心里有什么,眼睛就看到什么,如果从就只看到政治,那我觉得眼界还是狭隘了些。”
那么,朋友,你看出了什么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