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影剧评人和普通观众写出的影剧评差异可以有多大?

2.国内有哪些水平很高的影评人?

3.批湄公河骂全世界,影评人凭啥对着屏幕说三道四

4.一个资深影评人需要什么条件?

影评人是什么专业的人_影评属于什么专业

为什么我们喜欢影评

有新**上映?什么类型?谁拍的?不知道好不好看,先去看看影评吧。——这可能是现在大部分人在观影之前的os。去年万众瞩目的迪士尼巨制《花木兰》终于上映,在决定看**之前,我简单翻了翻b站,发现了不下十个吐槽。每个人吐槽的点还都不一样,有的不满妆造,有的揪住各种细节做了系列表情包,还有人画出了花木兰的行军路线,顺势科普了一波南北朝战争……吐槽连在一起比《花木兰》本身都长,也算是一种奇景。

专业影评人与普通观影者的区别

相比这些情绪化、化的吐槽影评,专业影评人的言辞就更犀利,也更酣畅淋漓。多年之前央视的《第十放映室》就是以言辞犀利、解析深度出名的。评价《战国》:《战国》并不是最糟糕的,当然,换个角度看的话,这部**连烂都烂的那么平庸,其实也是蛮悲剧的。

评价《九层妖塔》:九层妖塔和原著的差别完全就是河南到荷兰的距离。知名影评人、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毛尖发表了一段非常精彩的吐槽,名为《都是套路》。《都是套路》床上摔下来,容易出人命,但是跳海跳崖的,肯定没事;女的为男的疗伤,后背发功即可,男的为女的疗伤,必道一声得罪,然后脱衣服;戴面具易容的一定是杨过周子舒这种美人坯子;主人公失恋的时候一定要下雨。短短二十分钟,几乎把近几十年国产剧都说尽了。你不敢说的、不会说的、说不出的话,总有人能帮你说出来。你看不懂、看不到、看不全的内容,也会有人帮你圈出来。

如何从观众到专业影评人

写影评好像没什么门槛,只要你能熟练使用本国语言,看过**,并写下感想,就完成了一条影评。但普通观众和影评人之间,好像又隔了很远很远。两种不同的影评,差距到底在哪里?以大家都熟悉的星爷为例,周星驰的**好在哪里?普通观众:好看!百看不厌,星爷yyds!有点东西的观众:星爷的**往往从小人物出发,嬉笑怒骂中道尽人情冷暖,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

专业影评人:周星驰**有一种全新的、地域杂糅性探索的特色意味,无厘头式的语言和行为透过嬉戏、调侃、玩世不恭的表象直接触及事物的本质,这种独特的搞笑和解构方式是对传统喜剧的一种颠覆。你看,专业影评人不会只停留在个人感受或是单纯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而是要把**放在整个**发展史、传媒史乃至人类史中进行剖析、讨论。Sight and Sound的主编Nick James认为,影评人需要:告诉人们一部**是否值得看、发掘好作品、在历史的纵深维度给**一个评判、提供技术方面的建议、揭露营销谎言等八个职责。但无论如何,最主要的,还是要在影评中保持独立的思想、公平客观的触笔,用敏锐的触角帮助观众去检验影片的真伪、好坏。

职业影剧评人和普通观众写出的影剧评差异可以有多大?

在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其实最好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先看是不是,再说为什么。那么很显然,对于影评人为什么不拍**这件事情来说,这就是一个伪命题。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有很多影评人在写了大量评论以后,对理论的认识到了一种高度,从而再从事导演行业,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比如法国著名的**大师让?吕克?戈达尔一直以来就是一边当导演,一边做影评人,他早年就是在著名的评论杂志《**手册》中当影评作者。并且他在两种职业上都取得了无比耀眼的成就。

影评和**的制作并非是矛盾的。恰恰相反,两者反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拍摄作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理解**理论;学习一些**知识,对**理论技巧的熟练掌握,这也都是成为导演的基本功。

对于一些学习**方面专业的学生来说,评论与**制作之间更是关系紧密的。他们一边通过制作一些**短片来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同时加深对所学理论的认识。又通过对**作品进行评论,来总结实践自己学到的**知识。

其实作为不从事**行业的普通人也都明白这个道理,正如孔老夫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专业的影评人必然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人,而所谓的专业**训练又怎么能少得了**的制作环节呢?

影评人作为大众观看**的风向标,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广大观众观看**提供了观影的意见与建议,同时也在客观上促进了**行业的规范化,为**制作的高质量提供了监督与帮助。

国内有哪些水平很高的影评人?

一个是一般人评,一个是影评人评。个人理解哈。正经的,一般人评**大多关注影片带来的感官刺激,也就是最直接的反应,比如刺激,搞笑,感动,或者更有甚者将影片对比现实,直接进行道德评价,这种评论是最让人反感的。说白了就是不懂**。影评人呢依据大量的观影经历经可能的抛开情感因素客观评价,像拿着一把手术刀一样精确的解剖,当然肯定不能完全客观,大家都是人,难免带一点感情因素,个人喜好。

批湄公河骂全世界,影评人凭啥对着屏幕说三道四

周黎明,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专业影评人。

其他还有,顾小白(《山楂树之恋》的编剧之一)、崔子恩、周黎明、戴锦华在该微博数千网友的热烈评论中,国内影评人成为众矢之的。有网友指出,现在一些所谓专业人士或评论者给出的意见,和观众实际观影感觉明显不符,而“交口称赞”现象依然屡见不鲜,从而对影评人这个群体大失所望。记者调查访发现,其实目前中国的影评人普遍缺乏行业规范和行为底线,因此长久以来被**宣传方“牵着鼻子走”,处境尴尬。

一个资深影评人需要什么条件?

“首先申明一点,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名影评人。

因为从阅片量,专业性,创新性来看我的水平远远不够。”

目前中国影评大致分为两类,学术影评和非学术影评(影评)。

学术影评人 大都系统学习过**方面的知识,属于学院派。他们的影评专业性太强,多会发表到专业的期刊上面。目前大陆影评界我们熟知的,比如影评第一人周黎明,《虹膜》负责人Magasa,豆瓣出身的木卫二皆可以算做此类。

非学术影评人 大都没有系统学习,**理论不强,偏向于大众,捧佳片骂烂片。不过也有异类,最近大火的毒舌和桃桃林林本身专业性强,但在刻意在走方向。

冯小刚导演曾经大骂影评人,言辞犀利夹杂国骂。恰恰暴露了从业者与影评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简单点,四个字,就是相爱相杀。

没有**,就不会有影评,但没有影评,**价值就无法体现。

尤其是现在,主流影评人的评价将决定着**的票房走向。

拿最近比较火的《湄公河行动》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来看。

影评人波米的评价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在侮辱**,而即使对手全是矮矬子,《湄公河行动》也绝不是将军。”

波米的言辞可以说是“诛心”,与朋友圈刷爆了的好评相比简直是在“与大众为敌”。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没看过,不多评价,波米要求一向严苛,能被骂我想应该会比《爵迹》强很多。

《湄公河行动》看完后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写文章夸它,然后没几天,许多公众号都在发“表扬信”。

波米那期节目我晚上一点开始听,竟然没睡着,听到三点。虽然有一部分观点我难以认同,但是就影片本身的批评我还是认可的。

**的剪辑问题,配乐问题,摄影问题,故事的逻辑性,这些都是逃不了的硬伤。

可即使冷静下来,让我去评分的话,仍会给**打到7.5分。从专业性的角度它比不上《警察故事3》和《毒战》撑死只是及格,但从情感上我愿意多加1.5.

跟同期上映的矮矬子相比,它即使不是将军,也是一名优秀的战士。

我对**的评论一般不会一面倒,一方面是专业性不强,另一方面是迁就大众。毕竟人民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但即使如此仍旧有一些人不满意。

网络阅读最大的问题是情绪化,能真正看完文章的人少之又少,甚至有人只是看了标题就开骂。他不管你文章里有多少内容夸这部**,他只要看到一句批评的话,便受不了了。

我想这便是影评人存在的必要性,一个行业需要一个标准。当百花奖那样令人作呕的事情被人们视为正常现象时,那才是真正的绝望。

“影评人,你凭啥对着屏幕说三道四?”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敢于说真话,因为他们把控着**艺术大门的通行证。

我想黑泽明应该不会想和郭敬明坐在一个桌子上讨论**。

完全不需要条件 因为100人看哈母雷特 就会有100个哈母雷特.每个人对**的看法都是不同的,所谓影评只是一个角度去欣赏一部**. 所有专业的影评人,其实最主要看的是**的内涵,与拍摄手法的独特见解. 但其实每个人都能对**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说,当影评人只需要静静的当一名欣赏者,去欣赏**,有很好的文字功底来抒发自己的感受,这才是好是影评人,但是国际上的影评大师,看什么拍摄手法,角度,故事叙述起伏等等的,都是伪艺术家.**是给人欣赏,美的感受的,只有站在欣赏者的角度上去静静品味**,才是好的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