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原版英文书籍值得推荐

2.英语水平低看什么英文原版书 知乎

3.说说“早恋”这件小事——面对孩子的怦然心动,你会怎么办?

怦然心动影评知乎推荐_怦然心动电影鉴赏评论

1、The Stories Of O.Henry欧亨利短篇集

欧亨利的很引人入胜,情节比较紧凑而且经常有出人意料之处,但是细细回味又在情理之中,巧妙的情节里,有着真挚的感情或是一些哲理,让人读之后有有享受又有感受。

此外欧·亨利的创作时间正值美国内战后的“镀金时代”,拜金主义盛行,社会矛盾冲突的中心就是:贫与富。欧·亨利对于这样扭曲关系及病态社会的讽刺,现今读来更具意味。

国内的读者对于这位大师的作品想必并不陌生,《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警察与赞美诗》列入中学阅读科目,但是读过原版的可能不多。作为短篇阅读英文原版的优势更是明显,它的篇幅不长,词汇语法都不难,甚至适合茶余饭后品味一番。

2、Classic tales of Oscar Wilde?王尔德童话精选

奥斯卡?王尔德作为19世纪唯美主义的代表大师,他的童话作品虽然不多,但却赢得无数青睐,让其在童话领域拥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石榴之屋》《星孩》都是耳熟能详的作品。不仅充满了对人性的观察力,感情真挚、语言纯正优美,也可以算是英国文化的入门读物。

3、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系漫游指南 [英] 道格拉斯·亚当斯

由英国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所写的科幻,虽然同名**更有名。非常有趣的一本,适合具有一定英语水平人士阅读才能体会到其中精妙之处,它的有趣在于语言文字、叙事结构,甚至幽默方式深具想象力。

有哪些原版英文书籍值得推荐

我来推荐10部适合恋人一起看的**吧~

01.

**:机器人总动员 / ?WALL·E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

编剧:安德鲁·斯坦顿 / 吉姆·卡波比安科

类型:动画 / 科幻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豆瓣评分:9.3

经典台词:

“Eva,Eva,Eva,Eva…….”

影片的前40分钟,几乎没有任何对白,没有任何人类角色出现,却已经成就了一首充满了美和智慧的影像之诗,其中的深意更值得我们花时间用心体会。 (《纽约时报》评)

02.

**:泰坦尼克号 / Titanic

导演: 詹姆斯·卡梅隆

编剧:詹姆斯·卡梅隆

主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凯特·温斯莱特 / 比利·赞恩 / 格劳瑞亚·斯图尔特 / 凯西·贝茨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欧美

豆瓣评分: 9.2

经典台词:

“You jump, I jump!”

《泰坦尼克号》这只大船装着两个东西,爱情和灾难。它一点都不深沉,因此跨国籍、跨年龄、跨性别还跨文化,什么样的观众都能看明白,都能被打动。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一个屌丝如何战胜高富帅,成就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因此,即使是一部老片,它却非常贴近当下观众的心理和欲望。没有等级观念的爱情、超越世俗偏见的爱情,这放在什么时代都具有催泪的功效。同时,灾难面前最容易突出人性深处的东西,美好的和丑陋的,更何况这是一百年前如此巨大的一场浩劫。这里面有对生的渴望和死的恐惧,**的表现是让女性和孩子先走,男人像绅士一样从容赴死。 ?(《京华时报》评)

03.

**:砰然心动 / Flipped

导演: 罗伯·莱纳

主演: 玛德琳·卡罗尔 / 卡兰·麦克奥利菲 / 艾丹·奎因 / 约翰·玛哈尼 / 摩根·莉莉

编剧:罗伯·莱纳 / 安德鲁·沙因曼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豆瓣评分: 8.9

经典台词:

“有些人沦为平庸浅薄,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可不经意间,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丽的人,从此以后,其他人就不过是匆匆浮云。”

一连看了两遍《怦然心动》,真的是怦然心动。一对小孩,一棵树,特别简单的故事,讲得荡气回肠。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女生十来岁就有超脱的自省意识,审视自己爱的人到底值不值得爱。一旦触及她的自尊,立刻决定放弃这个男生。我们文化里的“爱”,似乎都要低到尘埃里,舍弃自尊才叫爱,当真爱。 (柏邦妮)

04.

**: 情书

导演:岩井俊二

编剧:岩井俊二

主演:中山美穗 / 丰川悦司 / 酒井美纪 / 柏原崇 / 范文雀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豆瓣评分: 8.8

经典台词:

“如果当初我勇敢,结局是不是不一样。如果当时你坚持,回忆会不会不一样。最终我还是没说,你还是忽略。”

《情书》以清新感人的故事和明快唯美的影象在日本国内引起了轰动,影响波及到整个东南亚甚至欧美,被众多影评人视为日本新**运动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网易评)

05.

**:初恋50次 / 50 First Dates

导演:彼得·西格尔

编剧:George Wing

主演:亚当·桑德勒 / 德鲁·巴里摩尔 / 罗伯·施奈德 / 陈英明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豆瓣评分: 7.9

经典台词:

“年轻的时候会想到谈很多恋爱,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终于领悟到爱一个人,就算用一辈子的时间,还是会嫌不够。慢慢地去了解这个人,体谅这个人,直到爱上为止,是需要有非常宽大的胸襟才行。”

每天都像最初一刻爱上你的情话,成为了《初恋五十次》最为让人动情情的所在,而导演彼得·西格尔轻喜剧的风格与夏威夷明媚的阳关,更使**在忍俊不禁中感受到了如梦似幻般美好的爱,这一切都使这个本自源于女主失忆,每天都无法重新记得男主的故事,拥有了一种源于不完美的完美,**用每天都如初恋的展开,让我们看到的是何为爱的本质,而这样纯粹永远新鲜的爱情,谁又敢说不是让人最为向往的呢?当然如果非要去挑剔这部**的不足,那么或许只源于这个故事那过于童话的好莱坞结局。 (豆瓣-梦里书里)

06.

**:一天/ One day

导演: 罗勒·莎菲

编剧:大卫·尼克尔森

主演:安妮·海瑟薇 / 吉姆·斯特吉斯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豆瓣评分: 8.2

经典台词:

“这么多年,我遇见这么多人,可是为什么偏偏是你,看起来最应该是过客的你,却在我心里占据这么重要的地位。现在,就是此时此刻,我需要感觉你,我需要被你爱被你关怀。我想要的,不止是一夜,或者一天。”

《一天》是一部美丽的**,而且不是**式的美丽,是生活式的美丽。(《旧金山纪事报》评)

07.

**:完美陌生人 / Perfetti sconosciuti

导演:保罗·格诺维瑟

编剧:Filippo Bologna / 保罗·格诺维瑟

主演:阿尔芭·洛瓦赫 / 卡西娅·史穆特妮亚克 / 吉塞培·巴蒂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豆瓣评分: 8.6

经典台词:

“每个人都有秘密,每个人都有保护秘密的权利。不要试图揭穿秘密,因为秘密支撑着我们之间的关系,而不至于众叛亲离。”

人与人间关系的脆弱,在《完美陌生人》中成为了构筑惊艳的脉络,**透过一场看似亲密无间朋友间的聚会为展开,席间大家玩了一场公开自已电话和短信的游戏,手机也演变为了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透过随着而来一系列的问题,直至最后的完全失控,**表面上并没有血腥,却将爱的残酷展露无疑,人性深处的阴暗与复杂是**最为有力的纵深,永远不要去试着考验人性,因为人性真的禁不起考验。 ?(豆瓣-梦里书里)

08.

**:恋恋笔记本 / The Notebook

导演:尼克·卡索维茨

编剧:尼古拉斯·斯帕克斯 / 占·萨迪

主演:瑞恩·高斯林 / 瑞秋·麦克亚当斯 / 詹姆斯·麦斯登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豆瓣评分: 8.5

经典台词:

“爱情没有那么多借口,如果最终没能在一起,只能说明爱的不够。”

真正的爱情不是年少的萌动, 不是雨中的热吻, 也不是久别的缠绵; 而是在多年以后, 当我已老到无法记起你记起我们的时候, 你还会守在我的身旁, 默默地为我读着我们的故事, 一遍又一遍, 像是一声声温柔而坚定的呼唤, 直至我找得到回来的路。 (豆瓣-千桐)

09.

**:真爱至上/Love Actually

导演:理查德·柯蒂斯

编剧:理查德·柯蒂斯

主演:休·格兰特 / 比尔·奈伊 / 连姆·尼森 / 科林·费斯 / 艾玛·汤普森 / 安德鲁·林肯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美国 / 法国

豆瓣评分: 8.5

精彩台词:

“有时候真爱就是一种选择,决定对某个人只是给予,不求回报,不执著于他是否会伤害你,是否他就是真爱。爱情也许不是降临到你身上的,而是一种选择。”

中存在许多爱的错失、背叛、无奈、遗憾,爱情之后真实琐碎的生活,一天天没有波澜的重复,却是爱最真实的所在。**的主题曲最直接地诠释了一种圣诞情结,流行老歌手比尔·奈伊将“WetWetWet”的冠军曲 《Love Is All Around》 无厘头地改唱成圣诞歌曲《Christmas Is All Around》,成为影片的点睛之作。片中的浪漫让人随时随地都受欢迎。对于爱情和圣诞节,片中的英国人显得更实际一些,伦敦都会里男女老幼的爱情与人生在圣诞节的前夕不断交错、撞击,有人感受到罗曼蒂克的气氛,也有人在为爱抓狂 。 ?(出自《东方早报》)

10.

**:闰年 / Leap Year

导演:安南德·图克尔

编剧:黛博拉·卡普兰 / 哈里·艾尔方特

主演:艾米·亚当斯 / 马修·古迪 / 亚当·斯科特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豆瓣评分: 7.7

经典台词:

“我想对你说,希望你永远不会偷窃、撒谎、欺骗。但是如果一定要偷窃,请偷走我的悲伤;如果一定要撒谎,请在此生每个晚上与我同眠;如果一定要欺骗,请欺骗死亡。因为没有你的日子,我活不了一天。”

影片的前半部分大可当尔兰旅游观光片,或许因为场景的美奂绝伦冲淡了戏剧的张力,又或许那些旖旎的风景不觉丰盈了主角间的故事。好在2/3处主角开始出力,埋伏揭晓,不至于令这部片子成为彻头彻尾的风光片。当然啦——你尽可以花痴Matthew Goode。 ?(豆瓣-DIDA)

英语水平低看什么英文原版书 知乎

先推五本,剩下的可去知乎搜关键词:有哪些原版英文书籍值得推荐?

参考资料:

知乎。

1.The little prince (小王子)

难度:一星

内容:小王子的故事大家都熟了

观后感:看的第一本原版书,作为个人入门打个基础是最好的选择。阅读起来几乎无障碍,但毕竟西方的语言表达和东方不一样,先有一个适应的过渡是很必须的

2.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绿野仙踪)

难度:一星

内容:小萝莉多萝西被大风吹到一个奇异国度(奥兹国)的奇遇记。貌似根据这个改编的**票房仅次于《乱世佳人》。

观后感:很可爱的一个小故事,善良的小萝莉和一个稻草人,一个铁皮机器人与一个狮子的故事,短小精悍,同样没什么难度,适合小王子之后的过渡。

3.Flipped (怦然心动)

难度:二星

内容:同名**的原著。女主角从小时候就喜欢邻居家新搬来的小男孩,从此一直追逐着他的有趣故事。貌似就是我喜欢你的时候,你不喜欢我,这算不算泄底?

观后感:看完**特意找来书看的,而且之前了解过难度不是很大。要比**有意思很多,以致我看的时候经常会笑出声来。也是男孩和女孩视角的章节交错进行,画面感很强。强烈推荐。

4.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无人生还)

难度:三星

内容:阿加莎克里斯蒂三大奇书之一!也是开创了孤岛模式的第一人。讲述十个人收到邀请函到一座荒岛上,但主人迟迟未出现,在晚宴时突然播放了一曲童谣,然后十个人按照童谣的歌词相继死亡的故事。

观后感:代入感太强!不得不佩服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文字功力,当时每天睡前看这本书,最后连续好几天做恶梦= = 书中的心理描写刻画的淋漓尽致,最后结局也是意想不到!精彩之至!同时也是西方推理排行前十的。

5.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芒果街上的小屋)

难度:二星

内容:居住在芝加哥拉美移民社区芒果街上的女孩埃斯佩朗莎生就对弱的同情心和对美的感觉力,她用清澈的眼打量周围的世界,用美丽稚嫩的语言讲述成长,讲述沧桑,讲述生命的美好与不易,讲述年轻的热望和梦想,梦想着有一所自己的房子,梦想着在写作中追寻自我,获得自由和帮助别人的能力。

观后感:不是我的style,楼主不是很喜欢....应该很合妹子们的兴趣吧

说说“早恋”这件小事——面对孩子的怦然心动,你会怎么办?

这个建议看一些入门级别的英文书,如适合中学水平的,夏洛的网,小屁孩日记,神奇校车,神奇树屋,疯狂学校之类章节书;长篇的如哈利波特、饥饿游戏、移动迷宫、分歧者之类的科幻;还有一些当代名著,如杀死一只知更鸟、怦然心动、一天,星运里的错之类的,都是比较容易阅读的,难度不大,之前在华研外语买了好套书,杀死一只知更鸟和怦然心动,单词难度不大。

在中国,有没有父母不担心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早恋”?

你会如何“处理”孩子的“早恋”?

情感认知、性去耻脱敏是我们的教育中严重缺乏却十分重要的两件事。

配图:**《怦然心动》,所有父母都应当和孩子共同观看、共同探讨的优秀影片。

在中国,有没有父母不担心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早恋”?

我想,不说绝对没有,但没有这种担心的父母一定占比极小,把“早恋”当作洪水猛兽的倒是绝对的大多数。

可我一直疑惑,“早恋”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多少岁为早?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早恋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同性或异兴趣、痴情或暗恋。“早恋”一词带有长辈一方的否定彩,并且世界范围内只在中国内地被广泛使用。早恋一般指未进入大学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

那么,有人就问了:“如果以进入大学来判断是不是早恋,一位14岁的孩子恋爱了,正读中学当然就是早恋;如果考上大学成了少年大学生,是否就不是早恋了呢?”——很显然,百度百科的逻辑非常不严谨。

维基并无“早恋”一词,只有“青春期恋爱”一说——指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和他人建立恋爱关系或其对他人感到爱意的行为。中国大陆常称为与归纳为早恋。事实上,在素质教育国家和部分应试教育国家,「早恋」一词并不存在,或许是由於素质教育国家的教育风气较科学、理性, 绝大部分西方人认为中国学校限制学生恋爱是非常不可理解的。

西方有一个短语指称青春期恋爱:puppy love。维基里的解释翻译过来是——小狗之爱(也称迷恋、小牛爱、小猫之爱)是一种非正式术语,用于形容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浪漫的、柏拉图式的爱情。这个词可以被看作贬义,如果与其他形式的爱相比,puppy love大概率浅薄且短暂。然而,弗洛伊德绝不低估早恋的力量,他说: 初恋的感受具有众所周知的持久性。

在我的个人字典里,没有“早恋”一词,爱就是爱,无分早晚;爱意无罪,只有适合不适合的可能。

但是,作为一个中国孩子的母亲,我当然不会看不到周围家长对于“早恋”的恐惧。

自家庭到学校到社会,把“早恋”视作洪水猛兽,必须严防死守,要把一切可能性扼杀在萌芽状态是绝大多数人的看法和做法。进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疑神疑鬼,蛮横地滥用权威入侵孩子的私人空间,无视边界、无视孩子主体性与个体尊严,检查孩子的手机、IPAD、电脑,盗用密码偷上孩子的社交空间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

这些中国式父母师长们到底在惧怕些什么呢?

知乎上有一段回答特别有意思:

中国逻辑当然是“学业为重”,典型的中国式教诲是这样的:你一毛孩子精力有限,天天想着谈恋爱还能有多少心思读书,没心思读书你怎么上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你怎么找好工作,你没有好工作姑娘怎么会嫁给你(对女生的说辞就不知道是什么版本了)?

可奇怪的是,虽然说是说“学业为重”,你要真到了二十七八了还在读学位,不找工作不找对象,周遭的说辞立马就变了:读这么多书有啥用啊?赶紧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另一个讽刺的事实是, 这么一个强调“以学业为重”的国家,年人均读书不超过五本,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倒数的!

中国人真的这么重视学习吗?稍微探究一下,就不难发现,“学业为重”的背后其实是“阶段论”,阶段论是一种赤裸裸的目的导向,所以这不光是“早恋”的问题。

以“读书”这件事来说,它的意义是作为找工作的敲门砖,所以等你工作了,就大可以扔掉了;而好工作又是高收入的敲门砖……

中国人仿佛认为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异常明确的核心目标,抱着牺牲一切的决心始终为了这一目标而活: 20岁前就是读书,20岁后就是找工作,找完工作就是买房结婚,结完婚就是生小孩,直到小孩18岁,再张罗着他读书找工作结婚生孙子,然后忙着养生吃各种保健品争取多活几年。

你要是不按这个套路出牌,比如该读书的时候恋爱了,该上大学的时候去创业了,该找工作的时候去Gap Year了,该买房的时候说不靠父母要自己奋斗了,该结婚的时候一门心思做学问了。你就是荒唐、幼稚、不负责任。我没你这个儿子,你给我滚。

还有一个回答更加直接:

孩子,你天真了,反对早恋的老师、长辈是不讲逻辑的。他们只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蛮横的剥夺弱者的自由。 利用权力,而不是讲逻辑,才是强者的逻辑。

那么他们反对早恋的理由(注意,不是逻辑)是什么呢?

表面上看,他们宣称早恋影响学习。但这个理由并不充分,如果要反驳的话,简直易如反掌,且现实中本身也有早恋了但成绩没有下降的学生。

我认为,恋爱,不仅标志着一个人生理上的成熟,还是一个人精神世界开始成熟和独立的标志。中国的未成年人,终日都是生活在父母和老师的监控之下,鲜有个人空间。但一旦开始恋爱,就意味着他和她开始在一个私密的空间独处。 这个私密的空间,不仅是物理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是父母和老师完全无法监控的。 他们反对早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出于对这一监控盲区的恐惧。

对于家长来说,由于中国社会上下两代人联系紧密,社会普遍认为老一辈为孩子的升学、买房、结婚等大事负有义务,一个学习优异、事业成功的孩子,以及孝顺的配偶,将减少了他们很多麻烦以及减轻经济压力。因此,他们也认为有监控孩子的必要。

另外, 许多家长的控制欲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 我们可以发现,对孩子早恋严厉反对的家长,往往最强调早恋对学习的影响。但实际上,这样的家长并不一定是最关心孩子成绩的家长,但一定是对孩子各方面控制都最严密的家长。

对老师来说,只有实现了对学生的全天候监控,才可能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管理,促进学生的成绩(也就是老师的工作业绩)提升(当然,这种管理方式是否有效,有待商榷,但很多老师们是深信不疑的)。

——知乎用户yilin wang

我当然知道知乎上的这两则回答尽管也说中了一些事实——比如功利性的阶段论、目的论,师长的控制欲等等。但作为一个青春期孩子的妈,我也知道,家长们担心的并不仅仅这些。

担心早恋导致孩子无心向学、影响成绩、影响绝大多数中国爸妈最为看重的高考肯定是重要原因之一;担心孩子不“懂事”,惹出自己无力担责的麻烦——比如女孩子怀孕及其附带的一系列问题更是父母们的心头大患。

但这又扯出另一个十分重要、但于当下现实却严重缺乏的教育问题:性教育。性教育话题不小,另找时间撰文,今天只说“早恋”。

得益于自小建构的良好的亲子关系,我和女儿基本无话不谈,我因此得以知晓她从小到大、她所知道的那些同学的故事。

女儿进入公立学校,发现一个让我啼笑皆非的现象: 令绝大多数父母惊恐无比的“早恋”现象实在太普遍了,普通到根本就是学生的常态、孩子之间的公开秘密!

想想也不奇怪!人,是需要爱与温暖、理解和认可的。可是,现行教育给不到孩子们真正需要的精神世界的支持,大多数老师都不必说了,父母们也大概率只看学习——分数。

无数次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遇到长辈和孩子同行,无论父辈还是祖辈,聊天内容基本就只有学习、分数。长辈责怪孩子没有人家家的孩子考得好、某次测验又失误了、补习班的题还有多少没完成,孩子或是满脸不耐地低头不答,或是一脸愤怒地争辩回嘴,孩子年龄越大,不搭理的概率越大,小一点的反倒还能保有一些争辩的意愿与能力。

每每看到这样的情形,心里无比同情那些孩子,很想问一问长辈们: 生活,难道只有课本和分数吗?你真的找不出这个世界的精彩、孩子喜欢的话题同你自己的孩子分享和探讨吗?

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可以想象那些得不到理解与认可的孩子,内心该有多么痛苦、寂寞,甚至干涸。

抱团取暖是人之本性, 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认可、师长的理解,自同龄人中寻找精神世界的支撑,丝毫不意外。 父母于事实上的推波助澜、扬汤止沸加上青春期荷尔蒙的作用,无怪乎“早恋”如此普遍。

喜欢一个人有罪吗?

黄磊说:“我女儿要是15岁谈恋爱,我觉得正常。我不觉得叫早恋。恋爱就是恋爱,她青春期然后懵懵懂懂情窦初开,我觉得是美好的,(早恋)这个词儿就很混蛋。”

真的, “ 早恋”这个词,的确混蛋!TA不仅伤害孩子,甚至因其被赋予的贬义,误导了许多家长。

绝大多数反对“早恋”的父母都会承认“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却不知道,青春期的这份爱完全可以成为孩子的课堂,让孩子学习如何跟异性相处,什么是尊重,如何妥协、怎样拒绝、责任是什么;进而认识自己和他人,甚至于帮助他们建立择偶观、人生观——不必担心过早谈择偶观会让孩子过早进入恋爱。

爱是需要学习的,选择适合的人生伴侣、学会取舍和拒绝是一种能力,同样是需要学习的。 今天禁止孩子学习,二十二岁以后逼着他们立马结婚生子、传宗接代——这才是真正的荒诞!

几天前,姝儿看了篇乌鸦影评(名字忘了),影评附的短片里,十三岁的美国孩子很自然地同父母谈论自己的恋人,姝儿笑道:“似乎在美国,十三岁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事,在中国,这完全不可想象,父母也不会接受——嗯,不过,你可能会不同。但是,我现在完全不想这些事,我只想努力把成绩搞上去,还要挣很多钱,我要为出国读书做准备。”

是,姝儿明白我和她看到的大多同学的父母不同,她知道我能接受她所有的状态,只会就事论事地同她探讨,分享我的观念与看法,最终把选择权交还给她自己。

而 她的价值观已在形成过程中,她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她见过许多不同于同龄人的人与事。

第一次感受到女儿的情窦初开,是在一年多前,看到一双追逐到某个身影就会放光的目光。

对我,女儿是个心里藏不住话的孩子,不动声色没几天,某个黄昏的回家路上,女儿带了些忐忑与羞涩地问我:“妈,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有过喜欢的人吗?”

心下立时明白她想说啥,坦然回答:“有啊!”

“那后来怎么样了?”

“能有啥怎么样?毕业之后就没见过啰!”

“这样啊!太没意思了!”女儿感叹道,停了停,似乎犹豫了一下,有些忸怩地接着问:“你猜我有没有喜欢的人呢?”

呵呵!有什么难猜的呢?

安静地听她同我讲她的情感,心里想的不是“早恋”有多可怕,而是要如何教她学会尊重自己、保护自己、恪守边界。这个年龄孩子的情感,更多只是对异性的朦胧好感、对爱的渴望,离真实生活,远着呢!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 于静观其变中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于聊天中过程中加入择偶观的探讨,基于真实的日常生活让孩子体验家庭成员的责任。

我自己经历了失败的婚姻,姝儿过有一段压抑的家庭生活,离婚之后,脱离令人焦虑的环境,反而能够越来越冷静理智地处理同她父亲的关系,家庭氛围也越来越平和、宁静、幸福,这于事实上让姝儿体验到价值观对具体生活的影响。

我和她父亲的关系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探讨素材,并借此机会 引导她观察身边朋友、特别男性朋友的婚姻和家庭,各自性格对家庭幸福指数的影响。

姝儿自小就要承担与其能力相匹配的家务劳动,这让她知晓真实生活的琐碎与繁杂、辛苦与不易,明白若要一个人独自承担所有的家务活,非常累人,也非常不公平。

如此这般探讨了没有太长时间,姝儿总结出她心目中的适合的伴侣的样子:

首先,价值观要相同、至少要相近,没有共同话题的生活太无趣,意见总是相左,日子也会过不下去(我和她父亲的结局);性格要开朗,要有沟通能力,总打肚皮官司,累;基本生活习惯别相差太远,否则,改变起来不容易;还要勤快,愿意分担家务劳动,关键还不在于能不能做,更重要还得愿意做,能干不干本质上和不能干没区别,甚至更坏……

整个过程,我没有说过一句否定和打击任何人和事的话,不管是对这件事还是对那位男孩子,当然也包括对姝儿。没过多久,小丫头自己就对这人这事没感觉了。因为,对比她自己总结出来的若干看法,显然差距颇远。

有过这样一些经历,回到体制学校后,姝儿见女同学会经常凑一起讨论以后生了孩子会不会变丑、老公会不会嫌弃并抛弃自己——爸妈们看到这里别吃惊, 这真的是中学生、甚至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常态。 或是因为我不会给孩子造成压力感,还曾亲耳听到孩子们谈论过许多父母心目中更为出格的话,能够清晰地自这样一些对话中看见当下社会文化氛围对孩子、特别对女孩子的影响。

听到这些话,姝儿觉得好笑、悄言她们幼稚,并以开玩笑的方式打击过同学的类似言论。

所以,当姝儿告诉我她被表白时,我一点不吃惊。

了解到她的真实想法后,思考的就是如何帮助她在学会拒绝的同时,把对他人的伤害降至最低,必须要考虑对方的感受、顾及对方的自尊心,但又不能拖泥带水,要学会决断与果敢。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又是所有孩子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处理不当造成伤害的案例比比皆是,在日本遇害的江歌即是此类走至极端的受害者——别以为你家正读中小学的孩子离这些事很远,校园恶性案件中从来没有少过此类。 无需刻意和孩子讲,但当孩子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就是一个很好的探讨契机、学习过程。

被表白,给到姝儿两次比较重要的学习机会。

一次是探讨何谓“对事不对人”

小男孩被拒绝后,铁哥们儿出来打抱不平了,送了一些难听话给姝儿。姝儿当时有点生气,同我讲述后也就释然了,我们探讨的是:可不可以因为关系好就要无原则帮朋友“扎起”?这于实质上是爱朋友还是更有可能害朋友?什么是对人不对事、什么是对事不对人,怎样才能做到对事不对人?

第二是思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同学“早恋”?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早恋”?

姝儿的总结是:“妈老汉儿不理解他们,只晓得谈学习,遇到点事就是骂和打,只有在同学中找温暖了三。还有学习成绩不好,老师也是骂,得不到成就感,更不想学,又要找精神寄托,就只有找男朋友女朋友了三,其实还是找爱找温暖。”——这段话要用四川话念。

我笑起来:“以前可二老师说,你可能会早恋,因为我有失败的婚姻,不排除你会在男同学中寻找精神慰籍。”

姝儿笑起来,双手托腮做了个可爱相:“不会、不会,我有你,我还有干妈!我从你们这儿能够得到足够的爱,够了,不需要到外面去找!”

隔了一段再聊此事,她又说:“我现在想的就是好好读书,把我的成绩整上去!知道吗?月考下来,知道排名全班15时,我难过极了,我从来没有下过前三的,居然退到十名之后了。就算我中间荒废过,起码也要进入前十,这是我给自己的最底要求,我根本没心思想那些。再说,这些男孩子也不是我欣赏的那一类。”

是的,这次让姝儿调整了自己的择偶观,新加一条: 能够相互欣赏还要能够相互“懂得”,否则,仍然可能言语不通,相互没有办法真正理解。

我知道,不少父母羡慕女儿会对我无话不谈。

其实,让孩子对你无话不谈并不难。为人父母者请永远记住这句话: 一个人言说的外沿并不取决于言说者,而是取决于倾听者。只有当孩子感受到安全,不会被打击、被说教、被否定的时候,他才可能对你无话不谈。

回到如何与孩子相处,我于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出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 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自己也曾青春年少过,不要忘记少年时代经历过的爱与恨、孤独与寂寞、痛苦与快乐。

我会不断反思父母的哪些言行曾令我受伤,我对孩子则一定反其道而行之——必须承认,我的父母也是那个年代极为少见的开明包容的父母,我有一个在同龄人当中绝对算得上民主、平等、自由的童年与少年时期,但基于时代局限性,成长过程也有一些至今仍然影响我的伤痛——那就是我时时提醒自己,尽可能不要伤及女儿的地方。

如果父母们没有忘记自己的少年时代,应当还能记得自己青春年少时的怦然心动。

爱一个人,不是过错,更不是罪,只有可能的未必恰当。而感情,也是无法真正扼杀的,堵不住。 两千多年前李冰冶水都明白宜疏不宜堵,对待青春期的puppy love是同样道理。

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接纳,让其感受到温暖和理解,无需到家庭之外去寻爱;通过良性沟通帮助孩子疏理并学会处理情感,这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当然,这个过程中,性教育必须跟上。

性教育要尽早(我曾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上过性教育课),随着青春期来临,女孩子初潮、男孩子遗精,意味着生理发育逐渐成熟,涉及怀孕及其可能的后果等相关性教育常识要及时分享给孩子。

永远都要记住, 性教育不是让孩子去接触性,而是通过科学化甚至于学术化的知识打消孩子的好奇心,去除性的神秘感和耻感,让孩子对性脱敏,同时学会接纳自己、爱自己、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进而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有一句话,深以为然:我们的心有多坦然,对待性就有多自然。当然,这是另外一个大话题,另找时间再说。

《怦然心动》:所有父母都应当和孩子共同观看、共同探讨的影片

这里是青苔?多谢赞赏和鼓励

end?

文:青苔丨编:青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