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怕的不是坏人 是无知的恶

2.《英国文学·哈罗尔德·品特·看管人》作者简介|内容概要|作品赏析

3.制片人是做什么的(揭开制片人的神秘面纱)

4.关于政治风云人物的问题

5.剧评丨人性之中的变与不变

剧评的意思_什么是剧评人的定义和特点之一

最近重温了少时便已看过的电视剧《金粉世家》,本想先感慨一番,想想也没什么必要,正好拗拗说话铺垫过多的毛病,遂直接切入正题吧。

金家出场人物共有一十六个:老爷、夫人、二姨太、三姨娘、八个子女以及四个媳妇。女婿、仆人不算金家人,不予品评。依个人喜好程度,将人物分为四个等级,一级最好,四级最次。一级四人,二级六人,四人,四级两人。

从一级人物说起。最先要说的是我最喜欢的人物——道之(四女)。这绝对是个无可挑剔的好人:宽厚,大度,善良,有主见,有亲和力。总之,只要是人所能有的优秀品质,她基本都有了。更让人咂舌的是,她居然能把宽厚和主见两样品质同时集于一身,着实难能可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凡有主见的人,难免会有不顾别人感受的毛病;而宽厚的人往往为了息事宁人,又常常容易放弃自己正确的主张,而道之把这两样优点发挥得恰到好处。当父母和三嫂反对燕西和清秋的婚事时,她对三嫂据理力争,对父亲略施小计,硬是促成了这桩好事。有魄力,但又不蛮干,有勇有谋,这手腕,不知折煞多少须眉!而当自己的丈夫娶了日本女人为妾,作为总理之女——金枝玉叶的她不仅不争风吃醋,甚至知道父亲对日本人有成见,反而替丈夫百般隐瞒、维护,足见其宽容、大度、善良。如此女子,世间少有!因此,这金家第一好人,非她莫属。

第二个要说的是金太太。持家有道,为人和善,大气典雅,而且能从旁规劝丈夫,标准的贤内助。若非要挑点毛病,大概是对儿女们溺爱了些,不过这也不足为病。

第三个是一家之主的金老爷。身为北洋的总理,却是个开明的人,没有阶级观念,对下人们也宽厚待之。最疼爱的七子因误会被抓进警局遭到毒打,却决不护短,亦不恃权报复,担“君子”二字是绝无问题的。只是大凡有本事的男人总是会在女人身上栽点跟头,从三姨太最后的作为看,或许算是他生命中唯一的瑕疵。

第四个是二姨太。对于把这个人排在第一个等级我是作了一番思量的,因为第一个等级的要求比较高,是“好人+能人”的组合方能入选。“好人”她是没有半点问题的,但“能人”却绝对不是,反倒有些懦弱。但是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能够如她一般,一辈子不说一句难听话,从不与任何人计较,且在老爷去世时曾试图吞药殉情,有情有义,就凭这几点,就该大大的点个赞。她的好处不在于她做了什么,恰恰在于她没做什么,一个“不折腾”的女人,就是家庭的福气。

接下来是二级人物。二级人物只是相对一级人物来说的,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这一级有六人,分别是:敏之(五女),润之(六女),梅丽(八女-二姨太所生),佩芳(大少奶奶)、慧厂(二少奶奶),清秋(七少奶奶),这六人共同的特点是能与家人和谐相处,不使坏,通情达理,如果都有这般品质,家庭和睦自是毫无问题的。

人物是金家的四个儿子:凤举(老大),鹤荪(老二),鹏振(老三),燕西(老七)。少时看电视时听大人们议论,说金家四个儿子没一个争气。事实上,剧中的金老爷和金太太也常常如此训斥孩子们。但是若把他们的表现放在历史背景下来看,则是另一番天地。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北洋军阀时期,众所周知,时分裂,南北战乱四起,法制自然也是极不健全的。贵为总理的公子,他们四个没有一个为非作歹,仗势欺人的,仅仅只是贪玩了些,花钱大手大脚了些,与他们所能坏到的程度相比,似乎也算不上什么罪过吧!平常人家的孩子,莫非就比他们好到哪去了呢?只不过在“虎父”的映衬下,如此“犬子”,确实是相形见绌的。

四级人物两个,玉芬(三少奶奶)和三姨娘。先说三姨娘,其人本也是个不错的人,与家人相处也算和气,虽说贪财了些,却也不是个令人讨厌的人。如果不是最后卷了财产跑路,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她排在这。重头戏来了——三少奶奶玉芬,除了和三姨娘一样贪财以外,最大的缺点就是管不住嘴,爱说三道四,挑拨离间,燕西和清秋的矛盾有部分是她造的孽。从某种程度上说,金家的衰败,也是由她而起。若不是她没事瞎张罗,撮合燕西和秀珠,也不至于让白家如此仇视金家,遂起报复之心。但是若把责任全部推在她头上也是不公平的,毕竟谁也没有第三只眼,能看到今天的作为会引起明天什么后果。虽然其人乏善可陈,但是总算没有背叛金家,对丈夫也甚是依恋,并非一无是处。《金粉世家》所有人物中,我觉得玉芬这个人物是最生动最有代表性的,不是坏人,却总干坏事。一个家庭中若是有了这样的女人,矛盾总是避免不了,和睦安宁更是无从谈起。古人说的妻贤夫祸少,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样的人物形象,无疑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提供了一面镜子。

说了这么多,总得来个总结不是?道之的形象是最为完善的,她的品性素质修养,亦是梓恒所追求的。只是这里面绝对有天性的成分,后天修炼倒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不太容易,反正30岁前,梓恒怕是做不到了。不过无妨,做不了道之,不妨做二姨太,或者二级人物中的任何一个也行。总之不应成为人物甚至是四级人物,人总得求个上进,有点操守与修养不是么?

可怕的不是坏人 是无知的恶

出生日期:1969年9月25日

出生地点:英国威尔士的斯旺西

地区:英国

身高:177 厘米

婚姻状况:已婚

出道时间:11岁

家庭成员:父母、老公、儿子、女儿

第一部**:《Scheherazade》

主要作品:

**

2005年:《佐罗》

2004年:《幸福终点站》(The Terminal)

2004年:《十二罗汉》(Ocean's Twelve)

2003年:《真情爱》(Intolerable Cruelty)

2002年:《芝加哥》(Chicago)

2001年:《美国甜心》(America's Sweethearts)

2000年:《毒品网络》

2000年:《高保真》(High Fidelity)

2000年:《Ace in the HoleHigh Fidelity 》

2000年:《鬼入屋》(The Haunting of Hill House)

2000年:《天地大反扑》

2000年:《失恋排行榜》 (High Fidelity)

1999年:《将计就计(偷天陷阱)》(Entrapment)

1998年:《蒙面侠:苏洛》(Mask of Zorro, The)

1996年:《铁达尼号沉没记》

1996年:《轰天奇兵》(Phantom, The)

1995年:《蓝汁》(Blue Juice)

1995年:《凯瑟琳皇后》

1994年:《返乡记》

1994年:《煤渣路上德耻辱》(the cinder path)

1994年:《幻象》(The Phantom)

1993年:《狼兄鼠弟》(Splitting Heirs)

1992年:《征服四海》(Christopher Columbus: The Discovery)

1991年:《Darling Buds of May》

1991年:《Out of the Blue 》

1990年:《1001 nuits, Les 》

年:《Calendar Girl Murders》

年:《舞台》(Irreconcilable Differences)

年:《Vegas Strip War》

1983年:《Bay City Blues》

1982年:《Not Just Another Affair 》

1981年:《停止呼吸》(Deadly Blessing )

1980年:《星尘往事》(Stardust Memories)

电视:

《五月的花朵》(The Darling Buds of May)

《印第安那-琼斯历险记》(The Young Indian Jones Chronicles)

《国民的回归》(Return of the Native)

《伟大的凯瑟琳》(Catherine the Great)

《泰坦尼克号》(Titanic)

歌舞剧:

《安妮》(Annie)

《第42号街》(42nd Street)

《街景》(Street Scenes)

获奖情况:

1999年“西部影展”最佳女配角奖

2003年因《芝加哥》获得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星路历程:

美貌是好莱坞的敲门块,她----有着一头乌黑飘逸的长发,一双琥珀般迷人的眼睛,仿佛天生带着一种独特的浪漫气质。第一次出现在银幕时,所带来的超凡脱俗的古典气质、婀娜轻盈的脚步,使观众们的眼晴有一种豁然明亮的感觉,好莱坞亲吻了她……。她就是凯瑟琳-泽塔-琼斯。

凯瑟琳,1969年9月25日生于英国威尔士的斯旺西(Swansea),她是家中的独生女。父亲是威尔士人,经营一家小糖果厂,母亲是爱尔兰人,一个女裁缝。她很小的时候就在歌舞方面表现出了超人的天赋,参加了当地天主教会的业余表演剧团,成了一名多才多艺歌手和舞蹈演员。她演艺生涯的第一个角色是出演当地很受欢迎的孤儿《安妮》(Annie),那时她才11岁。

三年后,一个巡回音乐表演团到了斯旺西,14岁的凯瑟琳去面试,剧团制作人被她的镇静和多才所吸引,把她招入团中,从此她陆续参加了一些当地舞台剧及音乐剧的演出。很有天赋的凯瑟琳很快成长为一个小明星,她在15岁时就拿到了第一张演员协会的会员证,并被伦敦的剧评人称为“最有潜力的新人”,这年凯瑟琳定居伦敦开始了专职演艺生涯。她在歌舞剧《第42号街》(42nd Street)中担纲主角长达二年之久,这期间她开始潜心钻研古典芭蕾、舞蹈。频繁的演出,严格的舞蹈和声乐训练,使她不仅精于芭蕾舞,还曾获得过全英踢踏舞冠军,音乐歌舞剧的表演造就了凯瑟琳深厚的舞台表演功底。在《第42号街》演出结束后,她去法国度,在法国导演菲利普-德-布罗卡的影片《Scheherazade》中担任了一个主要角色,这是凯瑟琳出演的第一部**。

1991年凯瑟琳回到了英国,这位新星在根据H.E.贝茨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五月的花朵》(The Darling Buds of May)中出演一个农夫家的大女儿,她的艺术潜质得以充分的发挥,清秀脱俗的形象在英国家喻户晓。此剧一播三年,非常成功,轰动了英伦三岛,凯瑟琳成了在联合王国家喻户晓的超级明星,从此踏入圈。之后,她认识了美国制片人让-彼得斯(Jon Peters),在美国广播公司(ABC)的《印第安那-琼斯历险记》(The Young Indian Jones Chronicles)系列剧,以及**《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Christopher Columbus :The Discovery)中取得了不俗的评价,初次跻身好莱坞。这时让-彼得斯(Jon Peters)开始频繁与她接触,并向她求婚,由于不愿意成为又一个“好莱坞妻子”,她拒绝了他,也失去了一个“爬楼梯”的机会。她又从新回到了舞台,出演了一部英国国家歌剧院的《街景》(Street Scenes)。

在英国,她的一言一行都在小报记者的“关照”之下,这位影星的身心受到很大的压抑。有一次,为了逃脱记者的追踪,车子撞上了街灯柱,差点成为“戴安娜第二”。于是她毅然决定离开英国,到美国定居。但凯瑟琳很快发现,她在英国的“超级明星地位”在好莱坞可吃不开,这里不属于她,一切只能从头开始。

开始凯瑟琳只是电视片领域中施展拳脚,1994年她在CBS的电视剧《国民的回归》(Return of the Native)中的表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年,她又主演了曾获金球奖的微型系列剧《伟大的凯瑟琳》(Catherine the Great),同年又拍摄了不太引人注目的冒险**《幻象》(The Phantom),开始了在好莱坞的创业。1996年凯瑟琳主演了电视系列片《泰坦尼克号》(Titanic),片子没引起观众的关注,但却引起了大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注意,认为她演技非凡,立即把她举荐给《佐罗的面具》(The Mask of Zorro)的导演马丁-坎贝尔(Martin Campbell)。而就是这部影片改变了凯瑟琳的命运,这位来自威尔士的美女成功地进入了好莱坞。在《佐罗的面具》中,凯瑟琳饰演佐罗的女儿伊莲娜,与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和安东尼奥-霍普金斯演对手戏。她一炮打响,表演的自然、大方、细赋,既有火辣辣的野性美,又充满了英国古典淑女的优雅。当人们为她的美艳所折服时,也对她的表演赞叹不已,观众很快记住了影片中那张妩媚动人的新面孔,评论家和观众赞誉不断,称赞她是“有胸又有脑”的美人,由此窜升为好莱坞最受瞩目的新世纪女星,她多年的积累与努力终于有了回报。由于她在此片中的出色表演,使她获得了1999年“西部影展”最佳女配角奖。

1999年是凯瑟琳频繁“上镜”的一年,先是与老牌明星肖恩-康纳利合作出演浪漫惊险片《偷天陷井》(Entrapment),凯瑟琳扮演的女主角极富冒险精神,魔鬼身材,身手利落。她在一道道红外警戒线以芭蕾舞的高难形体动作穿过,表演得轻巧优美,极具感染力,有一种动人心魄的美感,充分显示出凯瑟琳柔如蛇行的优美体态和精湛的芭蕾舞功底。美国《**线上》杂志称她为“全球最美得惊人的人”。《偷天陷阱》上映后,这对“老少配”的精湛演技大获好评,凯瑟琳的身价徒长,片酬已达800万美元。接着在导演扬-狄邦(曾拍过《生死时速》、《龙卷风》)的《鬼入屋》(The Haunting of Hill House)中,与利亚姆-尼桑和丽莉-泰勒联袂主演,凯瑟琳的魅力在这部影片中同样难以抵挡,观众又见到了她的美艳和矫健的身材,该片票房收入极佳。随后在由导演史蒂文-弗里尔执导的《高保真》(High Fidelity)中出演角色,并在筹划与著名影星凯文-科斯特纳合作拍片。同时成为流行游戏软件《古墓丽影》(Tomb Raider)中的劳拉(Lara Croft)的原型候选人之一。无疑,今天的凯瑟琳已正在走向一个新的顶峰。

好象是缘份,凯瑟琳使好莱坞最有成熟魅力的大明星迈克尔-道格拉斯坠入了她的情网。1999年这两个从未见过面的明星,在巴黎的一次**活动中偶然遇见,惊异地发现居然是同一天的生日,而且整整相差25岁,这两个当时正各自经历感情低潮的明星很快走到了一起。尽管新闻界对他们关系进行了各种猜测和报道,不过这对情侣终于在去年的最后一天宣布订婚,不久凯瑟琳怀孕的消息也传出了,今年9月他们将迎来他俩的第一个孩子。

在今年7月份英国“国家接吻节”上进行的民意测验中,凯瑟琳被民众投票选为英国人“最可吻”女性。一双媚眼、微翘的嘴唇加上一副好身材,令人目眩神迷,美艳、的凯瑟琳是许多男士的梦中情人,美国的媒体纷纷以“她玩弄了我们的心,偷取了我们的灵魂”、“威尔士新任公主”等标题来形容她。然而除了完美的脸蛋和诱人的身材之外,凯瑟琳落落大方的态度也是她深受瞩目的特点。比如她可以大方自在地公开谈论自己对性的看法,批评极端女性主义者,表明女人就要善于发挥女性天赋特质的观点……等等,她的魅力真的是令每一个男人都难以拒绝。

《英国文学·哈罗尔德·品特·看管人》作者简介|内容概要|作品赏析

编者按:如果说好的音乐在很多时候能让人产生共鸣,并具备安抚人心的力量,那么好的**或是好的电视剧更多则是揭示人性,从而,让人在看似虚拟的角色身上达到反省自己的效果。

印象里我只写过两篇影评,一篇是《死亡实验》,为了交作业;一篇是《山河故人》,为了给推荐影片的朋友和自己一个交代。而《城寨英雄》是我第一次看完后想要写点感想的剧集。

该剧的历史背景设置在上世纪中期的九龙城,即城寨。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此地"三不管"(国、共和港)的特殊社会状况,不受法律约束,不用偿命。能打即为话语权,帮派争相接管黄赌毒,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烧杀抢掠,牟取暴利。

故事简要说来就是段朝两家后人为了赶走帮派,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城寨而做出的种种努力,期间,他们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失去至亲,朋友反目,至爱被杀,却依然选择坚守。既能看到走火入魔式的拜金,不眨眼的变态,也能看到傻里傻气却可爱异常,让人动容的理想主义。

人称段师傅的段通天,在城寨开设八极拳馆,纳徒授课,为人磊落,一身正气。以一招"猛虎硬爬山"威震江湖的朝猛山,则以出卖苦力维持家计,日子虽清苦,但有位贤淑体贴的妻子和一对聪颖懂事的子女,倒也幸福知足。

两位八极大师皆为正人君子,惺惺相惜,不计前嫌,为了保护城寨,联合出力,多次打跑四处扰乱秩序欺负百姓的帮派混混。但二人都想着有朝一日能有场光明正大的对决,较出胜负,以证明自家八极才是最正宗最厉害的八极。

世事并不如人愿。城寨的最大帮派同乡会勾结杀手组织杀了段通天嫁祸朝猛山,以挑起两家恩怨,铲除发财路上的障碍。朝猛山一身傲骨,宁死不屈,报警力证清白,可谁料早有三位高手埋伏看守所,要取他命。

朝猛山被打成重伤,情急之下偷袭警员,在拿到钥匙后,带着污名逃出大狱。彼时,段家子弟手握棍棒威胁朝猛山妻儿,要其告知朝猛山藏匿之处,誓为段仇。朝猛山妻子护着一对儿女,不信丈夫会打死段通天,一再解释求饶。

以段通天之弟为首的段家子弟报仇心切,油盐不进,步步紧逼。此时,朝猛山推开大门,一句祸不及妻儿说出江湖之道,但段家子弟不依不饶。见势不妙,朝猛山之妻带着儿女躲进厨房,用石头凿开一小口,含泪推出儿女,让哥哥带着妹妹逃生。

朝猛山伤势严重,一再强调,没做过就是没做过,更没有使出猛虎硬爬山。谁知段通天之弟一口咬定朝猛山杀死哥哥,此时的朝猛山身负重伤,寡不敌众。妻子心疼丈夫,冲出来抱住朝猛山,于是两人活活被乱棍打死。

朝猛山之子朝阳带着妹妹朝霞跑去炮台避难,朝阳要妹妹在原地不要动等他回来,并勾手指约定不见不散。朝阳原路返回,亲眼看见父母跪地惨死,心痛万分。当他跑去炮台与妹妹汇合时,却已不见妹妹踪影。二人至此失散。朝阳则去了澳门,由三姨婆抚养。

十五年后,段通天之子段迎风和其叔当上了牙医,做起了生意,不再过问江湖。朝阳改姓埋名,换作左勾拳,即拳佬。从澳门坐船回到城寨后,做苦力,以送水为生,挨家挨户向人打听,一心想寻回十五年前走失的妹妹。

到这里,故事才真正开始。

拳佬虽回到城寨,但和小时候一样固执,充满正义感,路见不平必然相助,容不得一点沙子。他看见烂赌发和女儿鑫鑫被人打着追债便上前劝阻,并出手吓退了逼债的混混。鑫鑫连声感谢。烂赌发则一脸不悦,「谁要你多管闲事,本来挨顿打就算了,现在利息要番一番,你帮我还啊。」

拳佬问旁边的工头毕得了,遇到这种事你们都不管吗?毕得了说,「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你今天救了他,明天他又借钱去赌,输了再借,借了再赌。」拳佬不以为然,说遇见还会出手。拳佬肚子饿,路过卖红薯的,老板说七分钱一个,拳佬说自己只有五分钱。老板笑着说,「你也饿了一天了,拿去吧。」

拳佬很是感激,说,「你是我今天遇到的第一个好人。」拿着红薯看着眼前陌生的城寨,拳佬若有所感。当他打开用牛皮纸准备吃红薯时,却发现里面包着的,是一块石头,接着是拳佬的一声冷笑。

拳佬在鑫鑫的介绍下,晚上给一家理发店看门,并落脚。老板娘刁兰精明能干,爱财如命。毕得了及妻儿和舞女四姐妹都借住在刁兰房子里。虽说刁兰是一典型包租婆,账算得很精,但实则为人极为热心,对洗头妹鑫鑫百般照顾。她反复强调,女孩子要有钱在手里要靠自己。

接下来我就说说印象最为深刻的人物或是片段吧。

1,烂赌发。

死性不改,四处欠债续赌,被人打了就求爷爷告奶奶说好话,下跪磕头。烂赌发欠了恶霸之一的冯夏满钱,冯夏满便囚禁了他和并想他女儿鑫鑫。烂赌发被打断一只手,为了自保,卖了鑫鑫,还想着做冯夏满的岳父。冯春满说,「你想太多了,我把你当畜生,把你女儿当鸡而已。」拳佬和刁兰冒死救出鑫鑫,烂赌发被冯夏满关进铁笼暴晒,三天不进水食,以诱鑫鑫现身。

鑫鑫善良心软跑去救烂赌发,咬破手指用血为父亲润唇,找来石头砸锁弄得两手流血也不放弃,直到冯夏满出现鑫鑫还在拼命施救。以拳佬为首的众人再次冒死相救,猫仔打死冯夏满救出柯万长女儿。刁兰拳佬准备用送钵仔糕的车运鑫鑫烂赌发出城寨,告别时,鑫鑫依依不舍含泪道谢,而烂赌发却说,「女儿啊,赶紧走你不走不要拖累我。」

刁兰拳佬牙佬本以为烂赌发能痛改前非,和鑫鑫在城外好好生活重新开始,却不料烂赌发赌性不改又欠下赌债。鑫鑫并不知此前她辛辛苦苦在报社做清洁攒下给父亲的钱他又拿去搞赌。烂赌发和鑫鑫都被混混抓走要求还债,他很有经验地跟果栏莽谈判,「我女儿长得不错还没,能不能让女儿陪睡抵债,多少晚都可以。」果栏莽一听果然是个好主意便点头答应,一旁的鑫鑫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痛哭绝望地说道,「我是你女儿,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烂赌发说,「女儿可以再生,命只有一条,你看我手也只剩一只了,也只有你能救我啊。」果栏莽说「你命真苦,遇到这样的爹。」并叫众兄弟打断烂赌发一条腿。在拳佬牙佬刁兰赶来前,鑫鑫被果栏莽虐奸虐打,还留着最后一口气。刁兰抱着鑫鑫,鑫鑫说「老板,对不起。不能让你看到我写的文章了。」刁兰的手摸到鑫鑫流出的血瞬间崩溃,接着大开杀戒,所用招数刀刀毙命,在刺死果栏莽后双刀连续刺向其胸腔。刁兰因悲伤过度心脏骤停,拳佬牙佬多次猛拳击打抢救,刁兰才清醒过来,但有关鑫鑫已死的记忆消失。

编者按: 烂赌发应是编剧极为看重的人物,在配角里戏份颇多,或者说也是主角之一。演员对角色的塑造也极为成功。对一个屡教不改的赌徒来说,亲情、家庭都可以是换来筹码的资本,用来继续做翻盘赎本的美梦。烂赌发自私怕死,毫无尊严,跪着舔冯春美倒在地上的酒,像谄媚求怜,甚至可以亲眼看着自己女儿被坏人。一次次的教训并没有唤醒烂赌发,他反而更变本加厉,反正一无所有,反正贱命一条。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冯春美对烂赌发有过评价,「你比我厉害多了。对我来说,除我弟弟以外的人都是外人。你是除自己以外都是外人。」虽说冯春美心狠手辣坏事做尽,但对弟弟却疼爱有加,使得人物本身更加矛盾更加立体也更具吸引力。一个对亲生骨肉都没有一丝情感的人未免太过恐怖冷血。从这一点讲,烂赌发和冯春美到底谁才更坏?

毒王福寿金绑了柯万长的女儿柯德莉,女儿得救后福寿金逃跑。柯万长悬赏杀福寿金者得暗花,但福寿金是被花曼即朝霞报仇所杀,尸体在白天被发现,众人围观。烂赌发竟能无耻到将福寿金的尸体抬去柯万长面前邀功请赏,说福寿金为自己所杀。当柯万长问起细节时,烂赌发还一比一划演示。一个断手断脚的人能杀十五年前三大高手之一的福寿金,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了。

当一个人自身没有意识让自己有所改变,其他人的任何行为和言语都不会有任何作用,只会加深对力图说服者的厌倦与怨恨。一心想改变别人的人首先要改变自己,其次是改变想改变别人的想法。谨言慎行管好自己比什么都实在。当然,很多情况下,人想要自己的行为或者观点得到别人的认同并靠拢,但讲缘分,有缘人不必多言自能会意,无缘者多说无益切勿强加。

2,冯春美 。冯夏满的哥哥冯春美为断袖,说话阴阳怪气,但武功高强,为当年看守所的三大高手之一。拳佬牙佬为了保护城寨维护秩序成立了会,为民办事为民谋福祉。冯春美为了铲除会,免费发放筹码,开始时放水,让赌徒尝到甜头再出千让他们血本无归,倾家荡产,当他们意识到时已无法抽身。

冯春美下令若谁能杀了拳佬和牙佬便能取回欠条,债务一笔勾销。城寨人向疯了一样四处搜寻拳佬牙佬,并演戏引二人上钩。先是一小男孩说自己父亲快不行了,让拳佬帮帮忙。热心的拳佬自然义不容辞。男孩在家目睹拳佬被父亲暗算刺伤。恍然大悟的拳佬猜想牙佬也必然会遭暗算,便立即赶回会。只见一妇人把石灰撒向牙佬眼睛,从袖子中拿出刀准备出手被拳佬制止。

妇人十多岁的女儿手握小刀,全身发抖,恐惧的眼神里写满仇恨,然而他们之间并不存在一丝仇恨。烂赌发说拳佬受伤牙佬看不见了,便怂恿众人一起上。平日胆小如鼠的街坊对因自身贪念铸成的大错没有一丝悔改,竟能为私欲拿起武器,伤害曾有恩于己的人,何等的荒唐讽刺。毕得了对包围会的街坊说「拳佬牙佬平时拼死拼活帮我们,你们怎么能这样对他们?」「我们也没办法啊,谁让我们还有妻儿要养,杀了他们能抵债,别怪我们。」

编者按: 街坊们多"正义凛然"的借口,将自己的错轻而易举地转嫁于他人,还能说出「你们两条命能抵债能换我们大家平安,没办法。你们死了我们也好交差。」的话,这比让坏人毒打十顿还让人难受吧?可怕的不是坏人,是无知的恶。

不由地想起《驴得水》里铜匠对一曼致命的摧残,看着她将自己心爱的头发一段段剪短,直到旁边的人都看不下去了,铜匠仍不满意。让一曼继续剪,剪到满头窟窿,头发紧贴头皮才停下来。一曼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大叫一声,疯了。

我相信这世界好人很多,但我从不高估人性,更不会考验人性。每每看到这样的剧情总是让人心头一紧。剧集里让我们深恶痛绝的人很可能就存在于我们身边,更有可能就是隐性的自己。人需要提醒自己,时常反省,使得心里产生更多与无知之恶抗衡的力量。无知的恶也许不会被彻底消除,可能一直存在,能让它处于睡眠状态不被激活,或许已经算是一种成功。

3,刁兰。 从小被选去杀手组织进行训练,代号辛未。组织为了培养杀手必备的冷血无情,让年幼的杀手在杀光一屋子的人后才给他们饭吃。从进门前的战战兢兢到杀完人后的面无表情,十来岁的辛未完成的动作和其他小朋友完成洗碗的动作一样,是同一性质。在杀手组织里,辛未只能服从和执行,否则她就得死。

甲辰和辛未为同一批杀手,一起长大,喜欢辛未,对辛未也保护有加。他反复告诉辛未,「不要紧也不要害怕,最重要的是生存下去。」后来他们相爱,并他相约离开杀手组织。辛未在码头没等来甲辰,却不料他被地支先生截获,为了辛未的安全,他决定留下来并用匕首刺伤自己以表不会背叛的诚意。

后来辛未去了城寨,改名刁兰,当起理发店的老板。也许是过往太过血腥残忍,刁兰强迫自己忘掉过去,成了个抠门小气的市井小民,还时常热情忽悠进店的人,目的就是让他们多掏钱。反正只要有钱赚,刁兰便会两眼放光。但对需要帮助的人,她又毫不吝啬。比如对鑫鑫,对舞女四姐妹,对毕得了一家,嘴上说着钱钱钱,却一如既往地慷慨解囊。

编者按: 在我看来,刁兰是个伟大的人。凄惨任人摆布充满杀戮的童年,并没有侵蚀掉真实的刁兰,也没有泯灭她本性里向善的光辉。当她决心离开杀手组织,准备重新开始就是一种伟大的觉醒;她没有选择报复社会,没有选择伤害小朋友,没有选择让别人重复自己的痛苦是一种伟大的悲悯;她渐渐找回自我,恢复爱人的能力,弃恶扬善打抱不平是一种伟大的自爱。刁兰身上爱财如命的特质不仅不会让人讨厌,反而让人发觉她的可爱。

刁兰因一瓶荷兰水对牙佬心生爱慕。当牙佬要帮她检查牙齿时,由于牙痛几天没刷牙,害羞的刁兰竟不好意思张嘴。从一开始,刁兰在牙佬面前就有包袱,担心牙佬看到抠门的自己不温柔的自己,所以一直极力维护自己的完美形象。刁兰和拳佬一起状态则完全不同,她没有任何包袱,嬉笑怒骂抠门贪财完完全全展露着真实的自己。毫无疑问,最后他们在一起了。

朋友也好伴侣也罢,在任何后天关系里,大家都是在寻找和自己有话说,让自己舒适放松做自己的人。看似容易,实则很难。的人也许很快就能遇到,而有些人一辈子也可能遇不到,多数人在将就的关系里浑浑噩噩就走完了一生。祝福有缘人。

4,杨竹銮。 杨记糕点的老板,平日里为人忠厚老实,独善其身不愿过问江湖,隐藏得极深,他其实是杀手组织的头目天干先生。被福寿金暴打成重伤,还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关心伙计仗义疏财,没人知道他武功超群,早在十五年前就练成铁布衫,已经到了刀枪不入的地步。段通天之弟亲眼目睹哥哥被杨竹銮所杀,手法极为凶残。杨竹銮威胁他,要他嫁祸朝猛山,否则必遭灭门。而杨竹銮藏在城寨的原因只有一个,垄断黄赌毒,培养出一个最会赚钱的帮派。

杨竹銮在杀柯万长时说,「无情就是无敌。福寿金的弱点是毒,冯春美的弱点是他弟弟,你的弱点是太爱女儿。而你女儿还不是你女儿,是我女儿。」柯万长是当年三大高手里武功最高的,在城寨势力最大,无数轻贱弱者,但对柯德莉百般疼爱,视其为掌中宝,怕女儿恨他,他隐瞒了自己做偏门生意的事实。他本可以炸死拳佬牙佬等人,却因女儿的出现放弃引爆的机会。

编者按: 最危险的人可能最和善,阴险者善于用伪装术骗取他人信任。「无情的人无敌。」我不知道是否真的存在无敌的人,但我想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弱点任何软肋,那他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毫无顾忌地践踏欺凌他人?可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铁布衫虽刀枪不入,但也有致命罩门,能让发功者瞬间破功。在牙佬、泰婆、刁兰的协助下,拳佬感应到杨竹銮的罩门在太阳穴,立即出手发力,使其破功,最终丧命。

在甲辰装有断肠草香包的催化下,刁兰想起自己曾拿着毒手帕替朝猛山包扎手臂的情景,遂向拳佬坦白。拳佬看着眼前心爱的女人又想着杀父之仇,心里矛盾不已,痛苦万分。高烧迷糊中告诉了妹妹朝霞。失魂落魄的刁兰推开理发店的门,发现朝霞坐在里面。朝霞说,「你自己选吧,三杯酒里两杯有毒。」刁兰一秒都没想,三杯酒接连喝下。朝霞有些出乎意料,她告诉刁兰「酒里没毒。你那时才几岁,不能怪你。应该给一个诚心悔改的人机会。」相比柯万长利用女儿说自己隐退江湖,摆一桌鸿门宴想炸死包括龙成虎在内的狡诈来说,刁兰有什么理由不被原谅?

而拳佬在被甲辰打瞎后,刁兰成了他的眼睛。拳佬也选择了原谅,因为他知道什么才是最值得珍惜的,选择仇恨的人永远都不会快乐。人需要爱人,也需要被爱。两人经历数次生死,走过风雨后,被他们愿意为对方交付自己生命的无畏打动,为真挚的爱动容。在世间,能与一个爱自己自己也爱的人相守,一生相伴,夫复何求?

5,龙成虎。 剧中花曼一角很出彩。不过,我最喜欢的角色是龙成虎猫仔,个性清高孤僻,沉默少语,孝顺善良。虽为三届拳王,但对柯万长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当手下兄弟两次让他另立山头愿跟随左右,他也不为所动。泰婆劝他擂台上不要下手太狠逢人便取人性命。他说「上了擂台,拼尽全力才是对对手最大的尊重。若我手下留情,死的那个人可能是我。」更多时候,龙成虎通过打拳获得的是一种自我认同,一种价值的实现。

柯德莉后来喜欢上嘴笨可靠但能给他足够安全感的龙成虎。在其他人面前做冷酷无情的老虎,但在自己爱的人面前就是乖巧的小猫。当得知闺蜜要去英国继续留学时,柯德莉虽心动但柯万长已死,生活也早已不同以往。看着曾经要好一身洋装的闺蜜讨论未来,眉飞色舞,而今穿着粗布衣服的她只能选择默默听着,大家已无共同话题。曾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柯家大**,心里何等失落,一想便知。龙成虎瞒着泰婆柯德莉又去打拳,就是为了凑够钱买张去英国的机票。柯德莉知道真相后紧紧抱住猫仔,说「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但她现在想要的是踏实的平淡。」

编者按: 要一直维持朋友的关系,彼此的差距不能太大。我觉得可分三种情况:1,精神和物质都差不多,这种最理想。既能精神上给对方支持,又免除一方因物质而产生的自卑感,至于另一方是否会产生优越感,我觉得可能有,但并不会多。2,精神合拍。大家各过各的但有的聊,能没有顾虑地说说话,也挺好。3,物质相当。一起做SPA,逛逛商场,品品红酒,打发时间,提升一下生活品质,也不错。

我认同剧中借段通天之口传达出的价值观,「强者是为了保护弱者而存在的。」固执的理想主义者,在冷漠麻木者看来天真可笑,但前者可能更具行动力去改变去实践去创造。任何时代都缺乏这样的人,但却从不缺少麻木者。世界需要被点亮,再泛起璀璨星光。

而完全纯净的世界根本不可能存在,有善就有恶,有白就有黑,有正就有邪,万物相生相克,对应存在。有人的地方即有地狱、人间、天堂,三界转化也不过是刹那之间,心里所想即为眼前所见。我也是看完后才知道,去年的TVB把最佳剧情奖颁给了《城寨英雄》,实至名归。陈展鹏和胡定欣也纷获视帝视后,付出能得到认可,应是又幸福的事情,替他们高兴。

如果有人看完我写的这篇剧评,我知道,那一定是因为《城寨英雄》真的值得一看。

2017.4.25凌晨

制片人是做什么的(揭开制片人的神秘面纱)

《英国文学·哈罗尔德·品特·看管人》作者简介|内容概要|作品赏析

作者简介 哈罗尔德·品特(1930— )是英国当代著名剧作家,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之一,生于伦敦东部哈克尼一个犹太人的家庭,父亲是女装裁缝,家境不够富裕。他的整个青少年时期,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下度过的;而在伦敦东区,他亲眼看见了工人生活的实况。这些都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潜在的影响。1948年,品特到英国艺术学院学习; 1950年开始写作,并参加剧团演出;1956年和女演员维维恩·麦钱特结婚; 1957年,他写出第一个剧本《一间屋》,从此成了专业作家,但有时仍参加演出或担任导演。在法国荒诞派戏剧的影响下,他积极进行新的戏剧实验,向英国的戏剧传统挑战,很快便引起了人们的注目。他的作品新颖精炼,形式多样,有独幕和多幕舞台剧,也有电视剧和广播剧;主要作品有《一间屋》 (1957)、《升降机》 (1957)、《生日晚会》 (1958)、《看管人》 (1960)、《侏儒》 (1961)、《搜集证据》 (1962)、《茶会》 (1965)、《归家》 (1965)、《昔日》 (11)和《虚无乡》(15)等。其中三幕剧《看管人》曾于1960年作为最佳剧本赢得晚会标准戏剧奖和纽约报纸同业公会的专栏奖,可以说是他最成功的剧作之一。正是这一剧本确立并巩固了他作为戏剧家的地位。两幕剧《归家》1967年获百老汇剧评家奖。品特除剧本外也写诗,还改编过**剧本。13年,品特获奥地利欧洲文学奖。

内容概要 《看管人》是部三幕剧,剧中只有3个人物、米克,28—29岁,是个成功的小商人;阿斯顿30多岁,是米克的哥哥,因接受电击疗法而变得迟钝,无法工作;戴维斯是个流浪的老头儿,穷困潦倒,沾染了不少坏的习气,又懒,脾气又坏,又软弱,又爱骗人。米克给阿斯顿买了一所被弃置不用的破旧房子,其中只有一间能住,即使这一间也常常漏雨,所以“天花板上挂着一只桶”。第一幕开始,阿斯顿把戴维斯带到房子里,出于同情,让他住在那里: 阿斯顿和戴维斯进门,阿斯顿在先,戴维斯在后……阿斯顿穿一件旧的粗花呢大衣,里面是一套薄而破旧的深蓝色细条子单排扣衣服,一件毛衣,一件退色的衬衫,带上一条领带,戴维斯穿一件旧的褐色大衣,不象样的裤子,一件背心汗衫,未穿衬衣,穿着便鞋,……戴维斯脱掉他的大衣和长裤,“试试他的体重和身长”。第2天早晨,阿斯顿抱怨他晚上说梦话,他却诬说是隔壁的黑人:“我没有叽哩咕噜说话”,“我没有做梦,我一辈子从来没有做过一次梦”,“我告诉你实话,也许是他们,黑人”,“你听到的是他们。隔壁。也许是他们黑人在发出声响,隔墙传过来的。”阿斯顿出门,要他照管房子,对于这种信任,他感到惊奇,不敢相信:“你现在肯定,你肯定你不介意我呆在这儿吗?”阿斯顿把钥匙交给他出去之后,他东翻西看,正当他提起一只箱子想打开它时,米克出现了;米克抓住他的手臂,把他按倒在地板上。米克放开他,他不安地扭动着身体。米克注视着他,表情冷淡地说道,“这是什么把戏?”结束了第一幕。第二幕以米克和戴维斯的对话展开。米克抱怨他哥哥太懒,主动提出让戴维斯看管房子: “他就是不喜欢工作,非常不喜欢工作”;“我向你提一个建议,你是否愿意留在这里,作看管人?” “我希望这个地方能依靠一个象你这样的人,留心看管各种东西”。其实米克并非真想让戴维斯作看管人,而是引诱他充分揭示“自我”。戴维斯自身的弱点使他对米克说了不少阿斯顿的坏话; “他是个可笑的家伙”,“没有头脑”,“他发疯了”,“出于恶意,他疯了,他快完蛋了”,等等。第二幕以阿斯顿大段的回忆和讲述他的生活经历而结束,他先是回忆接受电疗之前的情况:“他们总是习惯于听我说话”,“在工厂里也一个样。站在那儿,或者在工间休息时,我常常……谈论一些事情。而这些人,不论何时,只要我……说些什么,他们常常听我说话。这没问题。麻烦在于,我时常有一种幻觉”,“某种谣言肯定已经流传开来”,“我认为人们已经开始变得可笑了”,“我不能理解这种现象。后来有一天,他们把我送到伦敦郊外的一家医院里。他们……把我弄到那儿。我不乐意去。……我试图逃跑,有好多次。但是……很不容易”。接着,他回忆了接受电击疗法的过程: “他们告诉我我有毛病,听说他们已经做出了检查结论”,“这些玩意儿看起来象大铁钳子,上面有电线,电线上联接着一个小机器。它们是电动的”,“突然地,这位主治医生把那些铁钳子放在我的头盖骨上”。由于他没有完全照医生的要求去做,他的思维变迟钝了: “我不能把我的思想集中起来。”第三幕,戴维斯利用阿斯顿的自白,忘恩负义,梦想自己可以成为房子的管家。当阿斯顿说他们合不来,要他另找地方时,他却俨然以主人自居,逼阿斯顿出走: “不合适?得了,我可以告诉你,我是作为看管人留在这儿的! 懂得吗? 你的兄弟,他已经告诉我,嗨,他已经告诉我这工作是我的。我的! 所以我就留在这儿。我就要成为他的看管人了”,“你! 你最好另找个地方去!” “你最好走”。他甚至用刀子指向阿斯顿的肚子。这时米克进来了,态度骤变,雷霆;他对戴维斯说: “你是个多么奇怪的人。……自从你来到这所房子以后,这里除了麻烦以外就没有别的了。老实说,你说的话没有一句顶用的”,“你是凶暴的,你是反复无常的”,“你不过是一头没有进化的野兽!你是个野蛮人”。他告诉戴维斯房子由他哥哥照管,“我哥哥可以管它。他能对它修缮,他能装饰它,他能做他想做的事。……我是在帮他的忙,让他住在这儿。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我要让他去干”。戴维斯面临被轰走的处境,乞求阿斯顿让他留下:“我将会为你照看这房子,为了你,……我将是你的人,你下命令,只需下命令”,“我会帮你盖起你的工棚来的,那就是我要做的! 我会帮你的! ” “我将为你做事! ”但是,不论他怎样说,最终还是被轰走了,从而失去了最后改变生活的机会。全剧结束。

作品鉴赏 这是一部典型的荒诞派剧本。品特的作品明显受贝克特、卡夫卡等人的影响,与法国荒诞派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表现人的失去“自我”,在一个荒诞不经的世界里茫然不知所措,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绝。等等。但是,品特也有自己的特点: 作品的背景是战后英国人的日常生活; 人物是资本主义社会常见的人物,如失业者、小职员、资本家以及形形 *** 的下层人物。他的作品常常把世界不可知的观点推到其逻辑的极端,环境缥缈不定,隐约不清,影影绰绰,似是而非。《看管人》这个剧本明显体现了品特的特点,3个人物一个是小商人,一个是无法工作的下层人,一个是穷困潦倒的流浪汉。剧本的背景是英国战后的社会现实和普通人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是伦敦东区的写照。《看管人》主要表现戴维斯如何想方设法保持呆在一间房子里的权利,但由于自己的过失终于被驱逐,这在作者笔下有着巨大的悲剧意义。品特作品中的戏剧冲突往往围绕着一间闭塞的屋子发生。这间屋子代表一个人在荒诞的世界上所能把握的仅有的一点东西,而屋外则是不可知的、可怕的一切。因此“一间屋”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品特自己承认,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从一间屋得到启发。他说: “两个人呆在一间屋子里——我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屋子里的两个人打交道。幕启,意味着提出一个包含许多可能性的问题。这两个人呆在屋里会发生什么事情?” “显然,”他又说,“他们害怕屋子以外的东西。屋子外面是一个向他们压下来的可怕的世界。对你对我都同样是可怕的。”这就引出品特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威胁”。有些西方评论家抓住这个突出的特点,把他的戏剧称作“威胁的喜剧”。在荒诞派的概念里,这种“威胁”正是个人在一个陌生环境里的压迫感,是将颓废悲观情绪转化为一种“形而上的痛苦”。事实上,《看管人》第二幕结尾处阿斯顿的自白所表明的就是这样:“我老是坐在我的房间里。……在我的房间里,我把所有的东西,所有我知道是我的东西,都归置好,整整齐齐地,但是我并没有死。问题是,我本来早应该死了。我早应该死了。……我现在不同人谈话。我避开象那个咖啡馆那样的地方。我现在再也不到那些地方去了。我不同任何一个象那样的人谈话。”品特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完全遵循荒诞派作品的“模式”,他们缺乏丰满的血肉而象梦幻中的影子一样在舞台上游荡。有人责备品特笔下的人物“没有社会存在”。品特回答说,他本来就不想写“有社会存在”的人,而是要写站在“存在边缘上”的人物。这种人物没有身份,没有来历,没有前后的一致性。品特的《侏儒》 中一个人物曾问: “你是谁? 我很清楚地看见你。但我要问,你是谁?你是许多折光的汇合吗?”其实,这也是可以向 《看管人》里的人物提出的问题。例如老流浪汉戴维斯,他一直说要去钖德克普取他的,“我把它们留在那儿。……它们证明我是什么人! ……它们告诉你我是谁! 你知道! 如果没有这些证件,我就没法动了”,但是他永远去不成钖德克普,要么没有鞋子,要么鞋子不合适,要么天下起雨来,结果就永远说不清他究竟是谁。《看管人》通过戴维斯和阿斯顿的对话还涉及到种族问题,认为种族歧视的感情会影响和平。但剧本并未直接道明这点。实际上,和其他荒诞派作品一样,《看管人》表现的是人物间的隔绝,是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正如品特所说,人们“不是不能(通过语言)互相沟通,而是有意识地回避沟通。人们之间的沟通是可怕的,因此,他们宁可文不对题,答非所问,不断地谈些不相干的事,也不愿涉及他们关系中最根本的东西”。《看管人》里的对话明显有品特所说的这种特点,因此这段话可以当作理解剧中对话的一把钥匙。《看管人》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语言简练,对话常常停顿、重复并出现沉默的场面,这些都是作品在手法上的特点,需要仔细品味。

关于政治风云人物的问题

源丨华谊兄弟研究院( ID: HBresearch)

就一部**作品而言,制片人就好比是一个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的项目经理,从资金到人员再到销售,全都由制片人来负责,在很多情况下,一个项目的确立,也是由制片人来操作。制片人在节目生产过程中是最高的领导。①中国**制片人协会理事长、中国**家协会副 明振江曾指出:“制片业是**产业的龙头,制片人是**成功与否的第一责任人,是**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关系要素的总协调人、总负责人。制片人不仅应该精艺术、懂技术、擅经营、会管理,还应该具备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具备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情怀。”②制片人之于一个**作品以及整个**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本期笔者将通过编译刊发海外**学者研究成果的部分内容,介绍**制片人这一职业的有关情况,希望读者能够更多了解**业中的这一重要人物。③

制片人的头衔

对于重要**的大多数高级职位,行业协会或工会制定了严格的准则,规定谁可以进入演职员名单以及如何获得署名。例如,编剧协会(WGA)只允许三位编剧(或两人或三人共同创作)参与一部**。如果你写的台词太少,则不能上编剧名单。同样,除了特殊情况,导演协会(DGA)只允许一名署名导演。此类机构还规定其成员的**制作环境和职权。

但上述规定并不适用于制片人,这意味着制片人名单更长,不一致,没有约定标准。有些人可能担任某项目的联合制片人,而在另一个剧组担任同一职责的可能只是副制片人。在**业(例如在某个工作室内),会有一些惯例,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整个行业推广。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总结出一些制片人头衔。最常见的头衔有:

制片人 ——负责整个制作过程的最高级别制片人(类似于首席执行官),不论是独立负责**的制作还是与其他制片人合作。

执行制片人 ——通常与项目背后的投资方和/或工作室有关的人物。

联合制片人 ——**制作的重要参与者。当一部**是由多家公司和/或多个国家联合制作出品时,也包括当地的制片人。

现场制片人 ——从实地和后勤角度规划实际拍摄过程的人。

副制片人 ——副制片人头衔的职责是最模糊的,很多时候什么都要管。有趣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副制片人头衔已经失去了意义,如今这一头衔主要授予这一行业崭露头角的新人。

制作一部**需要多少制片人?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制作一部**平均需要1.5名制片人。在20世纪70年代,这一数字开始缓慢上升,到21世纪前十年,增速加快,并在2018年达到平均制作一部**需要4.6个制片人。

各类制片人的平均数量均有所增长,但执行制片人的人数增幅最大,平均每部**的执行制片人数量从1949年的1人增至2018年的2.6人。在21世纪前十年,联合制片人增长迅速,这可能是众筹资金不断增长的缘故, 人们通过投资**获得制片人头衔。

如上图显示,各制片人头衔越来越多,但研究认为现在很难确定其未来的走向。为了说明制片人头衔的总体变化,该项研究创建了以下图表,数据相同,但重点放在了每年进入制片人名单的比例。

如图所示,在20世纪50年代,在所有制片人名单中有五分之四是以“制片人”形式出现的。之后,制片人头衔开始细分,当下仅有约三分之一的制片人头衔是给“制片人”的。

高产制片人调查

看看从授予第一个头衔开始时“制片人”头衔的平均数量。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生涯越来越不乐观。从1950年开始,“制片人”平均会继续制作6部**,但从2000年开始,“制片人”的产量减少了一半以上,目前只有2.5部**。

关键是“截至目前”。制作一部**可能需要很长时间,需要人力、权限和资金,因此指出2016年出现的制片人只制作了一部**似乎是不公平的。

平均而言,一个“制片人”在第一部**上映后的五年内会制作多少部**?答案相当令人惊讶。尽管**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制作呈爆炸式增长,制片人头衔也愈加碎片化,但在过去50年里,在正式“制片人”的第一个五年职业生涯里,平均制片数量保持不变。因此, 如果有人以“制片人”的身份发行一部**,那么他们有可能在五年内再发行一部**。

副制片人的头衔真的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徒有虚名吗?

关于制片人头衔,我想看看“副制片人”头衔背后的数据。正如之前所讨论的,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获得制片人头衔。不过,我们可以看看最终获得“制片人”头衔的联合制片人的数量,这可以提供一个线索,说明副制片人路线对进入顶级制作的作用有多大。

事实证明, 更多人是从“副制片人”,而非从现场制片人或助理制片人晋升成真正的“制片人” 。事实上,助理制片人的职业发展速度极慢,只有不到1%的助理制片人转正为“制片人”。

对制片人的另一种划分方式

开展该项研究的海外学者在与其他制片人交流时,了解到制片人的头衔体系主要与他们拥有的权力有关,而不是他们如何行使权力。因此,还可以将制片人的类型做如下划分:

人际制片人 ——此类制片人拥有出色的人际关系技巧,他们利用魅力、人脉和热情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善于识人。

投资制片人 ——他们有资金渠道,无论是自己的钱,还是筹钱。

实用制片人 ——通常都是从**拍摄的岗位晋升上来的,比如现场制片人或者第一副导演,所以他们很擅长做事。

被动制片人 ——作家、导演或演员,他们想拍**,但又不想等着被他人雇用。但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他们宁愿不制片,选择边走边学。

创意制片人 ——此类制片人专注于**的内容,追踪优秀的剧本、书籍、演员和其他人才。

上述制片人类型并非相互排斥,大多数制片人都有他们擅长的特殊优势。遗憾的是,无法用数据来跟踪这一点,只能自己在行业社交活动中进行实地调查。

结语——兼对本文所引研究成果的说明

谈到**制片人这一职业,尽管我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市场,但国内制片人群体仍有待发展壮大,工作理念及制度仍需完善。目前中国**制作中导演的作用非常大,甚至可以说兼任了制片人; 现在名义上的制片人,更倾向于制作阶段的‘制’,实际上是制片 主任 的概念,负责帮着花钱。 制片人应该是一个对项目负责到底的组织者,中国需要制片人制度,按照制片的规律来做**。④

本文所引用的该项研究,其数据来自多个渠道,主要是IMDb、The Numbers、Wikipedia、Box Office Mojo和OMDb。数据涉及在这些网站上列示的所有剧情片。**类型分类用IMDb的数据。因为制片人可涉猎多种媒体,所以该项研究的数据库中不包含那些从**行业转到电视行业不再是**制片人的制片人。同样,一个成功的电视制片人如果跨界到**行业,那么他们的第一部作品将会是一部非比寻常的**。

、数据及有关资讯源于网络,归其权利人所有。

引用及参考资料

①人民网,冷冶夫,《职业制片人的发展趋势》,s://w.url .cn /s/ABFK6

②④金羊网,《中外知名制片人齐聚国际制片人论坛纵论**热点话题》,s://w.url .cn /s/ARGGZZe

③原文见Stephenfollows :On erage,how many films does a producer produce?,

s://w.url .cn /s/AjGlMa3

原文标题:如何成为一名**制片人?

责编 | 竖

>>>编剧帮现诚邀特约撰稿人,如果您对编剧行业、产业有真知灼见,或想向行业吐露心声、分享心得,亦或擅长影评剧评,都欢迎您 微信 联系我们:bianjubang002

E N D

宣传、转载联系 ◇ bianjubang002

编剧经纪、剧本经纪业务联系 ◇gangqinshi01

已同步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搜狐自媒体 | 百家号 | 微博 | 豆瓣

| 知乎 | 简书 | 一点资讯 | 企鹅媒体

剧评丨人性之中的变与不变

徐彬彬,1916年起,继黄远生担任上海《申报》、《时报》驻京特派记者,《京报》创刊后,又被聘为特约撰述。他以熟悉历史掌故著名,所写新闻通讯注意有关人物历史背景的介绍,文笔美畅又富于趣味,很能引人入胜。他对中国传统戏曲也很有研究,是民国初年著名的报刊剧评专栏作家之一。

徐彬彬,民国初年一批有影响的新闻记者之一,江苏宜兴人,任上海《申报》和《时报》驻京特派记者,其通讯文笔流畅风趣,反来曾主编《北京》、《大公报》副刊,专干文学,娴于经史,所写随笔等均受读者欢迎。

到清朝末年,新闻电报开始减半收费。民国成立后,北洋交通部特地颁发了《新闻电报章程》,规定:“国内往来新闻电报,华文明语电报每字收银元三分,英文明语每字收银元六分。”(据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新闻电报费用的降低,使报纸可以更多地使用专电。

有线电报的不断架设、电报费用的降低以及铁路线的延伸,使当时的各大报纸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建立通讯网成为可能,这在客观上也对中国报业在民国初年开始由“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过渡、确立新闻在报纸上的“中心地位”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1912年10月起,《申报》上就开始出现“北京特派员”的名称。《时报》、《新闻报》等沪上大报为了在竞争中不落下风,也纷纷聘请驻北京的特派员。黄远生、邵飘萍、徐彬彬等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代名记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他们为远在上海的报馆,或拍发专电,或撰写“特别通讯”。电讯在这些报纸上所占据的版面越来越多,遇到重大政治,甚至会整版地刊登电讯。因为电讯数量很多,报纸开始将电讯分为专电、外电、通电、公电等种类。

所以说,电讯的增多大大提高了报纸的新闻报道水平。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我国新闻界曾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报刊政论家,现在则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新闻记者,他们是黄远生、徐彬彬(凌霄)、刘少少、邵飘萍、林白水、胡政之、张季鸾等人,其中黄远生和徐彬彬、刘少少,有民国初年新闻界“三杰”之称。这些名记者大都是留日学生,受过资产阶级教育,有一定的现代新闻学知识和办报经验,有敏锐的思想,有熟练的驾驭文字的能力,他们为中国报刊向新闻时代的转变做了重要贡献。

“民初三大名记者”:黄远生、刘少少、徐彬彬。

徐凌霄(1888~1961)

笔名彬彬、凌霄汉阁主。江苏宜兴人。

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伯父徐致靖是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的积极支持者,他深受影响。民国5年(1916年)起继黄远生之后担任上海《申报》、《时报》驻北京特派记者,撰写《北京通讯》,由于他对当时一些政界要员的身世经历较熟悉,通讯报道中常透露一些有趣的内幕材料,文笔流畅,颇受读者欢迎,成为民国初期最负盛名的记者之一。邵飘萍的《京报》创刊后,他应邀担任特约编辑,主编副刊并撰写剧评。从民国16年(1927年)7月起,曾和其弟一士合撰《凌霄一士随笔》,在《国闻周报》上连载,达10年之久,内有不少新闻界的掌故。30年代前后,担任天津《大公报》、《戏剧周刊》和《小公园》主编。1961年逝世于北京。

袁称帝时,张季鸾和曾通一、康心如等创办《民信日报》,任总编辑,每天撰文抨击。袁死黎继,他任《新闻报》北京特约记者,以"一苇"通信和《申报》的"飘萍"通讯、《时报》记者徐凌霄的"彬彬"通信同时脍炙人口。

徐凌霄和他的《古城返照记》

徐凌霄,原名徐仁锦,笔名霄、汉、凌霄、凌霄汉阁主、彬彬、烛尘、一尘等,徐凌霄这个名字,就起源于他的一个最常用的笔名。他原籍江苏宜兴,祖父那一辈起,因应顺天府乡试而入了宛平籍,成了北京人。他出身世家,父兄辈中有不少人在晚清的政坛中赫赫有名。他的伯父徐致靖,官至礼部右侍郎,堂兄徐仁铸官至湖南学政,另一个堂兄徐仁镜,官至翰林院编修,都倾向于维新变法,都是著名的维新派官员,也都因此在戊戌中获罪。一个被判绞监候,两个被革职永不叙用。受家世的影响,徐凌霄青少年时代受过很好的儒家传统教育,长于文学,娴于经史。后来又考入了北大前身的京师大学堂,学习的是土木工程,但他一生中主要从事的,还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活动。

徐凌霄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首先是一个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从1910年起,他从事过三十余年的新闻工作。曾先后为上海的《时报》、《申报》,北京的《中国新报》、《京报》、《实报》,天津的《大公报》等著名报纸撰写过通讯和评论。并担任过北京《京报》、《晨报》和天津《大公报》的副刊主编。在应聘为上海《时报》驻北京特派记者期间,他用彬彬这一笔名,为该报撰写了大量的北京通讯,以观察细致、剖析入微、才思敏捷、文笔美畅,蜚声于时。一度和黄远生、刘少少并称为民初三大名记者。刘少少脱离报坛后,又和黄远生、邵飘萍一道,被当时的新闻界誉为“报界三杰”。其次,他还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掌故家。他亲身经历过戊戌以来的一系列重大的政治,结识过不少清末民初的朝野政要和遗老遗少,既熟悉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又十分注意相关资料的积累,对清代历史烂熟于胸。他在北京《京报》、上海《时报》等报上开辟的《凌霄汉阁随笔》、《凌霄汉阁谈荟》等专栏,以及和他的胞弟徐一士合作在上海《国闻周报》等刊物上开辟的《凌霄一士随笔》、《曾胡谈荟》等专栏,所写的就是这一类历史掌故文章。这些文章,累计达一百多万字,后来都结集成书,成为海内外清史和近代史研究工作者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读物。再次,他还是著名的诗人和剧评家。作为诗人,他所擅长的是旧体诗词,青年时代就以诗名于时,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他和袁寒云、沈南雅、徐半梦等人的唱和之作,曾被当时人誉为“京师四才子”。作为剧评家,他对京剧的历史、流派、剧本、角色和唱腔,都有十分精湛的研究,他在上海、北京等报上发表的以“凌霄汉阁评剧”为栏目名称的剧评,和他在主编《国剧月刊》时所写的剧评,都脍炙人口,拥有众多的读者,井深为演艺界所推重。青年时代的著名京剧演员如余叔岩、奚啸伯、梅兰芳、程砚秋等,都曾经得到过他的指点和奖掖。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成就之外,徐凌霄还是一个有影响的家。其代表作就是他所写的《古城返照记》。这部从1928年9月1日起,每天在上海《时报》上连载,到1931年2月才全部刊完,是一部80余万言的鸿篇巨构。内容从1793年即乾隆58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到热河行宫觐见引起的一系列纠葛写起,到1916年袁世凯帝制失败结束,时间跨度达一百多年。全书以这一段时期的历史为经,以虚实相间的人物和故事为纬,在这样的一个框架内,结合有关的情节,对北京这座古城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建筑、戏剧、宗教、、语言、和民情民俗等各个方面,用文学的语言,作了详尽的描述。其间,还穿插了不少和北京这座古城有关的、趣味盎然的轶闻轶事和历史掌故。新闻工作者的丰富阅历,历史掌故家的渊博学识,戏剧评论家对京昆艺术及其发展源流的深刻了解,以及家写人叙事状物的生花妙笔,在这部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从某种意义说来,这部不啻是一部全面了解清末民初的北京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可以与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等名篇比肩的煌煌巨著。是应该在中国近现代的史中占一席之地的。

在中国,自从近代化报纸诞生以来,报刊和文学就始终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利用报刊的版面长篇连载,有着一百年以上的历史。最先使用长篇连载这种形式的报纸是上海的《申报》。这家报纸从1873年1月4日起,即在副刊《瀛寰琐纪》中连载蠡勺居士翻译的英国《听夕闲谈》。稍后,1879年创刊的上海《汇报》和1882年创刊的《字林沪报》,也都刊有连载。这些都可以算是报纸“长篇连载”这种形式的初步尝试。此后,这种方式逐渐为各报刊所普遍用,不少著名家的作品,如巴金的《家》《春》《秋》,茅盾的《腐蚀》,老舍的《四世同堂》,张恨水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都是先在报刊上连载,受到欢迎,最后才由出版部门结集出版的。徐凌霄的这部《古城返照记》也属于这样的作品,刚开始连载,就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当时就有不少读者致函《时报》,询问全书出版的消息。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安排付印,此后迭遭战乱,遂被搁置,这是很令人惋惜的。

现在,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这部终于由北京日报同心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这是很值得高兴的一件事,的作者徐凌霄已于1961年逝世。这部充满了知识和趣味的文学作品的出版,不仅为读者们提供了一份高品位的精神食粮,也将是对徐凌霄这位在中国新闻史上以通达古今淹博多识著称的老新闻工作者的一个很好的纪念。

……幸喜当时有一位谈剧名家凌霄汉阁主(原名徐凌霄),学通中外,文笔隽健,对于挖掘京剧的精华,致力极深,他曾《大公报》、《京报》创办戏剧周刊,维护京剧,不遗余力。我庆得知音,与他通讯投稿……研究所每月出版一期《剧学月刊》,刊载当代名家徐凌霄、陈墨香、杜颖陶等人的文章论著……

……还提到一些旧北京副刊上能写文章的人,比如徐凌霄和徐一士……

梅兰芳谈昆曲:……「我先从北京唱开了昆曲,观众看了并不讨厌。每次叫座的成绩,往往超出我的预计之外。舆论上也都用很好的批评来鼓励我。这一来引起了社会上多数人的注意,有两个大学里面,还增加了研究南北曲的一门课程。聘请专家去教授,当地报纸如顾君义主编的「又新日报」,邵飘萍、徐凌霄、王小隐办的「京报」都常发表有关昆曲的消息和评论。」……

徐凌霄《旧都百话》关于酸梅汤有这样的记载:

暑天之冰,以冰梅汤为最流行,大街小巷,干鲜果铺的门 口,都可以看见“冰镇梅汤”四字的木檐横额。有的黄底黑字, 甚为工致,迎风招展,好似酒家的帘子一样,使过往的热人, 望梅止渴,富于吸引力。昔年京朝大老,贵客雅流,有闲工夫, 常常要到琉璃厂逛逛书铺,品吕骨董,考考版本,消磨长昼。 天热口干,辄以信远斋梅汤为解渴之需。

徐凌霄遗著《古城返照记》问世

与黄远生、邵飘萍并誉为我国报界早期三杰的徐凌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的京味长篇纪实《古城返照记》,日前由北京日报集团同心出版社隆重推出。北大教授、著名学者吴小如先生为该书作序,人大新闻学院教授、著名新闻史专家方汉奇教授撰文称“这部不啻是一部全面了解清末民初的北京的百科全书。”

徐凌霄先生从事过30余年新闻工作,昔日应聘为上海《时报》驻京特派记者期间,为该报撰写了大量的北京通讯和随笔,蜚声于时。由他创作的《古城返照记》1928年9月至1931年2月在上海《时报》连载刊出,一时洛阳纸贵,好评如云。这次结集出版,约60余万字,分上下卷。上卷反映袁世凯称帝前后政坛人物明争暗斗种种鲜为人知的故事;下卷记述京剧的发展、变迁及历史上几位著名演员如谭鑫培、梅兰芳的“走红”史。

……

这些新型知识分子报国的方式也改变了。他们不是前代士大夫靠科举做官“兼济天下”了,而是从事各种类型的知识性的活动,对社会、国家产生影响。如徐凌霄曾在京师大学堂学土木工程,本来打算搞工程设计,曾到长江考察,后来蒿目时艰、目睹腐败,愤而给报纸投稿,引起了社会关注,遂进入了新闻界,成为民初与黄远生、邵飘萍齐名的三大名记者。后来徐凌霄与其弟徐一士都以写作谋生,并借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徐凌霄的《古城返照记》是他的代表作品,此时他与叔父徐致靖及堂兄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了,这本书中所反映的思想观念是在他们的基础上又向前进了一步。民初徐凌霄给上海报纸写专栏“北京通讯”,外交家顾维钧出使北美,爱读徐凌霄写的“北京通讯”,称赞他的文章“有组织、有思想”。可见徐凌霄虽然出身于旧式士大夫家庭,但其思想颇能跟上时代,一点不落伍。

草草一看,《古城返照记》很像旧式文人写的笔记掌故,零零碎碎记载一些有趣的以为谈资。实际不然,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部以记述掌故轶闻为主的长篇,其中有人物、有故事,虽然人物形象不是那么鲜明,故事情节也缺少戏剧冲突,但有了人物与故事这两项,就与单纯的笔记掌故划清了界限,成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从思想内容来看,书中所记录无非是清末民初古城北京的官场、学界和梨园的趣闻轶事,也都是士大夫们感兴趣的事情,而其中所体现的思想倾向与“五”时期大声疾呼变革的先驱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北京是古城,五朝故都,现在我们都怀念古城的原貌,尤其当我们想到梁思成先生关于北京是个“大文物”的评价,更使我们对老北京思念不置。这多是因为想到这些古代遗存中所负载的文化信息,从而惋惜它被拆被毁。如果倒退一百年,您生活在末代皇帝的都城,就不一定对它倾注这么多的感情。因为作为皇帝所在的“首善之区”,首先是封建专制政治堡垒,是统治全国的神经中枢。匍匐在“天子脚下”的“老北京”以“生在帝王边”自夸自大。“说到江南人,他们叫做蛮子,山东人叫老东儿,山西人叫老西儿,其他各处的人,在北京人眼里嘴里不是‘土’就是‘怯’,若是一个人够得上称‘老北京’的,他的脸上是刷了一层金,真不亚于《九更天》的文天祥。”从这段对“老北京”的调侃上可见徐凌霄对北京这座古都的态度。在徐氏眼中北京的内外城、皇城、紫禁城大致不过是“大圈圈里有个小圈圈,小圈圈里有个皇圈圈”。这种类似监狱的“圈圈”不仅是控制百姓的核心,即对皇帝来说也是“锁上加封,永远圈禁”。徐氏这样新知识分子对古都的感受是“黑暗暗雾沉沉黄泉路上,阴惨惨来到了天日无光”。这不仅仅是说北京的“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水土气候,也是讲北京在专制皇权的统治下暗无天日的情景。书中以“五千年历史上最舒服、最威武”的皇帝——乾隆处理的两个事例作为开篇,解剖了专制制度及其代表者的残忍和昏聩。这两个掌故是王锡侯《字贯》文字狱案和英使马戛尔尼朝觐案。这两个看来不相关的事情,确实展示乾隆盛世的真相。

……

从《古城返照记》想到徐凌霄一类民初重要的掌故与散文作家,他们所用的既非当时新文学作家所用的欧化白话,也非文言,而是用一种接近京剧语言(主要是京白)的文字写作。这种语言受到地域的局限,但读者也不算少,大约与京剧的观众差不太多。这类作者有徐凌霄、徐一士、老宣、齐如山等,后来到台湾后还有唐鲁孙、夏元瑜等。大陆的现代文学史很少提及他们是有些不公正的。

徐凌霄及其《古城返照记》

吴小如

(《古城返照记》序言)

《古城返照记》的作者徐凌霄先生(1886—1961),是我平生尊敬仰慕的前辈学者之一。早在读初中时,就爱读先生的文章。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有幸到先生寓所当面拜谒,同时还见到先生的令弟一士先生。当时一士先生脑血栓症初愈,言语已较艰难,故聆听凌霄先生的教言独多。所谈话题,以评述京戏为主。盖先生不仅是老顾曲家,而且能粉墨登场,所谈自然悉中肯綮。惟事隔多年,其内容今已不能省记了。

凌霄先生本名仁锦,字云甫,别署凌霄汉阁主,原籍江苏宜兴。幼时就读于济南高等学堂,旧学功底很深,为业师宋晋之所激赏。及长,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土木工程系。后以国势阽危,民生憔悴,乃思以文章报国,终其身以著述为业。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经常于报端读到凌霄先生的专栏文章,每天数百字,谈古论今,品戏评艺,言简意深,精美无匹。惜未经裒辑,今已成广陵散。其仅存者,只有先生于1928年在上海《时报》逐日连载之长篇说部《古城返照记》,惜当时亦未单行付梓。到上个世纪末,始由先生之从子泽星先生就报刊复印件进行董理,将原书上下两编八十万字略作删减,都六十余万字,并冠以回目,仍分上下两编。今北京同心出版社即将出版此书,乃嘱笔者通读,并撰写序言以为介绍。披诵既讫,谨约略言之如下——

此书虽似自传体“纪实”,实不以故事情节为主。书中主要人物有余姓名陆贾者,即作者自谓,犹《老残游记》中之老残,即其书之作者刘鹗本人也。盖“余”字即取“徐”字之半以代作者之姓氏(书中人物姓名多用此法,如康有守即康有为,袁开士即袁世凯皆是);而“陆贾”者,乃取西方**界两大笑星陆克和贾波林(今译卓别林)中译名的首字以为己名,籍以自我嘲讽。其书上编自作者入京师大学堂写起,然后拓展开去,写到学界与政界,举凡学校风光、师生动态,以及官场丑态、政界风云,作者皆涉笔成趣。一直写到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为止。中间则穿插老北京各种世相及风俗人情(如饭庄、茶肆、妓院、戏园、商店、医院之类),而以清末时事嬗变为主线。下编则着重写清末民初活跃于北京戏曲舞台上的皮黄和梆子腔两大剧种的诸多名演员的演出实录,其间自然也写到作者对艺人品德的月旦、艺术水平的高下以及各个剧目的演出特色等等。总之,上编内容对研究近代史和清末民俗的人有参考价值,下编内容则对研究戏曲的人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美学价值,是极为珍贵的戏曲史料。其中作者谈到京剧流派的传承问题,有一精辟见解。他认为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三人,都是程长庚的传人,但同时也具有他们各自的特色。如果这三个人都师学程长庚,那么这三位表演艺术家就不可能独自开创一派了。此外,他对杨小楼、梅兰芳等也有类似的评价。

作者对当时社会名流,只突出肯定了天津南开学校的创办人严修(字范孙),认为他品德高尚,学问渊博,办教育事业嘉惠后世,在上编结尾处对他表彰不遗余力。而对戏曲演员,则对梆子演员贾璧云(后亦兼演皮黄)赞誉备至,不仅评论其艺术水平高,而且对其人品更揄扬不已,是彼时德艺双馨的表率。从而看出凌霄先生在老一辈学者中,无论是思想水平还是价值观念,都是位居前列的。

此书我前后读了两遍。窃以为它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纪实”,值得用一点时间去披阅玩味。现在同心出版社把这部沉埋已久的优秀读物付梓问世,确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徐凌霄遗作尘封70年终出版

信报讯民初著名记者徐凌霄所著的京味长篇纪实《古城返照记》近日已由同心出版社出版发行。

徐凌霄原名徐仁锦,从1910年起,他从事新闻工作三十余年,撰写过大量通讯和评论,先后担任过《京报》、《晨报》、《大公报》的副刊主编和《时报》驻京记者等职,并与黄远生、邵飘萍一起被当时的新闻界并称为"报界三杰"。

1928年徐凌霄所著的《古城返照记》开始在上海《时报》上连载,一经刊出就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古城返照记》从1793年英国使臣到热河行宫觐见乾隆皇帝所引起的一系列纠葛写起,到袁世凯称帝失败结束,跨越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全书共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描写的是宦海兴衰浮沉,反映了袁世凯称帝前后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明争暗斗的种种鲜为人知的故事,下卷记述了京剧的发展、变迁和著名演员谭鑫培、梅兰芳的"走红"史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京城的民俗风情和三教九流的生活状态。

由于种种原因,连载完成后未得到及时出版,后又因多次战乱而一直被搁置,而作者徐凌霄也于1961年去世。直到今年,《古城返照记》在尘封了近70年后终于由同心出版社出版。著名新闻史专家方汉奇曾称"《古城返照记》是一部全面了解清末民初北京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可以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等名篇比肩的煌煌巨著。

人性之中的变与不变

《无证之罪》一共十二集,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看完了。感觉到自己有写点什么的冲动。

关于本故事,我想应该从李丰田这个人说起。这是一个内心冷漠手段残暴的凶手,视生命如草芥。其母为靠巫术养家的单身女人,本身为,这种身份在国内普遍受到歧视。

长大成人之后,娶妻成家,妻子因惧怕他身上的杀气,带胎儿与人私奔逃离,从而让他成为笑柄,这给了他更为沉重的打击。再有,他是工作在太平间的焚化工,比普通人经历了过多的生死。这种种阴寒的背景,让他对生命极为轻视。同时,也为他的冷血嗜杀埋下了伏笔。

李丰田为本剧中残忍的典型,先后骆闻妻女、四名“雪人”案被害者、金辉、邵海(虽是误杀,但是剧中呈现李丰田以为乐)、老火、刘小东,最后还想用铁水将朱惠如熔化,实属罪大恶极。金辉被杀后与车辆同焚,其它被害人除刘小东之外,估计全部被他送入了焚尸炉内,这样,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也就容易解释了。自始至终,凶残是他的主调,这是他的不变。

李丰田之妻再嫁他人,十余年后,因不能忍受现任老公的家暴,与其子,藏尸于楼顶。刑警严良心怀善意,有意让单独认罪伏诛。这是情的方面。而法医骆闻在推理认证过程中,认为真相才是最为重要,这是理的因素。原本即将形成的定案,因此改写。严良被调出警队,进入派出所。在缉拿过程中,凶手母子双双身死。李丰田得知了消息,认为是骆闻害了自己的儿子。于是,他想到了报复。他并了骆闻的妻女,只是为了让骆闻也尝尝家破人亡的滋味。因为他手段高超,三年来,居然没有任何破绽留给警方。

妻女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骆闻原本打算将专利卖掉之后,脱离警队经商,弥补多年来对家庭的关爱不足。但突然而来的变故,让他无法接受。案子悬而未结,妻女杳无音信,他决定自己去寻找线索,抓住凶手。

上天弄人,他患上了尿毒症,时刻与死神握手。好在他专精刑侦,终于被他找到了蛛丝马迹。不过,他清醒的知道,自己并没有能力亲自抓住罪犯,于是心生一计,他利用自己的刑侦专业,当上“ 雪人 ”的替身,于无形,留下真正“ 雪人 ”的指印证据在案发现场,只为更多的引起警方的注意,同时,逼迫“ 雪人 ”现身。只不过,他想不到的事情也在他实施之后,开始变得不受控制。

首先,他杀掉了孙红运,之所以将其杀掉,首先他认为此人不是好人,其罪当诛,本身有“法外施法”的念头;其次,孙红运很可能与真正的“雪人”有关联。而孙红运的死去,如同一个“游戏”的开始,越来越多的人被不同的对手杀掉。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巧妙地处理了小流氓黄毛之死,将放高利贷的张兵注射身死,并不给警方留下任何线索,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在这里,我们看到,骆闻在案件悬而未结、自己临近死亡的情况下,人性发生了改变。作为职业警察,他从一名专家级的法医转变为冷酷的复仇人。他从执法者变成了犯法者。尽管我们都同情其遭遇。

被公安局长赵铁民请回来当救兵的严良明明知道骆闻就是凶手,但是在人证、物证、口供均为零的情况下,也是非常的无奈。他向警局坦言自己不是骆闻的对手,这也让我们看到警方也有无力执法之时。

不过,严良有一点儿精神非常好,那就是他忠诚于自己的职业或者信仰。他被开除出警队时,对于骆闻有恨,但是更恨自己,他并不认为骆闻有什么错,大家都是职责所在,是自己的选择出现了问题。反思过程中,在派出所里,雷厉风行,嫉恶如仇的办公风格,让他获得了“阎王”的外号。接赵局长调令,进入警队再次表现出其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只不过,他遇到了平生两大对手。全部都是冷静无比的对手:李丰田和骆闻。两个凶手,就站在那里,但是他就是找不到可以定其罪的证据。他苦恼过,但是不气馁,不妥协。特别是对于骆闻,他非常认可对手的能力,时时以“大专家”称呼他,非常敬重其学识。即便是自己的老领导赵师傅他也是当顶则顶,一点儿不留面子。

他同情骆闻,但是骆闻本身早将生死置之度外,这更让他可以更冷静的去做案,并将案子引向歧途。最终,骆闻找到了凶手,但是重病却将他先带走了。留下的是他对“雪人”案件的交待材料还有证据,这无疑从另一个方面来调笑警方的无能,换句话说就是对严良的一种莫大的嘲讽。这个世界上是有天敌存在的,比如警察与罪犯。不过,骆闻也同样敬重一身是胆的严良,内心里并不否认他是个好警察。临终前他还叮嘱严良将来找到真凶之后,给他报个信。

对于这个昔日的战友,今日的对手,严良可以说是感觉五味杂陈。用台词来讲: 什么是缺德?是人死了还让你活人难受! 由此可见,骆闻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追查真正的“雪人”到李丰田之时,依然是苦于没有证据。他也想到了法外执法,但是职责告诉他,他不能成为另一个骆闻。他是一名刑警,要用刑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面对冷静而凶残的对手,他决定以身试饵,让对手杀掉自己,留下证据给警方。我们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朱惠如手中关于李丰田的证据还是从男友郭羽的手机里偷来的。)这就是有职业信仰的人之本色,自始至终,他给我们画了一个正面的典型。 有缺陷,但是似乎更加完美。

而郭羽,则是另一个变化极快的角色。他接手华姐的讼状,才知道华姐嘴里不齿的老公孙红运包的二奶正是自己昔日的恋人朱惠如,当时他还只不过是一个律师事务所里实习生的小角色。整日在主任金辉的吆喝中过着不如意的日子。

对于朱惠如的遭遇,他是知道的。在当时,我相信他也是对朱惠如怀有旧情的。他想靠自己的能力帮助自己的恋人,只不过,当他一处社会才知道,远非他想像的那样简单。骗子黄毛,混混张兵,都让他先后吃尽了苦头。他救下即将被欺负的朱惠如,黄毛却被朱惠如意外扎死,此时,除了男子汉略多一点儿勇气之外,他也吓得不行。而原本有意杀掉黄毛的骆闻来到了他们的身边,于是,他的小平民生活就迅速地被瓦解了。

终日与冷血为伍,生命时刻受到威胁,为了活下去,这个软弱十足的小人物,内心里的暴力分子被渐次激活。虽然他是实习生的身份,但他同样精通法律,他知道如何去应付警察,也知道如何去对付自己的对手。我们看到,这个惶惶不可终日的小人物,在阴差阳错地获得了大量钞票之后的激动,在他将朱惠如压到身下泄欲之后的志得意满。我们看到他将祸水引给了同事邵海,有勇气与魔王李丰田叫板,借刀除去骆闻,甚至故意诱导朱惠如的哥哥朱福来自杀代替妹妹承担罪过。不得不说,他也是非常聪明的。在狼性的世界里,他活了下来,将原来的狼逐渐咬死,而自己渐渐地成为新的狼王,从而变得越来越不可一世。但是,正是他的不冷静,也让朱惠如找到了自己与李丰田合作的证据。朱惠如迷途之返,而他选择了一意孤行,最终,闪亮的警灯终结了他年轻的呼风唤雨的梦想。这里又是一个人性发生改变的典型。

本剧不长,拍的很不错。网络上将其与《白日追凶》并列为热播网剧。我主要是从人性的角度,来写下一点儿文字,当作纪念。同时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演技派出现,小鲜肉之类的,还是先去好好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