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跪求《唐山大地震》影评,以英语作文的形式,高一水平

2.求《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不少于四百字)

3.如何写 唐山大地震 的影评

4.《唐山大地震》影评 急! 急! 急!

5.《唐山大地震》批评性影评,要有深度

6.唐山大地震最热影评

7.求唐山大地震的影评!!

8.唐山大地震英语影评300字左右。。。

_唐山大地震 影评可复制最新

如果以好莱坞的标准来评判确实很垃圾,但以中国大众化的标准还行,毕竟票房在那摆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况且中国**就是以叙事为主,场面为辅的作风占据着多年地位,想看场面只能去看好莱坞的。如果觉得这部戏不感人,也估计是一群85后的年轻人,也不能怪他们,他们人生阅历少,没为人父母,怎么可能感觉得到“亲人终究是亲人”的含义?在我看来:他们恋爱小打小闹,做事玩世不恭,看**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凑凑热闹罢了

跪求《唐山大地震》影评,以英语作文的形式,高一水平

唐山大地震 影评

时间飞逝,34年前的那场残酷的大地震曾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唐山大地震,这五个可怕的字眼,仅仅是在短暂的几秒钟里,一个繁荣而平静的城市就灰飞烟灭,成了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虽然我并没有亲生经历,但仍然令我极为震撼。

观看了刚刚上映的感动人心的“唐山大地震”,我感慨万分。主人公——那个可怜的有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和一张可爱的小嘴的小女孩,在与弟弟同时压在巨大的石板下时,母亲无耐只得含泪忍痛放弃一个,选择了弟弟。她在黑暗里清晰地听到了母亲所说的每一个字——“要弟弟!”这短短的几个字是她感到了绝望。可怜的小女孩王登在坚硬的石板的压迫下,还要承受被亲生母亲抛弃的伤痛,对于不到10岁的她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痛苦,看到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几千个孩子无家可归的悲惨景象。在可怕的天灾面前,不知会有多少人不得不面对生死的抉择,甚至亲人的分别。而这些都远远大于他们在身体上所受的伤痛,但只要坚强,不放弃那仅有的一线希望,团结起来,一定能战胜眼前的困难。

之后,这位可爱的小女孩登在之神的眷顾下活了下来,并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领养了,健康地长成了一个漂亮懂事的好女孩,然而童年时留下的痛苦的回忆也一直环绕着她,直到这次我国的汶川地震,登第一时间积极地参加了救援工助,无意之中遇到了她的弟弟——达,并回到了离开34年却无时不在想念的家,见到了白发苍苍的亲生母亲,团圆了这个破碎的家。

又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登在经历了无数灾难与离别后,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并得到了幸福,这幸福来之不易,细细品味才明白,这美好结局的建造者,应该是那对普普通通的解放军夫妇——登的养父养母。他们用真爱唤醒了登的希望,对登就像亲生女儿一样,是他们使登在经历了人生最低谷后又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有了活下去的信心,而在登长大后,他们却没能享福,养母因为病痛永远地合上了眼睛,养父年迈退休。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呵护着这个受伤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小心地关心着她,使她走出了心灵的黑暗。虽然他们也知道,孩子终究要回到亲生母亲的怀抱,但他们却依然无怨无悔,甚至还为她存了一笔大数目的钱,让她去寻找亲生母亲,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高尚的情怀呀!

当然,“唐山大地震”带给我的震撼也远不止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脸也没有露的满身淤泥的解放军叔叔们,也是同样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却没有一个人发出怨声,都是无比坚强的冲上前去,与大自然勇敢地搏斗!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难预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条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这使我想到了一句宣传语:灾难只会让我们更加团结,团结必定使我们战胜灾难!

求《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不少于四百字)

Time flies, 34 years ago that the cruel earthquake has touched the hearts of countless people. Tangshan earthquake, the five terrible word, is just a brief few seconds of a prosperous and peaceful city to ashes, became a vague sound of the ruins. Although I do not own experience, but still I am extremely shocked.

Touched people's hearts to watch the just released "Tangshan Earthquake", I am feeling great. The hero - that the poor he a pair of water Lingling big eyes, a little girl and a lovely mouth, the pressure in a huge stone with his brother, mother, Wu Nai had to reluctantly give up one, chose his brother with tears. She clearly heard in the darkness, the mother said every word - "brother!" This short words that she felt despair. Poor little girl Wang Teng-hard stone of oppression, but also to bear the pain of the biological mother abandoned for less than 10 years of age, she is undouedly the most painful to see this emerge in my mind out of the tragic scene of thousands of children homeless. In the face of terrible natural disaster, I do not know how many people will he to face the choice of life and death, even their loved ones. Which are far greater than the pain they suffered in the body, but as long as strong, do not give up the only glimmer of hope, unity will be able to overcome the present difficulties.

, This cute little girl posted the blessing of fortune survived, and a pair of well-meaning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couple adopted and healthy has become a pretty sensible girl, however, the pain of leing childhood memories he been surrounded by her, until this China earthquake, Tang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the rescue work help, inadvertently met her brother - up and back to lee for 34 years, but ever-present in the miss home, and saw the white-haired natural mother, reunion this broken home.

Is a perfect ending, posted on the numerous disasters and parting, and went back to her mother's arms, and hiness, this hard-won hiness, to sor came to realize that this hy ending construction, it should be ordinary couple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 Gordon adoptive parents. Gordon's hope they wake up with love, they make the board feel the warmth of home, he experienced the lowest point in life after re-live the confidence of Gordon, like his own daughter, grew up in Gordon they failed to enjoy a hy life, the mother because the pain never closed his eyes, his elderly adoptive father retired. Their own lifetime care of the injured child, always careful to care about her, made her out of the darkness of the soul. They also know that children will eventually be back to the birth mother's arms, but they are still no regrets, and even sed her a large sum of money, let her go to find the biological mother, this is what a great noble feelings.

"Tangshan Earthquake", of course, bring me the shock is far more than that, even those in the film a positive face gel covered with mud PLA uncles, is equally worthy of our respect of their earthquake relief process, some injured, and some devote their young lives, but not an issue of grievances, are extremely strong, rushed forward brely struggle with nature! Natural disasters are terribl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but as long as all of one mind, it will certainly be able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win!

This makes me think of a slogan: the disaster will only make us more united, unity must enable us to overcome the disaster.

如何写 唐山大地震 的影评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

今天闲来无事,与朋友一起去看了唐山大地震。之前看了很多宣传,但看网友给它的打分并不理想。今日一睹,才真正品尝到其中的滋味。酸中带甜,苦中又有着微妙的快乐。

它就是一个催泪弹,从一开始,它来的就是那么强烈,那么震动人心。生与死的抉择,犹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岂能一个痛字了得。整个地震的描述,缩小到了一个家庭,这样更能让关观众体会到个中滋味。一个渺小的家庭,却演绎着人生情感的百态。丈夫在危机关头的冒死,母亲对骨肉的割舍,对丈夫的感恩和忠贞,女儿对母亲的不理解和怨恨,解放军人的博爱无私这种种微妙微翘的动人心弦的描述,给现在疲于生活奔波的都市人的情感提供了一个休憩的港口。

在这个情感逐渐缺失的时代——爱情就像快速消费品,亲情犹如写了据条的支票,友情也变成了向上攀登中的一块垫脚石——突入其来的真情的呼唤,犹如沉睡已久的心灵忽然间业已发生了八级地震。

当心灵开始酸痛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整天围着我们身边的已经平淡的不能在平淡的感情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我很欣赏那句台词:"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这句让女主人翁愧疚一生的话,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她真正的含义。是啊,没有人想自己去亲自实践这话的真正含义。因为当你真正体会到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她,而只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过去里。好好的珍惜现在才是珍贵的。

逝者已矣!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预知未来,唯有好好的珍惜现在。这也是这部影片的意义所在。如果我们看过后只是流几行泪水,摸一把鼻涕,然后,哀叹一生:悲矣!将恐怕是对这部影片的糟蹋。

从这里,我更加体会到哈佛校长Drew Gilpin Faust的那句话:在醒着的时间里,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生命短暂而又脆弱,我们又岂忍心虚度年华啊。看到这里,请不要忘记,回到家给妻子一个温馨的吻,给孩子一个亲切的拥抱,给父母一句温暖的问候,给朋友一个真诚的祝福!

让每一天都绽放光彩!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

今天,在观看了《唐山大地震》,以前一直都很期待的片子,终于可以在今天看到了,也算了却的我的一个心愿。之前听冯导说票房要达到5亿,就觉得这一定是一部大片,等公映之后一定要去一睹为快,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可是,好腹黑,比平时多了要了我15块,穷啊,穷啊~众:没功听你哭穷,快写!偶:555~~你们更腹黑)

不得不承认《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无论是从场面,还是剧情拿捏的都非常的到位,甚至那些特效,我看到了还以为是真的。(一定花了不少钱,,这倒是值得一看哦)**讲述的一个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发生时,女主角李元妮(徐帆)失去了丈夫,而又面临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抉择,当时看到她在废墟上绝望的哭泣,不停地喊着:“都救,两个都救。”的时候,我的心似乎也跟着碎了,作为一个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生命,都是她舍弃不下的东西,俗话说的好“手心手背都是肉”,而母亲,就更应该是这样的了,最终,她做了一个决定,救弟弟方达(李晨)。但是上天还是眷顾着姐姐方登(张静初),让姐姐奇迹般的生还了下来,还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

辗转间,32年过去了,2008年,正赶上汶川地震,当姐弟俩看到这场地震正在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时,都被震撼了,想到自己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于是都毅然决然的赶赴灾区,挽救正在水深火热里的人们。就在这时,姐弟俩终于重逢,而姐姐方登也理解了当初母亲的苦心,终于原谅了母亲,最终,一家人终于团圆……

正像海报上写的一样“23秒,32年”,是啊,仅仅因为那23秒所产生的巨变,确需要用32年的时间来抚平人心里的创伤。不过,最后,母女重逢又给人心里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同时,我也终于觉得——活着真好,这时徐帆在看完**时说的,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字,却让我难忘。32年的雨雪风霜终于换得了母女重逢,如果,当初他们没有活下来,也许就不会有重逢的一天。灾难,是不能打垮人们的,它只会让人们变得更坚强,更加的有勇气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虽然灾难无情,但是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一定不会空虚。剧中还有一点也是值得赞叹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亲情。剧里方达对女友说了一句话:“我妈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在三岁时的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可是我妈坚持让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听了这话,我忽然觉得心头一阵酸涩,亲情,这是一个多么美好感人的感情。只有亲情才永远不会背叛你,才是你心灵永远的港湾,亲情如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

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

谨此影评像所有《唐山大地震》的主创致敬。

也希望大家可以幸福!最后祝大家:

真爱生命,好好活着。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3):

对于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可以说看让让整个人的身心都受到深深的震撼当中,在心里久久的回荡摸之不去,对于一部**能做到这样,可以说已经到了化境了,整个故事围绕的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可怕的一次灾难性自然灾害,一个母亲在带着自己的孩子如何经历这次灾难,如何在最困难最无奈的时候面临着人生最痛苦的抉择,在只能选择放弃一个自己的骨肉的时候那种无奈,那种悲剧,太让人感动了,有时候想一想,人类的确是很渺小的,对于灾难我们只能选择接受,只能忍受,只能看着自己的亲人离去而什么都做不了,在灾难面前我们只能选择我们能做到得的,只能把灾难减少到最小,只能含泪的抉择,很无奈。

唐山大地震这部**一开始就来一次所谓的天翻地覆的大地动,飞沙走石天翻地覆,撕心裂肺的哭喊加上母亲孩子的呼唤,一下就将人性最弱点给激发到了极点,什么事人性最极点呢?母爱,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面前我们的最弱点会暴露的一览无余,只有在母亲的面前我们才觉得是绝对最安全的,可是在大地震的时候母亲也救不了我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呢?,一个母亲在自己的两个孩子面前的时候只能痛苦的最后选择救出一个,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另外一个孩子被大地震给吞没他幼小的生命,人性最薄弱的一单被激发到了最高点,太悲剧了,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觉最成功的主题思想就是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人活着应该如何抉择,在遇到无法改变我们的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有信心的战胜这种困难,只有自己有信心了困难才能向我们低头,只有自己伟大了,困难才会渺小,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希望,哪怕在世界最大的灾难来领的时候我们依然是有希望的,只有有一丝阳光,明天的就会发芽,世界就会更美好。

唐山大地震看的是一部**,可是思考的是一个人生,困难都是一时的,而面对困难大态度却可以是永远的。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4):

对于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可以说看让让整个人的身心都受到深深的震撼当中,在心里久久的回荡摸之不去,对于一部**能做到这样,可以说已经到了化境了,整个故事围绕的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可怕的一次灾难性自然灾害,一个母亲在带着自己的孩子如何经历这次灾难,如何在最困难最无奈的时候面临着人生最痛苦的抉择,在只能选择放弃一个自己的骨肉的时候那种无奈,那种悲剧,太让人感动了,有时候想一想,人类的确是很渺小的,对于灾难我们只能选择接受,只能忍受,只能看着自己的亲人离去而什么都做不了,在灾难面前我们只能选择我们能做到得的,只能把灾难减少到最小,只能含泪的抉择,很无奈。

《唐山大地震》影评 急! 急! 急!

唐山大地震影评,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在暑期头号巨制、甚至是年度头号巨制的宣传攻势下,《唐山大地震》早已把人们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冯小刚提前一年就放出的5亿豪言,更是显示了出品方对影片质量的超强自信。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唐山大地震》真正在大银幕上接受观众检验的时候,笔者却发现影片远未达到宣传给人的预期值,即便笔者对《大地震》的预期并不高,影片也依然跌破了笔者期待值的底线,更惊觉本片居然是一部挂羊头卖狗肉、扯虎皮拉大旗的欺世盗名之作,如果你在脑海中剔除巨大的宣传攻势以及冯小刚大导演名号对你先入为主的影响的话,你会发现《大地震》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伪大片”!

作为一部灾难片,开头不足5分钟的地震特效一晃而过,技术水准粗糙,丝毫无法与好莱坞灾难大片相比,即便与日韩的灾难片相比也有较大差距;作为一部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的亲情片,影片的故事性极差,将冯小刚不善于讲故事的缺陷暴露无遗,亲情戏也经常停留在喊口号式的表达,要么就是电视剧套路的声嘶力竭赚人眼泪,情感主线在整部影片中显得很弱,缺乏鲜活生动细腻的情感表达,甚至让人感觉,剧情东拉西扯半天,似乎就是为了结尾徐帆张静初母女相认那场戏拖时间,但其实并未起到让观众情感不断酝酿发酵烘托至高潮的作用,母女相认戏尽管容易催泪,但高潮效果并不强。此外,几十年的时代变迁、社会转型也并未在影片中很好展现,使得影片的视野极为狭小,反映时代的道具服装漏洞百出,让影片打出的“史诗片”旗号也彻底失败。可悲的是,《唐山大地震》在镜头语言和蒙太奇组接上毫无艺术感和个性可言,故事讲述和段落衔接方式简直就是电视剧水准,也就是说,《唐山大地震》打着大片的旗号,实际上贩卖的是电视剧的货色,居然还厚颜无耻地按照大片标准提高**票价,冯小刚以及华谊公司发“国难财”的心态可见一斑!如果你还对《大地震》抱有希望的话,笔者可以送你一句广告语“推广”一下本片——花**的钱看电视剧,《大地震》是你的好选择!

《唐山大地震》极力把自己包装成一部特效灾难大片,在上映前观众所能看到的有关《大地震》的中,无不是突出唐山大地震的场景,给人影片以地震场面为主打的错觉,实际上片中16年的唐山戏也就是15分钟时间,大地震的特效场面更是不足5分钟,除此之外的影片大部分段落,讲的都是徐帆一家人震后几十年的生活、情感故事,从整体风格上说本片根本不是什么灾难大片,而是更倾向于上世纪80年代内地的故事片的概念。而且,单把这5分钟的地震特效大场面拿出来审视,问题依然多多。首先,从影片结构上讲,故事没开始多久,就迅速进入地震场面中,无论是对徐帆一家人的熟悉和认识,以及对地震来临前气氛的烘托,观众都缺乏情感的酝酿时间,因而当灾难到来时,观众也就很难对徐帆一家人提心吊胆、牵肠挂肚。而且灾难场面开始得快结束得也快,观众还没看过瘾就完了,就好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口吞下肚根本没没咂摸出滋味。可见导演对灾难片的想法和设计都相当业余,想想好莱坞灾难片在灾难前的种种铺垫和烘托,就能轻而易举地看出《大地震》的差距。就拿去年内地大卖的《2012》来说,即便影片有如此多、如此震撼的灾难场面,导演在开头也并不马上抛出,而是花了不少笔墨来做铺垫,用开裂的地表、蒸发的湖泊来营造灾难迫近的感觉,同时突出了主人公同子女的情感碰撞,此后,当灾难来临时,观众早已酝酿发酵的情绪就能马上被灾难场景吸引,主人公一家的安危也时刻牵动人心。《大地震》根本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仅仅玩了个“车震”之后是“地震”,因而就没法达到好莱坞灾难片同类的吸引观众的效果。而且,整体地震场面以及震后场面仅仅对准徐帆一家人的经历,缺乏对唐山大地震的整体展现,从这一点来说,片名《唐山大地震》就是名不副实的。

5 分钟地震特效场面在细节上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特效的细腻感和逼真感远远不够,鱼儿从鱼缸中跳出,墙壁被震开的裂缝、从楼上跳下然后被乱石砸倒的人,电脑特效都能明显让人感觉到粗糙和。还有一个bug明显的镜头,就是大地震刚开始时,一个远景镜头展现出天现异象,强震突袭,此时仔细看这个镜头中的广场上,有一人还在闲庭信步,可见拍这个镜头时,并未设计这是大地震的开始,因而也并未要求广场上的那个人做出惊慌和躲避的动作。如此特效水准,冯小刚还敢到处夸耀“特效比《2012》还贵”,这样说要么是胡乱吹牛,要么是被人家当了冤大头了。其实,中国大片的特效水准究竟几何观众心理都有数,鲜有舍得花大钱玩特效的,而特效大片或者灾难大片就是个烧钱机器,花得钱越多出的效果越好,还别说《大地震》,把日韩灾难片算在一起说,亚洲**这种想用“打折价”拍灾难片的思路,只能是越发显出自身与好莱坞的差距。

只要揭开《唐山大地震》灾难片的象,当地震灾难场景结束,进入徐帆一家人的震后几十年生活,你就会发现本片故事片的真实属性,而且就算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地故事片的繁盛时期相比,《大地震》讲故事、塑造角色的水准也是格外差劲的,也就是跟当下电视里播出的煽情家庭剧、亲情剧的一般水准持平。故事基本被分割成了互不相连的两段——张静初饰演的女儿方登的生活情感经历,徐帆饰演的母亲以及李晨饰演的儿子方达的生活情感经历,这两段故事彼此并无甚紧密联系,只是在结尾母女相认时才产生交集,导致影片的亲情主线并不鲜明。最要命的是,分别审视两段故事,都无甚精彩感可言,也没什么生动精致的细节,沦为平淡无味的生活流水账,特别是张静初这条线,无论是跟养父母的亲情对手戏,还是跟陆毅的爱情对手戏都毫无亮点和火花。角色的故事也并无完整流畅的展现,跳跃感过强,让人搞不明白张静初怎么一会儿给人当家教,一会儿又嫁给老外去加拿大了;李晨一会儿是个登三轮的,一会儿又开轿车当老板了。有的人开玩笑说,《唐山大地震》是华谊公司准备投拍的同名电视剧的超长宣传片,就是对影片糟糕故事的绝佳调侃。这实际上暴露了冯小刚擅长插科打诨的喜剧,不擅长讲故事的正剧的导演缺陷,他最知名的喜剧《甲方乙方》和《不见不散》其实都是分段式影片,由几个彼此联系并不十分紧密的段落组成整部影片,而并不是一个完整流畅、衔接紧密的故事。《集结号》也有战争场面精彩,但一到战后需要讲故事的情节,影片水准就迅速下降的毛病。《非诚勿扰》算是冯小刚首次把一个故事讲得流畅舒服的特例,结果《唐山大地震》迅速将冯导打回了原形。

其实,《唐山大地震》的预告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冯小刚对影片整体故事水准的不自信。目前大家在各种载体上看到的《大地震》终极版预告片,就是那个用时光倒流的方式展现地震场面的预告片,用好莱坞的标准看只能算是个前导预告片,一般在影片上映前半年或者三个月的时间内推出,用吸引眼球的镜头向观众揭示影片的冰山一角,充分调动观众对影片的好奇心,终极版预告片则是对影片大概剧情和风格的一个完整呈现。而《大地震》的这个终极版预告片仅仅展现的占影片极少部分的唐山大地震的内容,占影片绝大部分剧情的震后故事则一个镜头没有。这充分说明,导演及出品方只想利用唐山大地震情结以及渲染特效来忽悠观众,不愿让观众看到支离破碎、无聊乏味的震后故事。笔者忍不住会想,真要把震后故事为主剪一版终极预告片,《大地震》将会以怎样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呢?那种观众在电视剧中习以为常的亲情冲突、情感纠葛,就完全会让《大地震》的真面目露馅了!

《唐山大地震》最像电视剧的一点,就是毫无**感的摄影和蒙太奇。如果我们简单把**的类型分为商业片和艺术片,或者商业片和故事片的话,那么缺乏商业元素的《大地震》绝对不属于前者,应归为后者的范畴。既然是艺术片和故事片,那么通过镜头展现艺术个性和气质,则是展现影片价值和导演水准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作为一部万众瞩目的年度热片,如果在这方面表现差劲,对影片还是导演的名气无疑都是致命的,而《大地震》恰恰交出了一份最为糟糕的答卷。在许多年前冯小刚还未成为今日“大导演”的时候,他的影片就被评论界诟病为“挂在银幕上的电视剧”、“只会使用升降镜头”,《大地震》又把这些特点鲜明地展现了出来,整部影片的摄影都平平无奇,毫无镜头美感可言,看不出导演在摄影上的创见和想法,艺术气质更是谈不上,基本就是电视剧的摄影水准,即便在风景如画的杭州和震后重建的新唐山取景,也并未将这些外景地的美感在镜头中表现出来。此外,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蒙太奇组接,以及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镜头转换,看不出导演有任何精心设计的成分存在。本来剧情在张静初、徐帆、李晨的故事上来回跳跃就够破碎够无味的了,导演完全可以在段落转换中巧妙地用镜头表达他们之间的亲情联系,来弥补影片在整体性和流畅性上的不足,但是冯小刚却没有在这方卖弄下一丝一毫的功夫,让影片直接沦为电视剧的近亲水准。

镜头和蒙太奇毫无精彩感和亮点可言,那么影片极力鼓动观众去看IMAX则成为一种纯粹敛钱的行为。IMAX并没有立体效果,只是让银幕更大、影片画质更清晰、场面更震撼,观看特效大片、动作大片以及画面优美的影片效果最好,而对于一般故事片来说则效果平平。既然《大地震》镜头美感无从谈起,那么IMAX的这些技术优势全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优势根本无从发挥。恐怕只有那不足5分钟的地震特效能在IMAX银幕上出彩,但观众花大钱看IMAX仅仅是为了那5分钟的享受,这不纯粹是有钱烧的乐意当冤大头吗?此外,据笔者的现场观感来说,《大地震》的胶片洗印也十分粗糙,画面清晰度和色彩感都严重不足,甚至有多个模糊镜头出现,很难相信一部年度大片会有这样的问题,某院线知情人士向笔者揭示了真相——出于急功近利的敛钱目的,影片还未完全制作好就开始洗印胶片,结果导致上述种种问题出现,即便是本应由更好画质表现的IMAX胶片中,上述问题依然存在!对此不信的观众可以在观影时特别留意下影片的画质,看笔者说的是否属实,如果真是如此的话,你觉得还有看IMAX 的必要吗?

《唐山大地震》在剧情上也未体现出一部大片应有的成熟之处,漏洞百出的剧情和与时代不符的道具也显得很“电视剧”,影片中不少无用的“废桥段”更是这一缺点的集中体现。逝世这场戏除了唤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的记忆,延续唐山大地震的悲情情绪之外,在剧情上毫无作用可言,似乎只为煽情的目的存在,而且笔者对能否达到这个目的也有质疑,对于80后、90后的观众主体来说,逝世能产生影片想达到的情感作用吗?李晨蹬三轮在杭州碰上陈道明更是典型的电视剧式的巧遇,无论前后都没有能跟这场戏呼应的情节,使得这场戏显得格外无用,而且李晨逢人便说母亲舍女保子的灾难经历,也显得过于“祥林嫂”,观众都知道的事有必要强调那么多遍吗?后面的剧情中还有个张静初带着女儿当家教,女儿被诬陷打碎主人家花瓶的情节,似乎也只是为了突出张静初带着女儿生活的不易,对于整体剧情来说也属可有可无。最后结尾处出现一个真实的唐山大地震幸存者更是显得十分突兀,作用仅仅是通过他的目光展现一下大地震纪念碑,这个情节为什么不能由片中角色来完成?是不是非得拍大地震纪念碑不可?此处恐怕是照顾唐山市需要的考虑多些吧!

最后再对华谊公司对《大地震》无良的涨价行为表达一下不满,最近媒体纷纷公布《大地震》的提价举措,在首轮映期内,各类城市最低票价分别为:A类城市35元、B类城市30元、C类城市25 元,这组数字要比通常的最低票价上涨5至10元。据悉最高票价很可能会达到90到100元,而IMAX版的票价肯定要100元以上。这种涨价行为不仅是华语片中前所未有,就是好莱坞大片也从未有如此高的“最低票价”。让人不仅要问一句“凭什么”?你要是一有着顶级明星阵容、特效场面动作场面丰富的商业大片倒也罢了,至少下了血本有个涨价的理由,但《大地震》这种电视剧水准的故事片,一无顶级巨星、大场面也欠奉,涨价的理由何在?即便《大地震》像宣传的那样投资高达两亿,但冯小刚说了,一半的钱是唐山市出的,所以这片得叫“唐山大地震”,那么片方的实际投资只有一亿,而且其中植入广告甚多,相当于又分担了一部分投资,这样看来《大地震》的投资并不惊人,绝不需要高票价来回本,那么这种涨价行为只能理解为借机“国难财”。《大地震》在造势时又是唐山万人首映,又是剧组人员在遇难者纪念碑前默哀,处处强调平民属性和亲情属性,但在票房上却如此不“平民”,让观众去体验质朴亲情要付出如此高昂的金钱代价,这无疑揭示出影片亲民、真敛财的嘴脸,利用中国老百姓的地震情结行敛财之实,《大地震》你还能更无耻些吗?!!!

《唐山大地震》批评性影评,要有深度

《唐山大地震》:一场合谋的催泪仪式2010-08-01 13:52:41  

如果单纯只从影片本身来看的话,《唐山大地震》可以算得上中上之作,巨额的制作成本保证了影片的拍摄质量,从灾难引出一个家庭故事也是冯小刚的明智之举,剧情的处理也不乏亮点,催泪的细节和一批老演员扎实的演技足以掩饰剧本中的瑕疵。然而,身处现今这个纷繁复杂的国内**制作环境中,对于大部分的**,都不应该简单地只看文本。比如这声势浩大的《唐山大地震》,它诞生的前前后后所引发的相关话题或现象,与影片本身形成的互本文关系,才是最最有趣之处。

最初冯小刚接到的任务是要正面表现唐山人民如何面对大地震,在灾难中突显人性。不过,在进行艺术处理的转化过程中,一直以老百姓代言人形象出现的冯小刚这一次做了一个聪明巧妙的“避让”,将故事的重心从灾难本身转移到一个家庭在遭受地震后32年间每一个人的际遇,将之演变成一出家庭剧。回顾中国史,从早期**的《孤儿救祖记》到1940年代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再到如今的电视荧屏,足见家庭剧在中国观众中是最具分量,接受度最广的类型。另外,为了规避审查上的种种关卡,影片在从原著《余震》进行改编的过程中,去掉了更多描写人性晦暗的成分,比如将陈道明饰演的养父,从一个对养女方登有着觊觎之心的形象改造成无私宽容的慈父形象。这些作法虽然减弱了作品本身的深刻性,但是却吻合在当下这个创作环境下对于这种题材的处理,也最能迎合更广泛的观众心理。

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冯小刚处理的亲情戏份细节饱满,富有感染力。尤其是在表现老一代与年轻一代之间的情感隔阂与交流,在徐帆、陈道明、吕中几位演技沉稳的演员助推之下,这些场面都让人难以抑制住泪水。从总体来看,影片的开场段落处理得很具**化,灾难一触即发的紧张感和方家人的生活状态都交待得非常到位。可遗憾的是从震后开始电视剧气息就越来越浓,到三分之二处以后,尤其能感受到作品急切地想要展示三十年间社会的“进步”,更是沦为宣传片式走马观花的表现。

让我们再次回到一切还未开始的原点。制作《唐山大地震》的缘起是唐山市希望能够找到一位重量级的导演做一部宣传城市的**,同时从本市的财政收入中拨出了这笔制作宣传费用。因此,从这个原初的出发点来看,《唐山大地震》首先是一张“城市名片”。随后,在影片启动之初,冯小刚就喊出了“5亿”的口号,令这个本应该是拿人民的钱为人民服务的事儿看起来有些动机不纯。而如此动机也注定在**文本中落下病根,最明显的便是诸多令人跳戏的植入广告,工商银行存折的特写镜头,老百姓不可能顿顿畅饮的剑南春酒,还有“用中国人寿,踏实”这样的广告语汇,难免会让人从本应严肃的主题中抽离。更为不耻的是,在宣传中冯小刚的言论成为一种“道德要挟”,诸如将不感动落泪者比之于到幼儿园砍儿童的人之类的言辞,暗示大众不看者就有沦为禽兽的可能性。于是,有良心之人都应该或必须参与这场多方合力制造的催泪仪式。

纵观影史上众多触及人类历史灾难的优秀之作,比如阿伦·雷乃的纪录短片《夜与雾》,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波兰斯基的《钢琴家》等等,无论手法如何,都秉承着谨慎的严肃性,这不仅仅是诚意,更是对于人性的基本尊重。而对于《唐山大地震》这样一部特殊模式下诞生的影片,也许它的票房真的会突破5亿,但是就如中国的GDP一样,除了数字,它还能说明什么呢?

发表于《羊城晚报》

见报有删改

唐山大地震最热影评

按照朋友的说法,《非诚勿扰》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商业**,它可以做到不需要导演、仅凭几个段子就能拼凑出一部**,植入广告无孔不入,生怕别人不知道。也正是这种信手拈来的成功带给冯小刚莫大满足,《唐山大地震》要拿五亿票房自然不是话题炒作,熟悉冯小刚的人都知道他敢喊这话。

只作单纯比较的话,《唐山大地震》比《非诚勿扰》确实有进步,冯小刚成功地回到了导演的位置——可惜是个黄金八点档的电视剧导演。我的情感能接受这部**,但我的理性不能,它其实不怎么好。再后退一步讲,《唐山大地震》终究是一部平庸的商业**,手法平平无奇,不存在闪光亮点。可即便如此,《唐山大地震》依然能够如愿以偿,升级为一部里程碑式的主旋律**。倒不是说冯小刚有故意的投机取巧,而是**要讲的意思跟主旋律**不谋而合,感谢解放军之前要先感谢国家。

时至今日,当评价一部**是“把故事讲好”和“不哭不是人”之类的标准时,我们就知道中国**其实已经病入膏肓了。讲好一个故事是起码的基本原则,能让观众哭否和**的好坏完全是两码事。如果光追求这两件事的《唐山大地震》被捧上天,进而堆造出五亿票房,那这个市场确实有些恐怖,所有人只能愿赌服输。

影片的开场部分还可以,地震毕竟不是拉锯战,猛烈袭来又无情离去,留下了无数尸体和遍地废墟。光从看点来分析,《唐山大地震》下重金去打造的地震场面是**的精华,IMAX巨幕同步发行看的也就这么十来分钟。如果对比《超强台风》之流的山寨特技场面,那受益于外来团队的《唐山大地震》还凑合,可实质上还是袭人故智,又一组视觉特效的流水作业。其余一个半小时,这部**放在十寸上网本上观看都不会有任何影响。

由于地震的短暂,《唐山大地震》把讲述中心放在了内心的余震上,一个拆散开来的家庭和几个阴影未退的亲人。试图以小见大,这个想法也没错,然而冯小刚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实在一般,他就是不停试图要打动你。当年哥能让你笑,这回要让你们哭。惨不忍睹的地震现场,步步紧追的生离死别,片中人物时不时会落泪,进而希望观众也跟着落泪。

**有个不错的头,后来小孩开始长大就自乱阵脚,一会下海发了财,一会女儿生小孩,太过仓促。盘算下来,笑场的次数还真不少,至少可以跟植入广告们打个平手。最需要点睛一笔的高潮部分,影片卯足了劲要煽情,可徐帆的一跪和张静初的对不起都没能镇住场,情绪酝酿实在不够。如果说中国人懂中国人,天灾无情人有情,那么冯小刚的亲情牌打对了,可他打对牌就能赢取一切么?事实并非如此。这帮人想的也没错,渴望被感动的人们实在太多了,可惜里面真的没有我。

求唐山大地震的影评!!

《唐山大地震》引发热议

灾难叙事,究竟以何动人

●艺术家都是敏感的,他们知道今天的读者和观众在哪些心理方面特别软弱、特别容易被触动。比较好的一种情况是,艺术家直面国人的精神现实,强有力地呈现其生活和精神的焦点,以艺术的力量推动人们正视自我、展开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主动追问和深思。同时,鼓励更多的人积极地去改变现实,而不只是选择逃避。

●主持人:本报记者 柳森

●嘉 宾:顾晓鸣 (复旦大学教授、上海**评论学会副会长)

王晓明 (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教授)

柳森:从冯小刚发表“不哭没有人性”的评语,到后来的涨价风波,早在上映之前,《唐山大地震》就已经占领了舆论制高点。影片正式上映后,观众大都首肯,“让观众哭,冯小刚成功了”,但也有人在走出后,还感觉心里少了些什么。

顾晓鸣:《唐山大地震》这个题材非常特殊。应该说,千百年来,人类遭遇过很多灾难。这里所说的“灾难”,不仅包括自然灾害,还包括直指人心的道德灾难,超越人类力所能及范围的生理、心理困境。但真正临到我们头上、让在世者亲眼目睹的,更具其特殊意义。就好比亲眼目睹至亲的生命消逝在自己眼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灵震撼。因此,对于大多数未曾亲历过唐山大地震的观众而言,影片对“震前”内容的叙说就非同小可了。剧中人对迫在眉睫的惨剧的无知觉,与观众对已知的、即将临头的灾难的焦灼,构成影片艺术叙事和细节设计的巨大张力。

所以,当文艺创作者触碰如此直涉人类伤痛的现实题材,恐怕不只是慎不慎重的问题了。他还必须在一定的高度上对人类生存遭际、社会处境和困境进行开掘。这一点,不但能体现出文艺创作者是否对死难者、生还者、幸存者予以尊重和深刻理解,也成为鉴定艺术家究竟有无资格将这类人类特大作为作品标题的门槛。

柳森:在沟通历史和当下方面,冯小刚作了一些努力。无论是16年的唐山街道、工厂家属区、宿舍楼,还是剧中父亲开的黄河牌大卡,姐姐手里的老虎头电风扇,路边卖冰棍老太太一身围裙和袖套,无一不逼真,似乎能一下子把人拉回那个动荡而又朴素的年代中去。而为了完成32年的叙事跨度,逝世、高考、下岗、南下经商、出国、买房等元素成为推动剧中主要人物命运的线索。

顾晓鸣:这就要看,这样的处理是否仅仅是一种时代背景的植入了。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年代跨越感的塑造,或者停留在一些符号化的处理上,看起来似乎亲切,实际上却无特别的挖掘和再现,那就难免流于浅薄。对此,我们不妨问一问,常见于电视剧的煽情故事和活报剧式的情节串联,是否就足以使观者艺术地体悟到一种审美和心灵上的“地震”呢?

一次真正能够感动人的灾难叙事,必须洞悉和表达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和想象的超凡情愫和潜质,在因难以言表的痛苦遭际而变得乖戾悖谬的事态中,裂变出一种圣洁晶亮的真善美。否则,你就没有必要选择这个题材。

柳森:在过往的世界影坛上,灾难题材并不鲜见。但真正做到内容大于形式的并不多见。这背后的难点,究竟在哪儿?

王晓明:难点不止一个,恐怕最难的是正视灾难的成因。具体到大规模地震这样的灾难,它们已经给全社会、特别是直接的受灾者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惨痛的记忆,如果要在事后再去触动这种记忆,那应该有充分的理由。说这个题材观众会有兴趣,因此可以有大票房,这理由对于投资者当然是很充分了,但对于有起码的责任心的作家或**人来说,就显然不够。

文艺类的灾难叙事的最重要的意义,可能就在于促进对历史真相的了解,引发公众在掌握事实的前提下展开深思。如何使后人在天灾再度来临时,能比前人少受伤害;如何通过对人类在重大灾难中的顽强奋斗的再现,激发人们认识自己,焕发力量……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不能回避的。

柳森:这次,我们也关注到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特别渴望能够唤起内心温暖与共鸣的片子,但当真的有一部片子打着“希望能打动全世界”的标签,以亲情和泪奔为卖点,来到你面前的时候,很多人反而犹疑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复杂心情呢?

王晓明:这多少折射出当下国人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精神状况。三十多年来快速的经济发展与剧烈的社会变迁,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或多或少都会焦虑,觉得生活的压力很大。正是这种心态,使人一方面渴望正面的精神安慰,希望用一些乐观的、温馨的、积极向上的东西来支撑自己,另一方面又很脆弱,不愿意陷入悲苦的情绪,甚至有意回避人生严峻的一面。这其实也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艺术家都是敏感的,他们知道今天的读者和观众在哪些心理方面特别软弱、特别容易被触动。这时,比较坏的情况是,一些创作者运用种种技巧,故意去刺激这些方面,好像是在投大众所好,其实却是利用人们内心的软弱,转移其焦虑的方向,粉饰人生,同时大赚其钱。而比较好的一种情况则是,艺术家直面国人的精神现实,强有力地呈现其生活和精神的焦点,以艺术的力量推动人们正视自我、展开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主动追问和深思。同时,鼓励更多的人积极地去改变现实,而不只是选择逃避。

柳森:或许也是意识到了要向大众求共鸣,《唐山大地震》在宣传策略上经历了一个微妙的变化:从一开始的自诩“催泪弹”,到后来转而强调这不仅是一部悲情片。

顾晓鸣:创作,究其本质是在影片和观众之间架桥。很显然,这次架桥,冯小刚打出了特效牌、IMAX牌、悲情牌、家庭牌,做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对此,我一直深表敬佩。但他可能忽视了,正是对“催泪”的过分追求和炫耀,使其从《天下无贼》到《集结号》急剧地倒退下来。 “欲哭无泪”,是国人自古就有的一种切己的体验和审美意义上的心领神会。如果老是让剧中人哭泣哭喊,只能说明创作者手法短缺了。

唐山大地震英语影评300字左右。。。

鄙人比较喜欢看**!对冯小刚以及他的《唐山大地震》评论如下:

1.冯小刚导演

喜欢把一个故事拉长!从某年前写起,发生了某个细节故事,然后把这个故事拉长到多少年后,这个细节故事带来了某种影响,这种影响区别于常人的正常情感范围,但是又能抓住人的本性!从这个能抓住人的本性的出发点,区别的以往的同类题材**,又能很好的抓住票房,个人觉得这点冯导发挥的还是比较好!

举例《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等。

2.《唐山大地震》

我看的删节版,个人觉得《唐山大地震》整体不是很完美。或许是活生生的把三个小时的戏剪掉一大截的缘故,有很多明显做了铺垫的,却没有往下出结果,比如:方达拉着其姐王登养父(陈道明)去杭州医学院,这里明显应该是给予一个机会让姐姐见到弟弟,结果却没有下文,不了了之,按完整版的意思,应该是姐姐知道弟弟就在同城,但是由于对母亲的记恨,放弃了和弟弟相认的机会!同类的还有很多很多,再如,生活在国外的王登,看到汶川地震,镜头一转就到了灾区,太快,让观众头脑转的突然!特别纳闷的是,为什么在地震来临的时候,要安排两夫妻**,这个让人有点**,还有就是逝世,这个安排可能冯导想表达某种思绪,这里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个人觉得,从生死抉择从而触动对母亲的记恨多年,再到冰释前嫌,这个出发点很能打动人,也区别于以往的**!这个是比较好的,但是整体叙述的时间长,多,让人觉得有点时空跨越大,不免有一点遗憾!

In this film, it is interpreted affection, love, all in the earthquake due to a family of discrete in 23 seconds, the mother chose to se his younger brother, is the mother of 32 years, the heart, headache, she ge up to move, afraid of the father and daughter can not find his way home, pay homage to their loved ones each year are suffering, his brother grew up to the mother's comfort but to deepen deep memories, 32, and the fate of everyone to open the joke, my sister and did not lee the world, she was brought adoptive parents, the mother's choice gives the shadow of her life, she has been unwilling to find their loved ones, 32 years time in May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to re-recognize each sister and brother, when She saw his or her biological mother, the mother for her knees, begged for her forgiveness, the heart was 32 years to be solved at that moment. Yes ah daughter had the choice of the mother does not seem fair, but 32 years of penance enough to change everything.

Life is not that so, when we think deserved, in fact, we really do it? Perhaps, the journey of life we need to cherish every one, the only way you will he the wonderful life. When we abandon family, too hard to heal the wound, when treated everyone to always be honest, this blood is thicker than the family forever.

Identify us to rethink the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