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情的印象的话剧剧评

2.求话剧《思凡》剧评

3.话剧《我爱桃花》剧评?

4.张之洞的剧评

5.开心麻花话剧《乌龙山伯爵》好看么?

话剧的剧评有哪些作品_话剧的剧评有哪些

话剧《天籁》再现长征历史

《天籁》,听这诗一样的名字,便可略知这部大型话剧的内容。当红军到达陕北时,总结长征时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天籁》这部作品正是围绕同志的这一著名论断,着力从文艺方面表现了具有伟大政治意义的“文化长征”。作品根据1928年1月由罗荣桓同志创建并纳入红四军编制的宣传队,以及以此为基础于1933年在井冈山成立的战士剧社在长征中的经历,展开了一波三折的故事叙述。剧情在著名的湘江战役中拉开帷幕:作战中战士剧社的刘社长牺牲了,他的恋人、剧社协理员朱卉琪接过他手中的半副竹板带领剧社继续战斗;身为战斗部队营长的田富贵被派来帮助剧社转移,但因没有文化,处处感到宣传队不是他的“阵地”。当上级任命他为协理员与新任社长朱卉琪一起工作时,他更有诸多的想不通。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地道的工农干部,后来成为战士剧社的优秀领导者。离开湘江时,童养媳出身的女宣传队员周月儿不顾生命危险返回江边抢救剧社的留声机,而为了掩护周月儿,战士李槐树眼部却因受伤而失明,继而他与周月儿因战友手足情而萌发的爱情,给故事增添了几分浪漫动人的色彩……宏大的长征主题,被编剧匠心独运地用一架旧式留声机串连了一个又一个精彩动人的情节和故事,把观众带向了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长征岁月。在这里,广大观众对《天籁》内涵的理解,随着剧情的展开和深入而一步步得到升华。“天籁”,既代表着那架留声机播放的鼓舞红军士气的音乐,又代表着战士剧社宣传队员们的歌声。不过这是一般意义的理解,也是比较表面的理解。看完全剧,观众会自然地感到,《天籁》之声,更代表着中国工农红军对理想的追求、对正义的呼唤、对光明的向往。这正如同志指出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成千上万的红军将士牺牲在长征途中的浴血奋战中,倒在了皑皑雪?、茫茫草地上,然而,他们高擎的红军军旗,永远飘扬在两万五千里漫漫征途,他们高唱的理想与正义之歌,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乃至世界的“天籁之声”,这是震彻天宇的洪钟大吕,这是代表人类四分之一的世界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伟大宣言。我想,这正是编剧唐栋、蒲逊赋予作品至为深刻的寓意。

用一部话剧来表现长征这一宏大主题,前边已经有《万水千山》等一批经典剧目,现又有一批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面世,同时编剧又把题材范围限定在一个红军演出队的框架内,这无疑给自己出了一个较大的难题。然而,看完作品,不论是戏剧评论家还是普通观众,都不能不由衷地叹服:这是一部表现长征题材的现实主义力作。对中国军旅戏剧来说,它同时又是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大作。

说到创新,我想首先应体现在它幽深而高远的思想内容上。讲到长征,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它是一段苦难历程:吃草根、煮皮带、翻雪山、过草地,这些标示着红军长征艰险和牺牲的词汇,已经成为世人了解长征的熟悉字眼。然而,长征并不仅仅意味着艰苦。如果仅仅意味着艰苦,2000年,当西方的哲学家在历数从公元1000年到2000年影响世界进程的100件重大时,把长征列为千年史上的最重要的,就显得过于简单和草率了。因为世界看待长征,不仅仅把它看作是人类不畏艰难的远征,更主要的是,长征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为传播理想而进行的伟大远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两位编剧领悟和把握了长征的真谛,在整个作品中,写了湘江之战,写了四渡赤水,写了遵义会议,写了雪山草地,写了腊子口战斗,作品几乎涵盖了红军长征的许多重要。但作品却没有较多地列举红军的苦难,即使不可回避地写到牺牲,如关于剧社刘社长饮弹湘江边,关于周月儿为抢救留声机牺牲腊子口,落墨之处也都是一种英勇悲壮的氛围,一种昂扬向上的格调。那种高亢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旋律,始终萦绕在整部作品中,这也是《天籁》这部作品的主调。正如观众们在看完演出后评价的那样,作品写的是中国革命史上最艰苦的征战,但丝毫没有给人沉闷和压抑的感觉,作品始终充满了催人奋发进取的理想主义色彩,看完作品,人们不能不由衷地更加热爱中国***,更加热爱中国***创建和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确,世界上确实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官兵的军装是一样的,头上的红星是一样的,就连牺牲的姿态都是一样的。在红军队伍中,无论是军事、政治精英,还是?不识丁的小战士,都惊人地做到了官兵一致,而官兵一致的根本是他们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因此,在苦难和牺牲面前,他们才能做到前仆后继,视死如归。应该说,《天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挖掘和表现了长征更为伟大的意义,诠释和讴歌了长征精神的精髓。

说它创新,还在于《天籁》在创作手法上的大胆探索和独具特色上。话剧是语言的艺术,对情节细节的连贯完整往往具有更严的要求。比如,它要求作品具有一以贯之、环环相扣的主要,要求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连环故事,唯有如此,对观众才能有更强的吸引力,也才能更深刻地揭示主题。然而,《天籁》没有单线索的情节故事贯穿始终,无论是湘江边剧社转移也好,四渡赤水的战斗生活也好,还是草地岁月的苦难、腊子口的作战,每个故事都是相对独立的场景和单一的情节。但是,这些相对独立的场景和情节,又密切相联,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形散而神聚”。这样的创作手法,更适合表现长征这样的重大题材,也更能给编导及演员提供更广阔的表现空间。观赏全剧,观众如同诵读一篇高扬革命理想主义的纪实散文,那种观赏中产生的审美愉悦给观众带来的是心灵上的共鸣效应。

此外,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天籁》的创作,是中国军事文艺史上第一部将部队戏剧工作的历史推上舞台的作品。战士剧社是中国***领导的革命武装中成立最早的一支文艺组织,从红军宣传队到战士剧社,再到战士话剧团、战士文工团,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代表的是从红军时期一脉相承延续至今的文艺工作历史。这样一台别具风的话剧又是由当年战士剧社的传人战士文工团推出,作品便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在这支由一代元戎罗荣桓创造的文艺队伍里,许多革命家如罗瑞卿、刘旷达、潘振武、梁必业等先后任过战士剧社社长,聂荣臻、罗瑞卿、李伯钊、李克农、等都先后为这个剧社或编写剧本,或当过导演、或当过演员。、、等***在红军时期都看过剧社的演出。这样一支历史辉煌的文艺队伍,当我们通过舞台来阅读它的光辉历程时,是以一种“朝圣”者的心态来拜读我们人民军队的这段早期文艺史的。所以,当舞台上的戏中戏不断出现“编剧聂荣臻,导演罗荣桓,主演钱壮飞”等一些让我们为之一振的名字时,观众席上也常常报以热烈的掌声。再如,在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庆祝会上,战士剧社演出的那12支红军小调,使用的全是当年红军的原作,曲子用的也都是当年使用过的江西民歌、湖南花鼓、广西民歌等民间小调,这无疑给作品增添了浓重的历史感。欣赏这些作品,人们如同回到了戎马岁月,由此对我们的红军先辈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在这些方面,作品着意突出了历史及场景的真实性,也更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效果。而这样一些创作方法的运用,在以往的文艺作品中还是不多见的。所以,从这个方面说,《天籁》的成功,对中国军事题材的话剧创作不乏诸多启示和借鉴意义。

爱情的印象的话剧剧评

《收信快乐》海报

话剧《收信快乐》原名《爱情书简》,这是一部简单的戏剧,没有换场,一把椅子一个沙发,一盏落地灯,两个人相隔一段面对观众,剧本是一封封往来的信,但人们都在屏住呼吸,直到眼泪留下来。考学、青春期、就业、爱情、婚姻,甚至是死亡。《收信快乐》以其简单安静而富有张力的表达方式散发出摄人心魄的戏剧力量,拨动每位观者的心弦,令人潸然泪下。

《收信快乐》剧照

《收信快乐》剧照

这是一部跨越50年的爱情故事,故事里有很多人,但舞台上只有他和她。从高中同学直到她去世,他收到的最后一封信是:“谢谢你。”这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在到处都是不确定的因素中,剧中女主人公在连谁是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不能确定的日子里,是哪一点确定的因素在牵着她的生命一直走下去?

《收信快乐》剧照

看过《收信快乐》的观众都不约而同的表示,要为自己的爱人亲手书写一封真挚的情书,寻找久违的感动。我们每个人,穷尽一生都在找寻另一个可以真正理解自己的灵魂,若有这样一个灵魂可以相伴一生,无论是以何种方式,那都是一件温暖而又值得庆幸的事情。

求话剧《思凡》剧评

《爱情的印象》源于史铁生的《务虚笔记》,编剧李健鸣。《务虚笔记》是另一个奇迹,我曾经写过评论,惊叹过作者史铁生,在身体如此羸弱的状态下,长篇中的却从头至尾饱满充盈。这个长篇的另一个特点是读起来不能说晦涩,但不容易读,正如题目昭示的——务虚。编剧李健鸣对此长篇的理解加上浓浓的热爱,呈现的剧本,可以说是这个长篇精髓的二度传达。她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整合了核心故事彼此间的勾连,以戏剧的筋骨和秩序对的神韵予以加强。最后的舞台呈现,首先成功地制造了虚幻的气氛,一如的务虚。

编剧兼导演在《爱情的印象》中,对戏剧的任务稍做了更改,不以推动情节为主,代以讨论。关于爱情,关于真实,关于背叛……等等,讨论迅速脱离表象,趋近本质,求个究竟,与一脉相承。这种“究竟”与道德判断无关,与是非无关,不是中国式离婚中的矛盾,不是蜗居中的困难,与GDP无关,与微博无关,似乎与当下社会主流也没有必须直接的联系,但它却是些伴随人类的行进,始终形影不离的问题,哪怕在我们想摆脱它们纠缠时,仍然如此。

《务虚笔记》中,此类的思辨是严肃的,更为独特的是作者通过想像力重新编织的逻辑魅力。

《爱情的印象》男女主角的通篇对话,探讨的这些话题,即使没有结论,逐渐还是营造出了一个临时的与世隔绝的小空间。观众随着演员,进入了由台词内容构成的吸引,无论年老年少,都能从这较为广泛的探讨中找到自己的点,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随着台词开动思索。两个小时的长度,观众坐下,坐住,渐渐离开当下的沉重,沉重中的无望,或者希望中的怀疑,躲进这个小空间,片刻地忘我……让思绪和灵魂在这空灵的话语中,美丽的话语中稍稍朝上飘飘,耸耸尘世的风尘……应该承认,这出戏不是符合大众胃口的,但在此剧中沉浸下来的观众,比我想象的多出好多。这是可喜可贺之事,这说明通俗恶俗的文艺大潮,并不能卷走所有的读者和观众。

剩下的小众们,应该彼此庆贺,小酌一番。

话剧《我爱桃花》剧评?

思 凡

作者:齐立&孟京辉 )

[此剧的表演形态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舞台处理和演员的即兴发挥,经常游弋于游戏式的虚拟化和理智的间离效果之间;的投入和冷静的旁观交融杂错,在一种诱导与强化并存的氛围中,完成戏剧空间的最大扩展。

[舞台置景抽象,用白布以软雕塑手法在黑色墙面上勾勒出远山形态;一盏孤灯悬垂在舞台中央;台侧有粗硕的蛇形水管及水盆。

[暗场。亮起一束顶光,众演员穿中装(不论男女均为白T恤、花彩裤)上,盘腿打坐在舞台侧后方。

众人:(木讷地齐诵)昔日有个白莲僧,救母亲临地狱门,借问灵山多少路,十万八千有余零。(优美肃穆地吟唱)南无阿弥陀佛……

[木鱼声声,佛号悠悠。

[木鱼声渐归寂寥、单调。追光里,尼姑色空一身红妆,忧戚上场。她居中打坐,合十,俯首默祷。

尼姑:(声音冷漠)削发为尼实可怜,禅灯一盏伴奴眠,光阴易过催人老,辜负青春美少年!(众人重复以上台词)小尼赵氏,法名色空,自幼在仙桃庵出家,终日里烧香念佛,到晚来孤枕独眠,好凄凉人也!

[静场

尼姑:(悲戚地)小尼姑年方,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每日里在佛殿上烧香换水,烧香换水……(惊喜地发现)见几个子弟们,游戏在山门下……

[众人做游戏状,频频眺望,挑逗小尼姑。

尼姑:他把眼儿瞧着咱,咱把眼儿觑着他;(娇羞)他与咱,咱共他,两下里都牵挂,(恼火)冤家!怎能够成就了姻缘!就死在阎王殿前,由他把碓来舂,锯来解,把磨来挨,放到油锅里去炸。啊呀,由他!则见那活人受罪,那曾见死鬼带枷?啊呀,由他!火烧眉毛,且顾眼下,火烧眉毛,且顾眼下。

[尼姑奔至台侧,在盆中洗手,似难耐……终不免吁叹。

尼姑:想我在此出家,非关别人之事吓!--只因俺父好看经,俺娘亲爱念佛,暮礼朝参,每日里在佛殿上烧香供佛,生下我来疾病多,因此上把奴家舍入在空门,为尼寄活,与人家推荐亡灵,不住口地念着弥陀。(打坐,合十)只听得钟声法号,不住手地击磬摇铃,击磬摇铃,擂鼓吹螺。平白地与那地府阴司做功课。多心经都念过,孔雀经参不破。唯有莲经七卷是最难学,咱师傅眠里梦里都教过。念几声南无佛,哆旦哆,萨嘛呵的般若波罗,念几声弥陀,(转念,生怒)恨一声媒婆,叫一声没奈何;念几声哆旦哆,嘿,怎知我感叹还多!(焦虑站起,神不守舍逡巡不已)越思越想,反添愁闷,不免到回廊下散步一回,多少是好!--(步入回廊,潇洒散步)绕回廊散闷则个,绕回廊散闷则个,(背手,昂首阔步)

众人:阿弥陀佛--

[众人中,小和尚本无冒出头来,百无聊赖翻阅经书后,抛弃,至水管边放出清水一盆,端起,欲泼向观众,泼向众人,泼向舞台……却终不得泼出,只得又将清水端回原处,轻轻放下,无奈地环顾四周。

和尚:和尚出家,受尽了波查,被师傅打骂,我就逃往回家。(渐生向往)一年二年,养起了头发;三年四年,做起了人家;五年六年,讨一个浑家;七年八年,养一个娃娃;九年十年,只落得叫一声和尚,我的爹爹,和尚爹爹呀!

[众人重复应和:和尚爹爹呀!

[静。众人摹拟蚊声。本无循声追打,几番拍打才打死。(众人摹拟蚊死坠地声)

本无心满意足后,欲离去,突然想起佛门训诫,忙筑蚊坟,超度亡灵。

和尚:林下晒衣嫌日淡,池边濯足恨鱼腥;灵山会上千尊佛,天竺求来万卷经。贫僧本无的便是。自幼身入空门,(擦拭佛器,打扫金身)谨遵五戒,断酒除荤,烧香扫地,念佛看经。(叩拜诸佛)嗳!只是不遂我的念头。(反复开关电灯,极无聊的样子。忽然有所发现--)今日师傅是兄,都不在山上,火头又砍柴去了,不免到山门外,闲步一回,有何不可?(窃笑)

[本无蹑手蹑脚溜出山门。

[众人摹拟狂犬群吠,本无大惊奔窜,龟缩一隅。

[众人摹拟寺外凡尘的嘈杂喧闹:百鸟啁啾、鸡鸭牛羊的欢快鸣叫,马蹄声声……一派勃勃生机。

[静。众人摹拟蜂群鸣唱。

和尚:咦!哈哈哈哈,你你你看!(循声渐起,忘情地)对对黄鹂弄巧,双双紫燕衔泥;穿花蝴蝶去还归,每日里峰抱花心酿蜜。(大喜复大悲)自恨我生来命薄,在襁褓里恹恹疾病多。想我这个和尚,在娘的肚子里头,就是苦的了。因此爹娘忧虑。(一屁股坐下,苦恼万端)我那爹娘生下我来的时节,把我的八字,请了个先生,推算推算,那个先生,就是我的对头了。他

说我命犯孤鸾,三六九岁难得过。我那爹他也是没奈何,他把我舍入空门,奉佛修斋,奉佛修斋学念经。我那日进了山门,见了师傅,深深做个揖。师傅说--

众人:小官,你抬起头来。

和尚:我说,"是"。师傅把我上下这么一看,说--

众人:小官吓小官,你还出不得家!

和尚:弟子为何出不得家呢?

众人:你既要出家,须得依我几件--

和尚:师傅,那几件呢?

众人:须要谨遵五戒--

和尚:谨遵五戒?

众人:断酒除荤--

和尚:断酒除荤?

众人:烧香扫地--

和尚:烧香扫地……

众人:念佛看经!

和尚:念佛看……经?

众人:那香醪美酒全无份,(无奈叹息)哎,红粉佳人不许瞧啊!

和尚:香醪美酒全无份,红粉佳人……不许瞧。雪夜孤眠寒悄悄,霜天削发冷萧萧。(大悲、大怒、大吼)似这等万苦千辛受尽了折挫!

众人:阿弥陀佛--

[静。木鱼声起。小尼姑合十上,与小和尚并排跪于台中,在一束美妙的追光笼罩下,两个小孩儿用春青、甜美的畅想,作着超时空的精神交流。

和尚:我前日,打从一家门首经过--

尼姑:见几个子弟们--

和尚:见几个年少娇娥--

尼姑:游戏在山门下--

和尚:生得来十分标致--

尼姑:他把眼儿瞧着咱--

和尚:看他脸似桃腮--

尼姑:咱把眼儿觑着他--

和尚:鬓若堆鸦,十指尖尖,袅娜娉婷--

尼姑:他与咱,咱共他--

和尚:莫说是个凡间女子了,就是那月里嫦娥,月里嫦娥也赛不过她。因此上心中牵挂,暮暮朝朝我就撇她不下!

尼姑:两下里,都牵挂!(合男声喷涌)暮暮朝朝我就撇她不下!

[骤静,两人难抑青春冲动。小尼姑以大幅度形体动作--倒卧于和尚身前幻化出内心的强烈欲望。

和尚凝望(幻觉中的)美人,慢慢俯身欲吻……

众人:(喝戒)--?

[两人陡然分离。

僧尼:嗳!我是个和尚(尼姑),怎么想起这个念头来?好没正经!不可呀不可!还是念佛,还是念佛。我只得念弥陀,我只得念弥陀。

[小和尚与小尼姑交替逐句重复以上台词,节奏渐快,令人窒息。

[骤然静场。木鱼响起。

[和尚、尼姑唱起"南无阿弥陀佛"之歌,大幅度地摇头晃脑,十分滑稽。

[众人加入吟诵和摇摆。

和尚:木鱼敲得声声响,意马奔驰我怎奈何?(焦躁)意马奔驰我怎奈何!(火烧火燎)嗳!我越想越动起火来了,还是下山去走走,还是下山去走走!--(起身徘徊,入众人中坐下)

[小尼姑起身,游戏调侃于诸神明之间,穿梭谑笑肆无忌弹。

尼姑:来此大雄宝殿,你看两旁的罗汉,塑得好庄严也!--(众人已摆成罗汉塑像)又只见那两旁罗汉塑得都有些傻嘛:一个抱膝舒怀,口里念着我;一个手托香腮,心里想着我;一个眼倦开,朦胧地觑着我。唯有那布袋罗汉笑呵呵,他笑我时光错,光阴过,有谁人,有谁人肯娶我这年老的婆婆?(焦急,欲哭)

众佛:(齐声)我要!

尼姑:降龙的恼着我,伏虎的恨着我。那个长眉大仙愁着我,说我老来时,有什么结果……

众佛:(叹)唉--

[众神与尼姑一起跌坐,惆怅万分。

尼姑:佛前灯,做不得洞房花烛;

众佛:(惊)嗯?

尼姑:香积厨,做不得玳筵东阁;

众佛:(疑)--?

尼姑:钟鼓楼,做不得望夫台;

众佛:(诧)嗯--!

尼姑:草蒲团,做不得芙蓉软褥……芙蓉软褥。(娇羞间,不免风情万种)

众佛:(亦心荡神驰)芙蓉……软褥!?

尼姑:奴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汉,为何腰系黄绦,身穿直裰?

众佛:(赞同)是啊!

尼姑:(指台下)见人家夫妻们酒乐,一对对著锦穿罗,啊呀,天吓!不由人心热

如火,不由人心热如火!(扑天抢地,如热锅中的蚂蚁)

[诸佛亦随之观望,躁动不已。

众佛:是啊!热……热啊……

小尼姑又走到水盆前洗手。并将电灯开开关关……无聊闲步间,忽有所发现,兴奋起来。

尼姑:今日师傅师兄,都不在庵,不免逃下山去。倘有机缘,亦未可知,有理呀有理!--(溜出尼庵)

众佛:(赞同)有理!快去快去!

[小尼姑与众佛同唱起"南无阿弥陀佛"之歌。

[她欢快舞蹈,童真天趣毕露无遗……

[众佛的歌声节奏渐快,在小尼姑以下的大段独白中,逐渐演化为铿锵有力的背景

[音乐,直至发展为一种巨大的内心轰鸣!

[小尼姑的情感,如逐渐喷发的火山岩浆--

尼姑:奴把袈裟扯破,埋了藏经,弃了木鱼,丢了铙钹。学不得罗刹女去降魔,学不得南海水月观音座。夜深沉,独自卧;起来时,独自坐,有谁人孤戚似我?似这等削发为何?恨只恨说谎的僧和俗,哪里有,天下园林树木佛?哪里有,枝枝叶叶光明佛?哪里有,江河两岸流沙佛?哪里有,八万四千弥陀佛?从今后,把钟楼佛殿远离却,下山去,寻一个年少哥哥!凭他打我骂我!说我、笑我!一心不愿成佛!不念般若波罗!

[众人在以上渐渐强劲的吟唱和情感风暴中,向观众席撒出大把大把的白色纸片--纯净而纷乱。

[骤然静场。圣洁宏大的佛乐再度冉冉升起,众人如雕塑,沐浴在这幸福庄严的天籁之声中……

尼姑:从今后,把钟楼佛殿远离却,下山去,寻一个年少哥哥!凭他打我骂我,说我笑我,一心不愿成佛,不念弥陀般若波罗。好了!且喜被我逃下山来了!--

[小尼姑欢欣地奔向台侧,沐浴在一片鲜艳的红光中。

[小和尚奔上,抱一枕头。

和尚:我就脱了袈裟,脱了袈裟,把它僧房封锁,从此丢开三昧火。师傅啊师傅,非是我背义私逃,我想做僧人,做僧人没妻没子,终无结果。我想出家的所在,多是陷人之处。我把陷人围墙,从今打破!跳出牢笼须及早,叹人生易老,叹人生易老,须及时行乐。效当年,刘郎药桃源去,未审仙姬得会我。

众人:未审仙姬得会我。

和尚:阇梨本是高人做,有几个清心不恋花?我怎奈花迷出了家?(下场)

[小尼姑音乐声中,在水管上,作跳皮筋的儿童游戏。

尼姑:离了庵门把山下,一路上难躲难遮。瞻前顾后无人家,只听得,喜鹊喳喳,乌鸦呱呱,未知此去事如何,叫得我心惊怕,啊呀心惊怕。

[小和尚上。

和尚:咦,那边来了个小尼姑,看她藏藏躲躲,走得慌忙,定有缘故。啊,原来是位幼尼,贫僧稽首了。

尼姑:原来是位小师傅,小尼稽首了。

和尚:请问幼尼,打从那座名山而来?

尼姑:从仙桃庵而来。

和尚:往哪里而去?

尼姑:这个吗?回娘家去。

众人:啊?

和尚:回娘家去?……啊呀,幼尼此话说得不对了呀。

尼姑:怎说不对呀?

和尚:有道是出家之人不顾家,怎说回娘家去呀?

众人:是啊!

尼姑:你我出家之人,原是肉体凡胎,都是爹娘生养,怎能不顾家啊!

和尚:哦,原来是位孝女。

尼姑:请问小师傅,你从那座名山而来呀?

[和尚请示众人。

众人:实话实说!

和尚:从碧桃寺而来。

尼姑:要往哪里去呢?

众人:别说实话!

和尚:呃……下山募化去。

尼姑:有师傅在,何须你去暮化?

和尚:师傅有病!

众人:啊!(愤怒)

和尚:师傅有病在身啊!

尼姑:哦,原来是位孝徒。

和尚:不敢当。

尼姑:如此……各有各的事,各走各的路吧!

和尚:请!

尼姑:请哪!小尼姑下山看娘亲,看娘亲。

和尚:和尚下山为师尊,为师尊。

僧尼:二人相逢不相识,你我各自,你我各自奔前程。

[二人分道而行,小和尚停住偷看小尼姑。

[众人各自手持大圆镜子上,以反射光线,摹拟小和尚追随尼姑的火热目光……

尼姑:哎,小师傅,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众人:(对和尚)说你呢!

和尚:(语塞)这个嘛……贫僧下山,带来一个小徒弟,恐怕他走错山路,故而回头一看哪!

尼姑:哦,原来你是看小徒弟的?

和尚:是看小徒弟的嘛。

尼姑:如此说来,小尼错怪你了。

和尚:好说。请!

尼姑:请哪!萍水相逢在山林,在山林。

和尚:各奔前程且离分,且离分。

僧尼:他心未必似我意,似我意!怎能一见,怎能一见吐真情。

[二人分道,小尼姑停住偷看小和尚。众人持镜摹拟尼姑目光。

和尚:嘿嘿,幼尼,我也要怪你不是了。

众人:(对尼姑)说你呢!

尼姑:怪我何来?

和尚:我也去得好好的,为啥转眼看我呢?

尼姑:这个嘛……小尼下山也带着个小徒弟,怕他走错山路,故而转眼一看,谁来看你呦!

和尚:原来如此,贫僧得罪了,幼尼莫怪。

尼姑:谁来怪你啊!正是:你往东来我往西。

和尚:各人心事各自知。

众人:各人心事各自知。

尼姑:请!

和尚:请!(下)

尼姑:(回顾)小……(被众人做弄拦住)啊呀他真的去了!看这位小师傅,大大方方,和和气气;聪明伶俐,讨人欢喜。我要是与他……哎!可惜他是个和尚啊!

[以下台词,小尼姑领诵,众人调侃应和。

尼姑:一件风流和尚,聪明俊雅风流,手中常把念珠摩,口念经文无错;百样身躯扭捻,一双俊眼偷睃;牛郎织女渡,(对观众悄语)莫把真情说破,(嘱众人)莫说破。(下)

众人:(笑应)嗯,不说!

[以下台词,和尚领诵,众人调侃应和。

和尚:(奔上)一见幼尼容貌,倾城倾国堪夸,将她搂抱在山凹,管取一场戏耍。啊呀!幼尼往哪里了?幼尼!(下)

尼姑:(上)见前面一座古庙在山坡,待我进去稍坐坐。(进庙)又只见,神座上坐着个土地公,旁边陪着土地婆婆。想泥神尚且是成双成对,我……不免进去作烧香,看他可转来寻我--

[众人列为泥塑像,小尼姑拥佛寐。

和尚惶惶寻找奔上。

和尚:这里有个土地祠,想她毕在里头。待我进去叫他一声。

[和尚入庙在群塑间瞪眼搜寻,土地爷爷虚拟摘掉和尚努出的眼球掼在半卧的小尼身上,以此引导其发现猎物。和尚大惊转狂喜。

尼姑:--(故作惊慌地)啊呀,吓吓吓得我胆颤心慌,胆颤心慌。原来是你个和尚啊!你去得好好的,转来作甚,转来作甚哪?

和尚:这个嘛……我是前来报信。

尼姑:报什么信啊?

和尚:那边来了个小尼姑,我想定是前来找你的。

尼姑:只怕没有啊!

和尚:你不是说有个小徒弟在后面,怎说没有呢?

尼姑:那时我哄你这个和尚的。

和尚:哦,那……那我也是骗你的。

尼姑:我看你这个和尚啊,不是好人,一定是溜下山来。

众人:对,溜下山来的!

和尚:(一愣)……我看你这个尼姑啊,也不老实,一定是逃下山来的!

众人:对,逃下山来的。

尼姑:仙桃也是逃。

和尚:碧桃也是逃。

众人:尼姑和尚,逃之夭夭。

和尚:彼此--

尼姑:一样的!

和尚:如此说来,尼姑下山遇和尚,正好两下……(作成双动作)

尼姑:呀,呀,啐!你不要出言忒轻狂,忒轻狂,佛门无戒全不讲。尼姑若是配和尚,(娇羞)配和尚,触犯神灵大祸降,大祸降。

和尚:看经仿佛弥天慌,谨遵五戒真荒唐。大小菩萨爹娘养,你我成家理应当!

[静。悠扬乐起,如晨风初阳般纯净。僧尼入定陷入遐想。众佛还原为人形。

尼姑:僧家难把头发养,尼姑五戒不可忘。成家立业没有份,双关话儿你去想。(说罢含羞出庙奔下)

和尚:幼尼,幼尼!……双关话儿我去想?(思索,念)僧家难把头发养,僧!尼姑五戒不可忘,尼!成家立业没有份,成!双关话儿你去想……僧尼成双,僧尼成双!嘻嘻嘻嘻……(手舞足蹈,奔向前去)

[众人传递一宝瓶,附耳于瓶口谛听,依次喜悦念诵--

甲:男有心来女有心。

乙:哪怕山高水又深。

丙:尼姑和尚成双对。

丁:有情人对有情人。

[瓶交小和尚,他来谛听,念诵以上台词,兴奋地将瓶摔个粉碎!

众人:(大悦)男有心来女有心,有情人对有情人!

[众奔跑下场,簇拥出披红结彩的一对新人。佛乐响起……

[剧终

张之洞的剧评

故事发生在唐代,张妻与冯燕偷情时不巧丈夫张婴醉归,阴差阳错,张妻竟会错意,抽刀递与冯燕欲杀死自己丈夫,冯燕见眼前女子如此蛇蝎心肠不顾多年伉俪之情,便一刀了绝了情人张妻的性命。

明明是把快刀,一抬一放间却能生出无数诉辩与纠折,三个演员在戏里戏外将情感搅成一团乱麻,一次次挥下那把刀,却总也寻不到想要的答案。哪知,每每斩出一种可能,也断了一条后路,刀刀落下,最后只发现自己成了笼中之兽,无路可走,无处可逃。只能将刀收起,给不了观者想要看到的起伏与高潮,却在不经意演出了活生生的残忍现实。也许刀可放回刀鞘,但爱到末途,覆水难收。

相爱中的男女甚至不必沟通,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便使得一切文字与言语刹时间失去生命力;但,当爱被时间与琐碎冲刷得变了颜色,一切话语都沦为猜忌,女人变得神经质,小心翼翼,似乎都有着样的头脑和玻璃般的心,易怒易悲。爱情皆如此,偷情更甚。

快刀亦斩不断情感的乱麻,那又何必抽出那把刀呢。朴素的婚姻生活不似热恋,能让水般的甜意在二人周身肆无忌惮,引得旁人徒生艳羡,日子需要细细品味,似茶清沁唇齿留香,似咖啡苦中带甜,纵然像白开水一样平淡,可谁又离得开。偏偏要在那水中加点料,抽出那把刀,演上一场“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苦情戏,去爱得不明不白。

你爱桃花,爱它的粉润娇媚,却不知它短暂绽放后落入春泥的不堪。你眷恋爱情光鲜亮丽的外表,却发现自己经不起一场困兽之斗。情境不同,一切词语便都失去它原本的意味,痴情,亦是不忠。

冯燕告别张妻之夜,明月高悬,似已将一切风景看遍,可男女之情是永也看不清辨不明的论题。又是一年春来到,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开心麻花话剧《乌龙山伯爵》好看么?

话剧《张之洞》观感

走出礼堂的时候正是夜深露重。意识还留在刚才光和影的悲喜中,站在十字路口稍有一点分不清方向的感觉,觉得有些沉重。一种艺术形式的生存与发展,并不是仅靠保护就能实现,而是要靠自身的魅力和生命力。近年来,的发展使得话剧的空间有所缩减,但是从刘复和黄定山制作的这部剧作中却可以看出,话剧这一艺术形式并未因此而失去魅力,而且还在相对独立的空间里,在艺术价值上取得了很大提高,以其独有的迷人之处,让身临其境的观者体会到**所没有的一些东西。它还有十分强的生命力。

剧作片断式地选取了张之洞四十四岁之后的几件大事,以及他作为“人”的内心跋涉的历程,让人物的历史真实得到了诗意的表现。幕与幕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也十分自然,显示了剧作家在裁剪和拼合上的不凡功力。

开场之初,寒风、将明将灭的孤灯、单薄的老者、苍凉的讲述,于是一切故事都自然地拉回到了二十年前那个天降大任的夜晚,不惑之年的张之洞不卑不亢地出现在太后的视野中。太后赏识了他,提拔了他,重用了他——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出于权术的需要。有过多年官宦生涯的张之洞自然明白,对权势者来说自己只是个棋子。可是棋子本身却想用这个机会真正做一些事情,这就决定了一切都不能像下棋一样小心翼翼,只能抛弃掉主上恩赐的顺风顺水,孤注一掷、冒险犯难。肃静、回避,四个巨大威严的字,象征着他被赐予的权威,也象征着他高昂的信心。他要诊治朝廷的沉疴,于是在上任山西巡抚之初便挥剑刺向了一直讳莫如深的朝廷的毒瘤,,从天而降的巨大囚笼象征着他即将展开的整肃贪吏的抱负,可还未等毒瘤穿破流脓,他便被太后仓皇唤回,被迫带着满朝野的敌意,远走谅山的中法战场,两广总督的位置似升实降,是主子含蓄的一着凶棋。可他仍想做他认定应该做的事,虽然有挚友莫文渊的苦劝,他也仍然顶着冒圣怒的压力,提拔了受忌讳而形同流放的刘永福和黑旗军,将士一心全力拼杀,最后竟取得了对抗外夷的破天荒的胜利。

然而,所有激动人心的战绩都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被漫不经心地抛弃,留下一句似是而非的“大有大的难处”,以及被出卖的黑旗军的一片血海,和难以抒解的无奈与悲愤。宫门之内的戏台之上,雪白披挂的武生挥节轻旋,在太后的座前一个转身,踏着异常清晰的锣鼓声,进入张之洞的黑暗独白中,白衣不染,孤独而从容,就如同张之洞内心的梦想,那样一个身处浊世而内心坚定的寂寞英雄。以后的日子他的确是寂寞的,他所仰赖的主上站在高高的玉阶上,并不站在他这边,连原本忠实地站在他身边的挚友和学生也都走上了和他截然不同的道路,大家懂得他且敬佩他,但是并不陪伴他。

虽然战场上的曙光终究还是破灭在权势者的懦弱之下,但是真正坚定的人并不会因为这种打击而放弃。所以张之洞在消沉之后,很快便再站起来,而且很快便再开掘了通往梦想的另一条路。在古怪而热闹的音乐声中,太后结束了看火车的新奇游戏,答应了他的重工业设想,的汉阳铁厂由此而生,张之洞也得以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名字。他是个了不起的人,在他艰难的维持中,中国的工业时代开启了一道门。

古琴声、明月夜、思慕的信物,这个充满文人雅意与古典浪漫的场景,是剧中最优美的场景之一,可是这个在场景中,产生的却是发展现代工业的决定。类似的这种戏剧性矛盾在戏剧冲突中的频频运用,使得剧作更具深意:因为对铁厂的深爱,他将厂建造在他能看见的地方,每天都要从窗户里眺望铁厂的烟囱,然而外国的评论家们觉得最荒谬的却也正是这一点——工厂没有办在原材料产地,每次要花高昂的运费运来铁矿和煤,只因为一位高官想要时刻都能从窗口看见它;因为想为满清王朝创造一条新的坚实的命脉,所以他才创办的汉阳铁厂,然而王朝的扶持却不能给铁厂注入丝毫活力,他虽然被誉为“中国最能办事的人”,对此却也只能束手无策,当他不得不忍痛割舍,改官办为民办,将满清王朝的手放开之后,铁厂却反而生机勃勃,成为了中国的实业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因为缺乏现代经营理念,他将是女婿也是学生的桑杨平送去了日本,希望他能带回来延续帝国生命的良药,然而女婿十二年后回国,却成了志在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者,而且这位革命者告诉他,正是他的铁厂及其所带动的现代工业和现代教育,使得革命有了成熟的条件——而几年后,中国革命的第一声枪响,的的确确地响在了在武昌的夜空之上。

历史的声音在高悬着的1909年的时钟中滴答响起。历史的车轮将会毫不迟疑地碾碎一个王朝和一个时代,所以它当然也不会顾惜某一个痛苦着的生命个体。张之洞闭上眼睛,在风雪中追随着他的君主而去,倒在了正在倾覆的、象征着王朝的巨大朱门之上。张之洞逝去了,命运给他的唯一仁慈在于,他死在了辛亥革命之前,得以在历史上完好地留下了身后名。如果他的生命再延续两年,辛亥革命在他的面前爆发,他作为湖广总督,,势必会与革命者产生冲突,那时他必定会面临一场选择。如果他选择了他为之奉献的皇权和其所代表的旧时代,那么,历史对他的评价又不知会是怎样了。毕竟,新时代的洪流,是任谁都抵挡不住的。

张之洞这个人物是塑造是成功的,作为历史符号,他在剧中成为了众多的线索,见证了一段历史,而作为“人”,他又显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人的命运和痛苦。大跨度、跳跃式的演绎对于演员来说并不容易,但是周锦堂的表演却显得游刃有余,使张之洞这个人物得到了全面而深层次的刻画,在春晚小品《招聘》之后,又显示了他对历史正剧的驾驭能力。剧中的慈禧与以往有些不同,她最初对张之洞的提拔,最大的原因还是出于权术的需要,“大有大的难处”显示的是她在她的官场哲学之下的思维方式,但是她却并不是历史上脸谱化的那个昏庸掌权者,她也有改革和积极的一面,当然,这些都有局限。强音的演绎很有特色,奇怪的脚步、锐利的眼神和充满深意的语言,都很好地诠释出了慈禧的老谋深算。

舞台设计是这部话剧的出彩之处。话剧舞台的实与戏曲舞台的虚得到了很好的结合,抽象的写意效果使其有了一种对现实的超越,而其中所包含的象征性更是赋予了剧作更深的内涵。在一片黑暗中出现的太后宝座,显得尤为辉煌,凸显的是皇权的强大,而同时出现的张之洞,却常常是出现在灰暗的灯光中,十分苍白。在他刚上任山西巡抚时,肃静、回避,四个巨大威严的字,象征着他被赐予的权威,也象征着他高昂的信心,从天而降的巨大囚笼则象征着他即将展开的整肃贪吏的抱负。在舞台设计中,有节制的想象创造出了一种内敛中透着大气的效果,虽然不复杂,却自有一种百变的华丽。当张之洞走到他生命的尽头时,地面升起来,化作了正在倾覆的、象征着王朝的巨大朱门,而在这之前,这地面升升降降,时而成为宫阶,时而成为城墙,将舞台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我看的沈腾,马丽版的,阵容应该是开心麻花能拿出来数一数二的了。因为看过开心麻花其他的剧,所以明显能感觉到《乌龙山伯爵》的道具灯光布景都算是开心麻花最好的剧了,舞台调度控制很给力,转场时间也恰到好处不长。说回表演我看的这场里所有的演员都算是发挥正常,表演到位,沈腾的舞台控制也是十分优秀,剧本从接到二大爷死讯到取钱再到遇劫再到分赃的各种反转都十分紧凑,笑点也算是均匀分布……但是接下来从沈腾离开座椅求死之后,整个剧本彻底崩坏了,编剧应该是没法抓住一个维持这种氛围下去的点了,从过早就被明显暴露的马丽的身份,再到无法解释神父如何死而复生,以及谢谢不死之后流浪的内容的空白,再到复仇的过于简单。马丽的人物刻画还算丰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