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霖的科研成果

2.电子商务的核心期刊有哪些

3.茱萸哪里人

4."聊斋"共有几卷

5.一些关于“美国电视剧发展研究”之类的书籍 还有“中国电视剧”的研究书籍

6.关于分析探春这个人物形象的书籍

7.邹兰芳人物介绍

8.顾颉刚其人

戏剧评论集刊有哪些_戏剧评论家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字子长,今陕西韩城人,据说出生于公元前145或135年,卒年则不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历史胆识(《报任安书》),创作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并称为我国史学“双璧”。

扩展资料:

《史记》风格特征:

深邃意蕴的叙事和生动鲜活的人物的描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史记》形成一种雄深雅健的独特风格。《史记》也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使全书具有浓郁的悲剧气氛,并富有色彩。

《史记》的叙事写人都围绕“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宗旨,司马迁虽然也从琐碎的生活细事写起,但绝大多数的人物传记最终都在宏伟壮阔的画面中展开,有一系列历史上的大事穿插其间。

司马迁不是一般地描述历史进程和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对历史规律和人物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透过表象去发掘本质,通过偶然性去把握必然规律。这就使得《史记》的人物传记既有宏伟的画面,又有深邃的意蕴,形成了雄深雅健的风格。

人民网-司马迁的经济学成就:《史记·货殖列传》论商品

黄霖的科研成果

主要论文:

1. 多恩诗歌的巴罗克褶子与早期现代性焦虑。《外国文学评论》2015年第3期。

2. 《洛丽塔》中的大众文化与纳博科夫的文本生成策略(合作)。《外语研究》2015年第2期。

3.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清教哀诉叙事与文化身份焦虑(合作)。《求索》2015年第3期。

4. 白色菲利斯统治下的黑人:《宠儿》的身体叙述(合作)。《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5. 含混的文化民族主义:叶芝早期文化取向的症候式分析(合作)。《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5期。

6. 英国巴罗克时期诗歌的时间内在化构建。《外国文学》2014年第3期。

7. 爱伦坡中的裹尸布评析(合作)。《外国语文》2014年第2期。

8. 巴罗克文化与17世纪英国诗歌的文体生成。《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6期。

9. 神圣与世俗之间:克里斯托弗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与欧洲巫术文化传统(合作)。《外国语文》2013年第4期。

10. 艾米莉狄金森与英国巴罗克文学传统。《世界文学评论》2013年5月第15辑

11. 早期现代英国巴罗克文学的现代性(合作)。《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5月)

12. 17世纪英国诗歌的巴洛克视觉化特征。《外国文学评论》2012年第4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4期转载(第63-65页)。

13. 从舞台到页面:琼生与英国戏剧经典生成(合作)。《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5期。

14. 奥尼尔戏剧的身份主题(合作)。《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3月)。

15. 神性、理性与知性:十七世纪英国诗歌中光的圣经隐喻(合作)。《外国语言文学》2012年第2期(6月)。

16. 身体不能沉受之重:<圣经旧约>中的女性身体焦虑(合作)。《外语教学》2012年第2期。

17. 品特戏剧《归家》中的背叛主题及其宗教解读(合作)。《名作欣赏》2012年第2期。

18. 何时待到牧人归(合作)。《名作欣赏》2012年第1期。

19. 文明面具与权力疯癫:品特政治剧《送行酒》的福柯式身体解读(合作)。《前沿》2011年第20期。

20. 劳伦斯短篇中的性别空间叙事探究(合作)。《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第4期。

21. 迷惘一代身体的伤残与放逐(合作)。《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第2期。

22. 宇宙之轴:T. S.艾略特诗歌中的秩序文化观(合作)。《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第6期。

23. 想象的身份寻求之旅(合作)。《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24. 荒野、先知与十字路口:艾略特《情歌》的新英格兰叙事图景(合作)。《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

25.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观念与文学发展形态(合作)。《外国文学》2011年第3期。

26. 文如画:《喧哗与骚动》的视觉化与空间化叙事(合作)。《外语教学》2011年第2期。

27. 艾略特与巴罗克文学传统。《华中学术》第3辑,2011年5月。

28. 构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新视野。《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第3期。

29. 《等待戈多》:信仰和理性真空状态下的等待行为。《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十二辑(2010年春)(2010年6月)(CSSCI集刊)。

30. 媒介转换中的文学综述(合作)。《外国文学》2010年第4期(2010年7月)。

31. 规训辩证法:对《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福柯式解读(合作)。《山东外语教学》2010年第5期(2010年10月)

32. 天父神话的断裂处(合作)。《美国文学研究》第五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

33. 马维尔诗歌中的巴罗克时间主题(合作)。《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

34. 变形的鱼王:艾略特《荒原》的身体叙述。《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

35. 艾略特《荒原》时空主题研究(合作)。《走近经典--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6月。ISBN 8-7-5600-8396-4。

36. 读诗和读园的诗学探索(书评)(合作)。《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3期

37. 情、才、艺的统一--王富强散文诗论。载《他从新的地平线上走来--阅读王富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4月。ISBN 8-7-5059-6029-9。

38. 《荒原》的身体叙述及其诗学旨趣。《美国文学研究》第四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

39. 斯宾塞《仙后》与西方史诗玄幻的叙事传统。《三峡学院学报》(哲社科版)2008年第6期。

40. 艾略特《荒原》的时空主题研究(合作)。《外语教学》2008年第2期。

41.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身体叙述(合作)。《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3期。

42. 美国经典诗歌的立体性和综合性研究(书评)(合作)。《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2期。

43. 末世论与斯宾塞诗歌中的宇宙时间观。《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

44. 个人主义与华兹华斯的诗学观(合作)。《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4期。

45. 时间意义的生存机制(合作)。《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46. China's Reception of T. S. Eliot (International Reception of T. S. Eliot. London: Continuum 2007).

47. A Neglected Author: Ba Jin (Vol.12, No.1, Winter 2006, Newsletters of ALSC).

48. 宇宙时间和斯宾塞《仙后》的叙事时间。《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3期。

49. 叶芝象征主义戏剧的理想。《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

50. 品特戏剧的学批评。《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6期。

51. 《四个四重奏》的文体特征。《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52. 艾略特诗歌中时间观念的嬗变。《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

53. 《四个四重奏》的时间拯救主题。《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

54. 《四个四重奏》引语解读。《国外文学》2002年第3期。

55. 作为话语形式的诗歌。《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56. 弥尔顿的诗学观。《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3期。

57. 弥尔顿早期诗歌的神秘主义倾向。《国外文学》2001年第2期。

58. 弥尔顿两首早期诗歌的宗教解读。《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2期。

59. 《时间与存在》的后现代意识。《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2期。

60. 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批评(合作)。《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3期。

61. 英语创造教育的目的、范畴和方法。《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2期。

62. 《四个四重奏》主题结构研究。《外国文学研究》19年第3期。

63. 康拉德:听众与谎言:《黑暗的中心》的叙事结构与阅读效应。《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1期。

64. 当代英语诗歌语言的超语义特征。《外国语》1996年第4期。

65. 现代诗歌的叙述结构。《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66. 乌托邦的经验秩序与嬉戏的语言指归:英语后现代诗歌的价值取向。《外语与翻译》1996年第2期。

67. 《四个四重奏》的象征主义机制。《中外诗歌研究》1995年第2-3期。

68. 语境结构和诗歌语义的扩散。《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

69. 生命哲学的诗化耗损:有关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的新探述评。《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1期。

70. 文本死亡自我:艾米莉迪金森死亡诗歌结构形式解读(合作)。《外国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

71. 生命流程的深层意蕴(合作)。《名作欣赏》1993年第2期。

72. 马克吐温的《苦行记》及其喜剧特色(合作)。《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2期。

73. 泥土深处的语言芳香--略评陈笑海组诗《远方柔情》。《石首文艺》1992年第3期。

专著、教材等:

1.《生命的和谐:斯宾塞〈仙后〉内在主题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2.《英国文学的学批评》(撰写第14章),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高级文学翻译》(副主编之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4.《综合大学英语(英语专业精读)》第五册(合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5.《CET-4作文辅导》,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

6.《莎士比亚故事全集》(合编),重庆出版社,1998年

7.《加拿大百科全书》(参编),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年

8.《英语教程》(合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

电子商务的核心期刊有哪些

主要著作  《中国历代论著选》(合作)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2年初版,1990.8二版  《古论概观》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6.6  《漫话》 学林出版社 1986.12  《考论》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9.10  《大辞典》(主编) 巴蜀书社 1991.10  《近代文学批评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2  《中国历代辞典》宋元明卷(主编)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3.3  《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理论卷(主编) 中国大百科出版社 1993.4  《中国文论选·近代卷》(选注 合作)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6.11  《中国文学史》(主编明代部分)第四卷第1 至232 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8  《原人论》(合作)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2  《中国研究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8  《文心雕龙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6  《黄霖说〈〉》 中华书局 2005.9  《古代鉴赏辞典》(合作)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  《追求科学与创新》 (合作编著)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6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 2006  《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归有光与嘉定四先生研究》(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讲演录》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8  《<文心雕龙>导读、集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鉴赏辞典》(合作)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8  《<>与临清》(编集) 齐鲁书社 2008  《中国古代叙事三维论》(合作)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  《中国历代批评史料汇编校释》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9  《研究 》(第九辑)(主编) 齐鲁书社 2009  《云间文学研究》(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世博梦幻三部曲》(校注) 东方出版中心 2010  《微澜集——黄霖序跋书评选》凤凰出版社 2011  《人间词话鉴赏辞典》(合作)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

主要文献整理  《儒林外史选粹》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11  《资料汇编》 中华书局 1987.3  《日本研究论文集》(翻译,合作) 齐鲁书社 1989.10  《新刻绣像批评》(校点,合作)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1.8  《词话注释》(合作) 香港梦梅馆出版社 1993.3  《水浒传》(校点)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3.10  《三国演义》(选评、校点)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4  《脂研斋评批红楼梦》,齐鲁书社1994.7

主要论文  《诗话杂谈》 《书林》19.1  《<>原本无秽语说质疑》 《复旦学报》19.4  《简论〈文概〉》 《新闻战线》19.5  《一种值得注目的〈水浒〉古本》 《复旦学报》1980.4  《谈金圣叹〈沉吟楼诗选〉》 《复旦学报》增刊《古典文学论丛》  《明清理论中的现实主义问题》 《学术月刊》1980.11  《略谈资产阶级革命派》 《书林》1981.2  《清末革命家琐记》 《复旦学报》1981 5  《评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书林》1981.6  《略谈魏晋志怪》 《书林》1982.1  《〈水浒全传〉李贽评也属伪托》 《江汉论坛》1982.1  《宋末元初人施耐庵及“施耐庵的本”》 《复旦学报》1982.4  《〈忠义水浒传〉与〈词话〉》 《水浒争鸣》第一辑1982.4  《姚莹与桐城派》 《江淮论坛》1982.5  《新刻绣像批评评点初探》 《成都大学学报》1983.1  《作者屠隆考》 《复旦学报》1983.3  《评〈水浒〉研究中的市民说》 《水浒争鸣》第二辑1983.8  《有关毛本〈三国演义〉的若干问题》 《三国演义研究集》1983  《作者屠隆考续》 《复旦学报》.4  《与古代世情论》 《江汉论坛》 .6  《略谈明代的理论》 《语文学习》1884.11  《中国古代理论研究刍议》 四川《社会科学研究》1985.1  《论〈词话〉的政治性》 《学术月刊》1985.1  《金圣叹“庠姓张”辨》 《江海学刊》1985.1  《论姚门四杰》 《江淮论坛》1985.2  《作者屠隆考答疑》 《杭州大学学报》1985.2  《试论晚清革命派的观》 1986.6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戏曲论集》  《张竹坡及其〈〉评本》 1985.7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丛考》第一辑  《曾朴》 1985.5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家评传》第六卷  《成书问题三考》 《复旦学报》1985.4  《〈三国〉与古代历史论》1985.11中州古籍出版社《三国演义论文集》  《卓然一家 光彩照人--读朱东润先生〈中国文学论集〉的感想》 ,《文汇报》1985.12.10.  《怎样阅读》 《文艺学习》1986.2  《吴趼人论》 《明清研究》第三辑 1986.4  《李毛两本诸葛亮形象比较论》 《三国演义学刊》第二辑 1986.8  《我国暴露文学的杰构〈〉》 人民文学出版社《论集》1986.11  《〈开卷一笑〉与〈〉作者》 《复旦学报》 1987.4  《金圣叹》(合作) 中州书社《中国古代文论家评传》  《〈〉流变零拾》 《中国古典文学丛考》第二辑 1987.11  《关于上海图书馆藏两种〈新刻绣像批评〉》,日本《中国古典研究动态》第二号 1988.10  《续书三种前言》 齐鲁书社《续书三种》卷首 1988.8  《〈儒林外史〉对〈〉的继承和发展》《儒林外史学刊》第一辑1988.10  《略论林昌彝的文学思想》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四辑 1988.  《天下才子必读书序》 《河北师院学报》1989.4  《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及洪仁玕的文学思想》 《复旦学报》1989.5  《王国维曲论与梁廷楠曲话》 《学术月刊》1990.5  《》 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散文家》 1990. 7  《关于〈〉崇祯本的若干问题》 《研究》第一辑 1990.9  《略论黄人的〈中国文学史〉》 《复旦学报》1990.9  《三国演义前言》 齐鲁书社《三国演义》卷首 1991.1  《近代文论史上的桐城派》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第一辑 1991.10  《近代宋诗派的“不俗论”》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现代思考》 1991.10  《再论笑笑生是屠隆》 《复旦学报》 1992.2  《Motes on A Tangle of Emotions (I-PIEN CHING)》  《THE CEST LIBRARY JOURNAL》1992.2  《今古奇观前言》 岳麓书社版卷首 1992.11  《西游记前言》 上海美术出版社版 1993.3  《再谈“刘金吾”与屠隆及冯梦龙》 《文学遗产》 1993.2  《试论〈一片情〉》 《社会科学战线》 1993.2  《水浒传前言》 浙江古籍出版社版 1993.10  《中国近代文学批评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学评论》 1994.3  《关于明清的》 《文汇读书周报》1994.1.1.  《中国近代文学批评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学评论》 1994年第3期。  《说〈二十世纪大舞台〉》 台湾《复兴剧艺学刊》第十一期,1995.1.1  《〈杜骗新书〉与晚明世风》《文学遗产》1995年第1期。  《论中国文学批评的近代化》,《首届中国近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7  《清末戏剧改良运动》 台湾《复兴剧艺学刊》第十二期 1995.4.1  《我国古代文论中的“动心论”》 《中西学术》第一辑  《意象系统论》 《学术月刊》1995年第七期  《关于〈三国〉钟惺与李渔评本两题》,日本《中国古典研究》第一号 1995.6.30出版  《文学创作心境论--虚静与怨愤》(上),《长沙水电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6年第一期  《文学创作心境论--虚静与怨愤》(下) ,《长沙水电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6年第一期  《元代戏曲史上的双璧》《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二期  《中国古代的文学迹化论》《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3期  《关于明清〈三国〉的评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新刊”本《三国演义》的《前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4  《古代研究的大势与近观》 春风文艺出版社《稗海新航》 1996.7  《关于〈西游记〉的作者和主要精神》 《复旦学报》1998年第2期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民族性与现代转换问题》——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三人谈 陈伯海 黄霖 曹旭《文学遗产》1998年第3期  《略谈丁耀亢的戏曲观》 中州古籍书社 《丁耀亢研究》1998.10  《〈文心雕龙〉批本评语汇辑》上海远东出版社《学术集林》第十五卷第132-169页  《关于古〈香螺卮〉》,1999年第3期《明清研究》第174-180页(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日本早期的中国文学史著作》 1999年第5期《古典文学知识》  《〈文心雕龙〉批本评语汇辑》(下)上海远东出版社《学术集林》第十六卷  《盐谷温对于中国史的研究》1999年第6期《复旦学报》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研究的几个问题》,1999.12.10《韩国中国学会创立1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发表会论文集》  《〈词话〉与杭州》 日本《中国古典研究》第5号 1999.12.20日  《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化的馈赠——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语言文学卷) 2000.8  《二十世纪起步的是与非——以梁启起的“文界革命”为中心》,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十卷第三期 2000.9  《还〈沧浪诗话〉以本来面目》——《沧浪诗话》据“玉屑本”校订献疑》,周兴陆 朴英顺 黄霖 《文学遗产》2001年第3期  《追求崇高》 香港《黄世仲与辛亥革命》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1.8  《再论〈〉崇祯本各本之间的关系》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从消解走向重构——世纪之初古文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1期  《论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厢记>》 《复旦学报》2002年第2期  《20世纪起步的是与非》 《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2002》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清末民初的通俗文学与风陵文库》,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会《中国文学研究》第二十七期 2001.12  《〈焚书〉原本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200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转载  《再论〈〉崇祯本各本之间的关系》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第3期转载  《关于明中叶文学“走向近代化变革”的问题》《文学遗产》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转载  《笑笑生笔下的女性》 张宏生编《明清文学性别研究》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10  《百余年来日本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纪略》,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中国文学研究》第六辑,2002.2  《中国现代化的一大关戾——纪念〈新〉创刊100周年》  《求是学刊》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11期  《中国评点研究》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学研究集刊》第22期,2003年3月  《近百年来的金圣叹研究》,《明清研究》总第68期,2003年第2期;  《“演义”辨略》,《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3期摘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  《时调中的清末民初世界》,《文史新澜》,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11月。  《〈闺艳秦声〉与“易性文学”》,《文学遗产》2004年第1期。  《最早的中国戏曲评点本》,《复旦学报》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7期。  《20世纪的“中国史”编纂》,《东岳论丛》2004年第3期。  《谈谈“三言”“两拍”》,《上海作家》2004年第2期。  《二十八宿研斋、蛾术轩与〈文心雕龙〉》,《藏书家》第9辑,2004年8月  《红楼梦案——弃园红学论文集》,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24期,2004年3月。  《晚明女性主体意识的萌动及其悲剧命运——以〈〉为中心》,王瑷玲主编《明清文学与思想中之主体意识与社会》,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出版,2004年12月  《杂谈红学史的编纂》,《明清研究》2004年第4期  《徐奋鹏及其〈诗经〉与〈西厢记〉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八辑,2005年1月  《谈谈1900年前后的三部〈中国文学史〉著作》,《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第1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写人论”的古今演变》(合作),《文史哲》2005年第1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2期  《近百年来“中国史”的编纂》,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十五卷第一期,2005年3月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百年反思》,《复旦学报》2005年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6摘载,《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  《〈〉是姓“金”》,《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12月23日  《一部有特色的近代文学研究史》,《文艺报》2006年1月3日3版。  《〈〉词话本与崇祯本刊印的几个问题》,《河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5期  《我看〈〉》,《文史知识》2006年第5期  《中国与日本:〈〉研究三人谈》,《文艺研究》2006.6  《“人”在〈〉中》,《上海大学学报》2006.7 第13卷第4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2期  《〈万宝全书〉是座宝库》,《文汇读书周报》2006.8.18  《中国古代与当今世界文学》,《文汇报》2006.8.27,《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1期  《作为文学新起点的经济视角》,《学术月刊》2006年第9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  《由“史”而“论” 由“论”而“史”——黄霖先生文学批评史研究访谈录》,《中文自学指导》2006/9/18  《辨性质 明角度 趋大流——略谈古代的分类》,《明清研究》2006/9/30  《论震川文章的清人评点》,《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25  《汤显祖《四书》评语一百五十则》,《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7/4/30  《“笑学”可笑吗——关于<>作者研究问题的看法》,《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6/15  《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创新与体系建构——评梅新林新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文学评论》,2007/9/15  《“中国文学批评近现代转型研究”论纲》,《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9/27  《中国古代写人论中的“态”范畴及其现代意义》,《学术月刊》2007/11/20  《李时珍与<>》 ,《文史知识》,2008/6/1  中国古代研究要追求“化境”——兼评李桂奎<中国写人学>》,《明清研究》2008/7/15  《<唐僧取经图册>探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5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写作心理学论著》,《河北学刊》2009/1/20  《清末民初话中的几个理论热点》,《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5  《<张竹坡与《》研究>序》,《昆明学院学报》2009/3/31  《大众国学、世代累作及其他——读<在书场与案头之间>有感》,《学术研究》2009/5/20  《特约评论人语》,《文史哲》2009/7/15  《清末民初时调研究现状概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7/25  《另辟蹊径论钟惺——<钟惺评点研究>序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9/15  《百年前的强国梦与世博会——读陆士谔的<新中国>》,《文史知识》 2010/1/1  《“中国也有今日么!”——世博会前重读<新石头记>》, 《天津社会科学》 2010/1/23  《评饶龙隼<上古文学制度述考>》,《文学评论》 2010/3/15  《明道之要,学术之宗——<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窥见》,《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20  《民国初年“旧派”家的声音》,《文学评论》2010/9/15  《关于编写中国文学学史的几个问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5  《覃思精研,继往开来》,《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2/20  《关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三点感想》,《河北学刊》2011/3/1  《<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汇评述略》,《戏曲研究》 2011/4/30  《<西厢>名句为题之八股文的文论价值》,《文艺研究》 2011/7/10  《中国文学名著汇评本的价值》,《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5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中国文学研究》2012/7/31  《“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追念魏子云先生》,《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2/12/31  《<诗经>评点与<诗经>传播——以晚明时期为中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1/24

获奖情况  《漫话》 学林出版社 1986.12 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考论》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9.10 获第五届北方十五省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  《中国历代论著选》(合作)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上册1982,下册1985.5,54  1990.8 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奖  《大辞典》(主编) 巴蜀书社 1991.10 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三等奖  《近代文学批评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2 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作为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之一,获国家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等。  《中国文学史》(明代部分主编)第四卷第1 — 232 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获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三卷主编,撰写其中第一卷《原人论》复旦出版社2000年5月,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演义”辨略》,获2004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文心雕龙汇评》,获2006年华东地区古籍图书二等奖

茱萸哪里人

://.xxmc.edu.cn/dm/glxy/hxqk2004.htm

(2004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

第二编 经 济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 自然科学

第五编 医药、卫生

第六编 农业科学

第七编 工业技术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表

哲学类核心期刊表

宗教类核心期刊表

统计学类核心期刊表

社会学类核心期刊表

人口学类核心期刊表

管理学类核心期刊表

人才学类核心期刊表

民族学类核心期刊表

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政治类核心期刊表

法律类核心期刊表

军事类核心期刊表

返回总目录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表 1 中国社会科学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社会科学战线

4 学术月刊

5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 天津社会科学

7 学术研究

8 江海学刊

9 江汉论坛

10 江苏社会科学

1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2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 文史哲

14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浙江学刊

16 浙江社会科学

17 社会科学研究

18 求是学刊

19 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 社会科学辑刊

2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 中州学刊

24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 人文杂志

26 求索

27 思想战线

2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 国外社会科学

31 南京社会科学

32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 齐鲁学刊

36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 学海

38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 江西社会科学

40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 河北学刊

43 学术界

44 东岳论丛

45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 东南学术

47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 北京社会科学

53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 学术论坛

55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 广东社会科学

57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59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 山东社会科学

62 探索

63 学术交流

64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 北方论丛

69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 宁夏社会科学

76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 云南社会科学

79 长白学刊

80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 江淮论坛

83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 河南社会科学

85 内蒙古社会科学

86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 甘肃社会科学

88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91 晋阳学刊

9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社会科学

98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返回分类目录

哲学类核心期刊表 1. 哲学研究

2. 心理科学

3. 心理学报

4. 哲学动态

5. 自然辩证法研究

6. 孔子研究

7. 自然辩证法通讯

8. 心理学动态(改名为:心理科学进展)

9. 中国哲学史

10. 道德与文明

11.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 现代哲学

13. 心理发展与教育

14. 心理学探新

15. 周易研究

返回分类目录

宗教类核心期刊表 1. 世界宗教研究

2. 宗教学研究

3. 法音

4. 敦煌研究

5. 中国宗教

6. 佛教文化

7. 中国穆斯林

8. 世界宗教文化

返回分类目录

统计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国统计

2. 统计研究

3. 统计与决策

4. 数理统计与管理

返回分类目录

社会学类核心期刊表 1 社会学研究

2 社会

3 妇女研究论丛

4 中国社会保障

返回分类目录

人口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 人口与经济

4 人口学刊

5 人口与生育

返回分类目录

管理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国行政管理

2 管理世界

3 领导科学

4 中外管理

5 管理科学学报

返回分类目录

人才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国人才

返回分类目录

民族学类核心期刊表 1. 民族研究

2.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贵州民族研究

4. 广西民族研究

5. 黑龙江民族丛刊

6.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 回族研究

8. 世界民族

9. 中国民族

10.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 云南社会科学

12. 青海民族研究

13. 西北民族研究

14. 满族研究

15.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6. 内蒙古社会科学

17.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返回分类目录

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表 1 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1. 欧洲(改名为:欧洲研究)

2. 国际问题研究

3. 当代亚太

4. 国外理论动态

5. 美国研究

6. 当代世界

7. 西亚非洲

8. 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9. 国际展望

10. 国际论坛

11. 国际观察

12.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3. 和平与发展

14. 拉丁美洲研究

15. 日本学刊

16. 东南亚研究

17. 国外社会科学

返回分类目录

中国政治类核心期刊表 1 政治学研究

2 求是

1. 中国行政管理

2.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3. 了望

4. 社会主义研究

5. 教学与研究(北京)

6. 思想研究

7. 党的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研究

9. 青年研究

10. 中国青年研究

11. 探索

12. 党建研究(北京)

13. 党史研究

14. 学习与探索

15.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6. 社会科学研究

17. 理论前沿

18. 理论探讨

19. 新视野

20. 中央党校学报

21. 求实

22. 理论与改革

23. 科学社会主义

24. 理论研究

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6. 工会理论与实践

27. 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8.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9.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30. 理论学刊

3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32. 妇女研究论丛

33. 党政论坛

34. 理论导刊

35.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36. 理论探索

37. 半月谈

38.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39. 中国青年

40. 公安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返回分类目录

法律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国法学

2 法学研究

3 法学

4 法学评论

2. 中外法学

3. 现代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法律科学

6. 法学家

7. 政法论坛

8. 人民检察

9. 河北法学

10. 法制与社会发展

11. 政治与法律

12. 环球法律评论

13. 比较法研究

14. 法学杂志

15. 当代法学

16. 人民司法

17. 法律适用

18. 法学论坛 返回分类目录

军事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国军事科学

2 军事经济研究

1. 国防大学学报

2. 政工导刊

3. 军事史林

4. 军事历史研究

5. 世界军事

6.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7.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返回分类目录

第二编 经 济

综合性经济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世界经济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经济.经济与管理类核心期刊表

会计类核心期刊表

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表

工业经济类核心期刊

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表

财政类核心期刊表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类核心期表

返回总目录

综合性经济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 经济研究

2. 管理世界

3. 经济学动态

4. 改革

5. 经济学家

6. 世界经济

7. 财贸经济

8. 财经研究

9. 经济科学

10. 宏观经济研究

11. 财经问题研究

12. 经济评论

13. 当代财经

14. 当代经济科学

15. 经济管理

16. 当代经济研究

17.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8. 南开经济研究

19. 经济问题

20. 经济问题探索

21. 现代财经

22. 上海经济研究

23. 财经科学

24. 国际经济评论

25. 外国经济与管理

26.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7. 经济纵横

28. 中国经济问题

29. 经济与管理研究

30. 中国经济史研究

31. 经济经纬

32.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33.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34. 生产力研究

返回分类目录

世界经济类核心期刊表 1 世界经济

2 世界经济与政治

3 世界经济研究

4 国际经济评论

1. 外国经济与管理

2. 国际贸易问题

3. 国际贸易

4. 当代亚太

5. 亚太经济

6.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7. 现代国际关系

8. 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9. 世界经济文汇

返回分类目录

中国经济.经济与管理类核心期刊表 1 改革

2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 上海经济研究

2. 中国人力开发

3. 经济体制改革

4. 中国经济问题

5. 特区经济

6. 开放导报

7. 南方经济

8. 宏观经济管理

9. 中国改革

10. 中国劳动

11. 城市发展研究

12. 城市问题

13. 国际经济合作

14. 改革与战略

15. 中国流通经济

16. 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购)

返回分类目录

会计类核心期刊表 1 会计研究

1. 审计研究

2. 财会月刊

3. 财务与会计

4. 财会通讯

5. 审计与经济研究

6. 中国审计

7. 中国农业会计

8. 广西会计

9. 中国会计电算化

10. 财会研究(兰州)

11. 事业财会

12. 财经理论与实践

13. 会计之友

返回分类目录

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国农村经济

2 农业经济问题

3 中国农村观察

4 农业现代化研究

1. 农业技术经济

2. 林业经济

3. 中国土地科学

4. 林业经济问题

5. 生态经济

6. 农业经济

7. 调研世界

8. 乡镇企业研究

9. 中国农垦经济

10. 农村经济

11. 乡镇经济

12.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3.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济管理)

14. 世界农业

15. 农村经济导刊

返回分类目录

工业经济类核心期刊 1 中国工业经济

1. 管理世界

3 经济管理

4 经济研究

1. 改革

2. 外国经济与管理

3. 经济问题探索

4.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5. 企业管理

6. 企业经济(南昌)

7. 汽车与配件

8. 中国建材

9. 煤炭经济研究

10. 中国电业

11. 建筑经济

12.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改名为:中国国土经济)

13. 企业活力

14. 上海企业

15. 集团经济研究

16. 管理现代化

17. 经营与管理

18. 国有资产管理

19. 企业家(改名为:财智文摘)

20. 工业技术经济

21. 电力需求侧管理

22. 铁道经济研究

23. 交通企业管理

24. 旅游学刊

25. 邮电企业管理(改名为:通信企业管理)

返回分类目录

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表 1 国际贸易问题

2 商业研究

3 国际贸易

4 商业经济与管理

5 财贸经济

6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 消费经济

8 国际经贸探索

9 商业时代

10 国际经济合作

11 国际商务研究

12 价格理论与实践

13 中国商贸

14 商场现代化

15 江苏商论

16 销售与市场

17 商业经济文荟

18 中国物价

19 中国市场

20 财贸研究

21 价格月刊

返回分类目录

财政类核心期刊表 1 税务研究

2 财政研究

3 税务与经济

4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5 财贸经济

6 中国财政

7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8 财经问题研究

9 涉外税务

10 财经论丛

11 财经研究

12 中国税务

13 当代财经

14 财经科学

15 江西财税与会计

16 财会研究(兰州)

返回分类目录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类核心期表 1 金融研究

2 国际金融研究

3 证券市场导报

4 投资研究

5 金融论坛

6 保险研究

7 金融理论与实践

8 上海金融

9 财经理论与实践

10 金融与经济

11 浙江金融

12 武汉金融

13 中国金融

14 西南金融

15 南方金融

16 现代金融

17 农村金融研究

18 国际金融

19 银行家

返回分类目录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信息与传播类核心期刊表

新闻学、新闻事业类核心期刊表

广播、电视事业类核心期刊表

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表

报学类核心期刊表

档案学类核心期刊表

科学、科学研究类核心期刊表

综合性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各类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体育类核心期刊表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类核心期刊表

外国语类核心期刊表

世界文学类核心期刊表

文学理论类核心期刊表

文学作品类核心期刊表

综合性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类核心期刊表

摄影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音乐类核心期刊表

舞蹈类核心期刊表

戏剧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电视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历史类核心期刊表

文物考古类核心期刊表

返回总目录

信息与传播类核心期刊表

1 现代传播

2 当代传播

返回分类目录

新闻学、新闻事业类核心期刊表 1 国际新闻界

2 新闻记者

3 新闻通讯(改名为:传媒观察)

4 新闻与传播研究

5 中国记者

6 新闻战线

7 新闻与写作

8 新闻界

9 新闻爱好者

10 新闻大学

11 新闻知识

12 新闻实践 返回分类目录

广播、电视事业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 电视研究 返回分类目录

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表 1编辑学报

2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中国出版

4 编辑之友

5 出版发行研究

6 编辑学刊

7 出版广角

8 读书

9 中国图书评论

10 科技与出版 图书馆学,情 返回分类目录

报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国图书馆学报

2 图书情报工作

3 大学图书馆学报

4 情报学报

5 图书馆杂志

6 情报科学

7 图书馆建设

8 图书馆

9 情报杂志

10 图书馆论坛

11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2 情报资料工作

13 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5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6 图书情报知识

17 现代情报 返回分类目录

档案学类核心期刊表 1 档案学通讯

2 中国档案

3 档案学研究

4 档案与建设

5 浙江档案

6 档案管理

7 兰台世界

8 山西档案

9 档案

10 北京档案

11 上海档案

12 四川档案

13 湖南档案(改名为:档案时空) 返回分类目录

科学、科学研究类核心期刊表 1 自然辩证法研究

2 科研管理

3 科学学研究

4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5 中国科技论坛

6 中国软科学

7 自然辩证法通讯

8 科学管理研究

9 研究与发展管理

10 科技进步与对策

11 科学新闻

12 科技管理研究

13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返回分类目录

综合性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1 教育研究

2 教育理论与实践

3 比较教育研究

4 全球教育展望

5 教育评论

6 中国教育学刊

7 外国教育研究

8 人民教育

9 教学与管理

10 教育探索

11 教育与经济

12 教育科学

13 江西教育科研

14 辽宁教育科研

15 教育导刊

16 上海教育科研

17 山东教育科研(改名为:当代教育科学)

18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返回分类目录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1 学前教育研究

2 幼儿教育

3 学前教育

4 早期教育 返回分类目录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1. 课程、教授、教法

2. 中小学管理

3. 语文教学通讯(分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和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4. 学科教育

5. 外国中小学教育

6. 历史教学

7. 上海教育

8. 中小学教师培训

9. 小学语文教学

10. 小学教学研究

11. 思想政治课教学

12. 天津教育

13.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4.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5.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6. 英语辅导(与疯狂英语合并为:英语辅导、疯狂英语)

17. 中小学外语教学

18. 数学通报

19. 中学物理.高中版

20. 生物学教学 返回分类目录

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1. 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 中国高等教育

4.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中国高教研究

6. 江苏高教

7.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改名为:教师教育研究)

8.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9.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0. 黑龙江高教研究

11. 现代大学教育

12. 高校理论战线

13. 高教探索

14.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返回分类目录

各类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国成人教育

2. 教育与职业

3.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电化教育

5. 中国远程教育

6. 电化教育研究

7. 成人教育

8. 中国特殊教育

9. 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0. 父母必读

11. 继续教育 返回分类目录

体育类核心期刊表 1. 体育科学

2.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4. 体育与科学

5.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6. 体育学刊

7. 中国体育科技

8.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9. 体育文化导刊

10.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1.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2.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返回分类目录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国语文

2. 语言教学与研究

3. 民族语文

4. 语言文字应用

5. 汉语学习

6. 语言研究

7. 中国翻译

8. 世界汉语教学

9. 古汉语研究

10. 方言

11. 当代语言学

12. 语文研究

13. 语文建设

14. 修辞学习

15. 语言与翻译

16. 上海科技翻译

17. 中国科技翻译 返回分类目录

外国语类核心期刊表 1 外语教学与研究

2 外国语

3 外语与外语教学

4 外语界

5 现代外语

6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7 外语学刊

8 外语教学

9 外语研究

10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中国俄语教学 返回分类目录

世界文学类核心期刊表 1. 外国文学评论

2. 外国文学研究

3. 国外文学

4. 外国文学

5. 俄罗斯文艺

6. 当代外国文学

7. 世界文学

8. 译林 返回分类目录

文学理论类核心期刊表 1. 文学评论

2. 文艺研究

3. 文学遗产

4. 文艺理论研究

5. 鲁迅研究月刊

6. 当代作家评论

7. 文艺争鸣

8.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9. 评论

10. 新文学史料

11. 中国比较文学

12. 明清研究

13. 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文艺评论

15. 红楼梦学刊

16. 南方文坛

17. 中国文学研究

18. 名作欣赏 返回分类目录

文学作品类核心期刊表 1. 人民文学

2. 收获

3. 十月

4. 当代

5. 上海文学

6. 中国作家

7. 钟山

8. 清明

9. 山花

10. 北京文学

11. 解放军文艺

12. 时代文学

13. 青年文学

14. 长江文艺

15. 长城

16. 天涯

17. 大家

18. 作家杂志

19. 散文

20. 民族文学

21. 山东文学

22. 诗刊

23. 花城 返回分类目录

综合性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1 文艺研究

2 艺术百家

3 民族艺术 返回分类目录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类核心期刊表 1. 美术研究

2. 美术

3. 美术观察

4. 装饰

5. 书法研究

6. 美术 & 设计

7. 世界美术

8. 中国书法 返回分类目录

摄影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1 大众摄影

2 中国摄影 返回分类目录

音乐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国音乐学

2. 音乐研究

3. 中国音乐

4.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5. 人民音乐

6. 黄钟

7. 音乐艺术 返回分类目录

舞蹈类核心期刊表 1. 舞蹈

2.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返回分类目录

戏剧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1. 戏剧艺术

2. 中国戏剧

3. 戏剧

4. 剧本

5. 戏曲艺术

6. 戏剧文学

7. 中国京剧

8. 四川戏剧

9. 上海戏剧 返回分类目录

**、电视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1. **艺术

2. 当代**

3. 世界**

4. 中国电视

5. 北京**学院学报

6. **文学

7. **

8. **评介

9. **新作

10. 当代电视 返回分类目录

历史类核心期刊表 1. 历史研究

2. 世界历史

3. 史学月刊

4. 中国史研究

5. 近代史研究

6. 党史研究

7. 史学理论研究

8. 中国文化研究

9. 文史哲

10. 清史研究

11. 当代中国史研究

12. 抗日战争研究

13. 史学集刊

14. 中国史研究动态

15. 中华文化论坛

16. 民国档案

17. 安徽史学

18. 历史档案

19. 史学史研究

20. 史林

21.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西域研究

23. 中国农史

24. 文献 返回分类目录

文物考古类核心期刊表 1. 文物

2. 考古

3. 考古学报

4. 考古与文物

5. 东南文化

6. 农业考古

7. 中原文物

8. 北方文物

9. 华夏考古

10. 江汉考古

11. 敦煌研究

12. 故宫博物院院刊

返回分类目录

第四编 自然科学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表

自然科学总论类核心期刊表

数学类核心期刊表

力学类核心期刊表

物理类核心期刊表

化学类核心期刊表

天文学核心期刊表

测绘学类核心期刊表

地球物理学类核心期刊表

大气科学(气象学)类核心期刊表

地质类核心期刊表

海洋学类核心期刊表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表

综合性生物类核心期刊表

植物学类核心期刊表

动物学/昆虫学类核心期刊表

返回总目录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表 1. 科学通报

2. 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分成:中国科学.A辑,数学和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天文学)

3.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5.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9.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0.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11.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3.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4.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学版

16.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改名为:天津大学学报)

17.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1.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2.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4.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6.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8.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 自然科学进展

30.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31.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33.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3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37. 高技术通讯

3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9.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4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 应用科学学报

43.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4.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46.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47.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9.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改名为: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0.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52.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3.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54.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6.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57.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0.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61.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2.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64.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67.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68.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9.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70.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76.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8.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9.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0.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 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82.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83.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85.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86.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88. 桂林工学院学报

返回分类目录

自然科学总论类核心期刊表 1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 系统工程

3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4 系统工程学报

5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6 自然辩证法研究

7 科学

8 管理科学学报

9 自然科学史研究

10 自然杂志

11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 中国科学基金

13 中国科技史料 返回分类目录

数学类核心期刊表 1. 数学学报

2. 数学年刊.A辑

3. 应用数学学报

4. 计算数学

5. 数学进展

"聊斋"共有几卷

茱萸

茱萸,本名朱钦运,生于1987年10月。诗人,随笔作家,批评家,青年学者。同济大学哲学系博士在读。出版有诗集《仪式的焦唇:2004-2013诗歌自选集》(2014)、随笔集《浆果与流转之诗》(2013)、编选集《同济十年诗选:2002-2012》(2012,与人合作)等著作。作品入选《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等选集。有诗作被译为英文、法文、日文等于海外行世。曾获《人民文学》“青年作家年度表现奖”、《星星诗刊》“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北京大学“未名诗歌奖”等奖项。曾担任同济诗社社长(2006-2007)并持续守护其达十年之久。现为同济大学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014年受邀为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

中文名:茱萸

外文名:Zhuyu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87年10月

职业:诗人、作家、批评家

代表作品:《仪式的焦唇》(诗歌自选集)

代表作品:《浆果与流转之诗》(学术文集)

代表作品:《同济十年诗选》(诗歌编选集)

主要成就

出版著作

《仪式的焦唇:2004~2013诗歌自选集》(诗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浆果与流转之诗》(学术、文化随笔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同济十年诗选:2002-2012》(编选集,上海文艺出版社,与人合作,2012)

《盛宴及其邀约》(暂定名,诗学批评集,待出)

《仪式的焦唇》(诗集,香港类型出版社,2013)

《玩具门诊:茱萸近作19首》(作品小辑,杜弗书店独立出版,2013)

入选选集

入选之选集可参看茱萸著作豆列

《中国新诗百年大典》(洪子诚等主编,总三十卷,长江文艺出版社)

《中国现代诗歌选集》(汉法双语版,TomasVanRuymbeke、孙文波主编,法国流星群出版社)

《同济十年诗选》(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同济百年诗选》(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上海诗人三十家》(朱金晨、李天靖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新海派诗选》(杨斌华、陈忠村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

《当代诗·贰》(孙文波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当代诗·肆》(孙文波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三月三诗歌年选》(2010年卷,李少君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十年诗选:2000-2010》(李少君、张维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2010-2011名家推荐书系·诗歌卷》(阎安主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2)

《漂泊的一代:中国80后诗歌》(赵卫峰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

《上海青年诗人近作选》(李日月编选,独立出版物,2013)

《中国80后诗全集》(三卷,辛酉主编,胡桑、茱萸执行主编,辋川书院,2010-2011)

《中国诗歌精选》(年选,部分年度,长江文艺出版社)

《中国年度诗歌精选》(年选,部分年度,四川民族出版社等)

《中国新诗档案》(杨克主编,年选,部分年度,花城出版社等)

《青春飞翔》(雨田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中国80后诗歌写作报告》(山西出版集团、新作文杂志社,2007)

《诗选刊·年代诗歌大展》(河北诗选刊杂志社,部分年度)

发表作品

1、诗作及译作曾刊于《人民文学》(北京)、《今天》(香港)、《上海文学》(上海)、《创世纪》(台北)、《中西诗歌》(澳门)、《诗东西》(中英双语,美国洛杉矶)、《火锅子》(日语,日本名古屋)等海内外文学杂志。

2、论文及诗评散见于《文艺争鸣》(长春)、《山花》(贵阳)、《诗刊》(北京)等中文核心期刊,及《当代诗》(文化艺术出版社)、《诗品》(中国戏剧出版社)、《评诗》(长江文艺出版社)、《飞地》(海天出版社)等诗学集刊。

3、艺术评论、文化随笔、文化批评、文化访谈等散见于《艺术世界》(上海)、《上海风》(上海)、《艺苑》(福州)、《山花》(贵阳)、《诗歌月刊》(合肥)、《竞报》(北京)、《深圳晚报》(深圳)等多家报刊杂志。

4、除上述刊物外,诗作还曾发表于《诗刊》、《星星》、《诗选刊》、《诗潮》、《诗林》、《诗歌月刊》、《散文诗》、《上海诗人》、《敦煌诗刊》、《边疆文学》、《延安文学》、《西部》、《牡丹》、《草地》、《青春潮》、《中国校园文学》、《创作评谭》、《海上文坛》、《深圳特区报》、《新诗大观》等海内外正式与非正式刊物近五百件。

开设专栏

自2005年17岁起,于《出版广角》(中文核心期刊)、《东莞时报》(大众媒体)、《万科周刊》(文化类商业媒体)、《江西画报》(艺术类期刊)、《语文报·大学人文》(语文教育类报刊)、《读者报·大学生周刊》等不同类型的媒体开设过文化随笔专栏。

创办、编选及参编

2014年春夏,创办并注册成立绛树出版社,主持绛树出版,并担任该社社长及图书出版人。

2013年年末,担任《天津诗人》杂志特邀主编,负责编选该刊的“90后专号”并撰写前言及综述。

2013年年中,加盟《飞地》丛刊,担任专题编辑,并从事欧美当代中坚诗人作品的译介。

2013年7月,创办“杜弗书店”暨杜弗独立出版机构,并担任“杜弗·青年诗丛”(已印行20余册)出品人。

2012年底,与黯黯、厄土、胡桑、须弥、刘化童联合发起《当代诗坛观察》丛刊及书系。同年,担任“零创文化”文化顾问,参与文化产业创意实践。

2011年,在考察了宁波及下属所有市县文化景观的基础上,编撰出《慢游宁波》文化散文集。

2010年,协助诗人辛酉主编《中国80后诗全集》(辋川书院独立出版)3卷,并担任第三卷的执行主编。

2005-2008年间,参与编选《中国当代校园诗歌选》(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80后诗歌写作报告》、《中国网络诗歌年鉴》(环球文化出版社)以及《诗歌报月刊》的部分专号等。并曾为由澳门基金会、广东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珠海市作协主办的诗歌杂志《中西诗歌》撰写其“推介”专栏的推介评论。

2005-2008年间,主编《新诗大观》杂志的“校园诗歌展”栏目数年,推出过数十名诗人在校的百数首作品。

出席各类文学活动

1、2014年6月8日,下午2点,与淮海中路624号沪港三联书店,举办“浆果之唇:茱萸签售交流会”。

2、诗集《仪式的焦唇:2004-2013诗歌自选集》及其所在的丛书“星丛诗系”首发式于2014年4月在北京大学举行,此后围绕该诗集及诗系,并在上海、杭州、温岭、南京、深圳及东京等地举办朗读、交流及研讨等活动。

3、曾出席第二届全国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2014)、外滩艺术(2013、2014)、第四届珠江(国际)诗歌节(2009)、第十二、十五届北京大学未名诗歌节(2010、2014)、词场-诗歌(2011)等国内各类文学峰会、诗歌节、诗会及相关活动。

4、曾接受《风向标》、《FEEL·感觉》等杂志专访。曾担任第三、四届“叶红女性诗奖”大陆地区评委、历届“在南方”诗歌奖评委。2007年与肖水、余味等共同发起“在南方”诗歌传播机构暨诗歌沙龙,共同创办“在南方诗歌奖”(后停办)、策划并参与主持了“在南方”系列活动;后于2011年6月宣布退出该机构。

所获奖项

文学类

2014.05.获得《人民文学》《南方文坛》联合颁发的2013“青年作家年度表现奖”。

2011.09.入选“中国80后诗歌十年成就奖”之“十佳理论建设者”。

2010.03.获得北京大学颁发的“未名诗歌奖”。

2009.03.获得中国最老牌的诗歌杂志《星星》颁发的“2008·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

2008.04.获得武汉大学主办的“樱花诗歌奖”首奖。

2007.06.获得人民文学出版社等数家单位主办的“中华校园诗歌节”诗歌奖。

2006.04.获得武汉大学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樱花诗歌奖”。

2005.12.获得《新诗大观》杂志“2005年度杰出诗人奖”。

非文学类

2013年12月,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11年12月,获得香港道风山汉语基督教研究所颁发的“道风奖学金”。

2010年12月,获得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最高奖“银润奖学金”。

一些关于“美国电视剧发展研究”之类的书籍 还有“中国电视剧”的研究书籍

《聊斋志异》版本很多,有蒲氏手稿本(解放初期发现),为作者修订本,存203篇,稿本中有作者手录的王士祯评语;乾隆十六年铸雪斋抄本,共十二卷,488篇,其中有目无文的14篇,此本也附有王士祯评语。另有乾隆黄炎熙选抄本;吴元相撰稿本。目前最早的刻本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赵起杲的青柯亭本,有“弁言”、“例言”,记叙了底本的来源和刻者所做的工作。赵起杲在例言中言“先生毕殚精力始成是书。初,就正于渔洋。渔洋欲以百千市其稿,先生坚不与,因加评陟而还之…”。故鲍延博有诗曰“谁似严陵太守贤,奇书不惜万人传。莫惊纸价无端贵,曾费渔洋十万钱”。全书十六卷,四百三十一篇,以后通行本大都依此本翻印。乾隆三十二年,有王金范刻本刊行,这是选辑本,共十八卷,分二十六门,二百七十余篇;乾隆五十九年,又有小芝山樵选本,共六卷;道光三年,经国堂刊、何守奇评本;道光四年,刘瀛珍刊巾箱本(选其遗稿四卷,附录一卷);道光五年,吕湛恩刻本;道光十五年,天德堂刊本;道光十九年,何垠刊两截楼本(二十三年又重刊);道光二十三年,但明伦刊朱墨套印本;广东王云楼刻本;同治八年,羊城青云楼刊朱墨套印本;光绪七年,邵州经畲书屋评注合刊本;光绪十二年 ,上海同文书局石印《详著聊斋志异图咏》,内有故事图444幅,十分精美;光绪十七年,喻刊四家合评本。

民国间,由于印刷技术提高,石印、铅印盛行,加之社会动荡,评校、纸张、装订粗制滥造,所印之本多不甚精。常见有上海锦章书局石印本;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上海育文书局石印本;上海中新书局铅印本等等。

建国后,版本亦多。大致有:1953年9月锦章书局本;1953年12月广益书局本;1955年9月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1957年11月商务印书馆本;1962年7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18年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新1版;1980年7月齐鲁书社本;1988年1月岳麓书社本;1989年1月浙江古籍出版社本等。

具体为:

袁世硕:铸雪斋和《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 《蒲松龄研究集刊》第一集1980(《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1988)

孟繁海;谈二十四卷抄本《聊斋志异》 《蒲松龄研究集刊》第一集1980

( ):《聊斋》手稿下半部是怎么丢失的? 《南宁晚报》1980,8.20

杨震方;有正本《原本聊斋志异》述略《中华文史论丛》1980.1(《文汇报》1980.10.6)

王贞泯: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文科教学》(《内蒙古乌盟师专学报》)1980.4

骆 伟;构图严谨 神态逼真——介绍工笔重彩画《聊斋志异图绘》 《柳泉》1980.2

孙一珍:评但明伦对《聊斋志异》的评点 《蒲松龄研究集刊》第二集1981

骆伟,徐瑛:谈谈现存聊裔手稿种种 《广东图书馆学刊》1981.4

骆 伟:《聊斋志异》版本略述 《蒲松龄研究集刊》第三集1982

阎少显,卢震鸣:《聊斋志异》手稿发现记 《青年科学家》1983.1

石圭平;《聊斋志异》手稿轶事:访蒲松龄第十世孙蒲惠章《鸿雁》(呼和浩特市).3

骆伟,徐瑛:现存蒲松龄手稿辑考 《柳泉》.5

何金文,胡邦炜;冯镇峦评本《聊斋志异》初探 《社会科学研究》.4

吴功正:清代《聊斋》的评论述略 《人大资料》1985.12(《北方论丛》1985.3)

沈维常等;谈但明伦关于《聊斋》“双提”写法的评点《南通师专学报》(社科)1985.4

萧新褀:《聊斋志异》版本略谈 《人大资料》1987.8

盛 伟;谈蒲松龄佚文《聊斋志异》清抄本《人大资料》1987.1l(《衡阳师专学报》社科1987.3)

李茂肃:冯镇峦评点(聊斋志异》浅述 《蒲松龄研究》第1辑1987

汪庆元:《聊斋志异》方舒岩评点初探 《明清研究》1988.2

张菊如《王批聊斋志异》评价 《明清研究》1988.3

袁世硕:张元及其父、其子——附《聊斋志异》手稿太评点人初挥《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齐鲁书社1988

袁世硕:《聊斋志异》康熙抄本补说 《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齐鲁书社1988

袁世硕:王金范选刻十八卷本《聊商志异》《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齐鲁书社1988

沈继常:《聊斋》“但评”三题 《人大资料》1989.5

蒲 泽:鲜为人知的《聊斋志异》朱氏刻本 《人大资料》1989.11

王志民:最初的《聊斋志异》评论《人大资料》1990.4(《云南教育学院学报》社科1989.4)

蔡国梁:《聊斋》二十四卷抄本的校勘价值 《明清研究》1990.2

魏隐儒:论《聊斋志异》的几个主要版本 《蒲松龄研究》总第5期1991.12

郭福生:关于《聊斋志异》手稿发现与保存者情况的调查记略——兼与阎少显、卢震鸣二人《<聊斋志异〉手稿发现记》一文商榷 《蒲松龄研究》总第5期1991.12

袁世硕:《异史》——《聊斋志异》的易名抄本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1991.3

王子宽:论《聊斋志异》稿本、青本和铸奉之关系 《福建学刊》1991.2

邹宗良:初稿本《聊斋志异》考《人大资料》1992、10(《蒲松龄研究9总第8期1992.3)

杨海儒:聊斋手稿何以流落辽宁《银川师专·宁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1993.13(2)(《蒲松龄生平著述考辨》中国书籍出版社 北京1994)

吕 扬:《聊斋》何评述要 《蒲松龄研究》总第10期1993.1.2·

杨占娥;一部易名为《异史》的《聊斋志异》校释本问世《蒲松龄研究》总第10期1993.1.2

张宪春;《聊斋志异》版本叙录 《蒲松龄研究》总第1l期1993.3.4

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版本整理的复案和思考一一兼议影印抄本《异史》 《蒲松龄研究》总第12期1994.1

刘世德;王芑孙《聊斋志异》批语汇辑 《蒲松龄研究》总第13期1994.2

蒲延章:求实务实惟实 恢复历史原貌——驳郭福生《关于<聊斋志异〉手稿发现与保存者 情况的调查记略》 《蒲松龄研究》总第13期1994.2

杨海儒:民国石印本《聊斋全集》辨伪新证《蒲松龄研究》总第14期1994.3(《蒲松龄生平着述考辨》1994)

陈 洪:《聊斋》评论的双璧——冯镇峦、但明伦评点衡估 《蒲松龄研究》总第15期1994.4

杨海儒;有正本《原本加批聊斋志异》对原著的肆意篡改《明清研究》1994.1(《蒲松龄生平著述考辨》1994)

麦 缃:也谈《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的文字《蒲松龄研究》总第16期1995.1

赵伯陶;读《聊斋》札记——《聊斋》清人旧评刍议 《蒲松龄研究》总第16期1995.1

周锡山:王渔洋《聊斋志异》评批述评 《蒲松龄研究》总第16期1995.1

来源

://post.baidu/f?kz=69087862

://.zbsq.gov.cn/html/2005/07/28/20050728151055.html

关于分析探春这个人物形象的书籍

美国电视产业简史:

1928年 通用公司制作的[女王信使]在纽约州WGY广播电台播出。这是美国(也是世界)第一部电视剧。这部长40分种的作品,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新的戏剧类型的诞生。

30年代:电视系统尚处于实验阶段,NBC和CBS两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实验性播出的作品,大部分根据百老汇戏剧和经典改编而成。

30年代末:电视系统走向成熟,NBC和CBS成立了自己的电视台。但二战被迫停止。战后,电视才得以正常的发展。今年中,全美性电视台纷纷成立,节目时间增长至每周近50小时。

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此时所谓的电视剧,实际上是在直播现场进行的戏剧表演栏目。1947年5月,NBC推出了第一部直播电视剧栏目“克拉福特电视剧场”,第一部电视作品:《Double Door》(双门)

50年代:美国电视剧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大量电视栏目纷至沓来。当时的电视剧更像直播的舞台表演。

1956:磁带录象技术进入市场,逐渐在美国电视界被广泛用。

60年代:电视剧基本放弃了直播形式,多机拍摄,现场切换的录制方式成为主流并延续至今。

标志件:电视正式播出 1939年4月30日,NBC公开播放电视

彩色电视 1954年,NBC播出彩色电视

有线电视 1948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山区首次进行有线电视播出

1962年7月,发射第一颗通讯卫星“电星一号”

电视播出制式 1953年12月17日,FCC用NTSC制式

记录方式 CBS于1956年首次使用磁带录像设备

第一条商业广告 1941年7月1日,NBC播出布洛伐时钟广告

节目宣传 发行量最大的《电视指南》1954年创刊

美国电视剧的运作:

组织体系(电视网):在美国的电视产业结构体系中,商业电视一直是其中的主体。早先美国主要是由ABC、NBC和CBA三大传统电视网所垄断,以后福克斯(FOX)公司、联合派拉蒙电视网(UPN)、华纳兄弟公司(WB)相继崛起。现在这一格局又发生了变化,随着近年来美国跨媒体、跨行业兼并浪潮的兴起,新的四大巨头即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迪斯尼集团、新闻集团和西屋电气——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又横空出世,它们组成了美国媒体业的超级航母。除这些商业电视网外,有线电视、公共电视、地方电视台、等共同构成了美国庞大的电视传播网络。而从等级结构来看,各大电视网除了所在城市的直属台之外,在全国各地又拥有许多数量不等的附属台,对附属台的覆盖范围,美国法律又进行了明确的限定(不超过35%)。附属台本身是一个完整的地方电视台,它与电视公司是一种商业合作关系,每天播出所隶属公司的部分节目,通常是需要覆盖全国的新闻、、体育类节目,其余时间则播出本地性节目。这种大的电视媒体公司结合各自附属台的网络结构是美国电视组织体系最重要的特征。

另外要提一下HBO,就是的开路先锋。这个收费的有线电视台,有一句很自负的广告词:It’s not TV, it’s HBO.

电视制作:70年代的法律中规定:商业电视网只能自制少量节目,其主流节目必须委托制作公司,电视网只享有首播权,并不享有节目本身。虽然该法案后来取消了,但委托制作电视剧的方式却根深蒂固,无法改变了。

收视率:美国最权威的收视率调查来自著名的尼尔森公司。他通过自己分布在全国的电视网络,极为细致统计出相关数据,并将这些相关的数据卖给电视企业,其他新闻机构以及广告商。一部收视低下的电视剧是无法生存的,只要观众的注意力一转移,那么不管该剧的情节进行到何处,电视台都毫不留情的腰斩。

........

邹兰芳人物介绍

书名:《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一、二、三、四

作者:刘心武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书名:《名家解读红楼梦(探秘集):周思源论红楼梦》

作者:周思源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1.《红楼梦研究集刊》第12、13、14各辑

2.《红楼》(贵州):1986年创刊~1989年各期

3.《红楼梦研究》(人大资料复印中心): 18、、1987年全年及1985年第6期

4.《红楼梦研究》/俞平伯著.-棠棣出版社,1953. ;

5.《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精装全八册)/曹雪芹著.-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1955.9;

6.《四松堂集》/(清)爱新觉罗敦诚著.-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 1955 .9;一册

7.《高兰墅集》/(清)高鹗著.-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1955.12;一册

8.《阅红楼梦随笔》/(清)周春著.-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 1958 .10;一册

9.《红楼梦人物画谱》/(清)改琦绘.-江苏人民出版社,1959.11;一册

10.《杨柳青红楼梦年画集》/阿英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7;

11.《曹雪芹》/周汝昌著.-作家出版社,1964

12.《葬花》(昆曲)/(清)仲云涧著,北方昆曲剧院编. - 音乐出版社,1964.6;16开;

13.《红楼梦新论》/ //黑龙江人民82

14.《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中)/刘梦溪//百花文艺

15.《红学丛谭》/胡文彬//山西人民83

16.《论石头记庚辰本》/应必诚//上海古籍83

17.《红楼梦论集》/作协贵州分会《红》研组//贵州人民83

18.《红楼梦趣谈》/万萍等//江西人民83

19.《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辩证艺术》/周书文//江西人民

20.《红楼梦艺术管窥》/杜景华//中州古籍

21.《红楼梦语言美鉴赏》/何士龙//中国地质大学

22.《红楼梦著作权论争集》/《北方论丛》编辑部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1

23.《红楼梦曲艺集》/天津市曲艺团编.-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3;

24.《红楼梦谈艺录》/陈诏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3;

25.《红楼梦艺术探》/王昌定//浙江人民85

26.《红楼梦话剧集》/赵清阁著.-四川文艺出版社,页;开;1985.6;

27.《红楼梦人物论》/贵州红学会//贵州人民85

28.《红楼梦新评》/白盾//上海文艺86

29.《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邮票赏析》/青水//辽大86

30.《石头记交响曲》/胡风//湖南人民86

31.《犬窝谈红》/吴克岐撰.-江苏广陵古籍出版社,1986.9;1函8册;线装:

32. 《石头记:列藏本》(1~6)/.-中华书局,1986.4;6册;精装

33. 《红楼梦艺境探奇》/姜耕玉著.-重庆出版社,1986.12;

34.《红楼梦脂评校录》/朱一玄//齐鲁书社86

35.《红楼梦资料汇编》/朱一玄//?文艺

36.《红楼梦作者问题论稿》/李百春//北方文艺86

37.《语言艺术上的明珠》/林兴仁//内蒙古教育86

38.《红楼探艺》/贵州红学会//贵州人民87

39.《红楼台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87

40.《三红集》/魏绍昌编//

41. 《列藏本石头记管窥》/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

42.《红楼梦引论》/曾扬华//广东高教87

43.《红楼幻梦》/ //北京大学88

44.《红楼重梦》/ //北京大学88

45.《红楼梦续书短篇集》/ //北京大学88

46.《红楼梦索引》/ //人大88

47.《石头记索引.红楼梦考证》/ //人大88

48.《中外学者论红楼》//北岳文艺89

49.《红楼探秘》/冯育栋//北岳文艺89

50.《说情——红楼艺境探幽》/李希凡著.-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5

51.《足本红楼梦》/.-杭州古旧书店,1989.6;影印:

52.《红楼梦佚事》/罗宗阳//江西人民

53.《红楼梦人物论》/太愚著/ /上海书店,1990.12;影印:

54.《红楼梦饮食谱》/秦一民//华岳文艺

55.《红楼梦风俗趣谈》/叶大兵,叶丽娅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3

56.《红楼梦:一次历史的轮回》/杨光汉著.-云南大学出版社,1990. 4

57.《红楼狂想曲》/杜金斗著.-中原农民出版社,1990.7;

58.《红楼梦索隐》/王梦阮,沈瓶庵著.-天津市古籍出版社,1990.10;影印;

59.《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周书文著.- 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11;

60.《红楼梦人物辞典》/姜林森编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61.《红楼梦十论》/黄立新//复旦大学

62.《红楼二尤》(荀慧生演出本)/张伟君,吴乾浩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4;

63.《古今茫茫同此恨:红楼梦》/唐明文//百花文艺92

64.《曹雪芹与红楼梦》/张俊,沈治督//辽宁教育92

65.《红楼梦谈艺录》/陈诏//上海文艺92

66.《曹雪芹:创作体会、评论、文学创作、唱段》/ 王云缦主编/ /中国广播电视92

67.《俞平伯先生从事文学活动六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2.3;

68.《红楼梦菜谱》/王柏春著.-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7

69.《王熙凤与三十六计》/传薪编著.-华文出版社,1993.6

70.《曹雪芹与北京》/曾保泉著.-中国妇女出版社,1993.9

71.《红楼梦写作技巧》/墨人//中国文联92

72.《红楼梦接受美学论》/刘宏彬//河南人民

73.《红楼梦探源》/朱淡文//江苏古籍93

74.《红楼梦人物论》/太愚著,上海书店,1990.12

75.《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贺新辉//紫禁城93

76.《诗评〈红楼梦〉》/栾继显//山东人民93

77.《红楼梦诗歌精华》/季学原//贵州人民

78.《红楼法事》/王志刚,张少侠//甘肃人民

79.《秦可卿与宁国府》/周玉清//黑龙江人民

80.《红楼养生趣谈》/杨在钧//人民军医

81.《梦中说梦》/柯灵//花城~

82.《红楼梦艺术论》/ //北京师范~

83.《红楼梦散论》/朱彤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2

84.《红楼新论》/ //江苏教育

85.《红楼梦趣谈》/万萍//江西人民

86.《〈〉与〈红楼梦〉人物比较》/冯存礼//南京

87.《红楼梦魅力探秘》/周思源//文化艺术94

88.《封建末世破天的武器》/杜福华著.-中州古籍出版社,95

89.《红边漫笔》/胡文彬//华艺94

90.《红楼梦随笔》/黄河浪//东北大学

91.《红楼悟识》/于雷//南京

92.《红楼梦探微》/胡文彬//华艺

93.《新人贾宝玉论》/尚友萍//

94.《从〈娇红记〉到〈红楼梦〉》/陈益源//辽宁古籍

95.《人与美——〈红楼梦〉的现代解释》/ / 广东旅游

96.《红楼梦研究论丛》/《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吉林人民81

.《红楼故事》/程十发//西泠印社81

98.《红楼梦艺术论》/段启明//江西人民81

99.《我读红楼梦二、三》/ //天津人民82

顾颉刚其人

邹兰芳

邹兰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中文名:邹兰芳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

代表作品:《阿拉伯传记文学研究》等

职称:教授

个人介绍:

邹兰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19年5月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阿拉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0-2004,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工作

2004-现在,在对外经贸大学外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工作

学术职务

中外传记文学学会秘书长,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讲授课程

基础阿拉伯语(1-4)

阿拉伯文学作品选读

视听课(阿拉伯语)

翻译理论与实践

伊斯兰文化

阿拉伯文学史(研究生),翻译研究(研究生)

教学成果:

1.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注明名称、署名次序、批准单位、获批时间)

《新编阿拉伯语》(第一册),1,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出版。

2“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注明名称、署名次序、出版社、出版时间)

《阿拉伯阅读教程》(3),1,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

3.课程建设:(注明名称、署名次序、批准单位、获批时间)

《常规课程建设》,1,对外经贸大学,2008年结项

科研成果

1.代表性专著:(注明书名、署名次序、出版社、出版时间)

1)《阿拉伯成语的文化因素对文学的作用》,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出版,独立完成。

2)《阿拉伯传记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预计2014年底出版,独立完成。

2.代表性学术论文:(注明论文名、署名次序、发表期刊、期刊级别、发表时间)

1)论文《“风景之发现观照下的》,《外国文学评论》,CSSCIA,2009年第2期,独立完成。

2)论文《从“在场的缺席者”到“缺席的在场者”—达尔维什的自传叙事》,《外国文学评论》,CSSCIA,2012年第2期,独立完成。

3)论文《论女性自传主体的漂移性—以赛阿达薇的为例》,《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10月,第一作者。

4)论文《从到》,《读书》CSSCIB,2010年8月,第一作者。

5)论文《“于无声处听惊雷”—对西亚北非剧变的文化审视》,《读书》CSSCIC,2012年3月。

6)论文《寻找理性的苏非—思·诗意·知》,《跨文化对话》24辑,CSSCI集刊,2009年2月,独立完成。

7)论文《尼罗河畔戏剧的黄金时代》,《戏剧艺术,CSSCI扩展版,2013年11月。

8)论文《流亡·记忆·再现—巴勒斯坦**的回顾及评析》,《艺术评论》,CSSCI扩展板,2009年第3期,独立完成。

3.译著、编著:(注明书名、署名次序、出版社、出版时间)

1)《一千零一夜》,2,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出版。

2)《埃米尔之书》,2,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

4.研究项目:

(注明项目级别、项目名、项目批准编号、署名次序、项目来源、起讫时间)

国家社科项目,《阿拉伯传记文学研究》,08BWW014,独立完成,2008年-2012年

获奖

(注明获奖级别、奖项名、署名次序、奖项缘由、授奖单位、获奖时间)

1)2010年获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教师”。

2)2011年获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优秀科研工作者。

顾颉刚(1893—1980)

一其人: 顾颉刚传略、生平年表

二著作:

1.顾颉刚学术行年简表

2.著作阅读及选介

《古史辨》

《三皇考》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中国边疆沿革史》

《吴歌甲集》

《汉代学术史略》

《尚书通检》

《史林杂识》

《走在历史的路上——顾颉刚自述》

《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讲中录》

《顾颉刚学术文化随笔》

相关期刊

《禹贡》

三研究: 1.顾颉刚研究书目

2.新书推介

《古史辨学说评价讨论辑》

《顾颉刚学术思想评传》

《顾颉刚先生学述》

《历劫终教志不灰 我的父亲顾颉刚》

《顾颉刚评传》

3.顾颉刚研究重要论文索引

4.相关学人

童书业 杨向奎

研究学人

杨 宽 刘起釪 顾 灏

顾 潮 顾 洪 刘俐娜

谭其骧

四其他:

回忆与纪念

相关链接:

禹贡与禹贡学会

(://.)

--------------------------------------------------------------------------------

顾颉刚传略

顾颉刚(1892—1980),江苏苏州人。现代历史学家,“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顾颉刚于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北京大学本科哲学门毕业。以后留任教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兰州大学等,并任北平研究院历史组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主编《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边疆周刊》、《齐大国学季刊》、《文史杂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顾颉刚受胡适在中倡导的“整理国故”思想的影响,从二十年代起即从事中国历史和古代文献典籍的研究和辨伪工作。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近代西方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箱。与钱玄同等发起并主持了古史辨伪的大讨论,又广集当时的研究成果编成《古史辨》八册,形成了“古史辨”派。顾颉刚在其研究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认为时代越后传说的古史期越长,周代时最古的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朝有三皇,汉代以后有,古史系统的形成,主要出于战国到西汉的儒家之手。他以疑古辨伪的态度考察了孔子与六经的关系,指出孔子的“正乐”与社会上没有关系,批评把孔子说得太完美;断定六经决非孔子“托古”的著作,六经没有太大的信史价值,也无哲理和政论的价值;否定了儒家利用六经(尤其是利用《尚书》)编成的整个古史系统。又提出,必须打破中国古代民族只有一个、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以及古史人化、古代是黄金时代等观念。这些观点今天看来虽不尽正确,但在当时却具有反封建、反对经学偶像的意义。

顾颉刚一生著述颇丰,除所编《古史辨》之外,重要的尚有《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等等。

顾颉刚生平

--------------------------------------------------------------------------------

顾颉刚(1893一1980),汉族,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笔名有余毅、铭坚等。

1893年5月8日,顾颉刚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读书世家,18年入私塾读《四书》。祖父、祖母和家仆都极能讲故事,顾颉刚从小就听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1906年入当地一所公立高等小学,1908年转苏州第一中学堂,1912年秋,入上海神州大学,醉心于文学。1913年,入北京大学预科,沉迷于戏剧,发现一个故事会因时、因地、因人而流迁变化。1915年顾颉刚因病回家,完成《清代著述考》二十册,对清代学术有较深领会。1916年转北大本科,读哲学。1918年北大教授刘半农等人发起征集歌谣运动,征集各地民歌,并按日在《北大日刊》上发表一二首。此事引起顾颉刚的兴趣,时值夫人病逝,他回家闲居,心情郁闷,无法着手古史研究,于是便搜集起歌谣来。先在家中搜集,逐渐向邻居亲友搜集,一二年间竟搜到歌谣数百首,并其他方言、谜语、谚语、唱本、风俗、宗教等资料若干。1919年5月,顾颉刚续弦,他写了一篇《一个“全金六礼"的总礼单》的民俗文章。至此他开始考虑民俗学、民间文艺的一些问题,发现歌谣也和戏剧的故事一样,会随时随地变化。

1920年,顾颉刚在北大毕业,留校任助教,长期编纂一部《中国书籍目录》,约二三百卷。冬,开始点校《古今俗书考》,同时,将自己收集的歌谣,对方言加注后陆续发表在《北京晨报》上,颇获学界好评。1921年,顾颉刚改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助教,任《国学季刊》编委,编点《辨伪丛刊》。同时常与胡适、钱玄同等人书信来往,讨论古史、伪书、伪事等问题,着手撰写“古史辨"论文。这时顾颉刚也致力于《诗经》研究,认为《诗经》中部分诗是徒歌的民谣,先后撰成《汉儒的诗学和诗经的真相》、《歌谣的转变》、《诗经的厄运与》、《从诗经中整理出歌谣的意见》等文章,研究《诗经》的过程中,在《通志·乐略》里读到郑樵论《琴操》的那段“杞梁之妻"的话,引起注意,后又看到有关这个故事的材料,便下决心对这个故事作一番深入的研究,1922年,顾颉刚为商务部书馆编纂中学历史教科书,拟将《诗》、《书》等古籍中的上古史传说整理出来,初孕“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学说,认为古代的史实记载多由神话转化而成。

1923年底,顾颉刚离开商务印书馆、回北大研究所,担任《歌谣》周刊编辑,专心从事民俗学、民间文艺研究,成为《歌谣》周刊的主要撰稿人。曾先后发表《郑樵对于诗词与故事的见解》、《东岳庙的七十二句》、《两个出殡的导子帐》、《各种方言标音实例(苏州音)》等文章。1924年,《吴歌甲集》在《歌谣》周刊连载,反响很大。同年底发表的《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一文,惊动了中外学术界,一时应者蜂起,提供资料、书信讨论纷至沓来。顾颉刚决定就孟姜女故事作一系列专题论述,他主编的九期“孟姜女"专号,将征集到的孟姜女故事资料和自己的研究文章陆续登出,成为《歌谣》周刊所出专号中成绩最突出的一种。1925年4月,顾颉刚等人到北京西效妙峰山进行社会民俗调查,后发表《妙峰山的香气》等文章。“五卅"惨案后,顾颉刚为《京极》主编《救国特刊》。9月,撰《孟姜女故事研究的第二次开头》。1926年初,《吴歌甲集》由北京大学歌谣研究室出版。4月《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受到各界瞩目,使顾颉刚成为史学界的核心人物。在所撰长序中,顾颉刚备述自己治学因缘,治学甘苦及治学方向。5月发表《孟姜女故事之历史系统》,6月撰成《苏州的歌谣》。秋天,赴厦门大学任国学院研究教授。年底,游泉州考察风俗,撰成《泉州的土地神》。1927年初,发表《孟姜女故事研究》,比之以前,对孟姜女故事的见解更加成熟,体系更加完整,使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在学术界的地位更加巩固了。4月,赴广州中山大学,后担任学校历史系教授兼主任、图书馆中文部主任,代理语言历史研究所主任,主编《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等。年底,与何思敬、钟敬文等创立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创办《民间文艺》(后改名《民俗》周刊)顾颉刚撰写了发刊词。民俗学会还成立民俗物品陈列室,派员到韶关、云南等地考察、搜集唱本等民间文艺资料,创办民俗学传习班,顾颉刚主讲“整理传说的方法"又编辑出版民俗丛书。顾颉刚关于孟姜女故事的论著及其与师友的通信资料曾汇编成三册《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相继出版,《妙峰山》和《苏粤的婚丧》〈与刘万章合作〉也出版了。

1928年3月,顾颉刚赴岭南大学演讲《圣贤文化与民众文化》,阐述民俗研究的意义和目标。同时,顾颉刚任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丛书》的总编辑,负责历史学和民俗学两类丛书的编纂。在中大期间,顾颉刚还先后为刘万章《广州儿歌甲集》,周振鹤《苏州风俗》、钱南扬《谜史》、谢云声《闽歌甲集》、陈元柱《台山歌谣集》、魏应麟《福州歌谣集》、吴藻汀《泉州民间传说》、姚逸之《湖南唱本提要》等书作序,发表《天后》及《东莞城隍庙图》等文章。

1929年5月,顾颉刚到北京,任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历史系教授,又兼在北大上课,主编《燕京学报》。自到燕大后,顾颉刚专心于古史研究,决定对旧系统的古史作出清理,先后撰写了大批论文,如《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论易系辞传中现象制器的故事》、《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洪水之传说及治水之传说》等。治史过程中,顾颉刚曾以很大的精力研究《尚书》,发现其中《禹贡》等部分牵涉问题很多,必须进行全面的历史地理研究,才能搞清有关问题。这样,顾颉刚于1933年在北大和燕大开设了“中国古代地理沿革史"课,1934年初与谭其骧等人筹备组织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制定“禹贡学会研究边疆书”,为挽救民族危亡致力于边疆和民族历史与现状的研究。《禹贡》刊物成为当时中国历史地理、边疆和民族史研究的总汇,培养了一代历史地理学人才,并创立了中国的历史地理这门学科。同年,顾颉刚将自己研究《尚书》的成果分辑为《尧典评论》、《尧典问题集》和《禹贡讨论集》等出版,相继发表《五藏山经试探》、《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汉代学术史略》、《王肃的五帝说及其对于郑玄的感生说与六天说的扫除工作》、《三统说的演变》、《汉代以前中国人的世界观念与域外交通的故事》、《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夏史三论》、《之戎与戎禹》、《鲧禹的传说》等篇〈其中少部分与童书业合作〉。1935年初,顾颉刚曾担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历史组主任,主编《史学集刊》;7月,调查河北省古迹,编纂《北平志》,1936年5月,当选为禹贡学会理事,秋,任燕京大学历史系主任,主编《大众知识》。从1929年顾颉刚到燕京大学至抗战前夕,他曾做过民间文艺研究,1931年与吴立模合作写成《苏州唱本叙录》。1933年参加燕京大学教职员学生抗日会,成立“三户书社"〈后改为通信读物编刊社〉,出版通俗读物,宣传抗日。接着,发表《鸣凤记中的吴歌》、《明俗曲琵琶调》、《王恩任拟歌谣》、《北平说书分类》、《滦州影戏》、《孟姜女故事材料目录》等文章,又点校冯梦龙《山歌》等。

“七·七”事变后,顾颉刚赴西北工作。9月,任甘肃“老百姓社”社长。编印《老百姓》旬刊。1938年春曾先后赴临洮、渭源、康乐、岷县等地考察。1938年10月,顾颉刚到昆明,任云南大学文史教授,在《益世报》上辟办《边疆》周刊1939秋,顾颉刚到成都,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先后到郫县、双流、新津等地考察。1940年3月,创办《责善》半月刊,陆续发表《虞幕》、《乘龙》、《丽江禹迹》等《浪口村随笔》中的一些篇章。4月,被聘为教育部史地教育委员会委员。1941年春,赴重庆主编《文史杂志》。5月,任边疆语文编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8月,任中央中文系和历史系教授,兼出版部主任。冬,迁北碚,任中国史地图表编纂社社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教授等职。1944年秋,受聘齐鲁大学重任国学研究所主任,同时考察大足、合川等地,该年,与娄子匡主编《风物志集刊》。

1945年任交通书局总编辑,1946年主编《文讯》,完成《晋文公》等著作。是年秋,赴西北,任兰州大学教席。1947年担任大中国图书局总编辑,创办《民众周刊》,完成《当代中国史学》等重要著作。1948年7月,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兼复旦大学教授。1949年,上海合众图书馆油印出版了他的《西北考察日记》、《上游集》、《浪口村随笔》等著作。秋,任诚明文学院中国语文系教授兼主任,又兼震旦大学教授。

解放以后,顾颉刚任上海市文管会委员、上海图书馆筹备委员、中国史学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1951年任上海学院中文系教授,1952年任复旦大学教授。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所研究员,担任《资治通鉴》总校。1955年,开始标点《史记》。1956年,加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1957年,发表《息壤考》。1958年,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1959年,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发表《禹贡注释》。1962年发表《尚书大浩今译》,1963年出版《史林杂识初编》,内含《蚩尤》、《颛顼》等篇。1965年冬,因病到北京香山疗养院疗养。11年开始,担任“廿四史"和《清史稿》的总校工作,17年完成,先后由中华书局出版,19年,发表《柳毅传说与遗迹》、《嫦娥故事的演变》、《〈庄子〉和〈楚辞〉中昆仑和蓬莱两个神话系统的融合》、《“周公制礼"的传说和〈周官〉一书的出现》、《〈尚书·甘誓〉校释译论》等论文。该年,担任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学术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中国民研会副等职。

50年代, 顾颉刚“到京8年,历史所如此不能相容, 而现在制度下又无法转职, 苦闷已极。 ”到了“”,顾颉刚作为学术权威,戴高帽,受批判,每天到历史所劳动,一直持续到70年代初才得以解脱,顾颉刚的后半生基本还在做学术工作。

1980年12月25日,顾颉刚因病逝世。之后数年内,遗稿《〈禹贡〉中的昆仑》、《酒泉昆仑说的由来及其评论作》、《〈山海经〉中的昆仑区》、《中国影戏略史及其现状》、《〈六月雪〉故事的演变》等陆续得到发表外,顾颉刚尚有数百万字的笔记未曾面世。

顾颉刚作为一个史学家,享誉中外学术界,影响深远。他将史学上的创见运用到民间文学、民俗学领域来,为之贯注新血液,探讨新方法,同样取得了极大成就。他在孟姜女故事和歌谣学、民俗学诸方面的研究,赢得了很高的荣誉。

1924年,顾颉刚在《歌谣》周刊上连载《吴歌甲集》,历时三月,获得学术界好评。《吴歌甲集》于1926年由北大歌谣研究会出版单行本,这是一部科研价值很高的歌谣集子,不但出版的时间较早,而且有比较详尽的注释等,还附有研究文章《写歌杂记》多篇。刘半农写信给他说:“中国民俗学的第一把交椅,给你抢去坐稳了"。

在民俗方面,顾颉刚作过很多考察研究。对妙峰山的考察,对土地神的探究以及对苏州婚丧礼节的论述,都不断有文章发表。在风气未开的当时,影响颇大。其中《妙峰山的香气》对群众朝拜碧霞元君女神的盛况作了考察研究,分析各种人朝拜、祈福的迷信心理和庙主神戚敛财的实质,发现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祈福心理的关系。这体现了顾颉刚不是为调查而调查,为研究而研究的学术观点。

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在我国是首次对传说故事进行精细和系统的考证。他对记载于各种古籍和流传于当时口头的有关材料进行分析,对这个故事的产生、传播及变异状况进行系统的考证,意在对孟姜女故事起源的时间、地点和情节变化以及与历史的关系,作出尽可能科学的阐释。其《孟姜女的故事转变》和《孟姜女故事研究》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从纵横两方面提出了故事的历史系统和地理系统。特别是后文,更加全面而系统地体现了顾颉刚的见解,他最重视“演变法则",试图由此来认识故事的源头、发展及变形。显然,他是将其古史学说“层累地造成的古史"的观点运用到这个故事的研究中来的,这使其在这个研究领域里的成就卓然不群。顾颉刚对孟姜女故事研究的结论,一直很有影响,特别是其中对故事历史系统的研究成果,多年来一直成为定论。后来的许多民间文艺研究者,多在上面作些补充与发挥,他的“演变法则",也成为我们至今还在沿用的研究方法。

当然,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主要目的是“为研究古史方法举一旁证的例",是将传说作为研究历史的资料。研究结果表明,从孟姜女故事已看不清杞梁妻的真正历史面目了。既然如此,传说中记载的其他古史现象也便不可信了。这才是顾颉刚研究孟姜女故事的真正目的,文章中贯穿了新疑古派的思想与方法。 在古史研究中,顾颉刚还涉及到许多古神话传说故事,对尧、舜、禹等神话传说均有研究。

顾颉刚为中国民间文艺理论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他那种对民间文艺作出了很大贡献。他那种对民间文艺作动态考察的眼光(“演变法则”)和对古籍资料搜求鉴别的真知灼见,曾给我国民间文艺研究以巨大影响,他研究中被及到一些神话传说人物、等,成为后来一些人的研究课题。除此,单就他在主编杂志、主持学会、宣传民间文艺、提醒带动同人进行民间文艺研究方面作的辛勤努力和所起的倡导性作用而言,其功劳也是异常卓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