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芝华简介及详细资料

2.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

3.她二婚嫁给张国立,结婚30年不能生孩子,如今62岁如愿当妈,她是谁?

4.有哪些明星是河北人~

5.胡伟民的人物经历

6.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7.林黛玉的外貌描写

撰写《家有儿女》的影评_家有儿女影视剧评说

一部回答这个问题即暴露年纪的古装武侠剧。想起小时候,家里还没有彩电,于是每晚都去邻居家守着,翘首期盼白眉大侠播出。一旦听到主题曲“刀是什么样的刀,金丝大环刀;剑是什么样的剑……”响起,人就立马精气神上来了,只为江湖里的快意恩仇所感动,迷白眉大侠徐良和白云瑞简直是一愣一愣的,也好想上天遁地、无所不能。

其实在电视剧之前,单田芳老师的评说《白眉大侠》已是深得我心:“徐良和小诸葛沈仲元来到院里一看,对面站着个高大的僧人,此人身高九尺挂零,长得相貌凶恶,五大三粗……”单老师那低哑的嗓子一出来,仿佛白眉大侠的形象立马跃然于眼前。后来知道有《白眉大侠》的电视剧出来,简直就跟当年守着老版《西游记》《三国演义》一般,是“必看”的电视剧。

1、白眉大侠,正义与善良的化身

今日码字时查史料,才发现原以为《白眉大侠》脱胎于《三侠五义》,事实上是有偏差的,准确而言,《白眉大侠》成型于清末的作品《小五义》,后来民国武侠家何一峰还创作过《白眉大侠》,民国另一武侠家江蝶庐还创作过《白眉毛》,以上都是《白眉大侠》的前身。

电视剧《白眉大侠》的内容基本上源自以上作品,主要讲述北宋仁宗年间,白眉大侠徐良不顾个人安危,除暴安良、替天行道、保家卫国的可歌可泣故事,其中不乏精品名段,如力败莲花观、决斗天竺寺、大破三仙岛、血战小蓬莱,以及一句铲除金灯剑客夏遂良等精彩桥段。片子于1994年由山东三冠操刀制作,由曾经执导过人物传记剧《孔繁森》的导演王文杰执导,演员则是清一色的大陆演员,包括赵恒煊,邢岷山,李婷,秦川,宋琰亭,张子健等。

与当时动辄就要向港台“请大腕搬救兵”的制作相比,《白眉大侠》的制作可谓是略显穷酸,据说当年主演的最高酬劳不到500块一集(全剧总共才30多集),估计当年剧组中没有一个人会认为此片会风靡全国。但结果却是,在当时港台片一统武林的形势下,《白眉大侠》脱颖而出,并取得相当惊人的收视率,甚至还被观众奉为中国内地武侠原创的开山之作。

2、男主赵恒煊,当年可是男神一枚

《白眉大侠》剧火了,男主赵恒煊也是火得一塌糊涂。赵恒煊将白眉大侠饰演得立体、丰富、又有个性,一方面这个版本的白眉大侠满足了我们心中那个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侠义心肠、完美无缺的高大形象,另一方面这个版本的白眉大侠却也是个会在母亲面前撒娇、还怕母亲揪耳朵的乖儿子,令人忍俊不禁。我至今还记得白眉大侠说过的一句台词:河里有水蛤蟆叫,吵得大爷心里闹。

除了赵恒煊,我还记得陆小倩、陆小英姐妹的饰演者李婷,她是地道的湖南长沙妹纸,高高瘦瘦白白净净,再加上一双能说话的大眼睛,甚是让人想要怜香惜玉。其实我当年还跟着爸妈追过李婷的《外来妹》,她在片中饰演“阿芳”,也是很让我印象深刻。在《白眉大侠》中,李婷一人分饰两角,一正一邪,真是演技出色。天妒英才的是,李婷于2012年因乳腺癌长期医治无效去世,享年43岁。令人唏嘘。不过当年那个敢爱敢恨、倒花的女*贼陆小倩已定格在中国电视荧屏之中。

3、致敬,那些年我曾追过的武侠剧

回想起来,其实整个90年代,除了《白眉大侠》,我还曾追过潇洒不羁的《甘十九妹》、荡气回肠的《雪山飞狐》、异域风情浓郁的《塞外奇侠》、黄日华版《天龙八部》、吴京樊亦敏联袂出演的《太极宗师》、焦恩俊萧蔷联袂出演的《小李飞刀》等武侠剧,片中主人公侠义心肠、除暴安良、知恩图报、诚实守信、义薄云天,他们是在传统文化的儒、道和佛文化的滋润下,孕育而成的美好形象,如果让身处不同文化地域的华人评议,什么最值得成为“华人之光”,也许武侠会高票入选吧。

你同意吗?

以上。

张芝华简介及详细资料

史书评论  “明略最优”、“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后汉书·许劭传》,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武帝纪》陈寿)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王沈《魏书》)

古今评说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王安石赞曹操:“青山为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麒麟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馀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于王莽。”——《史通·探赜》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易中天《品三国》:“曹操的遗嘱‘分香卖履,留恋妾妇’体现出曹操的大气与自负,就不谈国家大事,不说豪言壮语,就说些小事,你们把我怎么样,你们说我是小人就是小人又怎样,我曹操就是曹操,我才不在乎你们怎样评价我呢。我就是这样的人。”

历史学家范文澜评价曹操说:“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后人赞诗

邺中歌

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

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

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

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

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

霸王降作儿女鸣,无可奈何中不平。

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

呜呼!

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七律叹兮惜 银月义羽 东汉末年显大志,重视天道万业红。不知多少虎狼讽,只叹仁义以污浑!

七律赞曹公孟德

三分天下有其一,关东义士首起兵。

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

豪气万古观沧海,漫漫长路短歌行。

千秋霸业传百世,唯有英雄堪比君。

政治成就

三国演义中将曹操描写为一个汉朝的篡逆者,其实并不公平。东汉时期,外戚宦官轮流掌权,朝野上下乌烟瘴气。步入建安年代,东汉朝廷早已无可救药。对此,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评论道:“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董卓擅行废立,刘焉自造龙袍,淮南袁术称帝刻玺、袁绍欲私立新帝的乱世中,曹操一直保持了对朝廷的尊敬。

早在中平五年,就有人阴谋推翻汉灵帝另立新主,拉拢当时任议郎的曹操时被其拒绝;联军讨伐董卓时,与其他人观望顾虑相比,曹操身先士卒奋力进取;初平二年韩馥、袁绍等人又想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再次为曹操所拒绝,并明确提出:“诸君北面,我自西向。”你们可以去听那个北方幽州牧的,我依然忠诚于西面的汉献帝;李傕等人祸乱长安,献帝一行狼狈从他们手下逃命时,漠然无视者有,趁火打劫者有,落井下石者也有,曹操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主动迎接献帝的人;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吴魏合作击杀关羽后孙权上表劝进称臣,曹操也不听:“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这一系列的言行中虽然有曹操的慎重权谋,但客观上不能否认是对朝廷的尊重。

至于曹操诛杀董承(原为董卓女婿牛辅部下,按照三国演义看出身的标准应为“漏网之鱼”)、伏完等皇亲国戚,毕竟是他们动手于前曹操反击于后,难道能指望曹操高高兴兴地等死吗?况且,东汉的败落就是败落在外戚宦官的手里,目睹着天下如何大乱的曹操对此一清二楚。诛董承杀伏完的同时,曹操也规定了自己“后宫”的人一律不得干涉朝政,即使对亲儿子曹彰等人也是“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才高八斗的曹植为人放荡,曾私自“开司马门而出”,他的车夫立刻就被处死(曹植失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违法乱纪。曹丕或许是有贼心没贼胆,曹植则根本不把当不当贼当回事);曹植的妻子衣服太华丽,违反了自己提倡节俭的命令后尽管是儿媳妇照样砍头。综合这些回头看曹操并不是一个汉朝的篡逆者。

曹操的军事、文学才能很少有人否认,稍微有争议的是他的政绩。他的政绩与军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回顾三国前的历史,东汉桓帝年间,中国的人口曾经达到五千多万,但到了三国时锐减到七百多万,甚至还不如四五百年前动不动就“斩首十万”的战国时代(那时还有一千多万)。杀光这么多人不可能,但饿死却不难。究其根源,无非是天灾人祸。自东汉桓帝灵帝以来,旱灾、水灾、瘟疫、、少数民族叛乱不断,民不聊生之余人口、户数大量减少。根据后汉书记载,汉桓帝时期,比较大的灾祸有“延熙九年春三月,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按照这个估计,仅此一年这两地就饿死了大约三四百万;汉灵帝时期,“建宁三年春正月,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光和五年二月,大疫。”,“光和六年夏,大旱”。其余小规模的天灾、少数民族叛乱或入侵,不计其数。加上爆发于公元184年的黄巾大起义和随后的军阀混战后,生产遭到了完全的破坏。这样的乱世中,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使民众丰衣足食,是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然而,汉末三国中的各个诸侯中,军事上有才能的不少,内政上有作为的不多。政治经济上的成功与失败都会自然的反映在军事上(反过来,绝不容易),大多数人因此吃尽苦头,最终受困于“米”而连证明自己是否是“巧妇”的机会都没有。恢复生产的方法,无非是开源节流,这两方面曹操做得都非常出色。

屯田制的实行,实际上是以国家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工作效率当然高于普通的自耕农。因此这个政策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短时间内就将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欣欣向荣,称其为一大创举并不过分。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大力制止对农民的乱摊派行径,这可是连两千年后的毛邓江都头疼的顽疾。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

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这些三国演义中不曾提及的“鸡毛蒜皮”之厉害,可以从下面的事例中反映出来:第一,曹操在汉中打过两仗,先战胜张鲁后败于刘备,但由于北方的元气恢复他前后顺利地从汉中武都等地迁出了十三四万户人口(虽有利诱不曾威逼)。以一户人家四口人计算,这就是五十多万。想想蜀汉投降时不过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口,就能明白这对刘备是什么样的釜底抽薪!毕竟,兵民是抗战之本。第二,建安十九年五月,吕蒙提醒孙权,曹操在皖城(即庐江)一带屯田,如果坐等他们收获,无异于如虎添翼。因此东吴趁雨季来临水军来去自如之机,孙权大动干戈亲征皖城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吕蒙、甘宁全上阵后俘获太守朱光,迁(说得难听点,劫)数万百姓回吴。有统计称,孙策、孙权兄弟曾先后四次打到周瑜的故乡淮南舒城一带,但毫无例外的是劫掠而还。因此周瑜的老家出现了这样的滑稽:曹魏拼命建设大兴土木,孙吴拼命破坏越货。

曹操之后的曹丕、曹睿虽然在个人生活上不够检点,但却基本上萧规曹随贯彻了这些政策。后来曹真、张郃、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屡次在祁山等地把战术上没有什么错误的诸葛亮拖垮,就是因为他们“内力深厚”有充足的物质保证。与之相对应的是,吴蜀这方面的建设乏善可陈。蜀中是因为先天条件优越,境内已经有了都江堰这样的杰作而无需画蛇添足劳民伤财,尚情有可原。东吴则完全是败笔:东吴曾两次在丹杨填建湖田,兴建浦里塘。永安三年(魏景元元年)初建,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可胜数,却因为未能在枯水时施工,导致风急浪高而淹没墩基,结果是“士卒死亡,或自贼杀,百姓大怨之。”第二次重建,仍然失败。难怪后世不得不在江南广开运河及兴建水库。江南虽然号称鱼米之乡,三国时的农业水准却相当低下,连牛耕等北方早已是常识的东西都未能普及,又没有水库潭池等可供水灌溉的水利建设,其生产效率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百万雄兵也得饿肚子,又怎么能争霸天下?

如果说曹魏给后人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那么蜀汉是保本,东吴则是一屁股债。开源同时,曹操也非常注意节流,并以身作则。史书中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简单地说,衣服没有花里胡哨,鞋子不曾雕花绣彩,帷帐屏风落满补丁,床榻被褥“败絮其中”。在曹操的大力纠正下,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洁勤俭自律。即使是高官显贵也不敢过度铺张,甚至出现了有人故意穿破旧衣服取悦曹操的咄咄怪事。建安十四年,曹操反过来不得不下令来纠正这一奇怪的不正之风。曹操的遗嘱,也体现了自己的一贯俭朴的风格:“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相比之下,刘备、孙权的晚年则是昏聩糊涂。《三国志·先主传》注引《典略》记载:“刘备称汉中王,于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他的这些所作所为,后来成了陈群劝谏曹睿弃奢华罢宫室的反面教材:“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后来的夷陵之战中刘备的表现,就更惨不忍睹了。孙权的“老糊涂”就更多了,甚至不老的时候都有些糊涂,以至于张昭以纣王的“酒池肉林”加以讥讽。后来孙权在太子废立上的胡来更是把群臣弄得四分五裂无所适从,已经成了笑柄了。 诚然,曹操并不是个完人。他在徐州的屠城等都是应该受谴责的。但综合看他的成功决不是偶然,无愧于陈寿“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评论

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

青年时代

张芝 *** 中时考入上海儿童艺术剧院。16年成为上海**制片厂剧团的演员。

张芝华

张瑞芳一字一句地教台词,程之成了她的京剧指导老师和京胡伴奏。短短二年间,张芝华主演了《曝光》《万水千山》《甜密的事业》《送货路上》等四部话剧。在老演员的带领下,张芝华开始下生活,工厂、农村、煤矿、部队,丰富自己的创作内涵。上影演员剧团又将张芝华送到上海戏剧学院学习,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中,张芝华雄心勃勃地在银幕上整装待发。就在这二年里,陈冲主演了《小花》、张瑜和郭凯敏主演了《庐山恋》,成了观众喜爱的**演员。对一个演员来说,机会实在太重要了。后来,张芝华相继参演《好事多磨》、《女大当婚》、《忘不了你》等影片,她的表演松弛、自然,能把握住整个人物的精神特质,颇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她饰演的角色虽多为配角,但在影片中并不黯然失色,很好地发挥了绿叶的作用。1985年张芝华在影片《流亡大学》中饰演大学生陈静芳一角,戏虽不多,但张芝华用心去演,毕业典礼上那段情绪激昂的演讲,演得情真意切,催人落泪。张芝华在该片中显示了自己深厚的表演和台词功力,影片上映后获得多方赞誉。

张芝华当时的男朋友郭凯敏在事业上如日中天,张瑜和郭凯敏被当时的观众誉为最理想的黄金组合。郭凯敏生活中的女友张芝华反而不被认可。但温柔善良的张芝华以自己的真诚对待生活,她全力支持郭凯敏事业上的发展,把个人的事放在了幕后,希望在家里感受到温暧和理解。结婚之后,张芝华生了儿子,这些年在事业上她几乎没有什么作品,而就在这个阶段,张芝华和郭凯敏的婚姻有了危机。在张芝华最为艰难的时刻,张瑞芳像慈母般关心着她的生活并鼓励她在事业上要坚持不懈,有所作为。上影女导演武珍年邀张芝华主演了《女人们》。后来旅美画家查国钧先生走进了张芝华的生活。

情感生活

要说委屈的事,还不仅仅在于事业。当时,作为自己的男朋友郭凯敏在事业上如日中天,自《庐山恋》后,郭凯敏主演的《小街》《卖大饼的姑娘》等一系列剧红透大江南北,张瑜和郭凯敏被当时的观众誉为最理想的黄金组合。郭凯敏生活中的女友张芝华反而是不被认可的,许多场合张芝华心里的滋味别提有多难受了,她满心希望在家里感受到温暧和理解……

当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之后,张芝华已变的精疲力尽,生活和事业对她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张芝华开始发胖,带着儿子,生活上又十分的艰难,为了给独生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张芝华一头扎进了录音棚,没日没夜地工作,她已变得没了自我。

在张芝华最为艰难的时刻,张瑞芳像慈母般关心着她的生活并鼓励张芝华在事业上要坚持不懈,有所作为。在许多朋友的鼓励下,张芝华开始了新的追求,上影厂拍《梦酒家之夜》,其中有一个角色张芝华特别喜欢,于是她主动去找导演,但当时许多人对张芝华的表演没有信心,为了角色,张芝华忍受着内心的极大痛苦,提出可以试镜头,在张芝华全力以赴的努力下,角色获得了成功,正是张芝华信心倍增时,一家报纸在评论张芝华的成功表演时,居然说“离婚的经历,让张芝华在角色有了真实的反映”,言下之意,角色的成功是因为张芝华的经历所至,而非表演上的成功。 上影女导演武珍年邀张芝华主演了《女人们》《看不懂啦,女人们》,张芝华把企业的下岗女工演的活灵活现,为此电视剧还获得了金鹰奖和飞天奖,但此时传来的舆论却是,张芝华原来这么俗气,怪不得郭凯敏要同她离婚。

张芝华茫然了,经历了人生众多的曲折,倍感人言可畏啊!这段时间里,张芝华闭门不出,一头扎进书堆里,拚命学习并把自己的爱倾注在对独生子的关心培养上。也就在这时,旅美画家查国钧先生走进了张芝华的生活,共同的爱好和李国钧对人的理解关心,让张芝华体验到成熟的魅力和温暖,在和查国钧的交往中张芝华的性格和思想也变的成熟,张芝华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她开始不在乎别人对她的评说,更在乎自己的感受,在乎自己的努力。正是在这种心态下,张芝华留下了一长串角色,《离婚前后》《烛光里的微笑》《沂蒙山人》《有情人》等等,不论戏多戏少,张芝华都认真对待,使她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形象饱满,真实可信。

张芝华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面对众多赞扬,张芝华反而很平静。 为了使自己的形象定位上有所改变,望着张芝华执著的目光,有理相信,凭着她的勤奋和努力,在以后的演艺生涯里将会奉献给观众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新的人物形象。

从业经历

出道

张芝华出道很早,二十五年前,当人们把看**当作是一项很隆重的活动时,她已开始在银幕上崭露头角了。 当时的张芝华被认为是最具可塑性的青年演员,成了上影厂重点培养的对象。张瑞芳一字一句地教台词,程之成了她的京剧指导老师和京胡伴奏。在短短二年时间里,张芝华主演了《曝光》、《万水千山》、《甜密的事业》、《送货路上》等四部话剧。在老演员的带领下,张芝华开始下生活,工厂、农村、煤矿、部队,每到一处,观众的热情和质朴都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丰富了她的创作内涵。

上影演员剧团又将张芝华送到上海戏剧学院学习,正是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中,张芝华像是被大风鼓起的帆,雄心勃勃地逗留在银幕上整装待发。 就在这二年里,陈冲主演了《小花》、张瑜、郭凯敏主演了《庐山恋》,这些生活中的好友在银幕上取得了成功,成了观众极为喜爱的**演员。张芝华流泪了,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机会实在是太重要了,而她却失去了一些属于她的机会。张芝华对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好演员开始怀疑,她曾向领导申请改行做**剪辑。

自步入影坛以来,张芝华相继在《历尽沧桑》、《女大当婚》、《忘不了你》、《滴水观音》等影片中承担重要角色。她的表演损坏、天然,能主宰住整个人物的精神特质,颇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她饰演的角色虽多为配角,但在影片中并不黯然失容,很好地发扬了绿叶的作用。

1985年张芝华在影片《流亡大学》中饰演“钱大”弟子陈静芳一角,戏虽不多,但张芝华惟一去演,在结业典礼上,那段心绪鼓动感动的陈述,演得情真意切,催人落泪。张芝华在该片中显示了深厚的表演和台词功力,影片上映后取良多方褒扬。

进入而立之年的张芝华以善于表演泼辣斗胆的中年妇女著称,她先后在《无情人》、《烛光里的浅笑》、《梦酒家之夜》等影片中饰演豪情耿直,畅快利落的中年女性头像,这些人物当然从个人上看精神风貌似有相通之处,但张芝华并不把她们混为一谈,她赋予了每一个人物以独特的艺术内涵,观后决不让人产生雷同之感。观罢张芝华的表演的确能让人领悟“角色无大小”这句话的含义,有时观众甚至忽视了片中的主要人物而张芝华的精彩表演是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的。 山东**节最佳影片奖。

几年来张芝华一心忙于电视剧的演出,《儿女情长》是她最新的作品,再饰一个泼辣热情的中年女性形象。

主持人生涯

为使自己的形象定位上有所改变,张芝华接受了电视台的邀请,主持一档以反映人物心灵交往的谈话类节目《走进心世界》,在录制节目前,张芝华做了大量的前期访,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使节目有声有色,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当人们称赞张芝华令人耳目一新时,张芝华并不得意,而是坦诚道出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在主持人这个新领域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

演艺生涯

进入而立之年的张芝华以善于表演泼辣大胆的中年妇女著称,她先后在《有情人》、《烛光里的微笑》、《梦酒家之夜》等影片中饰演热情正直,干脆利落的中年女性形象,这些人物虽然从整体上看精神面貌似有相通之处,但张芝华赋予了每一个人物以独特的艺术内涵。

1992年张芝华担任了影片《沂蒙山人》的女主角,她在片中饰演了一位极有个性的扎根老区生产建设,全力支持丈夫工作的妻子形象,被认为是张芝华从影十多年来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一个角色,影片受到了广大观众尤其是农村观众的普遍欢迎,获得了山东**节最佳影片奖。

主要作品 参演电视剧 首播时间 剧名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 2014 阳光警察 ---- ---- ---- 2013 杜拉拉之似水年华 冯子桢 林合隆 焦俊艳,王雷,,杨恭如,陈彦妃,馨子 2013 宝贝 孙母 梦继 张萌,张铎,雷佳音,牛莉 2012 孩奴 卢母 谢鸣晓 胡可;沙溢 2012 儿女情更长 童建华 沈星浩 奚美娟 2012 未婚妻 蓝母 陈慧翎 丹尼斯吴 2011 媳妇是怎样炼成的 离婚母(客串) 卢伦常 萨 萨日娜,方子哥,姚芊羽,赵正阳,代乐乐 2011 心术 美小护母亲 杨阳 张嘉译、吴秀波、海清 2010 我的美丽人生 张会计 汪俊 马苏、黄海波 2010 回家的诱惑 范母 林添一 秋瓷炫;凌潇肃 2000 都是天使惹的祸 林母(梅梅) 梦继 李小璐;任泉;张延 1995 看不懂的女人们 ---- ---- ---- 1995 钟点女工 ---- ---- ---- 1995 儿女情长 童建梅 ---- ---- 1995 上海女性 ---- ---- ---- 1994 大上海屋檐下 白秀凤 ---- ---- 1994 东方小故事 ---- ---- ---- 1994 围城 饰方鹏图媳妇 ---- ---- 1991 这里也是战场 ---- ---- ---- 结婚进行曲 ---- ---- ---- 参演** 上映时间 剧名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 2007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友情客串护士 许鞍华 斯琴高娃 2006 《悲剧发生以后》 ---- 金丽妮 左翎 2000 《一生死一回》 ---- 史凤和 ---- 1998 《赵先生》 周若敏 吕乐乐 施京明 19 《男人的肩膀》 ---- 包启生 ---- 1992 《梦酒家之夜》 林丽 达式彪 张燕 1992 《沂蒙山人》 宋庆兰 赵焕章 陈裕德 1991 《烛光里的微笑》 丽萍妈 吴天忍 宋晓英 1990 《都市刑警》 周茹英 沙 洁 张晓林 1987 《女大当婚》 罗雪梅 杨兰如 宋忆宁 1985 《流亡大学》 陈静芳 吴贻弓 智一桐 1983 《清水店》 秀 兰 王秀文 孙景璐 1982 《魂系蓝天》 小 俞 于本正 吴竞 1982 《忘不了你》 杨 秀 张惠钧 张延平 1980 《等到满山红叶时》 小 王 汤化达、于本正 吴海燕 1980 《好事多磨》 珍 珍 宋 崇 龚雪 19 《雪青马》 护士小张 俞仲英 叶志康 16 《新风歌》 李迎风 赵焕章、鲁韧 赵静 参演话剧

2012年《柏阿姨的一天》饰演 柏万青

其他作品

栏目主持人: 2000年曾担任上海教育电视台《走进心世界》栏目主持人

广告代言 :拍摄广告“娃哈哈”“红碗牌味素”

配音: 主要作品有400集日本卡通片《奥特曼》《来自俄罗冈的爱》等;

京剧: 曾参加演出京剧《龙凤呈祥》

荣誉记录

**

《赵先生》获1998年瑞士洛加诺 最高奖金豹奖(女主角)

《沂蒙山人》获1995年农民**展最佳故事片奖

电视剧

《这里也是战场》获布拉格国际电视最佳电视奖(女主角)

《女人们》获金鹰奖二等奖、四川国际电视片短片一等奖

《儿女情长》获金鹰奖一等奖、宝钢杯一等奖、“五个一”工程奖

《阿旺乖乖》获金鹰奖短片一等奖

社会活动 人物专访一

张芝华的先生叫查国钧,是一位在艺术上很有造诣的美籍华裔画家。中央大厅,大获好评。每当查国钧的事业发展到关键时刻,张芝华一定会出现在他的身边,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在布置画展的时候,有一个场景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张芝华手拿大榔头,身着牛仔服,风风火火整个搬运工的干活。一问原由,原来周围的民工都回家过年了,于是做妻子的就当仁不让把自己当民工用了。

林华:作为一个经历了两次婚姻的女人,你会有一个对比,愿意讲一讲感受吗?

张芝华:实事求是地说,婚姻比较成熟了。我们俩都是性情中人,在这点上彼此都很珍惜。还有,我们彼此很尊重对方的事业。他搞的东西我很欣赏,我搞的东西他也很欣赏。这是我们走到一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不可能不存在问题,我们有过很长的磨合期。

林华:问一个有点唐突的问题,是不是第一次婚姻的失败也让你有所成长?

张芝华:第一次婚姻培养了我一个独立的性格。可能我以前就很独立,但没有这么强烈。我的第二次恋爱好像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在谈,而是许多人在谈。我们俩之间的任何一点进展都会变成了大家关注的事情。我们俩之间共同认识的人太多了。每一个人都希望我们好,希望我们幸福。

林华:描述一下你的先生。你最欣赏他什么?

张芝华:他是一个比较纯粹的画家,是一个非常唯美的人,也是一个很真实的人。我觉得他蛮纯的。很热情。这些都是我喜欢的人必须具备的东西。

林华:你们俩在一起什么时候最快乐?

张芝华:自然是外出游玩的时候。看戏、看画、看**。只要有可以欣赏的艺术,我们俩就会有说不完的话。我这个人看到一个好演员会激动无比,我先生也会和我一起激动。我先生看到好的艺术作品会完全陶醉,云里雾里的,我也会和他一起云里雾里的。这样的默契很难得,所以我们俩觉得在精神层面真的很丰富。?林华:能讲一讲你对男人的要求吗?

张芝华:我觉得作为一个男人应该要有责任心,要有自律心。在事业上要的是雄心而不是野心。如果一个男人只有野心而没有能力,结果只能是一败涂地。

林华:你还愿意提起郭凯敏吗?我知道我这么问很不合适,你不一定要回答。

张芝华:没关系。应该说他也是一个比较善良的人,比较感性。以前人家访我,我一直保持沉默。因为我们是初恋,我很在乎我们之间的那段感情。起码我们俩在一起的时候是比较真的。更何况感情上的事情很难说出个是与非。

林华:还想问一个不太合适的问题,许多夫妻在刚开始共同生活的时候都会有一场较量,你和你现在的先生是不是也这样?

张芝华:好像也是的。我们当演员的都比较自我,后来我发现,他比我还要自我。我先生和我开玩笑说:你怎么这么犟呀。我说:这就叫职业妇女呀。要知道我从16岁开始拍**,一直很独立。这种互相不妥协的习惯带到家里,争论是难免的。后来我回过头想想,有必要吗?是原则问题吗?想通了,就好办了,不是他让一步就是我让一步。我们面对问题都会取比较平和的态度了。

林华:你的先生比你大不少,这样一种格局的婚姻做妻子往往有一种被宠的感觉。你呢?

张芝华:没有,他不会。可能我也不是属于特别会撒娇的那种吧。应该说他对他的画比较宠爱。正因为这点,也让我比较自由,干什么都行,一切都是相对的嘛。

人物专访二

张芝华的儿子考高中,这可是孩子关键时刻。为此,张芝华整整8个月没有外出拍戏,全心全意做儿子的后援队。做妈妈的对儿子说:“全凭你的真本事啦。告诉你,即使你少一分,妈妈也不会拿钱出来的。妈妈不希望用钱或用所谓的关系来模糊你的眼睛。而是希望能测出你的真实水平。”儿子果真考了个高分,进入了理想的学校,连老师也大吃一惊。过后,母子俩疯狂了好一阵子。

林华:你真的很在乎儿子上不上重点学校吗?

张芝华:我是一心一意要让儿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我觉得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良好的人格。

林华:你是一个会打孩子的妈妈吗?

张芝华:偶尔会打,都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有一次孩子犯了错,我打他打得很厉害。事后他写了一张纸条放在桌子上:“妈妈,请你不要骂我,我会改的,我会做一个乖孩子的。但是你不要急。” 这张小纸条我一直贴在我的笔记本上。我想起这事就常常会内疚:我真的伤著这孩子了。

林华:他和同学们提起你这个妈妈时是和其他孩子一样自然而然呢?还是有一种特有的自豪?

张芝华:起码他认为我这个妈妈一直在努力。这点对他影响很大,要知道我是一个事必躬亲的人,一个很认真的人。

林华:母亲有各种类型。你觉得你应该归入哪一类?

张芝华:我是一个慈爱和严厉各占一半的母亲。我是一个感性和理性兼有的母亲,当然感性的成分更多一点。但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点方法的。儿子正好是发育期,非常渴望能够脱离母亲的气场。我在这一点上是很有警觉的,于是就常常取曲线救国的方针,儿子愿意听谁的话,我就通过谁把我要让儿子知道的信息传递过去,一样有效果。孩子在成长,我这个当妈妈的也必须成长,有知道,母子之间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快乐和烦恼,学着去应付吧。

林华:儿子最让你高兴的地方是什么?

张芝华:最让我高兴的是这个孩子比较善良。他的魅力也在这里。长得大大气气憨憨厚厚的。当然我也有些担心,过于善良的孩子将来对付社会可能会有一点问题。

林华:构想过儿子的今后吗?

张芝华:那完全是他自己的选择了。我只是告诉儿子,一个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干起来有劲。也容易干得好。将来你如果能够把你喜欢的事情变成你事业,那真的是其乐无穷了。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至少在过程中你就不会觉得枯燥和无趣。

林华:一个敏感的问题,你儿子和你先生关系怎样?

张芝华:我们三个人一起生活,每一个人都非常在乎另外两个人的感觉。

告诉你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果我儿子和我发生冲突,我先生是帮他的。如果我和我先生不开心,好像我的儿子又是帮我先生的。在我们家里,我始终处在一个很孤立的状态。这中间是不是也有一点性别的原因?

林华:尽管这样,我相信你更会有一种甜蜜感。

张芝华:是的。静下心来想想,他们两人对我还是蛮好的。

林华:能不能告诉我一件你和儿子之间发生的比较难忘的事情。

张芝华:我每年要到美国去和我爱人生活一段时间,我怕儿子因此有想法。?有一次临走前我对儿子说:“妈妈其实很舍不得你。”儿子的回答简直让我吃惊:“妈妈,我知道的,你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想伯伯,到美国和伯伯在一起的时候我敢保证你无时无刻都在想我。”我叹了一口气说:“是啊。妈妈到哪儿都定不下心来。”儿子带着安慰的口吻说:“我看你一辈子也定不下来了。就把这看作是你的命吧。”

人物专访三

张芝华

在中年女演员中间,张芝华很早就为自己趟开了一条戏路。而且可以说是越走越顺,甚至已经到了某一类角色非她莫属的地步。可是没有人知道,张芝华对自己并不满意,这些年来,她一直在悄悄地做着各种努力。

林华: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你自己,你会怎么说?

张芝华: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林华:试着想想。我可以提示你一下,我是一个聪明的女人,我是一个善良的女人,我是一个可以独立面对大事情的女人……

张芝华:应该说我是一个非常容易着急的女人。但与此同时在情感的角落里我又是一个非常细的女人。我有着很纤细很柔和的一面。

林华:从心灵的深处讲你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还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张芝华:我的心灵深处并不那么喜乐,应该说我是一个比较多虑的人。担忧的东西比较多,防患于未来的想法比较多。我总觉得一个人应该做好各种准备,这样才能从容面对各种处境。

林华:我觉得你这两年的状态极好。知道吗,许多人都说你已经把上海的里弄阿姨演绝了。

张芝华:我想,这大概和我的生活着眼点有关。我一直非常欣赏普通人生活中的那种快乐,我也非常能够体会那种快乐。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他们的那种快乐其实正是我们所缺乏的。你看人家都下岗了,可一样可以活得有滋有味的。我们的状况比他们好多了,却常常被很大的压力包围着。从内心深处来说,我承认,我们没有他们活得滋润。

林华:你自己出生于一个怎样的家庭?家庭对你的影响大不大?

张芝华:应该说蛮大的。我爸爸是个工程师,我妈妈是一个很有名的劳模。我是家里的老大。我的父母对我说得最多的道理就是凡事要为别人着想。

林华:有一点我常常为你感到委屈,因为你饰演的人物太活灵活现了,人们常常会误认为这样的人物就是你。而我知道,其实不是的。

张芝华:我的儿子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林华:你的儿子是怎样评价你的角色的。

张芝华:他对我最高的评价也就是三个字:“还可以。”对我的告诫倒是蛮多的:“妈妈,以后这样的角色你不要演,对你的形象不是很好。”我问:“那你觉得戏怎么样?”他回答:“戏倒还可以。”我就对儿子说:“妈妈就是奔著戏去的,在妈妈这个年龄,已经不能只考虑形象了。”我是把这样的人物琢磨透了。只要合适的角色到了我的手里,厚积而薄发。一下子就喷出来了。正因为我演到了极致。人们都给我烙下了这个印章,类似这样的角色都来找我。我对自己的状态是很冷静很客观的。我已经有点把自己掏空了,我觉得自己应该适可而止了,我需要停顿一段时间。

林华:你是一个对自己预期乐观的人吗?你觉得你在艺术上还会跳一下吗?

张芝华:这要看机会。必须承认,对于我们演员来说,机会真的非常重要。就演艺生涯而言,我对过去的我很满意,对现在的我是有遗憾的。我想要的,并没有光顾我。有时候我也会很苦恼。坦白地说,从2012年到2013年,我没有接到过一个很好的角色。虽然我也一直在演,说实话,这完全是因为耐不住寂寞,我自己并不满意。

林华:我看你前一阶段在客串主持人,干得还真不错。喜欢吗?

张芝华:喜欢。在节目里我所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很有故事的人。久而久之,我心里就有了一大把非常形象的人物。我们当演员的其实生活面是很狭隘的,我必须想方设法补充自己的不足。因为一个人一旦真的枯竭了那就麻烦了。其实这几年我一直在很有意识地积累一些东西。

林华:你是不是常常想,能有一个非常好的导演来重塑你一下。

张芝华:不仅仅是想,我看见导演也常常会说:“你们总觉得我演下岗的人状态特别好,就老叫我演下岗女工,其实我完全可以演好一个叫别人下岗的人。你们为什么不让我演?”导演说:“你会吗?”我说:“怎么不会。大概你们觉得我这个人比较面善,骨子里没有严厉的东西。要知道每一个人都会有严厉的一面,我当然有。”其实我在演下岗女工的时候,早就把那个让我下岗的人研究得透透的了。否则我怎么能演得好。

林华:你的打算是什么?

张芝华:我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计画。正好我的儿子要去美国留学,我需要做一段时间的陪读妈妈。借此机会,我想把英语拿下来。这样我就可以更上一层楼了。但我很快还是要回来演戏的,因为这是我的挚爱。

林华:给你一个建议,在美国生活的这一段时间里你完全可以让自己完成一个故事,然后以一种脱胎换骨的形象再度出现。不是有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吗?如果你再度复出,最想演的是什么?真的是女企业家,那些让别人下岗的人?

张芝华:不,我想演知识女性,比如说一个老师。不知道吧,我真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师。我已经在上海**艺术学校教了一年多学生了,而且还在认认真真的带班。同学们对我都很好,我也很有 *** 。为了当好这个老师,我自己又去华师大读书,心理学,教育学,学,一门一门的考,已经考出了一张正规的教师资格证书。

林华:你又一次让我吃惊了。

她二婚嫁给张国立,结婚30年不能生孩子,如今62岁如愿当妈,她是谁?

如何做好婆媳关系 你知道如何做好婆媳关系吗?自古以来婆媳关系就是一大难题,可能婆媳关系天生就不对头,意见不合等问题,下面是我精心准备的如何做好婆媳关系的相关内容, 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如何做好婆媳关系1谈到婚姻,就不能不提婆媳关系。婆媳矛盾是所有婚姻中都避免不了的问题。不过话说回来,有矛盾就会有解决办法,解决好了,婆媳关系可以为你的婚姻助力,解决不好,那就成了婚姻的绊脚石。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女人在婚姻中应该如何处理婆媳关系,总共有4点需要牢记,你必须得重视,因为你逃避不了。 1、正视婆媳关系 想必你看过很多关于婆媳矛盾的文章或剧,你可能也听过身边人向你倾诉她们的婆媳矛盾,但这种关系落到你身上时该如何对待,你要慎重考虑下。首先女人要记住,婆媳关系是你在婚姻中必须要面对的一种关系,你要正视这种关系,因为它是你婚姻的一部分,你需要提前把一些能够预见到的问题列出来,思考一下解决方法。不要不当回事,也不要顺其自然到时再说,因为那时可能会有很多突发问题,你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应付起来就不会得心应手,只会让婆媳矛盾越来越深。不管别人把婆媳矛盾描述的多可怕,你都不要去担心,冷静去对待,才能处理好婆媳关系。 2、当成附属婚姻去经营 上一点我们提到了,婆媳关系是婚姻的一部分,因为婆婆是你老公的妈,你没办法忽略她的存在。所以,你要试着把婆媳关系当成附属婚姻去经营,就算做不到像对待夫妻关系那样用心,也要拿出该有的态度。毕竟婆婆也是人,不是魔鬼,你在体贴,孝顺,懂事等方面做好了,同样能感动她。如果你努力了却怎么也感动不了她,那只能说明你用错了方法。婆媳关系本质上和人际关系一样,总会有突破口的,你要用心观察,一种方法不可行,就换一种方法。如果你一口咬定她就是“恶婆婆”,只是一味地埋怨而不想办法解决矛盾,那你就只能一直被折磨,因为婆媳矛盾不解决就会如影随形。 3、男人是关键 婆媳关系,表面上来看只是婆婆和儿媳两个人的关系,可实际上这是三个人的关系,别忘了,她们之间的共有财产是男人。所以,男人是婆媳关系中的关键点,也是解决婆媳矛盾的突破口。这一点需要男人自觉去维护婆婆和媳妇之间的关系,先逐个击破,然后再聚合。如果男人懂得这一点,那基本上就不会存在婆媳矛盾。可是,很多男人不懂这一点,当婆媳矛盾发生了,他跑得比兔子还快,巴不得躲远一点。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要求女人需要引导男人去参与到解决婆媳矛盾中来,你知道怎么做,就教给他,毕竟他是婆婆的儿子,更容易接近和说服婆婆。 4、一定要有沟通 婆媳关系既然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那么要想让这种关系变得有质量,那么沟通必不可少。这就和你谈客户,交朋友,谈恋爱需要沟通一样,需要精神沟通和物质沟通。需要注意的是,婆媳关系是女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沟通方面要照顾到这一点。都说女人最懂女人,那就发挥你的这一本能去投其所好。既然男人这座山你能够攻下,那婆婆对你来说根本不叫事儿,前提是,你要愿意主动去经营婆媳关系,愿意主动去解决婆媳矛盾。你不愿意,那谁也救不了你。很多人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能又有意见了,说婆婆没有那么简单,说世间所有的婆婆都是恶婆婆,憋着找媳妇麻烦。这一点就是某些女人狭隘的地方,说出这种话只能说明你从未正视过婆媳关系,从来没想过去经营去解决问题。你只是在纠结,在抱怨,可是这样有用吗?你的婆媳矛盾就因此解决了吗?当然了,如果你实在不愿意去经营婆媳关系,那就和你老公躲远一点,不接触也就不会有问题。可是有一点你需要注意,将来你也可能成为别人的婆婆,现在你作为儿媳可以逃避,可是将来你做了婆婆,你还要继续逃避吗?你的儿媳也说你是个恶婆婆,你咋整?所以,在现在的婆媳关系中多换位思考,以后你作为婆婆去处理婆媳关系时才能得心应手。如何做好婆媳关系2 第一、“装聋作哑” 俗话说“口是祸之门”, 是指一些言语不慎会招致麻烦和祸端,很多事情都坏在口舌之上,婆媳关系难处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很多婆媳关系不和,问题很多时候就出在这方面了,缘何这么讲?因为自古以来在人们的观念和意识里,认为婆媳关系难处是个常态,在这种共性的认知里,关于婆媳关系的说法都是消极负面的,作为婆媳二人都是在这种概念里长大,并且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受此影响,很少能够接收到关于婆媳关系融洽的正面信息,这样不管是成为媳妇还是做了婆婆,二者都会对于婆媳间不好的信息特别留意和关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就算是一方关于对方的话语没有任何含义和色彩,在对方心中都会揣摩半天,推敲好久,哪怕是一句好言善语,都会考虑是否话中有话、言外有意,是不是有其他的意思在里面,极少会往积极的一面去考虑。在这种彼此设防、互不信任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对改善婆媳关系起不到任何积极和正面的.作用,只会造成消极的负面影响,让婆媳关系变得更加难处。所以要想改善婆媳关系,让婆媳间和谐相处,首先要在言语的表达交流和相关信息的传递上多下功夫,相互做好自我管理,最好学会“装聋作傻”,所谓的“装聋作哑”,就是对外关于不利于婆媳关系的信息尽量少听取,也不要传播有关婆媳关系的负面资讯,减少负能量信息对自己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家庭内部,婆媳之间彼此对另一方关于自己的话语尽量不听或少听,即使听到不好的话语,也就装着没听到过,不往心里去,就如同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还有平常生活中尽最大可能得不去谈论和评说对方,不言对方的是非对错,也不要相互说长道短,这样由此引发的矛盾和摩擦就少,因此相互之间纠纷就会减少,为改善婆媳关系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第二、“稀里糊涂” 常言道“女人心海底针”,女性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往往心思复杂多虑,想法多多也善于计较,在婆媳关系难处的现象里,这个原因也占很大一个方面,也是影响婆媳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婆媳之间对于彼此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思前想后,左思右想,总要猜度出个子丑乙卯,想出个甲乙丙丁来,猜测相互的用意和目的,甚至会鸡蛋里面挑骨头。然后按照自己的臆断和猜想取相应的表现,而且事无巨细,小到鸡毛蒜皮、针头线脑的小事,都会耿耿于怀,牢记在心,桩桩件件都记得清清楚楚,一旦有了矛盾,就会把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全部联想关联起来,从而让事态扩大,导致婆媳之间纷争不断,使得婆媳二人难以和谐相处。除了这点,导致婆媳关系紧张的因素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在家庭中的特别在意利益得失,把各自的利益看得很重,斤斤计较、锱铢必较。关于利益上的事都分得一清二楚,就连在一些微不足道的蝇头小利得失都会了然于心,记得明明白白,患得患失,总是为此计较和算计,为此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俗话说得好“人至察无朋”,婆媳间也是如此,要想让婆媳间友好相待,凡事不可太清楚,在很多时候、很多事上都应当表现的“稀里糊涂”,对于双方的言行不要刻意去探究分析,非要分出是非曲直。该忽略的忽略、该忘的忘记,没必要搞清楚的就不要去费神探寻究竟,也别总放在心中,时刻不忘,大家都变得单纯简单,在遇到有利益关联的事最好稀里糊涂,不要为谁多谁少、吃亏占便宜的事上分金掰两、计较太多,更别把账算得太精太细,因为要知道大家都是一家人,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根本不存在得失的问题,如果婆媳都不去较真,抱着一个难得糊涂的心态,那么所引发的事端自然而然就会减少,为改善婆媳关系提供好的环境。 第三、“规避退让” 导致婆媳难处因素里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婆媳间在家庭中的地位之争与情感所属的矛盾,儿子没有成家之前,婆婆在家里具有绝对的权威和地位,婆婆已经适应了这种模式,形成了这种概念,可是一旦儿子娶妻成家,这时候媳妇认为自己应是儿子心目中的重要角色,应占有一定的位置,这样儿媳的介入,曾经的一切都要受到挑战和冲击,婆婆在家庭中的地位受到动摇。婆婆就会有些不习惯,带着一种惯性思维,依然介入和参与甚至干涉儿子的家庭事务,体现自己的意愿,这样无疑就和儿子家庭有交集的时候很多,作为儿媳自然是心不甘情不愿啦,无疑就会抵触、排斥乃至反感,俗话说“经常搬砖,才易砸脚”,由于对儿子家庭事务的不断掺和,与儿媳的分歧自然增多,无疑会引发过多的摩擦,让婆媳难以相互认同和接受。其次,作为婆婆含辛茹苦将儿子从小拉扯大,将全部的爱倾注到儿子身上,认为儿子是自己唯一的心爱,应该归自己所属,不容别人所有。随着儿媳进门,有另外一个女人要分享和夺走自己的挚爱,心里有种极大的不应性,而作为儿媳,则认为现在儿子是自己的所爱、是自己的全部,不容他人介入,这些心里都是潜在的,于是在这种无形的情感争夺中,互不相让,自然也就难以宽容以待。所以为了家庭和睦,婆媳的友好相待,作为婆媳都要减少相互交叉的地方,规避一些不必要的事务关联,减少相互介入对方生活的频次,这样二人之间所产生的不和谐的机会就会降低,在家庭关系的对待以及情感的寄托上,各自调整好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彼此都做好给对方的退让,留出足够的空间,那么婆媳之间自然少了许多不满和抱怨,对改善婆媳关系极为有利。

有哪些明星是河北人~

她就是邓婕,凭借一部电视剧版的《红楼梦》,让30岁的她家喻户晓,当时的她把“王熙凤”一角演得入木三分,再加上年轻时候的她非常漂亮,所以一时间她成为了当时最红的女演员。

嫁给二婚的张国立

说到邓婕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都比较陌生,毕竟她一生演过的作品也是寥寥无几,而唯一让人记住的也就是当年在《红楼梦》的“王熙凤”一角。

好多人,可能这辈子只要提到王熙凤,眼前跃出的都是邓婕的那张脸。当年为了拍好《红楼梦》,为了“王熙凤”,邓婕是豁了命去演的。其中,”凤姐之死“的那场戏,为了突出那句诗词”好一似食尽鸟头林,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演员真的是拼了。

直到后来二婚嫁给了老戏骨张国立以后,她的名气才有所提升,两人也因此从搭档变成了夫妻,还一起合作了四部《康熙微服私访记》,可以说她的成名走红跟张国立密不可分。

结婚30年前妻不让生孩子

她跟张国立也是“半路夫妻”,两人在结婚之前都有一段婚姻,而张国立跟前妻还有一个孩子,在离婚之后张国立前妻还提出了一个无理要求,那就是跟邓婕结婚不能要孩子,为了能跟张国立结婚,他也是无奈的答应了,这也彻底剥夺了她当母亲的权利。

62岁终于当妈

在外人看来她的事业爱情双丰收,婚后更是被老公独宠了30年,但人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一生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自己的孩子。

没想到,把张默当亲生儿子一样疼爱的邓婕,最后却换不回来一句妈,慢慢地,邓婕越来越想当妈,因为年龄的原因,后来邓婕就与张国立商量,领养了一个女儿,而且长得漂亮可爱越来越像张国立,虽然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但62岁的也是如愿当妈。

而今,张国立依然活跃在荧屏之上,张默似乎也有了自己要走的路,邓婕在家带女儿,生活在琐碎里溢满了甜蜜。人生长长短短,不管当初是因为什么样的机缘走到了一起,可相守30多年,一起养育儿女,从青春年少走到皓首白头,就是最大的缘分,最大的福分。

胡伟民的人物经历

古今名人  1、尧,据传说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唐尧出生在顺平县 ( 原完县 ) 的伊祁山 , 因此伊祁山就又称作尧山。后人称其为唐尧,帝尧曾在今邢台大麓禅让位于舜。 2、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卢龙)人。 3、叔齐,伯夷之弟,与其兄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4、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任丘市),春秋战国时代名医。 5、公孙龙,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公孙龙,字子秉,赵国人。 6、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 7、赵奢,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赵国人,与赵王室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 8、蔺相如,战国名相,河北曲阳县人,英勇大义,智慧宏达,千古佳谈。 8、廉颇,战国四大名将,慷慨重义,以勇气闻于诸侯。生于公元前327年卒于公元前243年,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 9、乐毅,赵国人,战国名将,领五国之兵连下齐国七十二城。 10、李牧,赵国柏人(今河北隆尧)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其功绩自不必说。 11、毛遂,赵国贤士,毛遂自荐,出使不辱使命,为官造福于民。 12、赵姬,秦始皇生母,今河北邯郸人。 13、徐福,据传为日本天皇老祖,秦时齐人徐福(沧州战国时属齐,安阳内黄战国时属赵)率三千河北儿女东渡日本。 14、赵佗,嬴姓,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人(今河北省正定县以南)。南越国创建者。 15、毛亨,西汉学者,河北河间人,“毛诗学”的开创者。 16、毛苌,西汉诗学“毛诗学”的传授者,河北邯郸人,《诗经》,就是毛苌注释的“毛诗”。 17、韩婴,西汉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注:诗经传承有齐鲁燕赵四家,后惟赵毛苌一家流传至今)。 18、董仲舒,汉初大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始作俑者,西汉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功罪千秋评说。 19、李延年,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 代表作《佳人曲》。 20、李夫人,汉武帝妃子,李延年之妹,死后被追封为孝武皇后,有“倾国倾城”之貌,其兄曾赞其“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21、窦太后,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自她之后,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 22、王政君,汉元帝刘刘奭的皇后,正定人,一生经历七朝,享年84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 23、甄宓,河北省无极县人,庙号文昭甄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极贤的美女之一。后人称其为洛神。 24、张角,钜鹿(今河北平乡县)人,汉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巾起义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 。 25、刘备,河北涿州人,蜀汉皇帝。 26、赵云,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以南)人,三国名将。 27、张飞,河北涿州人,三国名将。 28、祖逖,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人,西晋名臣,闻鸡起舞和中流击楫由他而来。 29、刘琨,河北无极东北人。西晋诗人。少年时即有“俊朗”之美誉,以雄豪著名。闻鸡起舞的另一主角。 30、祖冲之,今河北涞水县, 是中国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生于未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 31、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32、孙伏伽,隋河北清河(今邢台清河)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33、李春,河北邢台临城人,隋代造桥匠师,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学家,赵州桥的设计者。 34、窦建德,河北故城东北人,隋末河北义军首领,李家统一中国的最大挑战者,当时是鹿死谁手未可知。 35、刘黑闼,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人,隋末河北义军首领。 36、李渊,唐朝开国皇帝,甘肃成纪人,其祖乃赵郡隆庆(今邢台隆尧)人。 37、魏征,唐初名相,邢台巨鹿人,中华铁胆直臣。 38、卢照邻,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39、高适,字达夫,唐代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唐著名边塞诗人。 40、贾岛,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著名诗人。 41、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42、柴荣,邢台人,著名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周世宗。 43、赵匡胤,祖籍河北涿州,生于洛阳,常年居住在开封,死后葬于郑州巩义的宋陵。 38、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四川人,祖籍河北省栾城县,苏辙有《栾城集》,以念其祖。 44、怀丙,(生卒年月不详),真定僧人,北宋高僧、著名科学家。精于建筑工程技术。 45、武松,邢台清河人,因逃入阳谷县。 46、郭守敬,邢台人,中国元朝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 47、关汉卿,河北保定安国人,元曲大家。 48、白朴,元曲四大家之一,正定人。 49、苏大年,河北正定人。元代翰林编修,人称苏学士。最擅长画竹石等,能诗文。 50、梁梦龙(?—1592),真定(今正定)人,明朝政治家、军事家。 51、樊腾凤,河北邢台人,明末清初音韵学家,著有《五方元音》。 52、纪晓岚,河北沧州人,清名臣,《四库全书》主编。 53、曹雪芹,祖籍河北,伟大的文学家。 54、张之洞,河北沧州南皮人,洋务运动重臣。 55、刘春霖,字润琴,号石云。直隶肃宁人,清光绪30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所谓“第一人中最后人”。 56、霍元甲,河北东光县人,著名武术家,燕赵侠士,民族英雄。 57、赵三多,邢台威县人,义和团领袖,首先在山东率领义和团起义。 58、大刀王五,王正谊,回族,河北沧州人,燕赵豪杰,京城侠士,为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复仇,参加义和团运动,被八国联军枪杀于前门。 59、燕子李三,河北沧州人,侠义大盗,名震中华。 60、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人。中国***早期领袖。 61、韩荫亭,永年田寨人,直南特委特派员,八路军平汉支队司令员,一代英豪,名将。 62、董振堂,邢台新河人, 红军名将,原红五军军长,为河北省参加革命以来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官 63、张作霖,东北王,辽宁海城人,祖籍河北。 64、张勋,大军阀,辫子军首领,长江巡察使,江西人,祖籍河北。 65、马凤图,河北沧州人,回族,据八极、劈挂等加以总结与改进而成通臂劈挂拳。 66、裴文中,河北省丰南县人。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北京人发现者。 67、王士珍,河北正定人,北洋三杰之龙,曾任北洋总理。 68、冯国璋,北洋三杰之豹,河北河间人,著名笑星冯巩的曾爷爷。 69、冯玉祥,祖籍安徽,生长于河北保定,保定土话保持一生。 70、佟麟阁,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 71、张爱玲,祖籍河北丰润,近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功罪任评说。 72、杨露禅,永年人,杨氏太极宗师。 73、冯至,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教授。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74、孙犁,现、当代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75、郭小川, 现代诗人。河北丰宁县人。 76、董存瑞,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民族英雄,燕赵遗风。 76、马本斋,河北沧州人,回族,中华抗日英雄。 77、戎冠秀,河北平山人,党员,抗日英模,荣获“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等。 78、狼牙山五壮士,河北张家口蔚县人,民族英雄,燕赵遗风。 79、小兵张嘎,河北保定安新县人,少年抗日英雄。 80、王二小,河北保定涞源县上庄村人,少年抗日英雄。 81、于敏,核物理学家,中国氢弹之父。 82、盖叫天,京剧武生,号燕南,葬于杭州西湖。 83、邓丽君,河北大名人,生于台湾,著名歌唱家,一代歌后。 84、刘文正,河北任丘人,生于台湾,曾经台湾最红的男歌手。当时有男学刘文正,女学邓丽君之说。三度荣获台湾金钟奖最佳男歌星,如今虽然刘文正早已退出歌坛,但是他的名字将永载音乐史册。 85、王蒙,河北沧州人,前文化部长,著名作家、红学家。 86、,著名作家,现任中国作协。 87、裴艳玲,原名裴信。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兼演京剧,工武生,祖籍河北肃宁。 88、崔永元,籍贯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出生于天津,央视著名主持。 89、杨公骥,教授,是我国著名社会科学家、著名学史研究专家,河北正定人。 90、葛优,籍贯: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著名演员,中国**表演艺术协会副会长。 91、高圆圆,祖籍河北唐山丰润,著名影星,《南京,南京》女主角 92、张铁林,著名影星,祖籍唐山人毕业于英国。 93、吴德,唐山市丰润区人。曾担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等党和国家的重要职务。 94、米露,籍贯河北沧州,第八届cctv大赛总冠军 95、钱红,河北保定人,女子游泳运动员,奥运冠军,获51个世界冠军,“蝶泳皇后”。 96、郭晶晶,河北保定人,跳水运动员,奥运冠军。 、范玮琪,台湾歌手,毕业于哈佛大学经济系,祖籍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 98、周颖超,祖籍河北唐山,生于河北唐山,内地当红网络明星。 99、王宝强,年出生,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人著名演员,代表作《天下无贼》《士兵突击》 100、苗澄,邢台任县人,清代直隶首任总督 102、庞伟,河北保定人,射击运动员,奥运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第二金获得者。 103、窦文涛,籍贯山东,出生于石家庄,凤凰卫视主持人。 104、僧一行,邢台人,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 105、郭威,邢台人,后周的建立者,为后周太祖 106、孟知祥,邢台人,五代后蜀国的建立者 107、李世民,李渊第二子,唐太宗,祖籍邢台隆尧,耗时17年在隆尧修建了唐祖陵,规定邢州刺史春秋两祭。 108、尚小云,邢台南宫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109、赵忠祥,邢台宁晋人,央视著名播音员和主持人 110、陈强,邢台宁晋人,著名**艺术家和喜剧演员 111、刘秉忠,邢台人,元朝的开国元勋和丞相,元朝国号的拟定者,北京城的修建者,是著名的元代政治家、元曲作家、阴阳风水学家和建筑专家。 112、宋璟,邢台南和人,唐代四大名相之一,盛世的奠基者 113、董海川 生于清代清嘉庆三年,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村人。一般认为是八卦掌拳术的董海川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 114、高欢 (496-547年).祖籍渤海蓨(今河北景县).著名军事家.对建立东魏起决定性作用和实际统治者.其子高洋建立北齐后,追其为神武帝. 115、苏味道. (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属河北栾城)人。先后三度为相达七年之久,深得武则天赏识。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 116、吴樾,籍贯河北张家口,著名动作演员,曾获中国武术最高级别“武英级”。 117、哈攀龙,回族,清朝名将。 118、韩乔生,河北邯郸人,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 119、张师曾,原名:师曾,河北廊坊人,书画大师,重量级人物大家。 120、句号,原名句兆杰,出生于辽宁丹东。祖籍:河北省衡水市景县,相声演员,国家二级演员。 121、李彬,籍贯:河北衡水市安平县,国内综艺节目王牌主持人。 122、王任重(1917-1992)中国***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给予光荣称号:华北第一才子。直隶(今河北)景县王瞳人。 123、于文华 中国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河北唐山人。 124、 荀慧生 (1900~1968)四大名旦之一,伟大的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荀派艺术的创始人。河北沧州人。 125、杜志国:内地著名演员杜志国,从艺至今已经30多年,深受广大内地观众喜爱。河北保定人,籍贯邢台。 126、杜淳:国内一线当红小生。河北保定人,籍贯邢台。 127. 商震:字启予(亦作起予),河北保定人,生于1888年。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文武双全,历任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抗战时期的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战后中国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国民参军长、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 128、王实甫:名德信,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人,约出生于1255~1260年间。共著杂剧十四种,流传至今的仅有《西厢记》、《丽堂春》、《破窑记》三种,另有《芙蓉亭》、《贩茶船》各一折曲文。 129、高渐离: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高里村人.性刚毅,善击筑,与荆轲为信义之交。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高渐离随太子及众宾客送至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和律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人兮不复还,……"歌筑之声悲壮慷慨,众人怒发冲冠,荆轲登车而去.荆轲行刺秦王未遂被杀。 130、姜文:原名姜小军,河北唐山人。1963年1月姜文出生在唐山的姥姥家,童年便是在唐山度过。父亲是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军人,母亲则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从姥爷家回到父母身边后,又辗转到过贵州、湖南。13年,也就是姜文10岁时,全家才迁到北京定居。 131、赵婕妤:即钩弋夫人赵氏,齐国河间人,今和河北沧州市肃宁县人。因她总是握拳,被称为“拳夫人”。汉武帝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一日召见她,她才将手展开。传说因为手开后掌中握有一玉钩,因此被封为钩弋夫人,后被封为婕妤,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 132、刘建宏:河北石家庄人,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著名节目主持人。 133、冯巩:祖籍:河北河间市。中国广播艺术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文艺一级,中国曲艺家协会副,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全国青联常委。 134、吴琼:河北保定人。英皇星艺(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艺人 135、方琼:河北石家庄人。中国中央电视台优秀主持人,河北主持人 136、王莎莎:1992年出生于河北邯郸。毕业于河北云飞武术学院,因出演一部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的莫小贝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重量级“童星”。代表作:《小兵张嘎》、《武林外传》、《健康快车》、《都市六人行》、《射雕英雄传》(08版)、《蔷薇之恋内地版》、《新包青天之七侠五义》(2009-2010金超群版)、《包青天之碧血丹心》等。 137 王莽 :(公元前45—公元23),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西汉权臣。王政君之侄。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在位。 138 池峰城(1904—1955)又名风臣(凤臣),别字镇峨,河北景县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毕业。西北军学兵团肄业,陆军大甲级将官班第一期、庐山中央军官训练团将官班毕业。 139 孙连仲(1893年2月3日-1990年8月14日),字仿鲁,汉族,中国河北雄县人。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著名抗日战争将领。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因坚守台儿庄而闻名中外。

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2005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十大戏剧导演大师》一书中,胡伟民的名字赫然在列。登陆上海戏剧学院网站时可以看到,胡伟民与余秋雨、沙叶新齐名,他是一位影响中国乃至世界戏剧的著名艺术家。上海戏剧学院为培养出这样的高材生而引以为豪。可惜的是:正当胡伟民风华正茂、果实累累的时候,这位艺术家却于1989年6月20日下午英年早逝,终年仅56岁。他带着未完成的戏剧理想,带着无数艺术构思,匆匆地走了,留给人们的是无尽惋惜和绵绵思念。 1932年7月22日,胡伟民出生在常熟横泾乡湖浜村的一个农民家庭。5岁那年,日本鬼子来了,在兵荒马乱的日子里,母亲带着胡伟民一波三折赶到上海,与做清洁工、茶房的父亲胡云龙团聚,从此一家人狠下决心:即使死也要死在一起。此后,他们开始了城市贫民的艰苦生活。在胡伟民小学读书时,因为战乱,学校时常关门,为了生计,胡伟民开始集邮。在邮票市场上,他竟也能获得微薄收入。他小小年纪对戏剧却十分喜爱,成为剧场的常客,为此常遭父亲的训斥。16岁那年,他最终违背了父亲的意愿,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在国立戏剧学院,胡伟民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他经常穿一件夹克衫,戴一顶鸭舌帽,一副落拓不羁的浪漫派头。实际上,他头脑里正在经历一场思想革命。解放前夕,他与同学们一起在“总统府”前演出活报剧《美国马戏团》,讽刺国民党要员的奴颜婢膝。在“四?一二死难烈士追悼会”上,胡伟民还发出了“十字架下你的坟,十字架上我的爱”的呐喊。

1949年南京解放,胡伟民参加了中国。但他还是放不下戏剧,不久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在校期间,胡伟民与几个同学合作创作了话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演后影响很大,获得了学院的奖励和部队的立功证书。校长熊佛西非常赏识胡伟民的戏剧才能,让他留校当了助教。

1954年,22岁的胡伟民考取了留苏预备生去北京进修俄文。正当胡伟民满怀准备赴苏进修时,厄运悄悄地向他逼近了。在1955年清查“胡风集团”中,胡伟民被认作“受胡风思想影响严重的人”,被取消了去苏联留学的资格。接着在1957年运动中,胡伟民因对肃反扩大化提了意见,被划为右派分子。从那时起,他离开上海,被遣送到北大荒,一去就是六载。在那些日子里,他天天去伐木、垦荒,用胡伟民的话说:“这些苦我都不怕,怕的是让我远离戏剧。”这位24岁的年轻人,常常在冰封的松花江上独自散步,他在思考人生,但面对茫茫荒原,他找不到答案。

胡伟民终究没有垮掉。他在受磨难时,有位小战士期望有一天能看到他的戏;一位老将军嘱咐他:“你还年轻,千万别消沉!”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在凄风苦雨中,他当时的未婚妻顾孟华毅然陪伴他一起来到了北大荒。结婚以后,夫妻俩依依相伴,患难与共。正是这人世间无价的情爱,使胡伟民从消沉中走了出来。他们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北大荒,北大荒也回馈给他们爱情的结晶——两子一女。夫妇俩给这3个孩子分别取名雪桦、雪杨、雪莲。

1964年,胡伟民和妻子、儿子一起被调到扬州文工团工作,他终于又回到戏剧舞台上来了。他在扬州工作期间,以近似疯狂的热情一连排了7个话剧,并开始接触各种剧种的演出。可他还没来不及施展他的才华,“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胡伟民被逐出文工团,在一家花鸟商店当职工,他的才华被不断的政治运动三番五次地扼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为胡伟民改正了右派问题。不久,他被调到上海青年话剧团任导演,摆脱了22年的厄运,从此胡伟民真正扬起了戏剧理想的风帆。 胡伟民到青年话剧团排的第一个戏是《神州风雷》。这戏别人已经演过,但胡伟民不重复别人,在写意上下工夫,大胆突破传统框式,给人以耳目一新。一位外国戏剧家说他没有想到在中国能看到导演构思如此新颖而大胆的演出。

胡伟民又排出了《再见了,巴黎》、《肮脏的手》、《秦王李世民》等戏。他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一个戏一个样,一个比一个花样翻新。《秦王李世民》以一组自由移动的平台为支点,辅以一组自由升降的条幕,6个由演员扮演能开口的陶俑,类似希腊悲剧里的歌队,向观众评说千秋功过。

《秦王李世民》一炮打响,胡伟民声名鹊起。当戏剧界争说《秦王李世民》的时候,另一部滑稽戏《路灯下的宝贝》又脱颖而出。

1982年春,胡伟民应邀来北京参加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召开的“京沪导演会议”。这次来北京,与20年前那一回的心情自然不一样。会议于4月21日在一家招待所开幕。大家刚坐定,一份《戏剧报》送到每位代表手里。这一期正好发表了姚芳藻写的一篇介绍胡伟民的长文,还配有他风度翩翩的照片。一下子,胡伟民就成了会场的焦点。胡伟民是第一小组的召集人,在组里第一个发言的就是胡伟民。两天后,第一个在联组台上发言的还是胡伟民。他有绝好的口才,而且音色柔和,富有磁性,说起话来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博得到会同志的一致喝彩。他与北京人艺导演林兆华在这次盛会上唱了主角,从此被中国戏剧界称为“南胡北林”。

1983年春节刚过没几天,胡伟民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匆匆飞到西宁,因为那里正在赶排历史剧《三百年前》,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排练初步告毕。胡伟民在给北京同行朋友的信中说:“此剧的主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历史上台湾回归祖国的一段史实,阐明炎黄子孙一家,盛世要求统一的思想。”

1986年4月,中国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在上海、北京同时举行。胡伟民是唯一能同时向戏剧节奉献两台莎剧的导演。于是出现了《新民晚报》记者李葵南描述的情景:“他在人民大舞台刚刚带领他导演的越剧《第十二夜》的演员们向观众谢过幕,又在深夜的南京路上踩着自行车赶到长江剧场,在那儿他执导的另一出名剧《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正临近尾声……”

用中国戏剧搬演莎士比亚,是胡伟民的一大创举,继莎剧《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之后,他又导演了木偶剧《迷人的雪顿节》、桂剧《泥马泪》、越剧《第十二夜》、川剧《红楼惊梦》等,他的艺术表现才华和创作热情似火山一般的迸发出来。有位记者曾笑问胡伟民:“你怎么会承受如此重荷?”他说:“生命在于运动!”

胡伟民也是横向联系最为广泛和频繁的导演。他不仅导话剧(这是他的本行),导地方戏,还导电视剧,导木偶戏。他给上海木偶剧团导演的《迷人的雪顿节》,在中国开创了演员和木偶同台演出的先例。正如作家许国荣、童道明的文章中所说的:“单就这一点,就足以使胡伟民独步中国剧坛。”

1985年之后,胡伟民做了两件非同小可的事情:一是自己执笔写了话剧剧本《傅雷与傅聪》,这个戏选用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的钢琴曲贯穿始终,可以说是个戏剧性的交响曲。二是接受广州市话剧团邀请担任该团艺术总监。这是一般艺术家不会做也不敢做的。

胡伟民主张话剧要发展,要有超前意识,将东方的艺术精髓同西方的戏剧革新思想结合。他在排演滑稽剧《路灯下的宝贝》时,与笑星们幽默地说:“中国基督教有个三自革新委员会,我们也来个三自改革委员会,那就是:自设难题,自找麻烦,自讨苦吃。我来,很可能给你们闯个祸,我想搞的东西也许中国舞台上没见到过,说不定把滑稽剧搞得不伦不类,失败了,那就是苦海无边;成功了,当然其乐融融。”结果是非常成功的,演员们都伸出大拇指夸胡伟民:“服帖!”

1989年,胡伟民作为中国戏剧家代表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变化中的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会上,胡伟民在发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三个肖像——神、鬼、人》为题的演讲时,全场沸腾,出现了高潮。莫斯科电视台播出了胡伟民发言的特写镜头。会议期间,胡伟民还与国际超一流导演彼得·布鲁克、尤利·留比莫比共同探讨了对世界戏剧艺术的看法。 1989年那个炎热的夏天,胡伟民刚从戏剧学院匆匆出来,感到胸口堵得慌,并伴有阵痛。他慢慢地骑车朝不远的华山医院走。没想到,一进医院他就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站起来,也许他实在太累了。

胡伟民因突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他的逝世,在中国戏剧舞台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上海的同行说:“戏剧阵地一个举足轻重的指挥员蓦然消失,给上海戏剧力量的格局造成愈加剧烈的倾斜。”北京的同行说:“胡伟民的死,不仅仅是戏剧界的损失,也是我们民族的,甚至是世界戏剧舞台的损失,他的空缺一时很难补上。”远在美国、欧洲那些盛赞过胡伟民导演的艺术评论家、艺术家们,在吃惊之余,都感到无比惋惜。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余秋雨在胡伟民的追悼会上沉痛地说:“我可能不会在上海戏剧界孤独地逗留,因为我的朋友胡伟民已经死了。”不久,余秋雨竟辞去了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职务。

胡伟民在上海戏剧界活跃了不足10年,导演的剧目竟多达40多个,这在中国戏剧界是十分少有的。

胡伟民充满生气,生龙活虎的生活节奏和努力探索、勇于向上的进取精神获得了戏剧界的赞誉。他被推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家艺术委员会委员、理事,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委员,登上了国家一级导演的宝座。2005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刘烈雄博士主编的《中国十大戏剧导演大师》一书,将胡伟民列入中国十大戏剧导演大师之一。

他导演的话剧《真情意》荣获年观摩演出导演奖和中央文化部颁发的导演奖;同年执导的电视剧《血红的杜鹃花》,荣获江苏省1985年度电视剧大奖;同年还获得上海文艺记者协会评选的花冠奖;1986年他导演的桂剧《泥马泪》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届剧展大奖和导演荣誉奖;同年还获得上海市文联颁发的戏剧评论奖、上海文学艺术奖。胡伟民知识渊博,兴趣广泛,1989年他发表了生平第一部著作《导演的自我超越》。在胡伟民逝世3周年之时,在美国的大儿子胡雪桦把他父亲的生前遗作话剧剧本《傅雷与傅聪》搬上了舞台,在美国再次引起轰动,美国新闻界报道了胡氏家族对戏剧艺术的卓越贡献。

庆幸的是:胡伟民的3个儿女自幼酷爱艺术,大儿子胡雪桦在国内界小有名气,作品有《中国梦》、《中国孤儿》,后来赴美国留学深造。1993年,胡雪桦自编自导话剧《兰陵王》获肯尼迪艺术中心演出大奖,本人获导演荣誉奖。

二儿子胡雪杨在国内拍片也不甘落后,他的处女作《童年往事》于1990年在美国荣获第十七届奥斯卡学院奖,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他的第二部影片《留守女士》摘取了埃及金字塔大奖。之后,他又与哥哥合作完成了**《淹没的青春》,由胡雪杨亲自出演男主角。1995年,胡雪杨来到家乡沙家浜镇拍摄**《牵牛花》,最近,正在筹拍《上海16》。

他俩的妹妹胡雪莲同样是位电视艺术爱好者,她曾经准备报考导演系,但妈妈顾孟华对她说:“好啦!一家已有三个导演了,你别进去轧闹猛啦!”后来,胡雪莲改变主意,考入了复旦大学国际经济系,现已在美国一家公司当经济总裁。

这正如上海**制片厂制片主任杨公敏先生所说的:“沙家浜真是人杰地灵,不但出了部好戏《沙家浜》,而且还出了个中外闻名的导演世家。

今年是导演胡伟民逝世20周年,如果他地下有知,看到这一切,也会含笑九泉了。

林黛玉的外貌描写

曹操其人

作者认为曹操是三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虽然一部《三国演义》将曹操写成奸诈小人,可纵观历史其他文献,如:《三国志》《后汉史记》《资治通鉴》等对曹操的评价均是正面大于负面。《三国志》中说曹操:曹公“明略最优”,成事则“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御军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此正是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所特有的丰。作者遥想在那金戈铁马的年代,一个并非出身于名门望族大家(孙武之后的孙坚),也无皇室血统(所谓天子皇叔的刘备),也非有三公四卿资历的家族(袁家兄弟),仅仅是宦官的过继之子的后人,本家也不过是有些钱财而已,于乱世之中,挺身而出,刺董卓,(《魏武略》还说他去刺杀过张让)聚义众,发矫诏。靠个人魅力自立于乱世,进而战略明确,进京城,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统北方,成就大业。

自古以来,骂曹操者无非两个借口:一,汝南许劭曾经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既然如此,三国又是乱世,曹操当然便是奸雄。况且曹操自己说:宁我负天下,不可天下人负我。这便是奸雄的确凿证据,故天下义士以此为依据,视曹操为不义之人;其实,许劭的原话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也。后来的反对者特别是那个写《魏氏春秋》的史家,东晋的孙盛,为了自己贬魏抬蜀的目的,将英雄改成了奸雄。(我很奇怪,对于孙盛的书,历史上认同的人还很多,连司马迁在写《资字通鉴》的时候,都选用了他不少的章节和资料。包括这句话。)一字之差呀。唉,有时候,一个人就毁在一个字上,曹操就是这样的。

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一些人看来,世上之人,天子为大,天子事便是天下人的事。不是有句话吗:天下乃皇帝的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至于这个天子有没有本事,是不是明君都无所谓,作为他的臣民,就要听他的,要你活,你才能活,要你死,你就得死,死还要谢恩。而曹操竟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上朝配剑,把皇帝当傀儡,当然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曹操便成了不忠不孝的奸臣,应该下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的。

当然现在的很多人(也有不少人还是这样认为的)不这样认为:曹操生于东汉未年,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频繁。人与人之间真情少,利用大。作为一个想要在乱世中生存并有所作为之人,警惕性是很重要的,虽然曹操做的过分了点(史说其性格多疑)所以才有“宁我负天下,不可天下人负我”一说(连这个说法都找不到史料依据),然而这也是情形所逼。世间多少人不是如此想的?却只有曹操敢于直说。而曹操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性格也是上当多了造成的。作者宁喜欢曹操这种真小人的性格,却不喜欢刘备这种伪君子。

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是曹操的战略措施。作者本人设想如果生于那种乱世,也宁可选择作一方霸主,成就一凡事业,也不会对一个行将就木的腐败无能的寄予希望。况且就如曹操所言:如果不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不知当时的中原大地有几人称霸,几人称帝,天下大乱几时休。整个三国一百年左右的历史,真正时代前后不过二,三十年,过后虽然分为三国,民众的生活相对反而比较安定。反观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国内的长达百余年,战火不断,比三国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三国初期诸侯称霸,国内的动荡远比战国时期还乱,没有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的局面的确无法控制。所以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仅不是罪,反而对民众而言是功。

同时作为一个诸侯霸主,曹操身上的霸气未见,倒是文气逼人。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大家。不提他本身的诗词歌赋的成就,看他促进民族大融合,取文姬归汗的一系列重文政策,也是三国时期其他霸主所不能相比较的。即使是把他打的一败涂地,在历史上享有盛名的诸葛亮和有着顾曲周郎之称的小辈英豪周瑜又留下几部诗篇,著作?除因政治原因杀了几个文人(如孔融等)外,曹操对士族是极其容忍的,也未曾迫害文人才子,否则就没有建安七子的存在了。而他杀孔融等人是因为他们阻碍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不是因为这些人太忠于皇帝,而是因为这些人容不得他。政治斗争是你死我活的。历史上这种血腥的政治镇压难道只有曹操曾经做过?不提太遥远的事情,就是近代一,两百年的历史上的这种政治镇压我们知道的还少了吗?这些斗争的残酷性恐怕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吧。为什么对曹操便如此苛刻呢?相反,曹操对有才之士是非常喜欢和宽容的。对关羽和赵云的喜爱,对杀死陈宫的不得已,对杀死沮授的痛心无一不表现出曹操的爱才之心。反对曹操的人说他这一切都是惺惺作态。可是这样的惺惺作态,袁绍,张鲁,孙权等以及历史上的许多人都做不出来。刘备到是哭出来了,真几分相信现在的人们都看出来了。而且在诸葛亮时代,蜀地能留下的人才恐曲指能数。

作者再来说说这千古讨论最多的曹操的大罪:挟天子以令诸侯。千百年来,对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对还是错的争论是最多的。特别是现代,更是讨论的非常之多。作者略作了一下统计,竟是赞同的少,反对的多。

在这里,让我们一起回顾下曹操这个政策的出台前后。当时,汉献帝经过了董卓将他挟恃到长安,后又被李傕、郭汜抢来抢去,好不容易被韩暹和杨奉救回了长安,可已经被吓怕了。当时汉室不兴,典籍尽失,连皇帝的面子都没什么人去理了。当汉献帝他们被韩暹、杨奉带回洛阳的时候,人都快被饿死了。汉献帝这时候先想到的是吕布,他发昭书,封吕布为平东将军和平陶侯,请吕布去勤王保架。可是吕布也饿的够呛,有心无力,所以给汉献帝回书,说自己找到粮食就去。汉献帝想等你找到粮食我就饿死了。正没办法的时候,派去找吕布的使者对汉献帝说有个叫曹操的很有本事,试试找他。汉献帝是抓个稻草就不会放手的,马上就给曹操去了昭书。曹操时在许昌,与众谋士们商量是否迎接汉献帝,许多人对此不感兴趣,有人认为洛阳守将韩暹、杨奉自恃有功于汉室,恐难以控制。唯独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主张迎接汉献帝,他说:“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影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倡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韩暹、杨奉,安足恤哉!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于是,曹操作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决定,也是让后世争论不休的决定:将汉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荀彧是个忠于汉室的人物,他鼓动曹操迎汉献帝,并非为曹操着想,纯是欲挽狂澜于既倒、扶汉室于倾危。他想借曹操的手扶助汉室。他真诚地希望曹操能匡扶天下、振兴汉室,他列举的迎献帝的理由有三,即“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后来,当曹迫汉献帝封自己为“国公”,荀彧还要公开反对,认为:“曹公本兴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其实在当时,汉室已经没有任何号召力,人们都认为汉朝“气数已尽”,早已不堪扶持。正如郭图和淳于琼所言:“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可曹操不这么想,当时的他还真有做名臣的心。他大概觉得汉室再危,也是正统。骨子里的曹操还是那种文人的气质,士大夫的思想。既然已经决定迎接皇帝了,曹操马上命令曹洪带兵前往。可惜,曹洪的兵被袁绍堵住了。跟皇帝联系不上了。就在曹操叹气的时候,有个叫董昭的家伙早就看上了曹操,所以他都没跟曹操打个招呼就用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了封非常恭敬的信,表示了曹操勤王的决心。这个杨奉正和韩暹争权呢,接到信,大喜,立即派人联系了曹操,并在皇帝和董承这些大臣面前说曹操的好话。皇帝听的高兴呀(你快饿死了,有人送饭,你能不高兴吗?),马上封曹操将军,并让董承亲自迎接曹操前来勤王,伴驾。好。这下曹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找皇帝了。带着大批的口粮,曹操见到了皇帝,自然是皆大欢喜。曹操随后的工作就是借口洛阳距离他的根据地太远,请汉献帝迁都许昌。这点汉献帝是完全赞成的,洛阳连个象样的房子都没有,召见朝臣的时候一帮士兵就爬在墙头上跟看耍猴似的看皇帝朝会。但是杨奉反对,他再傻也知道到了曹操的地盘上什么都得听曹操的。反对无效后,杨奉决定打,可惜又打不过,部下大将徐晃投了曹操,杨奉只好自己逃跑。汉献帝到了许昌以后终于可以住上好房子,吃上饱饭,还可以“宗庙社稷制度始立”,再摆摆谱。曹操也并没有学董卓“剑履上朝,参拜不名”,照常给汉献帝下跪,汉献帝自然更是得意,就马上加封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这个时候,两人的关系还很不错。真正的交恶要在三年以后了。现在的汉献帝还是心满意足的。

开始的时候,汉献帝挺配合曹操,让封谁,就封谁,让下昭就下昭。那些小军阀还是不得不听皇帝的。孙子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建安元年到建安五年初的四年间,曹操充分利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以伐谋、伐交为主,开始了对周围各个小集团的兼并。曹操倒霉就倒霉在了袁绍身上。这家伙,在当初汉献帝穷困潦倒的时候,也打过这个主意的,出主意的是沮授。沮授对袁绍说“今州域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这是明目张胆地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可郭图和淳于琼不同意:“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英雄并起,各据州郡,连徒聚众,动有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也。”都知道袁绍是个墙头草的,最拿不定主意的一个人。好了,现在这个事情被曹操做了,袁绍不高兴了。心想我不做的事情你居然敢做,那我肯定不给你好果子吃的。所以,当不知道那个家伙出主意让汉献帝封了袁绍一个太尉的时候,袁绍气极了,破口大骂。把本来是沮授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安在了曹操的身上。从此世人就开始说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曹操知道了没办法,赶紧把自己的大将军让给袁绍,并且还让皇帝封他做邺侯。够低声下气的了。可袁绍接受了大将军的称号,因为他不让曹操做,但拒绝了邺侯,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

汉献帝当然也明白这其中的名堂。其实他就是不明白,他身边的那些所谓忠臣些也会让他明白。这些董承之流,作者想他们定是对曹操十分不满的。为什么呀?很简单,他们看不起曹操的,你一个阉官的后代,凭什么那么横?曹操呢,自己有本事,当然看不起这群吃白饭不会做事的家伙。好,有了袁绍的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的说法,再加上这些忠臣的撺掇,汉献帝不高兴了。不是有俗话说的嘛:升米恩,斗米仇呀。你给我一升米,没让我饿死,我感激你,你是我的恩人;可你给了我一斗米,就能给更多,你不继续多给,那你就是仇人。好,这下曹操开始吃苦头了。为了这个所谓的天子和朝廷,曹操付出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可不仅不讨好,还受了不少的气。在汉献帝和那些吃了饭不做事的忠臣眼里,你曹操既然供给了我这些吃的,用的,还恢复了典章制度,你就应该再知趣点,把你的权利完全放弃了,全部献给我好了,至于你,功劳已经太大了,可以自动去了,归隐也好,死了更好,就是不要在我这里指手画脚了。曹操当然明白,可曹操又怎么放心把权利交给这么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废物,那简直就是将自己一生的辛苦白白打了水漂?所以他就是不放手。这样一来,那个汉献帝就多次欲杀了他而后快了。可曹操不能让人把自己杀了呀,他就只有去杀那些人。好了,,再加上文人的渲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罪名就传了开来,一传就是几上千年。那些反对曹操做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情的讨论的依据就是这样来的。

赞同的呢?除了曹操在开始阶段是有过一点好处以外,作者认为主要的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对他自己的好处不大的,真正得到好处的还是中原的老百姓。因为不论怎么争论,有一个事实是明摆的,那就是没有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汉室早玩完了,(那个汉献帝多半会饿死在洛阳。如果真那样,曹操会怎么样?)那天下真的不知几人要称帝,几人要称霸了。就像张鲁之辈就说汉室尚在,安敢称帝?在辽东称霸几十年的公孙度父子也没敢称皇帝。真正称皇帝的只有袁术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刘备那么想做皇帝,在曹丕称帝前,他都不敢动。众所周知,要是真的称皇帝的人多起来,人民的生活将受到更大的影响。因为大家都可以做皇帝了,你有你的政策,我有我的方法。那就会回到战国时代。当然文字是不会乱了,可经济呢?钱币自然混乱,社会秩序一点都没了。战乱更加频繁,中原的混乱局面将更加不堪。三国的历史也会重写。所以作者坚决支持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他带给了老百姓实惠。可惜曹操竟然为了这个背付了上千年的骂名。

哼,这些所谓的文人墨客只不过是当权者的口舌,他们怎么会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看事情呢?还有那个罗贯中,真是个颠倒黑白的主,就是他,让本来应该感激曹操的百姓竟也恨曹操入骨。而那时候的老百姓不会写字,更没有戏曲之流,当然留不下他们的感激。不过当时的青州,幽州的百姓听到曹操灭了袁绍父子可是很高兴的。所以我喜欢曹操的原因也是这个。

曹操在当时的社会情形下,其实是没人能理解他的。因为他的思想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了,正所谓曲高和寡也。而后人所认识的曹操不过是文人笔下的曹操。文人,特别是古代的文人,在忠君思想下洗脑过的文人,谁敢说曹操的好话?自然是人云,我云,将曹操贬之又贬,乃至于贬到十八层地狱,不能再贬了,就让曹操在那里受罪好了。我为曹操一哭尔。

林黛玉的面貌当然是美若天仙。 《红楼梦》作者通过几个周围的女孩,从不同侧面提示了对林黛玉面貌的想象,并通过这几个女孩,刻画出林黛玉的命运轨迹。第一个,是香菱,也就是甄英莲(真应怜)。第一回,宝、黛尚未投胎时,香菱还在富贵乡里享受父母的珍爱。但正如书中所说,:“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香菱等都是为了这桩风流案而生的,其中的关联,另文分析。这里只说香菱的身世和命运,影射了林黛玉,她们都是孤女,有着相似的幸福童年,小时候都是极聪明俊秀的孩子,长大后都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香菱无疑长得极好,书中说她“像东府小蓉大奶奶的摸样”。这位小蓉大奶奶就是风流仙子秦可卿。可见香菱也是一股风流之态自在不言中。书中香菱学做诗,大观园里那么多**,连素以“厚道”著称的薛宝钗,都不耐烦教她,只有病弱的林黛玉对她谆谆教导,诲人不倦。这位长得极好又极优秀的女孩,在某个方面跟林黛玉有交集,而林黛玉显然要胜她很多。为什么宝、黛投胎之前,要从甄英莲这里开始?显然是有缘故的。后来香菱被拐卖,薛家买了去给薛蟠做妾,由此引来一连串的故事。这个香菱跟宝、黛的故事,和黛玉之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其中细节,将另文拆解。这里只说薛家引发人命官司也要得到她,如此美丽的女孩子香菱,尚不及林黛玉之一二,能想象林黛玉到底有多美?

第二个像林黛玉的女孩是宝玉的丫鬟晴雯。晴雯是大观园里公认的、丫鬟里长得最好的一个。她蜂腰削肩,风流灵巧,不仅下人们嫉妒她,连王夫人也嫌她太妩媚,并直言“眉眼长得像你林妹妹”。这位丫鬟里的极品女孩,她的美丽在大观园里众口一词,真是“风流灵巧招人怨”,可纵然是极品,也只是眉眼像了林妹妹而已,可见林黛玉的美会是什么级别的。那个时代的美女标准跟现代不同,现代人讲“骨感”美。这是看西方**形成的概念。白种人比东方人骨骼粗,五官面貌和身体骨骼都很明显,随着上世纪好莱坞**文化的风行,形成了现代的审美观。而中国传统上对女性的美,要求是“瘦不露骨”。 《红楼梦》首创“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瘦骨嶙峋如何能体现柔弱似水呢?因此,林黛玉虽然先天不足,娇弱如花,但也并不是单纯一个瘦。她的纤细,应该是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轻灵、飘逸,仙风道骨也不为过。晴雯的美是现实的俗世里的美,林黛玉的美是超现实的,仙界的美。

林黛玉通身笼罩着一股仙气,草木之气。所谓绛珠仙草,让人联想起草中之宝人参草。中国人自古对人参有着各种想象,传说中的千年人参娃娃,就是吸收天地之精气,由草木而转化人身。人参草的形状也是七叶一支红珠花,姿态美丽婀娜。幻化为人形的美,虚无缥缈,是只能远望,不可近窥,只能想象,无法实描,这正是作者极聪明高超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