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人和情节?

2.《人民的名义》尺度最大的10个片段,哪些让人直冒冷汗?

3.人民的名义有什么社会意义

4.你觉得《人民的名义》现实意义是什么?

5.《人民的名义》:最让人心惊的是提早被腐坏的一代——孩子

6.《人民的名义》,剧比书尺度还大

人民的名义鉴赏_人民的名义影评高中有哪些

李路介绍说,剧中体现了最新的反腐成果,拍蝇、打虎、海外猎狐等均有折射。“现实中已经披露了这么多大案要案,触目惊心,我们要用艺术手法探索腐败成因,为预防腐败提供镜鉴。”

该剧播出后,关注度和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不少观众表示被剧情和细节“圈粉”。

向左转|向右转

李路透露,剧组为追求“真实”颇费心思,比如为了贴合官员的办公环境,剧组在当地宾馆取景拍摄,家具陈设都经过精心设计,既不能超标,也不能失真;

向左转|向右转

宏观处讲政治,微观处显人性。

“相比于以往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更侧重对人性的思考。”李路说,“腐败是结果,人性的丑恶和光辉,才是内在驱动力。诱惑面前,是否忠诚于良心和信仰,是英雄和小丑的分水岭。有人担当,有人放水,有人坚持,有人妥协,这是我最想表现的众生相和人性色谱。”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人和情节?

我向来不喜欢看电视剧特别是国内的,因为电视剧的情节如同王大妈的裹脚,又长又臭,不仅啰嗦,还经不住推敲,违反逻辑,很多地方将观众当傻子一样对待。

当下,《人民的名义》炒的甚火,“达康书记”也成了大家口头相传的用语。家里人终于是忍不住了,昨晚播放了两集来看,我也正好没事可干,搭个便车,顺便瞧瞧。

电视剧截图

第二,丁义珍逃跑后,专业的反贪局人员,竟然想到的是卫生间、房间查看,而不是迅速行动,在所有的交通要道上,特别是机场、高速和火车站进行密切布控。不知道这样的设置,是想说明这帮反贪局人员傻笨到极点,还是想误认为现在的观众都是傻子,让大家看情节逐渐推高?

电视剧截图

第三点,既然侯亮平等人已经拍摄了国家某部委项目处处长赵德汉帝京苑别墅的,还给了赵德汉骑电动自行车鬼鬼祟祟进入别墅的特写,而且也签发了三分搜查令。为何前面还得大篇幅的进入到赵德汉的破陋民居及办公室,耗费了那么多时间,而不是直捣黄龙?

第四点,当反贪局人员进入到别墅,上下四处寻找后,发现冰箱里装了钱,可楼上卧室床底下、墙壁上的钱更多,却需要赵德汉说出来,反贪人员才掀开发现。这又是当观众一大傻子了?非要通过他的话,表现出他顽抗的心理终于抵挡不住,坦白从宽了吗?那么多反贪人员都吃啥的?当花瓶吗?

第五点,这也是我最为厌恶的地方,当赵德汉所有贪贿的证据摆在眼前时候,他立即声泪俱下,连篇累牍苦情告饶,带来的是侯亮平义正词严的痛斥一番,临了还不忘调侃玩艺术品、吃炸酱面的事情。这一大段已经违反常规了,不知道导演是想畅快淋漓的表达正义呢,还是满足吃瓜群众们对于贪官被抓后的形象败毁,但从我的角度看,有些过了。我的理解,发现这么多钱后,应该是迅速将赵德汉带走,并叫银行前来点钞。

至于高育良得知丁义珍已经乘坐飞机到美国后,对公安厅长说抓紧联系国际刑警,在洛杉矶机场抓捕引渡,却忽视了中美间没有签署引渡条约,不符合其政法大学老师出身的事实。这个我倒是觉得比较符合高育良作为老狐狸的一面,但在他曾经的学生下面,而且还是公安厅长,其实是不该这样显得无知的。

网络图,为后面剧集场景。

总得来说,虽然我只看了两集,就已经觉得这部电视剧真的很垃圾,也许大家这么传诵它,无非是尺度超出了大家的经验,一些场景满足了大家的视觉感官,而且它的播放,也契合了当前的高压廉政形势。但说实话,我不会再看后面的了,而且是进一步坚定了电视剧在我心中的定位:啰里啰嗦,不合常理,将每个观众都当傻子。

当然,这部电视剧对于大众来说,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廉政普法作用。 文艺作品能让人流连的地方,就是在于用夸张的情节和描述,起到成风化人的宣教效果。

(文章原则,来源于截图或者网络,侵权请告知。欢迎大家讨论、吐槽,但请勿人生攻击。谢谢。)

《人民的名义》尺度最大的10个片段,哪些让人直冒冷汗?

那真的是太多了,说到我看过最好的电视剧,一定是?人民的名义?,这是中国第一大反腐败大戏,首映的第一集结束后,无数观众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良心大戏,就在第二集上映时,得分飙升至9.1,这部戏的布局很大,分支机构很多,而且有很多从事演艺事业的老艺术家,他们已经掌握了微妙的政治关系,我们都知道,图越大,控制细节越困难。

但令人恐惧的是,本次演出还考虑到了细微的细节

总检察长的角色反映了官僚现实的相当一部分。他不是激进的或勇敢的,但他不会做坏事,并且会努力工作,当他在办公室打电话时,许多朋友会注意到他身后的墙上有一个通缉犯,这是我国当年发布的? 100个红色路人名单?,根据调查和比较,这些数字清单是真实的,剧中的反派人物祁同伟构成了主角的反派,剧组拍摄了一个大型场景,并清楚地捕捉到他们谈话的地方。

在倡导完整性的地方,框架设计也是一种对比和讽刺

侯良平被陷害,目击者消失得无影无踪,在剧中,搭档的母亲在关键时刻站起来营救他,而且大家没发现高玉良在剧中学习是吧,他的书架上确实有很多书,但是没有阅读场景,但是我们仍然敏锐地发现了他的读物,有关更多详细信息,一开始,高玉良给我很好的感觉,他是一个正直的人,因为当他在外面时,他总是让人感觉像春风一样。

但是渐渐地,我感到他不断的?微笑?和?愚人的眼睛?有点邪气,关于的情节设计,我们不难知道,一直表现完美的人可能会有问题,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逐渐在剧中听到其他人对他的负面评价,大概是老狐狸,强烈渴望权力,实际上,高玉良确实是老狐狸,特别擅长算计,他的情商比学生祁同伟高,你会发现很多次,他对李达康,侯亮平和祁同伟的行为的分析特别准确,这表明他对人性和心理学的理解非常深刻。

人民的名义有什么社会意义

人民的名义可以说是近些年来最大尺度的反腐剧了,剧中很多情节据说都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但大家知道吗?其实这部剧里面有很多隐藏的细节,当初我真的没看出来,最近巨荒于是又拿起了这部戏重新看了一遍,这才发现这部戏原来有这么多细思极恐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来说我发现了一个小细节,剧中的情节是这样的,刘星健被抓了,当赵瑞龙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生怕刘星健会把自己给供出来,于是打算离开汉东。可到了边界的时候,当赵瑞龙拿出了护照,负责检查的武警看了看护照,然后又看了一下赵瑞龙,紧接着叫来了科长,科长过来之后表示赵瑞龙被禁止出境了,赵瑞龙大为恼火,拿着行李又走了回来。

当赵瑞龙在车上的时候,赵瑞龙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他二姐打来的,让赵瑞龙去与绿洲的边境站,于是赵瑞龙就照着做了,但赵瑞龙也表示自己不太肯定能否走,于是他特地换了一身行头,并且还变得有些谨慎了一些。接着他拿着护照给了边检的武警,不仅仔细看了一下护照,并且朝着赵瑞龙比划了一下,此时的赵瑞龙都有些心虚了,让我尽快点说是香港的航班马上要起飞了。让人感到诧异的是武警直接说,先生您的护照不对,此时赵瑞龙似乎明白了什么?赶忙把护照拿了回来,然后又从护照里面拿来了另外一本护照,于是就这样顺利的过了边界了。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了,这不是赵瑞龙换护照吗?没有什么问题,其实在武警边检的时候有个细节可以看得出来,他告诉赵瑞龙护照不对,用手敲了敲护照的名字,由此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赵瑞龙男的是真护照,武警事先接到通知,他看到了赵瑞龙的同伴提醒他要用护照,因为用真护照不能用,他已经被限制离境,说明这个武警比朝家的关系不一般。根据我的分析,有可能是提干照着提起来的。很多大人物成的方法就是从小培养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放在关键的位置,就像是一颗棋子,有一天会用得到。因为如果不是给了自己第二次政治生命的人,没有人会冒着自己的政治生涯的危险去帮一家人,尤其海关这样的敏感单位。所以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得出来,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在细节上做的有多么好了。这些隐藏的细节其实在电视剧里面还有很多这些都很难可以看出来。

你觉得《人民的名义》现实意义是什么?

?《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部十八大后首部深度描写反腐斗争的文艺作品,具有很强的警示和现实的教育意义,起到了积极引领大众文艺创作方向的作用,充分反映出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管党的坚定信心和坚持不懈的反腐决心。?

? 该剧主要讲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临危受命,调任地方检察院审查某贪腐案件,步步深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犯罪的故事,艺术再现了新时代、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反腐征程的惊心动魄,讴歌了反腐斗士的坚定信仰和无畏勇气。

《人民的名义》:最让人心惊的是提早被腐坏的一代——孩子

我觉得这部剧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弘扬了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反腐倡廉。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李路导演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打虎拍蝇、正风反腐的决心和行动,成效明显、世界瞩目,这是我们拍这部戏的原动力。这部剧从2015年开始筹备,进行剧本创作,2016年大年初三开机,拍摄113天,剪辑3个多月,“大概用了两年的时间”。

在剧中,某部委处长贪污摞满一整面墙的钞票、乔装潜逃国外、腐败官员级别达到“副国级”……许多观众评论该剧“尺度大”,给人印象十分深刻;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张凯丽等30余位明星加盟,许多网友赞扬老戏骨的表演出神入化,特别是对侯勇的演技十分佩服,让人感觉他不像一个贪官;我觉得,该剧对“当下反腐败斗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你们认为该剧还有哪些现实意义,欢迎大家来评论。

《人民的名义》,剧比书尺度还大

最近在追《人民的名义》,追到十七集了。对于我们这些身在体制外的老百姓来说,能够有机会目睹接近现代官场的状态还原,将贪污腐败这个大问题赤露露地暴露在人民眼皮底下的,不得不说,这个电视还是具有非凡的意义的。我们会震惊于其中表现出来的官场问题:贪污腐败,优柔寡断,怕担责任,滥用职权,复杂的人际关系平衡等等等等,但是看到十七集时,这些震惊都被陈海儿子陈东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所取代了。毕竟官场复杂我们能够想象,但是尚属于祖国花朵的孩子,仅仅十岁的孩子,就这样提早被社会腐坏,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十七集里陈海的儿子陈东在学校里闯了祸,踢球时把学校玻璃窗给砸了,学校老师要求家长到校赔偿道歉等。陆亦可因为忙拜托侯亮平去学校处理一下,然后侯亮平就发现了这孩子和同学身上存在的各种行为以及价值观上的问题。

侯亮平问起陈东为什么不去球场踢球而要在学校的楼梯上踢,陈东一脸淡定地告诉侯亮平,说他也想去球场踢。这两期两节体育课都是踢足球,但是队长都不让他们上。陈平只好花了十五块钱买替补队员,十块给队长,五块给副队长;其他六个替补的队员也花钱买了上场机会,但是没用,都没轮上。

看着孩子一脸淡定习以为常的表现,侯亮平很震惊,问陈东这件事老师是否知道,知不知道他们这样的行为是行贿受贿,是犯法的。陈平再一次不以为然地说:“犯啥法,不花钱办不成事,现在都这样。”一句现在都这样,让多少人心痛。尤其是这话从一个十岁的孩子,本该最纯洁最不该被污染的人群身上口中说出,更加让人心痛不已。

是什么时候开始,连小学生都学会了这一套,并且让身边所有的人接受,没有质疑,没有告发?归根到底,这还不是社会的影响,家长的影响吗?

当社会在无言间形成了这样的规则时,孩子就在不经意间受了沾染。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新闻,讲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家长都开始给老师送礼,礼太多,都堆在门卫处,老师有时候甚至都分不清是哪个家长送的。一位家长说:“虽然老师分不清礼物是哪些家长送的,但是不送的家长却显得非常明显。”信息时代,一个微信就搞定了许多事情,问候,留言,询问,甚至是“红包”。在每个家长都送,就自家不送的情况下,老师难免对自家的孩子有所偏差,一个家长很无奈地说,因为送礼也是一项大支出,有些甚至不比学费支出要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孩子甚至会在伙伴之间相互攀比,一旦老师对该孩子有所偏差,大家就有意识地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多么可怕!

孩子在幼小的年龄里就早早地知道了这世界上有钱办事和没钱的差别,有些家长甚至会将这种思想告诉孩子,让孩子在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等行为。他们中有些人也毫不避讳地让孩子知道,这是现在的社会规则,不懂不行。

而这种后果就是,“聪明”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复制大人的行为,认为有钱才能办事。在这本该提倡公平,保护孩子纯真的净土,早已没了昔日的样子。难以想象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的孩子未来会不会都靠着投机取巧的方式踏上工作岗位,甚至成为下一个丁义珍。

侯亮平对于陈东的行为肯定是痛心的。陈东家里是有着特别好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的,他的爷爷是刚正不阿的前检察长,他的爸爸陈海也是身正廉明的反贪局局长。照理说,这样的孩子最不可能出现行贿受贿的行为。

但是事实并不如意。一来是陈东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疏于对孩子的教导,二来陈东的妈妈早逝,父亲陈海工作忙,后来又出了,没人关注到陈东的行为和价值观变化。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所在的集体倡导了这种行为,一种群体氛围往往影响比个人来得大得多。

侯亮平教育陈东这种收贿受贿的行为是错误的,是犯法的,就算是其他人都在这么做,他也不能这样做,尤其是他还是反贪局的孩子。陈东又说出一番话值得每一个大人反思背后的现象,那就是群体风气形成的时候,个人的“独特”行为会被排斥。 陈东表示,如果他改了,那他在班里就混不下去了。 除了足球队的受贿行为,陈东还说班里的学习委员监督大家背课文,每个人交五块钱就让对方过,一个学期下来赚了六百多块钱。他呢,也有样学样,给同学抄数学作业,也是一人收五块。

这时候,大人就会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由于群体行为的影响,孩子已经被这种价值观“洗了脑”,要他重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一旦他改了,他会被“排斥”在这个群体之外。这才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想要纠正个人行为,就必须改好这个大环境。改造个人要其独善其身,遗世独立,似乎并不非常契合现实。

我想这已经不是孩子的个人教育问题了,而是群体教育,氛围教育。这样的问题必须由家长、学校共同重视,改造。我想这也同时契合了整部电视剧的主题,想要改造个人的贪污腐败问题,必须从整体上改进整个官场作风。

我还记得前不久刚出了个新闻,讲一对家长背债20多万买了宝马车,美其名曰为了让孩子有更高的起点。这话怎么说呢?有了更好的车子,孩子的同学才会愿意来坐你们家的车,和你家的孩子玩。

普通大众感慨:“这是为了孩子的面子,还是大人自己的面子啊?”但是大人也叫苦:现在孩子都精,谁家都什么样的车,穿什么样的鞋,才能融在这个圈子里,否则就是被排斥在外的。为了孩子,能怎么办呢?

但是请问这种观点,其实还不是来自于大人的教育吗?家长们告诉孩子,你看,某某家同学,开的是奔驰车,他妈妈背的香奈儿,好几万一个,家里肯定很有钱,你多和这样的同学接触。或者就算家长并没有这样实际告诉孩子,他们的表情,眼神,甚至不经意间的夫妻谈话,都出卖了他们的思想,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早已经学会了辨别。在这种强大的趋势下,除非有一颗非常强大的心脏,不然就有可能出现背债买宝马车的悲剧。

在《人民的名义》中,陈东的爷爷奶奶来接陈东,侯亮平跟陈东爷爷奶奶反应这个小学生花钱办事的问题。他奶奶说,大人们在那攀比,今天这家住豪宅,明天那家的阔太太买了好几万的包,于是闹得孩子们都开始攀比,最好穿几千几万的名牌服装。最可恨的是媒体还不良引导,天天报道这种没意义的。

陈东立马接话说:“有意义啊,我们同学都爱看。男同学的理想就是买兰博基尼,女生同学的理想就是嫁豪门。”陈东的理所当然的回答,和他反应的同学现实,让我一阵寒栗,这才十岁的一群孩子,就已经拜金到如此地步。所有孩子的理想早已经脱离了什么科学家,老师等职业,而是一切以钱为基准,兰博基尼,豪门,赤裸裸的拜金主义。女生想的也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而是嫁豪门,走捷径,不劳而获。

陈东随后的话也反应了这个孩子的思想同样被他的同学和社会风气所影响。当他听说奶奶年轻时是个有钱人家的大**,还曾经从家里拿过十块金条,他立刻感兴趣地问是做生意吗,当他知道奶奶是无偿捐给革命事业时,居然口不择言地骂奶奶是脑残,也不留几根金条给他。

这种带着血和刺的现实,甚至已经根深蒂固地种在孩子脑中的价值观让剧中关心陈东的人感到悲凉,也让我们这些在电视前的观众感到战栗。因为我们知道,这并不是一个纯粹由编剧编出来的虚拟情节,更是赤裸裸的现实写照。

电视,以一种艺术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残酷的现实。惊醒这个社会:我们已经提早毁坏了我们本该纯洁的下一代。不加以重视的话,社会的畸形产物“腐二代”即将诞生。

总能看到很多新闻和新剧,总有很多感想。

现实,你无法回避

《人民的名义》在公号界呼声颇高,一如俩月前《大明王朝1566》开播前后。媒体总是有忧世和忧时情结,稍有风向、苗头就开放最大功率。

有一类会议报道,外人无法从其锦心绣口的文字里读出任何有效信息。相比之下,《人民的名义》虽然也用了大量政治术语,有不少自我保护式宣讲,但它是说人话的:大方谈论职务级别进退的事儿,痛斥贪官“农民的儿子”的自命,直言“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官员”…每有痛快淋漓之感。

从到剧,还是增加了不少戏:侯亮平(陆毅)初到汉东反贪局任职,以副局长吕梁(卞涛)为首的部下就一起给他脸色看;林华华(唐菀)蹭吃蹭喝之际,给吕梁和陆亦可(柯蓝)扎针,也就等于给侯亮平介绍了情况;省反贪局长陈海(黄俊鹏)前要把手下陆亦可介绍给市公安局长赵东来(丁海峰),两人在争夺蔡成功(张晞临)时短兵相接。这些改动拧紧了人物关系,多出些世故人情。

电视剧还多了:李达康(吴刚)主持“116”善后工作会,让各部门出钱解决了大风厂工人的安置费;分局局长程度传讯郑西坡(李光复),围绕着看守所红马甲的传脱又生风波;李达康现场送温暖,公安厅厅长祁同伟(许亚军)报复性用人…这些剧情让矛盾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展开,是直面现实的好桥段。

原以为比剧尺度大,现在看是反过来了。尽管艺术上仍有瑕疵,比如说切得过碎的平行蒙太奇,就很是干扰戏剧势能的累积,但荧屏上不碰现实矛盾久矣,能这么聊就是突破。

剧荒?纯属开玩笑

也看了其他的剧,好戏不少。

《剃刀边缘》铆定“谍战”不放松,心心念念的就是“烧脑”和强情节。他们做到了。因为文章的加盟,制作方面多了些**化的精细。要能去哈尔滨拍实景当然就更好了。要能有些时代和职业造就的生命痛感就更加难得。

《鸡毛飞上天》常识叙事,表演耐看,有一股今时今日所罕见的沉着劲儿。从类型来说,“义乌一家人”算“温州一家人”的姐妹篇,主演都是共用的:张译、殷桃。值得肯定,不必溢美。

小长,补看《一起同过窗》。青春的底色都是一样的,爱情暗度,兄弟手足,反抗强权,无因背叛…只是一代又一代表现形式不一样,这不一样而又熨贴的部分就是才华。

当下性体现在外表的狷狂,闷骚的宅男,美丽的女汉子,直爽的钱串子上,也体现在好色的暖男,暧昧的女神,非典型娘娘腔,不同脸谱的教官上。当下性更体现在的表演和鬼畜的剧情上。都在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棋不反常子不落,老绷着炼句的弦像兰小龙,群起而哄像《武林外传》。至少也是《余罪》的水平吧,没火起来挺可惜。

过几天还有《白鹿原》《外科风云》《继承人》…谁说4月剧荒来着?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晕菜,在公号时代

在公号上,景甜成了大甜甜。总是一边疑惑和不愿直视,一边奋力蹭热点。一边讨伐,一边消费。一边鄙视,一边趋附。本来分工很明确,媒体聊作品、谈演技,深度报道组查背景、破虚妄。现在是,调查记者不出场,八卦媒体猜背景,所有人跟着起哄。在网上,反面人物做久了,只要你金枪不倒,总有一天会成为正面人物的。

这两天,原创界在讨伐“洗稿做号党”和“爆款生成器”。我对这事有些惊讶,继而释然,并不太过悲愤。任何经济形态中,都有冒伪劣的食利者,何况我们这个山寨大国。补上这一块儿拼图,公号世界就圆满了。他们只是像地老鼠一样到处打洞和搬运,对人的精神世界和对主流舆情并无决定性影响(比收视、演员、IP的危害就小)。

我更担心的是那些专业放大社会戾气和人性偏私的“原创号”,他们制造入口激爽而毒素沁骨的精神药品,而于现代文明常识的传播和包容自省人格的养成无一建树。

还有,产业号离开收视(票房)数据不会说话,影评号离开豆瓣评分不会说话,营销号离开热搜指数不会说话…水军肆虐,猖獗,这是给自己壮胆呢,还是真的没有别的依据?

裂变,市场主基调

我不知道美国的巨头是怎样的组织形式,反正中国现在很难形成社会化大生产。

资本介入以后,业态的走向是裂变,裂变,裂变…强细胞之间分工协作整合成细胞群的不多,一个细胞分裂成几个小细胞再催肥的是多数。 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资本+作坊”,资本统领全局,作坊各自为战。

专注、专一、专心的作坊会出特色精品,有一技之长的作坊都有饭吃,吃老本、会忽悠的作坊可以一路混下去,中国这么大…但是,那种非多个团队呈齿轮咬合状精密配合而不能出产的“重工业产品”,我们就别想了。

这就是那些号称要帮中国**“过工业关”,或者要为中国电视剧确立技术标准的项目,都失败了的原因。急着上档、时间仓促固然是致败之因,更重要的是作坊就干不了大工厂的活儿。而且,作坊是脆弱的,核心干将有个三灾五难或者干脆流失,不管估值多少亿都瞬间崩溃。

文/五指山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