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剧评投稿信息_剧评投稿平台
1.民国的四大才女是谁?
2.暑假想要做好自媒体先要打碎这5种苦
3.口碑反超《扫黑风暴》,这部“东北罪案剧”太强了
4.三个孩子的碗该如何端平?
5.民国三杰?有哪些人?
投稿平台有很多,要选适合自己的那个,比如说我们~
文章类型多样,都市、悬疑、古风、科幻、武侠、人文、民间、耽美、同人等等等等,只要你有好故事,我们就收。小孩子才做选择,我们统统都要。
写作新手?不怕。我们不光有编辑,为你提供在线指导,每周还会推出写作技巧,从此过稿不是梦。审核速度快,过稿率高,明码标价,稿费透明。
找对好平台,让写作成为你一生的乐趣~
发布于 2020-07-10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赞同 4
喜欢 0
分享
评论 0
新婚当日,植物人老公醒了,2个月后她呕吐不止,整个厉家沸腾了
龙信达
广告
热门推荐
在玩真心话大冒险时,让大家印象最深的问题或大冒险是什么?
纠结的小恒哥的回答 · 11.3K 赞同
阅读:"王妃跳崖了,带着肚子的小王爷,侧妃是......假孕!"
华佗文化
广告
你所知道的有钱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闪米特的回答 · 5.0K 赞同
分手后复合是种怎样的体验?
姜不仁的回答 · 720 赞同
一个人为了抽烟可以做出多丧心病狂的事情?
施盈的回答 · 4.1K 赞同
1粒神奇小药丸,奥利司他胶囊,仅需198元!瘦腰瘦腿瘦肚子!
名药汇减肥
广告
脸上有螨虫要去除吗?怎么去除脸上的螨虫?
基础颜究的三亩叔的回答 · 651 赞同
当你读过的段子在自己身上发生是种怎样的体验?
匿名用户的回答 · 13.3K 赞同
你遇到的最搞笑的事是什么?
陈均孟的回答 · 370 赞同
鼻炎反复怎么办?别急,教你一招改善鼻炎!双鸭山
00:20
祖医堂鼻炎舒
广告
和外国人结婚是种怎样的体验?
Ryan Giordano的回答 · 5.1K 赞同
通过跳绳瘦下来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刘棕棕的回答 · 10.7K 赞同
女生真实的一面是怎样的?
13点22的回答 · 16.0K 赞同
但凡狐臭,不管遗传或后天,谨记这招,一生受用
紫航
广告
有哪些给女孩子在谈恋爱时的忠告?
王萍萍的回答 · 29.2K 赞同
你见过最好的设计是什么?
大洗的焦糖拿铁的回答 · 623 赞同
大学宿舍关系好相处吗?
网易王三三的回答 · 11.1K 赞同
一夜爆发!难怪加盟缘来德克士的人越来越多,加盟费直降10万
缘来德克士1
广告
怎么知道遇到的是真爱?
陈壮壮的回答 · 9.0K 赞同
什么是潇洒?
你见我u盘没的回答 · 7.4K 赞同
如何幽默机智地回复「我去买几个橘子
民国的四大才女是谁?
一批插画师自荐“重绘”教材配图,其中谁的作品最让你感到惊艳?
如今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小学课本的插画,并不是说这插画有多么的好,而是因为这个插画审美上有些问题影响非常不好,于是一批插画师自荐“重绘”教材配图,他们个个的作品都比较的有特色,其中皇小小的作品最让小编感到惊艳,主要原因有3点,第一她的作品童趣感十足,让人感到非常的有趣;第二她的作品源于生活由高于生活,比较的接地气;第三这种插画的风格小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理解,还有很多插画师的作品都非常好,他们自愿给孩子画画,让人非常的佩服。
一、这些插画师的作品中皇小小的作品最让我感到惊艳,首先是因为她的作品童趣感十足,比较的有趣。
皇小小画的《二十四节气之菜园子》非常的有趣,小编最喜欢的就是夏天的节气,画上爷爷奶奶正在田地里干活,他们的孙子在旁边玩耍,这样小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也是如此的悠闲安逸,皇小小的画童趣感十足,让人觉得比较有趣。
二、其次是她的作品体验了生活的真实感,让人觉得神往。
皇小小有幅画是小孩帮着妈妈养蚕,一只小猫在桌子上走来走去,跟现实生活中的养蚕生活很像,给人一种真实感,小编觉得她的画非常的接地气,小编喜欢这样的画画风格,所以她的作品小编比较喜欢。
三、最后是她的风格对于小孩子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和喜欢,所以她的作品最让小编惊艳。
小学课本的插画就是给小孩子看的,皇小小的作品不仅我们大人觉得有趣,小编觉得对于小孩的话肯定也比较容易理解,小孩子肯定也特别喜欢她的作品,并且小编很赞同皇小小说的给孩子画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有这样的人给孩子画画才叫人放心。
插画师自荐“重绘”教材配图,为何插图质量需要被重视?“总会有小伙伴们说看着我的画会想到小学教材,那我就皮赖脸来入伍一下。”“毛遂自荐一下,假如人教社必须插画师,可以找我聊画插图,我什么都画,角色,情景,花鸟鱼虫兽类”。
伴随着人教版教材插图事情而造成的普遍关心,前不久,一些插画师立即逐渐“自我推荐”,在社交媒体上陆续晒出为教材内容文章投稿的插图作品。细心翻阅这种作品,在其中不缺风格精致、设计风格多种多样,充斥着纯真童真童趣的作品,看起来带一些“揶揄”的结力个人行为,展现的是插划圈中的这种专业人员对教材内容事情的了解与思索。
时尚博主“春羊”作品在其中微博名字为“春羊”的插画师传出来的一组国韵、唯美意境、颇具中国原素设计风格的作品备受青睐,被觉得“尤其合适小学语文课本”。她用动画人物、小动物品牌形象勾勒了一系列古代人的生活情景:踏青、摘茶、逛街购物肆,尽管故事情节偏可爱卡通,可是不论是角色服装、衣着穿着打扮、家居日用品器材,或是画中的茅草房、桃花运、垂柳、芭蕉等景色,都将人们送到古代人的生活情景,这类反差萌也令界面充斥着纯真童真童趣。
时尚博主“朴缜”作品微博名字为“朴缜”的时尚博主发的是一组中国风大城市系列产品绘卷,中画幅中地区的文化面貌与本地特有的风景交错结合。创作者觉得这组作品可以试一下上地理课本。作品配字称“期待我的作品《东方幻月录》可以为中国大城市传统式和当代文化产业的践行承传作出一点奉献。”
中国人民日报国际版签订插画师“吴和平Luo”为中国人民日报画的插图微博名字为“吴和平Luo”的时尚博主据其配字详细介绍为中国人民日报国际版签订插画师,“从2018年第一次为中国人民日报国图,不经意间已经制作了50期插图”。他发的是一组为中国人民日报画的插图,扁平化设计与线框融合给人眼前一亮的觉得,具体内容意境很多来源于中国民俗,艺术手法又十分当代。尽管也是有出版发行领域业内人士表明,中国的教材内容已有它的一套审美观构造,跟绘本创作还不大一样,创作人不可以自由充分发挥,由于要照料到造型艺术层面,又要兼具教材的表述。可是从这一主题活动在网络上造成的普遍探讨,展现的是插划圈中的这种专业人员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与思索。
“带上作品集来面试了,请考虑到大家”微博署名“部分气侯”的主播也发过那样一段文字,并配备了作品配图。她们的作品给人的觉得色彩艳丽轻快,十分摆脱。在其中动物与植物的插图造型设计可爱卡通而无失品牌形象的真实。“部分气侯”的插画师毛天骅告知记者新闻记者,她们是一家致力于趣味性科谱具体内容制作的组织,有一个30余名的科谱精英团队,与一般的讲解创作者不一样,她们试图用插图的方式去详解一些事情,受众人群并不只是对于少年儿童。“见到这种主题活动在互联网上引发普遍的探讨,大家就选择了这其中一些合适亲子阅读的科谱图象公布在网络上。”参加这种主题活动也是怀着享受过程的念头,“出版社出版假如确实找大家做教材内容插图,大家还需要做些相对应的设计风格调节。”
“部分气侯”作品“我认为儿童插画和科谱插图、广告插画它的行业或是很不一样的,绘本创作者毫无疑问要对小孩喜欢什么有尤其清晰的认知能力,随后再去写作。少儿读物的插图它的图形会较为强,色调也会更独特纯粹,不容易画得尤其繁杂,这很有可能便是小朋友广泛更喜欢的东西。”毛天骅说,“大家画的插图还会继续有一个美术编辑,或者教科研那样的游戏角色去严格把关这一东西是不是合适小孩子阅读文章。”
“部分气侯”作品实际哪一种插画风格适合做少年儿童教材内容,毛天骅觉得或是要视不一样课程学科、主题而异。例如生物教材及其科学合理插图为了更好地追求完美科学合理和现实感会须要很写实性,古诗文就更合适墨笔画或中国传统式的诗意去主要表现。“我自己很喜欢上海美术**制片厂的《大闹天宫》系列产品,我认为它呈现了中国特点的中国艺术美学,很取得成功。我就很怀念小时候小学英语教材的插图,如同《让我们荡起双桨》一幅界面上的小孩子觉得尤其牢固、尤其身心健康。”“造型艺术是多元化的,一幅插图和画画写作一样,是笔者对语言表达的长期性研修随后倾情展现。”“我眼里最好是的儿童绘本第一文本有意思,不可以老套,随后绘画画得精彩纷呈。”“出色的绘本或漫画作品,不要说小孩看过会喜爱,成年人见到也喜爱”这也是几个工艺美术行业工作人员眼里较为满意的少儿读物的绘画。
座标福建省厦门的自由轮滑插画师“皇小小的”也算新浪微博公共艺术行业的大V,粉丝们39万。从大学毕业迄今他在设计方案、插图行业从业工作中15年,刚大学毕业时从业绘本、插图写作,现如今是随意插画师。
“尽管人教社不太可能找大家这种自由轮滑插画师,可是或是表个态吧,许多插画师也表明想要完全免费供稿,假如能公布稿约就好了,给小朋友们绘画是多么的甜蜜的一件事呀。”皇小小说。
自由轮滑插画师“皇小小的”作品他说道自身以往哪些设计风格都是会去试着,这几年能画愈来愈多接近性命工作经验的主题。他画岁时节气、画中国传统式风景,许多都源于自身往日和如今的生活工作经验,他说道自身生活在那样的文化艺术土壤层,难以跳出来那样的圆圈。“儿时是在乡村生活,跟自然界共处,在中国原始农业的条件中发展,爸爸妈妈老人都非常关注传统节日节令,清明时节吃清明果,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我认为这种对现在我的写作危害都挺大的。”
自由轮滑插画师“皇小小的”作品他书中的《二十四节气之菜园子》让人一眼就记住了,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了解又逐渐远去的生活感受。“节令大量的是农耕时代的物质,如今都市里的人已经不太必须种田了,不太必须跟随节令当季过生活。大家的生活作息时间已经摆脱这类自然法则,如同疾行的火车很快转至另一个方位来到。”“但我认为节令依然可做为当代人生活的一个参照,变成为大家当代人常用的东西。”皇小小说。
自由轮滑插画师“皇小小的”作品皇小小也有个“标识”是彩墨画家,他感觉用软笔表述中国人的精神实质生活尤其适合。“它如同中国的古诗词,有许多委婉,许多诗意留白艺术,并不是那N肯定的,也不是单纯写实性的。”皇小小的感觉给孩子阅读文章的东西,无论是具体内容上或是设计风格上面要更随意、更多元化,给孩子比较丰富的挑选。“我认为给小朋友们绘画是一件尤其幸福快乐和高傲的事儿,十分更有意义,这不是经济收益可以评判的,如同小时候看老艺术家们的作品,这些非常好的动漫,漫画,真的是一辈子都是会记住。”皇小小说。
“低稿酬、密度高的的工作在这个领域里面之前是十分广泛的。”皇小小说,“写作好的插图作品是十分必须的时间的,许多情况下领导者并没有意识到,轻视一些周期性的东西,她们便会很草率地做一些管理决策。”
76岁的绘本画家蔡皋是皇小小的非常喜欢的艺术家,他说道蔡皋教师在他内心种下了一颗种子。蔡皋花三年多的时长完成了《桃花源的故事》,这一儿童绘本出版发行以后,在日本进入了小学六年级的教材内容。
在写作《桃花源的故事》时,蔡皋说过,“我要画出‘春意阑珊,芳草鲜美、渔人甚异之’那样的语种是不容易的,我有试着画,毁掉的作品就撕下,小道、茶亭、栽秧、这些老人,所有是我将生活隐藏在里面。”
蔡皋还说,“中国不缺好的艺术家,大家没有有较好的民俗吗,为什么不把民间(画)做好一点。”“美是一种启蒙教育,希望一本书看完了,美丽的事儿它会蹦出来找到你,抱紧你。”这种或将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
如何向花火投稿稿费是多少多久给答复?《花火》A版最新约稿函
收稿栏目:
强档推荐:题材为花火所有类型的文章,本月挑选出来的最有特色或最为突出的一篇经典文章。优先选择: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故事结构安排巧妙,情节让人意想不到,加入独特背景与元素。7500-9500字。此间少年:讲述成长中遗憾的那些事、那个人、那段友谊或那些曾经的梦想。温暖或是忧伤、错过或是误会,希望看到更多关于亲情与友情故事,希望多看到以男生视角来写的故事。7500-9500字。萌心花园:清纯温暖、甜蜜萌动的青春校园初恋故事,故事可以多加入一些时下流行的元素。故事要有初恋青涩的感觉,男女主角都让人萌到心跳。7500-9500字。逆风之翼:不同的生活背景有不同的青春微酸疼痛的成长小说,要求故事背景为小人物或者社会低层的人物命运,关注社会贫富落差、关亲家庭、穿插着社会、家庭、友情、爱情等种种冲突与矛盾。7500-9500字。恋之倾城:从校园走入社会与职场的情感变化,爱情在现实与物质的充斥下是变得更加坚贞,还是一纹不值。故事可以加入一些阴谋与悬念,让读者在故事中感受社会真实。7500-9500字。胭脂醉:唯美动人或凄美感人的古代爱情故事,封建礼教的束缚、传统家族的恩怨故事等。切忌过于强调阴谋论,不能戏说历史,最好是架空,不收宫斗文,多写些民间故事。7500-9500字。具体注意事项:一、严禁抄袭,一经发现,不予发放稿费且不再接收此笔名投递的稿件。二、严禁一稿多投,一经发现,直接退稿。三、稿费千字120—150元(视稿件质量而定)。四、早恋逃课恋爱请含蓄些,拒绝黄赌毒邪教,胭脂醉栏目中修仙鬼怪、后宫宅斗、过于勾心斗角不收。五、没有截稿日,随时可以投。投稿前仔细阅读约稿函。六、文字干净清澈,风格或温暖美好,或忧伤淡雅,将真实共鸣的生活细节和触动人心的诚挚情感,融合在曲折的故事情节当中,注重可读性,突出人性的善良,亲情爱情友情皆可涉及,但是终归要突显成长励志的感觉。积极阳光正面,切忌阴暗偏执沉闷。编辑收稿邮箱:周周934418860@沐沐2283625739@颜小二305038017@猫空3237738354@栗子3195271465@
*只能选择一个编辑,禁止一稿多投————————————————————————————
02
《花火》B版最新约稿函
出版社规避的情节:文字干净清澈,风格或温暖美好,或忧伤淡雅,将真实共鸣的生活细节和触动人心的诚挚情感,融合在曲折的故事情节当中,注重可读性,突出人性的善良,亲情爱情友情皆可涉及,但是终归要突显成长励志的感觉。积极阳光正面,切忌阴暗偏执沉闷。禁忌方面:早恋逃课,恋爱OOXX,注意分寸,把握尺度。
投稿要求:
字数:8000-9000字。截稿日期:每月25日
花火B版栏目设置:
强档推荐每期一篇,题材为花火所有类型的文章,本月挑选出来的最有特色或最为突出的一篇经典文章。优先选择: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故事结构安排巧妙,情节让人意想不到,加入独特背景与元素。夜光青柠淡淡的、青涩的校园故事,主要描绘男生女生之间单纯美好的心灵和情感。
樱桃盛夏暖心或是活泼的校园青春爱情小说。风格纯真绮丽,情节新颖,语言清新温暖,纯真年代里点燃我们青春的第一线阳光。指尖花凉感伤的校园青春爱情小说。风格唯美浪漫,文字清澈干净,感情细腻,将唯美与忧伤融合在笔端,你的欢喜与感动,眼泪与微笑,让我们细心聆听。
主义之扉文学性较强的佳作。①有关成长的青春小说。友情。亲情。爱情。青春。叛逆。张扬。贴近社会真实情感,成长路上的青涩风景。②另类独特的青春小说。恋之倾城从校园走入社会与职场的情感变化,爱情在现实与物质的充斥下是变得更加坚贞,还是一纹不值。故事可以加入一些阴谋与悬念,让读者在故事中感受社会真实。
忧蓝风筝亲情友情的故事,可以有爱情,但是最好以亲情友情为主线。温暖感人。古匣沉香纯古言稿,拒绝玄幻、穿越、民国风格,情节请勿矫情造作。
B版收稿编辑:
张美丽:merryzhang001@新浪微博@俗艳少女张美丽
叉叉:528789242@新浪微博@没有圈圈的叉叉
王小明:1817038172@新浪微博@橡皮面包王小明
*只能选择一个编辑,禁止一稿多投————————————————————————————
03
《花火·彩版A》最新约稿函
收稿栏目:强档推荐
每期由编辑挑选出当期文章中最有特色、最精彩的青春故事。要求三观正确,积极向上,题材新颖,故事性强,感情浓厚深刻。文字与语言有自己强烈的风格、故事情节创新性强的文章优先。字数:8000~9500字温暖星球温暖甜蜜的青春故事。要求设定新颖,人物有记忆点或有反差感,如学霸或学渣,大神和小白等。故事可添加时下流行元素,如电竞、娱乐圈等。故事要求温馨甜蜜,文风活泼,让人有初心萌动,会心一笑的感觉。字数:8000~9500字纯白忧伤成长中的青春故事,风格多以青涩、平淡为主。讲述青春中经历过的遗憾的事、失去的人、不复以往的感情等,要求文字真挚细腻,情节一波三折,能给人深刻的触动。字数:8000~9500字斑驳少年以叛逆、边缘男女生为主的青春故事。故事因误会、欺骗、背叛等感情因素引起,可添加新闻热点,也可根据新闻热点而写,让读者更贴切地感受到社会现实。字数:8000~9500字樱花树下以亲情、友情、梦想为主的青春故事。故事可以有爱情线,但主基调要以亲情、友情、梦想为主。要求文笔细腻,故事情节真挚动人,切勿无病呻吟。字数:8000~9500字人间清欢以校园跨社会为背景的青春故事。故事以大学生毕业后初入社会为背景,包括从校园走入社会与职场的情感变化,讲述当代年轻人在面对爱情、物质时的放弃与坚守。要求导向正确,积极向上。字数:8000~9500字衣锦长安以古代为背景的言情故事,如宫廷、江湖、架空等题材,故事可喜可悲,要求故事唯美感人,情节动人有趣。注意:背景必须架空,严禁有史可究。字数:8000~10000字繁花旧梦民国时期的言情故事。文字风格不限,要求人物塑造鲜明,设定新颖,文字流畅,感情细腻,故事完整且特别。注意:背景必须架空,严禁有史可究。字数:8000~9500字蔷薇星馆每期一名新人推荐,配新人简介和编辑推荐。必须为青春故事,要求构思新颖,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故事情节安排巧妙。字数:8000~9500字银河便利店有些话适合珍藏心底,有些痛苦适合无声无息地忘记。或许有时,你想有一个出口倾诉。不管是成长中烦恼,还是生活中的困扰,把它寄存在银河便利店这里吧。我们会在杂志上为你解答。注意是第一人称,信件格式。字数要求:500字以内字数要求:特定栏目特有注明,其他栏目均为8000~9500字。稿费:150元/千字;稿子一经刊用,刊登次月发放稿费。注意:稿费按照实际出版字数发放,请大家注意规避出版社的禁忌,以免被出版社删改过多,造成实际出版字数和原字数相差太大,影响最终稿费。投稿须知:1.所有稿子一律匿名审稿,不管老作者还是新作者,大家放心投稿!2.稿件字数请严格按要求来,超出部分请自行删减,否则不予审稿。3.每个编辑的审稿周期不同,具体请查看邮箱的自动回复。公共邮箱内一个月无回复则视为退稿。请勿一稿多投,一旦发现,永不回复或录用。4.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必须是全稿,谢绝二手稿件或未完成稿,杜绝抄袭和剽窃,一经发现,永不录用并全平台通报批评。5.投稿时请注明杂志名+栏目名+标题+字数。以正文粘贴+附件的形式投至邮箱,正文格式要求方便阅读。并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本人****、姓名、QQ、Email、电话等,方便确认信息取得即时联系。收稿编辑:早早:716740670@余叮咚:1035564830@
*只能选择一个编辑长期合作,禁止一稿多投————————————————————————————
04
《花火·彩版B》最新约稿函
《花火·全彩》是湖南魅丽文化传媒策划的一本文艺/治愈/时尚的青春文学全彩杂志,是“花火”品牌杂志之一。2018年开始,《花火·全彩》重磅推出B版,由金牌策划人小狮领衔B版主编,带领丐小亥等众多资深编辑,为读者们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2018年1月刊开始,《花火·全彩B》杂志面向全国读者、写手征集优秀稿件,希望大家踊跃投稿!
目标读者:初高中生及部分热爱文学的大学生。杂志内容:以反映当代青少年情感世界的青春小说为主,要求文字清新,故事自然,情节新颖,不矫揉造作,不佶屈聱牙,不抄袭。游记、影评剧评乐评、书信等栏目也将公开征稿,暂时不收散文与诗歌等体裁。
出版社禁忌:初高中阶段不能涉及早恋,不能明确表达喜欢。(自行把握分寸,可暧昧或欣赏,比朋友更近一点。)具体栏目要求:强档推荐以下所有短篇故事类栏目皆可,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故事结构安排巧妙,情节让人意想不到,加入独特背景与元素,能触动人,有共鸣。8500字左右。每期推荐1篇。恋恋彩虹甜蜜温暖或唯美类青春小说,语言较萌,情节可爱欢脱,感情真挚动人,结局圆满甜蜜,不要幼稚空洞的小白搞笑,有健康、积极的主题。文笔流畅,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故事好看,易读。8500字左右。每期2篇。青藤之凉校园类伤感青春小说,少女型疼痛青春的唯美爱恋;或校园走入社会的情感变化,半都市半校园伤感类爱恋故事。不要太阴暗太超现实。感情细腻,情节紧凑,构思新颖。文笔要有一定的功底和深度,故事或哲理或寓意或感人,不空洞乏味。8500字左右。每期2篇。盛夏光年讲述不同生活背景的青春疼痛成长故事,在成长中领悟青春。贴近当下读者的生活,注重深层次的感悟,能引起读者的代入感和共鸣,结合各类型人物的生活背景及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等。文字简洁明快,叙述性强。成长,友情,亲情等类型的文章皆可,具有一定的感悟和积极向上的态度。8500字左右。每期2篇。薄荷森林恋恋彩虹、青藤之凉、盛夏光年的内容范围皆可,但设定上加入了轻幻想的色彩。主题美好,文字清新,设定新颖,情节性强,有一定的情感共鸣。8500字左右。每期1篇。浮世三千古风类故事栏目,以古代(或旧时代、架空时代)为背景的情感故事,宫廷、江湖、民国、架空,或仙侠等。现实类(宫廷、江湖、民国有真实历史背景)古风故事要求文字老练、构思缜密、情节扣人,有一定深刻的主题。非现实类(架空、玄幻、仙侠神话、传说、虚拟背景)故事除了以上要求,要注意不走惊悚血腥暴力残酷等路线,只是为了增加故事性而增添魔幻元素,主线还是要与爱情有关。文风唯美浪漫或凄美感人,题材新颖,情节曲折,人物角色性格突出,情感起伏大,有较为鲜明的矛盾冲突。9000字左右,每期2篇。注:以上故事类栏目来稿请在标题栏注明花火彩版B版+栏目名+字数+标题稿酬为千字150元。(新人作者第一次上稿千字120元。)下一站游记栏目,不要写得过于严肃和刻板,避免写成说明文,介绍景点特色的同时可融入自己的趣事或记忆深刻的故事。2000-2500字左右。将原创稿件发送至邮箱1905475815@(邮件格式:花火彩版B版+下一站+标题),优秀稿件将刊登于《花火·彩版B》,每期1篇。稿酬千字150元。浮声掠影影评剧评乐评类栏目,1200-1400字,影评剧评可以写最新最热最近上映的**电视剧,要求内容健康积极、主题深刻、有动人之处、有共鸣,不建议涉及恐怖、阴谋、血腥、暴力等题材,也不建议涉及太过成熟的题材(比如婚姻、性等);乐评可以写热门歌曲、音乐人、音乐团队、新专辑等要求见解独到、有深度、有依据,不泛泛而谈。将原创稿件发送至邮箱1905475815@(邮件格式:花火彩版B版+浮声掠影+标题),优秀稿件将刊登于《花火·彩版B》,每期2篇,稿酬每篇200元。心有蔷薇书信栏目,书信体,2000字左右,这封信可以写给亲人、朋友、偶像、宠物,或是自己,也可以是某物、某段时光与青春有关,不无病呻吟。将原创稿件发送至邮箱1905475815@(邮件格式:花火彩版B版+心有蔷薇+标题),优秀稿件将刊登于《花火·彩版B》,每期1篇,稿酬千字100元。投稿注意事项:1、《花火·彩版B》为插画配图的全彩青春类杂志,欢迎插画师自荐插画作品,也欢迎大家踊跃推荐,插画一经使用,稿费从优;2、《花火·彩版B》故事类栏目稿酬千字150元(新人作者第一次上稿千字120元),稿件投到指定编辑的邮箱。其他栏目稿酬与投稿邮箱详情见栏目要求;3、《花火·彩版B》只收能够震撼和打动编辑的稿件,不要无病呻吟、空洞、套路,须知编辑也是凡人,能打动编辑方能打动读者;所有作品均要求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4、稿子正常情况下均在一个月内回复,一个月内没有回复可另投;5、稿子一旦刊发,第一时间即寄送样刊,出刊后一个月即发放稿费(如2018.01期杂志会在2月20日之前发放);6、所有栏目来稿请注明自己的****:笔名+QQ(或手机号、微信、微博)+联系地址,以方便联系;7、本约稿函如有变动会随时更新,长期有效。
暑假想要做好自媒体先要打碎这5种苦
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谢谢哦锋芒初露 才女也有过人胆识
吕碧城(1883年-1943年),安徽旌德人,生于1884年。父亲吕凤歧,光绪三年进士及第与清末著名诗人樊增祥同年,曾任山西学政,家学渊源。吕家有姐妹四人,吕碧城是老三。吕碧城和她吕碧城
的姐姐吕惠如、吕美荪都以诗文闻名于世,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 吕碧城12岁时,诗词书画的造诣已达到很高水准,当时有“才子”美称的樊增祥读了吕碧城的诗词,不禁拍案叫绝。当有人告诉他这只是一位12岁少女的作品时,他惊讶得不能相信。 1895年,父亲吕凤歧去世,吕碧城的母亲从京城回乡处理祖产,族人因为觊觎吕家家产,唆使匪徒将母亲劫持。吕碧城在京城听到了消息,四处告援,给父亲的朋友、学生写信求助,几番波折,事情终于获得圆满解决。但此事让小小年纪的吕碧城显示出了其非凡胆识,却也让与吕碧城有婚约的汪家起了戒心,认为小小年纪的吕碧城,竟能呼风唤雨,于是提出了退婚要求,吕家孤女寡母不愿争执,答应了下来,双方协议解除了婚约。然而在当时女子被退婚,是奇耻大辱。吕碧城虽身为新女性也一度自怨自艾,对其今后婚姻产生了一定影响。 婚约解除后,吕碧城的母亲带着四个尚未成人的女儿投奔在塘沽任盐运使的舅父严凤笙。
主笔《大公报》提倡女权
1903年春,20岁的吕碧城有意到天津市内探访女学,外甥女要入新学,脑筋陈旧的舅父严辞骂阻,吕碧城一时激愤,第二天就逃出了家门,只身踏上了去往天津的火车,不但没有旅费,就连行装也没来得及收拾。一个富家女子独自出门,这在当时也算得上是惊世骇俗之举。而此次出走,正是吕碧城登上文坛的开始,也是她与各界名人交往的开始。 身无分文、举目无亲的吕碧城,在去往天津的火车中,熟识了佛照楼旅馆的老板娘,到达天津后,暂住其家中。但没有经济来源,生活一时陷入困境,吕碧城只好写信向居于《大公报》报馆的方夫人求援,这封信恰被《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看到。英敛之一看信,即为吕碧城的文采所倾倒,连连称许。不仅如此,爱才心切的英敛之还亲去拜访,问明情由,对吕的胆识甚是赞赏,并当即约定聘请她任《大公报》见习编辑。从此,吕碧城就走上了独立自主的人生之路。 吕碧城到《大公报》仅仅数月,在报端屡屡发表诗词作品,格律谨严,文采斐然,颇受诗词界前辈的赞许。她又连续撰写鼓吹女子解放与宣传女子教育的文章,如《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等,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吕碧城也因此在文坛崭露头角,声誉鹊起。她在诗文中流露的刚直率真的性情以及横刀立马的气概,深为时人尤其新女性们所向往和倾慕。一时间,出现了“到处咸推吕碧城”的盛况。 1908年,光绪与慈禧先后亡故,一大批人为之惶惶不安,似乎慈禧一,国家就失去了主心骨,不知如何办才好。这时却有人填了一阕《百字令》:“排云深处,写婵娟一幅,翠衣轻羽,禁得兴亡千古恨剑样英英眉。屏蔽边疆,京垓金弊,纤手轻输去,游魂地下,羞逢汉雉唐鹅。”并题咏慈禧的画像,登在报上,痛斥慈禧,说她在主朝的近半个世纪中,把大清皇朝的江山搞得一踢糊涂,把中国边疆的大量领土,国库中的大把银钱送给帝国主义国家,她到阴曹地府,一定怕和汉高祖的吕后、唐朝的武则天见面。这使清政府十分恼火,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这首引起轰动的词作者就是当时年轻的吕碧城。1904年到1908年,吕碧城借助《大公报》这一阵地,积极地为她的兴女权、倡导妇女解放而发表大量的文章和诗词,她结识了大批当时的妇女运动领袖人物,与秋瑾尤其交好。1904年5月,秋瑾从北京来到天津,慕名拜访吕碧城。两人此番相会不足四天,却一见如故,情同姊妹,当即订为文字之交。这可以称得上是两位新女性间的一段因缘佳话。 秋瑾也曾经用过“碧城”这一号,京中人士都以为吕碧城的诗文都是出自秋瑾之手,两人相见之后,秋瑾“慨然取消其号”,原因是吕碧城已经名声大著,“碧城”一号从此应当为吕碧城专用。交谈中,秋瑾劝吕碧城同去日本,投身革命运动。吕碧城答应用“文字之役”,与秋瑾遥相呼应。此后不久吕碧城在《大公报》上发表的《兴女权贵有坚韧之志》、《教育为立国之本》两篇文章,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秋瑾的影响。1907年春,秋瑾主编的《中国女报》在上海创刊,其发刊词即出于吕碧城之手。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遇难。吕碧城用英文写了《革命女侠秋瑾传》,发表在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地的报纸上,引起颇大反响。吕碧城与秋瑾的交往也引起了官方注意,以致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一度起了逮捕吕碧城的念头。只是介于找不到更多的借口,才没有实行。
办女学 育现代女性
除了在《大公报》积极宣扬女权,作妇女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在办女学的实践上,吕碧城积极筹办北洋女子公学。首先,吕碧城发表多篇言论以作舆论宣传,宣扬兴办女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她把兴女学提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以此冲击积淀千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反过来说,女权运动的兴起,恰恰证明了社会上男女观念的不平等,“欲使平等自由,得与男子同趋于文明教化之途,同习有用之学,同具强毅之气。”吕碧城认为办女学开女智、兴女权才是国家自强之道的根本。 为了实践自己的理论,吕碧城积极筹办女学,英敛之介绍她认识严复、严范孙、傅增湘等津门名流,以求支持和帮助。在天津道尹唐绍仪等官吏的拨款赞助下,1904年9月,“北洋女子公学”成立,吕任总教习。两年后,“北洋女子公学”改名“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年仅23岁的吕碧城任监督(相当于今天的“校长”),为我国女性任此高级职务的第一人。吕碧城在这所当时女子的最高学府,从教习提任到学校的监督,一呆就是七、八年。她把中国的传统美德与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结合起来,把中国的传统学问与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使北洋女子公学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她希望她所培养的学生将来也能致力于教育和培养下一代,为一个文明社会的到来尽各自的力量。的夫人曾经在这里亲聆吕碧城授课。
游世界 扬中国女子威风
吕碧城的志向不仅在于教育,还有振兴国家的宏愿。在她的许多文章中,她都谈到怎样建立一个强国的想法。她认为在这竞争的世界,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强国就必须四万万人合力,因此不能忽视二万万女子的力量。解放妇女,男女平权是国之强盛的唯一办法。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影响世人,济世救民。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出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吕碧城被聘为总统府秘书,她雄心勃勃,欲一展抱负,但是黑暗的官场让她觉得心灰意冷,等到1915年袁世凯蓄谋称帝野心昭昭时,吕碧城毅然辞官离京,移居上海。她与外商合办贸易,仅两三年间,就积聚起可观财富。可见她不只是才学过人,同时也有非凡的经济头脑。 1918年吕碧城前往美国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美术,兼为上海《时报》特约记者,将她看到的美国之种种情形发回中国,让中国人与她一起看世界。四年后学成归国,1926年,吕碧城再度只身出国,漫游欧美,此次走的时间更长,达7年之久。她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欧美漫游录》(又名《鸿雪因缘》),先后连载于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吕碧城两度周游世界,写了大量描述西方风土人情的诗词,脍炙人口,传诵一时。她的诗词造诣深厚,尤擅填词,字字珠玑,吟咏自如,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传世著作有《吕碧城集》、《信芳集》、《晓珠词》、《雪绘词》、《香光小录》等。 1928年,她参加了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决计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并在日内瓦断荤。1929年5月,她接受国际保护动物会的邀请赴维也纳参加大会,并盛装登台作了精彩绝伦的演讲,与会代表惊叹不已。在游历的过程中,她不管走到哪里,都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表和言行,她认为自己在代表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她要让世人领略中国女性的风采。此后,她周游列国,宣讲动物保护的理念,成为这一组织中最出色的宣传员。 吕碧城极具反叛精神,对女子相夫教子、贤妻良母才为德的传统理念不以为然。与她交往的社会名士中,不乏才子和高官,但她在婚姻一事上,早期被弃的阴影一直困扰不散,再加上她自恃清高,始终觉得身边无可匹配之人,所以宁愿独身终老。当友人问及她的婚姻,她回答说:“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于是,吕碧城虽姿容优雅,但终身未婚。
妇运点评
吕碧城,作为《大公报》的第一位女编辑,闻名20世纪初京津地区。她的诗词创作,有着极高的天赋和才华,是辛亥革命前后著名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被称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她创办了京津一带最早的女子公学——北洋女子公学,1906年增添师范科,成为北方第一所正规女子师范学校。她不仅亲身参与教育实践活动,还特别注意宣传自己的教育主张,对宣传兴办新式女子教育的益处不遗余力,大力推动了近代女子教育。 吕碧城不仅是女子教育的提倡者和组织者,还是男女平等的呼吁者和先行者,是提倡女权和女学的急先锋。她在《大公报》上陆续发表的一些关于女学、女权和女子教育等方面的文章诗词,受到极大关注和响应,众多文人学士纷纷投诗相和。 此外,吕碧城一直坚持只用文言创作,反对“五四”时期开始的白话文运动。但有论者说,以吕的艺术感觉和描写功力,如果能用白话文创作,成就可能超过新文学史上其他几位女性作家。
风华绝代的“剩女”吕碧城
吕碧城的一生颇为传奇:她不仅是“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社会活动家、资本家,还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女编辑、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者……
凤毛麟角之才女
吕碧城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父亲吕凤岐乃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及第,曾任国史馆协修、山西学政等,家有藏书三万卷。书香之家的熏陶,使吕碧城聪颖而早慧。 吕碧城9岁时便与同邑一汪姓乡绅之子订婚。13岁那年,她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故,父亲病逝,因无子嗣,全部家产被族人霸占,母亲严氏被强行幽禁。小小的吕碧城挑起重担,给父亲的朋友和学生写信,四处求人告援,囚禁多时的母亲得以脱险。但吕碧城“夫家”却起了戒心:这样的媳妇日后过了门恐怕难以管教,于是提出退婚。吕家自此劫难后孤儿寡母,势单力薄。
《大公报》主笔
后来,吕碧城的母亲带着4个尚未成年的女儿,投奔于塘沽的舅父严凤笙,开始过寄人篱下的生活。戊戌变法之后,维新思想狂飙突进,因不满闺中粉黛丝竹的生活,20岁的吕碧城逃出了家门,踏上开往天津的火车。由于没有经济来源,生活一时陷入困境。她无意中得知舅父秘书的夫人住在《大公报》报社,就给她写了一封信寻求援助。 这封信恰巧被《大公报》总编辑英敛之看到了,他对吕碧城的胆识甚为赞赏,当即决定邀请她担任《大公报》见习编辑,吕碧城自此成为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女编辑。才女吕碧城到《大公报》仅仅数月,所发表的格律严谨、文采斐然的诗词就颇受前辈们的赞许。1904年至1908年,吕碧城成为《大公报》的主笔。
社交场上的明星
当时,各种聚会上常常会出现吕碧城的丽影芳踪,一时成为京津地区的一道奇特景观,人们对这个有思想的美女加才女刮目相看。 当时追求吕碧城的人很多,据说吕碧城的眼光也非常高,只看上了与汪精卫,但她又嫌年纪太大(比吕碧城大9岁),汪精卫年纪太小(与吕碧城同岁)。另外,《大公报》主编英敛之十分爱慕吕碧城,甚至引起了英夫人的误会。 吕碧城这样谈到她的情感感悟: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我的目的不在钱多少和门第如何,而在于文学上的地位,因此难得合适的伴侣。
倡导女权的教育家
做《大公报》主笔期间,吕碧城借助这一舆论阵地,为倡导妇女解放发表了大量诗文。兴办新式女学成为她的奋斗目标。 为了帮助吕碧城兴办女学,英敛之介绍她与社会名流严复等人相识,以求支持。教育家严复早闻吕碧城大名,对她十分赏识,不仅收她为女弟子,还向总督袁世凯鼎力推荐吕碧城,说她是兴办女学的最佳人选。于是袁世凯欣然同意,让她协助筹办女学。 1904年11月17日,北洋女子公学正式成立,吕碧城出任总教习(教务长)。两年后,时年23岁的吕碧城升任监督(校长)。这样年轻的女校长,当时全国也是绝无仅有。 在这方校园的净土上,吕碧城为推广新式女子教育不遗余力。许多在此学习的女生后来都成为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艺术家,如、刘清扬、许广平等。
从秘书到居士
民国成立后,袁世凯任大总统,吕碧城担任大总统的公府机要秘书。后袁世凯欲称帝,吕碧城不屑袁世凯及其追随者之所为,毅然辞职,携母移居上海。她与外商合办贸易,仅两三年间,就积聚起可观财富,成为富甲一方的女商人。 1918年,吕碧城前往美国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美术,4年后学成归国。1926年,吕碧城再度只身出国,漫游欧美,时间长达7年之久。 吕碧城终身未婚,后逐渐对宗教产生兴趣。1930年,吕碧城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吕碧城由瑞士返回香港。1943年1月24日,她在香港九龙孤独辞世,享年61岁。
萧红
萧红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婚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萧红完成长篇《生场》,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才的女性命运悲凉,1942年1月22日在香港时,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不在身边。(宇慧)
简历
萧红(1911.6.2—1942.1.22),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
著作书目
《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 1933(自费出版) 《生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 《淌薪帧》(散文集)1936,文生 《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 《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 《萧红散文》 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 《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 《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 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 《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 《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 《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 《萧红选集》 1981,人文 《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 《萧红短篇小说逊 》1982,黑龙江人民 《萧红散文选集》 1982,百花 《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 《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
石评梅
简介
石评梅
石评梅(1902 ——1928),原名汝壁,山西省平定县城关人。父亲石铭,字鼎丞,清末举人,其家庭为平定城内一个书香门第。 石评梅自幼聪颖好学,很受父母喜爱,从三、四岁开始,父亲就教她认字,每晚坚持不断,有时她没有认熟,虽是深夜,也不许去睡,直到念熟为止。后来进了小学,白天和孩子们一起上课,晚上放学以后,她父亲仍然教读《四书》、《诗经》等。所以评梅童年时代在父亲严正的教育下,就打下了国文根底,为以后从事文学活动打下了基础。 辛亥革命后不久,评梅父亲石铭到省城太原山西省立图书馆任职,于是评梅随父来到太原,进入太原师范附属小学就读,附小毕业后直接升入太原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由于石评梅天资聪颖,再加上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学校里学业突出,被誉为才女。在女师读书期间已经显露了石评梅的反抗思想和组织才能。一次女师闹风潮,她为组织者之一。风潮过后,校方要开除她,后因惜其才学,又恢复了学籍。 1919年暑假,石评梅从太原女师毕业,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迈出这一步,是对石评梅思想和意志的考验。因为在当时社会里,一般人思想认为:“一个女孩子,中学毕业就可以了,何必费劲的深造呢!”然而她却不断求学、奋斗着。她在父亲支持下,走出山西,到北京求学。到北京后,她本来要报考女高师的国文科,但是当年女高师国文科不招生,使改考体育系。 从闭塞的娘子关内来到全国思想活跃的中心——北京,这在石评梅是一生中的重要转折。其时正值“五四”爱国运动以后不久,新文化、新思潮方兴未艾。就文学革命而论,鲁迅等已发表了一系列新文学作品,白话文已开始取代文言文。封建旧道德、旧礼教受到强烈冲击,民主与科学已成为思想进步青年心目中的新的旗帜。在新思潮的影响下,石评梅一方面在女高师勤奋学习课业,一方面即开始写诗和散文向各报刊投稿。1921年12月20日,石评梅的诗歌《夜行》就在山西大学“新共和学会”办的刊物《新共和》第一卷第一号上正式刊出。 1920年在山西同乡会上,石评梅结识了北京大学学生、五健将、山西籍最早的***人高君宇。这是石评梅一生中又一重大转折点。在同乡会交谈中,得知他们父辈即有交谊。他乡遇故友,格外亲切,于是二人便建立了友谊,二人经常通信,谈思想,谈抱负。1921年4月15日,石评梅曾致信高君宇,倾吐了她思想的悲哀。高君宇次日去信,帮助她分析青年之所以普遍感到烦闷,就在于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所以我就决心来担负我应负改造世界的责任了。这诚然是很大而烦难的工作,然而不这样,悲哀是何时终了的呢?我决心走我的路了”;“我很信换一个制度,青年们在现在社会享受的悲哀是会免去的——虽然不能完全,所以我要我的意念和努力完全贯注在我要做的‘改造上’去了。”信中鼓励石评梅“积极起来,粉碎这些桎梏”,“被悲哀而激起,来担当破灭悲哀原因的事业,就成了奋斗的人”由于思想深交,高君宇认为石评梅是一个才情十分可取的女子,便由友情转成了爱情。石评梅也视高君宇为知己。1924年高君宇因张国焘被捕叛变遭到北洋军阀政府通缉。他从在京住所腊库胡同十六号化装脱险,在狂风暴雨的夜晚到石评梅住处告别。石评梅后来写文章回忆说:“杏坛已捕去了数人,他的住处观尚有游击队在等候着他。今夜是他冒了大险特别化装来告别我。”他劝石评梅“不要怕”,“没要紧”,“就是被捕去坐牢狱他也是不怕的,假如他怕就不做这项事业。”这件事对石评梅教育和印象颇深。 1923年5月下旬到6月下旬,石评梅与体育系12人、博物系14人组成“女高师第二组国内旅行团”南下旅游,她们沿京汉铁路,经保定、武汉、南京、上海,从青岛、济南返回北京。返校后,石评梅写了一篇五万余字的长篇游记《模糊的余影》,连载于《晨报副刊》1923年9月4日到10月7日。 同年,石评梅完成学业,走出女高师“红楼”。她接受师大附中聘请担任女子部学级主任和体育教员、国文教员,后来还在春明女校、女一中、若瑟女校、师大等校兼任教员和讲师。北京师大附中从1921年开始男女同校。在封建传统思想依然顽固的当时,敢于冲破旧礼教,实在是一件大事。至于如何管理、如何施教这都是新的问题。1923年石评梅担任女子部主任后,在管理上她采取理智指导、真情感化的方法,使学生心悦诚服接受规则约束。她的教育管理浸透一个“爱”字。她曾说过;“我从前常常是不快活的,后来我发现了她们,我这些亲爱的小妹妹,我才晓得我太自私了。我最近读着一本小说,叫做《爱的教育》,读完之后,我哭了。我立誓一生要从事于教育;我爱她们。我明白了我从前的错误。”所以在教学上她是无时无刻不在想尽方法,使学生有所受益。她平时担任的教学课时很多,但是她无论怎样忙碌,从来没有对学生的课程敷衍过,常常在深夜里为学生批改作业,第二天一早又到学校上课去,由此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同人的尊敬。
逝世
1925年3月,高君宇因病逝世。高的突然病逝对石评梅精神上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她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此后她把全部感情都放在已故的高君宇身上。3 月29日,北京大学、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和山西省立一中校友会召开高君宇追悼大会,石评梅送了挽联,上写:“碧海青天无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又在白布上亲笔题写一首挽词,悬挂在追悼会上。5月8日,根据高君宇的遗愿由石评梅和高全德出面将高君宇安葬在北京陶然亭,石评梅在高墓周围亲手植松柏十余株,并在墓上题了如下碑记: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 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 我愿如彗星之迅忽。 这是高君宇生前自题像片的几句话,后我替他刻在碑上。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的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评梅
高君宇去世后,石评梅写了十多篇文章寄托哀思。这些作品收在散文集《涛语》中。但是石评梅并没有沉沦下去,在悲痛之余,她严肃认真思考社会和人生,逐渐理解高君宇所从事的事业,精神开始振作起来。1926年,她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我还是希望比较的有作为一点,不仅是文艺家,并已是社会革命家呢!”同年,她向朋友说,“象我这样人还有什么呢?我干教员再这样下去,简直不成了!我虽然不能接续天辛(高君宇)的工作去做,但我也应努力一番事业。你看,北京这样的,晶清是革命去了,北京只剩下我了,暑假后我一定往南边去,让他们认识认识我评梅,做革命事业至少我还可多搜集点资料做文章呢!”有一次行装都整理好了,只因北京教育界同人劝阻,母亲不同意,未能成行。 在此之前,1924年11月,石评梅与陆晶清等编辑出刊了《京报》副刊——《妇女周刊》。她以犀利的笔触,揭露抨击社会的黑暗势力,激励人民
口碑反超《扫黑风暴》,这部“东北罪案剧”太强了
暑假想要做好自媒体先要打碎这5种苦
普通人做自媒体:
吃过这5种苦,后面都是上坡路
第1苦:想做自媒体,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很多人
自媒体的领域细分有很多;
才华、颜值、资源等具佳的人也不少,可谓是藏龙卧虎。
但是,这并不影响普通人做自媒体。
所谓“自媒体”,就是每个人都能创造自己的品牌。
给不会做饭的人,学做饭的资源;
给不会摄影的人,提供可行的方法;
给想看书的人,发现好书......
也可以是:
被人际有关系所困的人,找到了新的希望;
言语局促的人,学到了提升“言值”的方法;
脾气急躁的人,看到了情绪稳定的宝贵......
你的席以为常,也许就是他人的望尘莫及。
即便你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白纸”,
你努力提升自己的态度,也能给人提供阳光般的情绪价值。
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
向外延伸,向深扎根。
你自己,就是你的品牌。
做自媒体最难的,不是选择做什么,
而是选择了之后,你会怎么做。
第2苦:为什么别人的数据那么好,我的却无人问津
众所周知,
做自媒体的捷径就是“模仿”。
新手起步,起号最快的方式,就是模仿同领域的大号。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很容易看到爆发,让人信心倍增。
可是,也会出现,
同样的情况下,数据惨不忍睹的情况。
做自媒体就像做生意,不可能每天门庭若市,
但是,用心坚持,舍得分享,终将逐渐爆发。
偶尔的数据爆发,靠的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大跨步;
长久的变现,靠的是个人品牌的打造。
也就是长久的坚持与不断的精进。
可以靠模仿起步,
终,还是需要有自己的东西。
拼接的裁缝,越做越不伦不类;
做自己的导演,才能吸引与你相信、同频的人。
第3苦:做着做着,感觉像是被掏空了一样
题对文一半。
好的选题,就像挖到宝一样,
闪闪发光,照亮周边。
但是,什么是选题呢?
千万不要误以为标题=选题。
选题可是成为标题,但标题不一定是选题。
搞不清楚这一点,很快就会选题枯竭。
标题和选题的区别在于:
标题是吸引人的, 而选题则需要能解jue问题。
比如:人为什么要读书,这是我听过的a蕞好的答案。
这个标题,就是吸引人去读书的。
如果单纯呼吁人们去读书,
那么,“读书”这个选题,很快就写枯竭了。
当你分清楚了“标题”和“选题”的区别后,
就能将“读书”不断延伸。
比如:
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读为已用、如何快速读等等。
从中可以延伸出无数个选题。
第4苦:被多元的变方式吸引,什么都想做
自媒体的变方式,特别多。
常见的有:写文投稿和自媒体平台两种。
投稿里面,除了有文章领域细分,
还有文章类型细分。
比如:情感文、育儿文、热点文、人物稿、
故事文、书评、剧评等;
再比如:软文、拆书稿、剧本杀等等。
自媒体平台的变高方式,也有很多种:
靠写文、视频流量变、直播带货、
图文带货、视频带货、接商单、知识付费等等。
每一种方式,
但凡能坚持3年左右,再普通的人,也能做到月入过万。
面对琳琅满目的变吕方式,
就像站在商场里挑选商品一般,希望每个人带回家。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普通人能够将一种做好,就已经很不错了。
越贪多,越容易失去,而且容易焦虑。
第5苦:被数据,忽略自我成长
许多人做自媒体的动机是:赚。
有这样一句话,你凝望深渊,深渊也在凝望你。
做自媒体就是如此,
当你只有赚的欲望时,便容易被欲望控制。
经常被精力不足、数据焦虑掌控。
能够让一个人持续做一件事的动力,
赚高只是很表面的需求。
更深层次的需求,是感受到成长。
自媒体的套路,其实很容易掌握,
但是,想要做好、做精、做久,需要不断学席。
自媒体的发展,
就是数马产品的更新一样,迭代得十分快。
如果始终躺在已有的成绩上,
或者跟在别人后面走,愿意跟随你的人也会越来越少。
做自媒体,就是在运营、销售自己。
想要有所成就,就要做出自己的特色。
三个孩子的碗该如何端平?
近两年,文坛刮起一股新风,网友戏称为“东北文艺复兴”。
80后作家双雪涛、班宇、郑执,获封“东北文艺复兴三子”,作品影响力高涨。
尤其是双雪涛的小说《平原上的摩西》,以罪案故事呈现“东北伤痕”,让人们看到当代文学的新风貌。
由它改编的同名**,影迷呼声极高,档期却一拖再拖。
《平原上的摩西》剧照
好在焦急等待中,突然来了个惊喜:
最近接档《扫黑风暴》的网剧《双探》,跟《平原上的摩西》题材相似、风格一致,而且质量不俗。
开播以来,评分超过《扫黑风暴》的7.3分。
等不及《平原上的摩西》这口远水,追剧《双探》算是解了近渴。
而一旦看进去,大家很快就会发现,这部植根东北的罪案剧,绝非“替代品”那么简单。
1
东北元素,不是蹭蹭而已
国产罪案剧发展到今天,明显分化出两个大类:“架空罪案剧”和“本土罪案剧”。《扫黑风暴》和《双探》恰好各占一类。
区别在于,《扫黑风暴》的“绿藤市”是虚拟的罪恶之城,杂糅了湖南长沙、湖北武汉等多个城市的特点,没有一个明确的本土特征;
而《双探》的“双塔”是东北延吉的化身,整部剧充满了东北特色。
东北的独特之处,首先是寒冷和冰雪。北京刑警去东北追凶,路上一查当地气温,零下十九度。
《双探》剧照
三个纯爷们儿,嚷着要回家拿衣服。
等到了双塔,放眼望去全是积雪。传说中肥沃的黑土地,竟是无边无际的雪原。
冷峻粗粝的东北质感,直接向观众扑来。
《双探》剧照
接着是东北专属的追凶场景:林场。
深山、老林、积雪、野熊、捕兽夹……普通 汽车 进不去,人容易迷路,手机没信号……
到了晚上,严寒冻结一切,再硬的汉子也扛不住。
要人命的无人区,不论凶手还是警察,能活着出来就算命大。
追到县城,又是另一番景象:
破败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废弃多年的大烟囱, 历史 遗留的苏俄式建筑,遍地雪泥的柏油路……
《双探》剧照
刑警队安置在文化宫旧址,暖气片年久失修,办公室生炉子取暖,一楼是**院。
不同时代的“东北”交织在一起,魔幻又现实。
一片萧条下,小酒馆里生意兴隆。东北爷们儿的精神世界,天可以塌,干饭喝酒绝不能耽误。
《双探》剧照
夜晚,街上没人,土味 娱乐 城里灯火通明。
绑匪、杀手、陪酒妹、老板娘、小混混、警察……各路人马齐聚。
《双探》剧照
几场恶战打下来,匪徒伏法,警力也折损不少。
换成好莱坞**,能跟刑警打成五五开,至少是受过正规训练的雇佣兵。
而在东北罪案剧里,这不过是寻常悍匪,正常发挥。
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加上自古流传的尚武性格,造就了东北大地独特的罪案文化。
《双探》剧照
就连守法公民,脸上也写满了雄性江湖的恩怨和义气。
匪首不肯招供,警察把当年国营工厂的师父请来。
师父把手往桌上一拍,撂下一句“当年我这手是怎么断的”,匪首马上就招了。
这架势,知道的是下岗职工,不知道的还以为一代宗师。
《双探》剧照
还有大量东北话台词,看着都是黑脸汉子,一不留神就是一句段子。
无论何方神圣,进屋以后的统一动作,都是伸手烤火。
形形色色的东北元素,或大背景,或小细节,遍布《双探》的每一场戏。
如果没有“暴力**国营林场物资”的前史,没有真实的“东北环境”和“东北性格”,整个故事干脆不能成立。
《双探》剧照
2
实力班底,不搞营销噱头
因为没能上星播出,外加“硬核罪案”风格小众,《双探》给人一种“冷门小剧”的错觉。
实际上,《双探》的主创班底相当豪华。
核心主创段奕宏,当年凭《士兵突击》“老A”一角爆红,常年佳作不断,后来又凭罪案**《烈日灼心》、《暴雪将至》获奖无数。
演硬汉、演刑警、演纯爷们儿,如果段奕宏称第二,可能没人敢称第一。
而这一次,老段除了演戏,还有更重要的工作:监制。
可以说,《双探》整个班底,都是围绕段奕宏展开的:
《我的团长我的团》几位主演重聚,这是第一层;
《暴雪将至》制片人、摄像师、造型师重聚,这是第二层;
《地久天长》美术指导、《影》摄像师加盟,这是第三层;
“刘华强老婆”、“盗墓笔记王胖子”等东北实力派演员加盟,这是第四层。
以段奕宏为中心,各路大神齐上阵,堪称罪案网剧“最强梦之队”。
《双探》剧照
超强实力班底,本可以成为漂亮的营销噱头。
遗憾的是,很多观众直到现在,也没Get到《双探》的存在。
综合热度全网前十开外、平台站内第七,几乎没怎么上热搜。
主创等级和热度等级不匹配,与项目初心有很大关系。
据段奕宏介绍,《双探》最初的计划是拍**,但随着资源到位,主创团队改了主意:何不打造一部**质感的优秀网剧?
**班底、**初心,再加上重路演、轻噱头的**式宣发,《双探》的“无套路营销”显然缺乏网剧应有的“网感”。
在选角方面,《双探》也是网感不足。
除男二号大鹏以外,全剧没有自带流量的明星。而大鹏近两年的文艺片倾向和风评争议,注定撑不起多少热度。
女一号曾美慧孜,在文艺**圈贵为影后,然而在网剧圈里“没这人”。
《双探》剧照
相比之下,《扫黑风暴》为张艺兴和江疏影“开副本”,《摩天大楼》为杨颖定制“回忆杀女主角”,明显“聪明”得多。
在网剧崛起的道路上,《双探》究竟是“凭实力傲娇”还是“不懂营销”,尚待更长远的市场反馈。
3
国产好剧,不做美剧仿品
有网友说,《双探》是“中国版《冰血暴》”。
这类说法,大致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是对精品国产剧的称赞。
多年以来,美剧、英剧、韩剧、日剧的质量,明显高于国产剧的平均质量。说一部国产剧“像美剧”,是对剧集水准的肯定。
其二,是对外国剧的过分崇拜。
近十年来,国产电视剧、网剧质量走高,但有些网友仍停留在“美剧最牛、国剧最差”的成见里,看见优秀网剧就强行说成“美剧模仿品”。
比如去年,网剧《唐人街探案》因为悬疑烧脑、节奏明快,硬被扣上“中国版《神探夏洛克》”的帽子。
网剧《唐人街探案》剧照
而《神探夏洛克》剧迷则急忙表示:除了题材相近、主角光环相似,剧集整体没有太多可比性。
同样地,《双探》和《冰血暴》的确有相似之处:
罪案故事、冰天雪地、捕兽夹、屠夫、冷藏室……
但是仔细比较,两部剧的风格、主题、文化气质,并没有多少重合点。
《双探》浓厚的“东北罪案味儿”,可以是从黑土地里钻出来的,可以是从时代伤痕里走出来的,绝不可能是从美国漂过来的。
《冰血暴》剧照
国产好剧,不是美剧仿品。
学习外国优质作品,固然可以提高创作水准。
但更关键的,是深挖本土文化特色,让故事情节和艺术风格脚踏实地,消除千篇一律的“悬浮感”和“注水感”。
随着段奕宏们晋升监制,《双探》们新鲜出炉,我们有理由相信:
国产剧的“中国路”正在越走越宽,而这条路的下一站,会让不离不弃的中国剧迷欣慰和骄傲。
欢迎投稿,影评、剧评、书评、综艺观察等均可,一经选用,稿费从优。
民国三杰?有哪些人?
最近,随着开放三胎的政策,三胎话题频频刷屏。在网友热议的同时,大家其实忘了,随着60后、70后逐渐老去,我们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多孩家庭的氛围了。
三孩,以及更多孩子共同成长的大家庭,是我们完全不熟悉的领域。
**《我的兄弟姐妹》剧照
小时候看美剧,总觉得奇怪——怎么老外那么爱生孩子?出去逛个街, 汽车 后排坐满,最大的哥哥已经步入青春期,最小的妹妹还窝在爸爸怀里叼着奶嘴。
其实四十年前,中国也是这样,要不怎么有“长姐如母”、“长嫂如母”的说法?
三孩家庭生活的焦点是什么?
儿歌里唱:“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说的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事,付出和获得必须公平公正,要不人一多就乱套了。
养孩子也是,一个小孩,穷养富养都没问题,两个小孩就要斟酌了,三个小孩更是要一碗水端平,不然家庭和谐度就会大打折扣。
1
三个孩子的家庭,我第一个想起的是《小谢尔顿》。
《小谢尔顿》是著名美剧《生活大爆炸》的衍生前传剧,因为谢耳朵这个角色太受欢迎,所以专门给他的童年写了部剧。
结果毒舌呆萌小谢尔顿大火,从第一季拍到了第四季,还没有完结的迹象。
小谢尔顿一家
在《小谢尔顿》中,解释了成年谢尔顿的性格和怪癖的由来,重点刻画了一家人平静幸福的日常生活。
谢尔顿的爸爸乔治是一个酗酒的橄榄球队教练,在公立学校工作;妈妈玛丽是个家庭主妇,平时在教堂做做兼职。
哥哥小乔治头脑简单,爱好运动。
学渣小乔治
异卵双胞胎姐姐密西人小鬼大,情商爆表。
鬼灵精密西
谢尔顿则是一个典型的阿斯伯格小孩,智商高,不合群,以自我为中心。
(注: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泛自闭症障碍,重要特征是社交困难,伴随着兴趣狭隘及重复特定行为,但仍相对保有语言及认知发展)
宇宙之王小谢尔顿
谢尔顿家是普通的美国平民家庭,不仅普通,甚至可以说是拮据:爸爸一个人工作养家,妈妈照顾三个孩子,其中有个孩子还是阿斯伯格综合征,其实非常困难。
谢尔顿怕牛,因为洁癖不愿意和人握手,会不声不响躲进学校杂物间看书,和同龄人玩不到一起,却和老教授成为忘年交。
光是应付谢尔顿,就花去了妈妈大量时间心血,相对应的,妈妈对哥哥和姐姐就会疏忽一些。外婆更是把谢尔顿当做心肝肉,毫不掩饰自己的偏爱。
戴手套握手的小谢尔顿
按照这样的人设,谢尔顿家三个孩子的关系应该不大好,作为小天才的谢尔顿吸引了所有人目光,而且用智力不断打击哥哥姐姐的自尊心,哥哥和姐姐应该会心怀怨怼才对。
其实不然,谢尔顿家的三个孩子感情很好。密西一直在 情感 上默默引导谢尔顿,小乔治更是在爸爸去世后做蓝领,挣钱供谢尔顿读完了藤校。兄妹三人彼此依靠彼此帮助。
三个孩子没有计较得失你争我抢的原因,源自于父母的态度。
妈妈虽然把大量时间给了谢尔顿,但她对另外两个孩子的管教和关爱并没放松。爸爸也没有唯成绩论,他心中的接班人是成绩稀烂但喜欢打橄榄球的哥哥乔治,为了帮小乔治找到职业方向,爸爸更是绞尽脑汁帮他竖立自信。
谢尔顿虽然得到外婆的偏爱,但家里的物质分配从来是一碗水端平的。
因为上不起私立学校,谢尔顿和15岁的哥哥乔治在一个班读书,因为房间不够,谢尔顿必须和姐姐密西共用一个房间。
住房上没有得到优待的小天才
家庭资源并没有因为他是天才,就全然倾斜于他。反而,家人一直努力引导他走出天才的世界,感受正常人的生活和 情感 ,因为他们明白,智识/能力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情感 才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2
讲述上世纪九十年代华人移民故事的情景喜剧《初来乍到》,里面的主角黄家也有三个孩子。
爸爸路易斯拼搏进取,妈妈杰西卡精明强势,为了实现美国梦,爸爸带着全家从华盛顿唐人街搬到奥特兰开牛排店。
中西文化的碰撞、三个儿子适应学校生活的过程,成了最大看点。
《初来乍到》剧照
嘻哈少年埃迪
妇女之友埃默里
小弟埃文乖巧懂事。剧中,虎妈杰西卡能识破所有消费主义陷阱和谎言,用她的坚硬顽固为一家人竖起屏障,却在面对小儿子的贴心时悉数融化。
贴心宝宝埃文
相比起《小谢尔顿》,《初来乍到》里的父母没有那么细腻,华人遵循的是“先适应规则融入进去,然后再去改变它,一切的困难都是为了磨砺我们让我们更强大”。
路易斯和杰西卡不是心灵导师型的家长,保证三个孩子吃饱穿暖、不受欺负之外,基本是放养状态。
但出乎意料,兄弟三人感情还不错。第三季十六集,埃迪喜欢的歌手意外去世后大受打击,埃默里和埃文为了帮助他振作起来,找来了他所有的朋友,在花园里开了场关于悲伤的分享会,失败后干脆在墙上画下他们和歌手乘坐游艇的壁画,终于让埃迪走出阴霾。
哥哥们为埃迪画的画
3
同样是三孩家庭,也有兄妹之间处得不好的。
这里的例子是《孔雀》,这部顾长卫导演的**曾获得过第55届柏林**节最佳影片提名,讲述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个普通家庭:当工人的父母,痴傻的哥哥,孤傲的姐姐,孱弱的弟弟。
姐姐一心追求梦想,却遭受从精神到肉体上的打击;弟弟想要逃离这个家庭,却一点点被毁掉自尊;只有哥哥满足现状,他享受着父母的偏爱心安理得地走进自己的小日子,无所谓梦想也就无所谓失望。
《孔雀》一家中占据C位的大哥
**里有一个情节,在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过年时一家人围着桌子分糖。妈妈数出总数:106颗。哥哥飞快把落单的那颗吃掉了,剩下每人21颗。
哥哥,姐姐,弟弟正笑着把糖扒到自己面前,妈妈说:照例,爸爸妈妈每人给哥哥十颗,你们小,每人给哥哥五颗。姐姐和弟弟不情愿地分出自己的糖,哥哥得意地捧着糖跑了。
另一个镜头里,哥哥拿着糖喂给了笼子里的大白鹅。
分糖
这根导火索点燃了姐弟俩的怒火。
弟弟买来老鼠药,倒进哥哥杯子里,想要毒哥哥。姐姐看见后,把杯子里的毒水倒掉了。父亲在门口瞥见了,却没出声。
第二天,母亲把放了毒药的水灌到了大白鹅的嘴巴里,当着全家人的面毒了那只鹅。
这个处理方式可谓是极端和恐怖。
父母并没有反思自己的偏心,也没有愧疚和改变,而是在三个子女有了不可调节的矛盾时使用,用恐惧压住他们的蠢蠢欲动和心怀不满。
毒鹅
事后,父母依旧偏爱哥哥,嘘寒问暖,好东西都是哥哥的,为了给儿子找对象,出重金说了个来自农村的残疾儿媳妇,从此哥哥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
而姐姐在梦碎后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精神上自我阉割后嫁人离开了家。弟弟在父亲对着画高喊我家出了个流氓后,离家出走。
多年后寂灭认命的三人在动物园观看孔雀时,父母没有出现,就像他们从来不存在过一样。
可以说,这对父母是完全失败的,他们不懂爱,也没爱。这个压抑阴沉的家庭毁掉了三个孩子的青春,一同摧毁的,还有生活的希望和热情。
养育孩子,其实偏心不可怕,人的心脏本来就是偏的,完全不偏爱不可能。但在大体上,要有个一碗水端平的态度, 情感 上不能完全平均,至少要在物质生活和行为规范上对孩子们一视同仁。
如果因为区别对待把孩子逼的心生怨怼,他们长大后怎么可能互相帮扶?那么多子女的意义又何在?
欢迎投稿,影评、剧评、书评、综艺观察等均可,一经选用,稿费从优。
徐彬彬,1916年起,继黄远生担任上海《申报》、《时报》驻京特派记者,《京报》创刊后,又被聘为特约撰述。他以熟悉历史掌故著名,所写新闻通讯注意有关人物历史背景的介绍,文笔美畅又富于趣味,很能引人入胜。他对中国传统戏曲也很有研究,是民国初年著名的报刊剧评专栏作家之一。
徐彬彬,民国初年一批有影响的新闻记者之一,江苏宜兴人,任上海《申报》和《时报》驻京特派记者,其通讯文笔流畅风趣,反来曾主编《北京》、《大公报》副刊,专干文学,娴于经史,所写随笔等均受读者欢迎。
到清朝末年,新闻电报开始减半收费。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交通部特地颁发了《新闻电报章程》,规定:“国内往来新闻电报,华文明语电报每字收银元三分,英文明语每字收银元六分。”(据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新闻电报费用的降低,使报纸可以更多地使用专电。
有线电报的不断架设、电报费用的降低以及铁路线的延伸,使当时的各大报纸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建立通讯网成为可能,这在客观上也对中国报业在民国初年开始由“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过渡、确立新闻在报纸上的“中心地位”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1912年10月起,《申报》上就开始出现“北京特派员”的名称。《时报》、《新闻报》等沪上大报为了在竞争中不落下风,也纷纷聘请驻北京的特派员。黄远生、邵飘萍、徐彬彬等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代名记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他们为远在上海的报馆,或拍发专电,或撰写“特别通讯”。电讯在这些报纸上所占据的版面越来越多,遇到重大政治事件,甚至会整版地刊登电讯。因为电讯数量很多,报纸开始将电讯分为专电、外电、通电、公电等种类。
所以说,电讯的增多大大提高了报纸的新闻报道水平。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我国新闻界曾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报刊政论家,现在则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新闻记者,他们是黄远生、徐彬彬(凌霄)、刘少少、邵飘萍、林白水、胡政之、张季鸾等人,其中黄远生和徐彬彬、刘少少,有民国初年新闻界“三杰”之称。这些名记者大都是留日学生,受过资产阶级教育,有一定的现代新闻学知识和办报经验,有敏锐的思想,有熟练的驾驭文字的能力,他们为中国报刊向新闻时代的转变做了重要贡献。
“民初三大名记者”:黄远生、刘少少、徐彬彬。
徐凌霄(1888~1961)
笔名彬彬、凌霄汉阁主。江苏宜兴人。
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伯父徐致靖是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的积极支持者,他深受影响。民国5年(1916年)起继黄远生之后担任上海《申报》、《时报》驻北京特派记者,撰写《北京通讯》,由于他对当时一些政界要员的身世经历较熟悉,通讯报道中常透露一些有趣的内幕材料,文笔流畅,颇受读者欢迎,成为民国初期最负盛名的记者之一。邵飘萍的《京报》创刊后,他应邀担任特约编辑,主编副刊并撰写剧评。从民国16年(1927年)7月起,曾和其弟一士合撰《凌霄一士随笔》,在《国闻周报》上连载,达10年之久,内有不少新闻界的掌故。30年代前后,担任天津《大公报》、《戏剧周刊》和《小公园》主编。1961年逝世于北京。
袁称帝时,张季鸾和曾通一、康心如等创办《民信日报》,任总编辑,每天撰文抨击。袁黎继,他任《新闻报》北京特约记者,以"一苇"通信和《申报》的"飘萍"通讯、《时报》记者徐凌霄的"彬彬"通信同时脍炙人口。
徐凌霄和他的《古城返照记》
徐凌霄,原名徐仁锦,笔名霄、汉、凌霄、凌霄汉阁主、彬彬、烛尘、一尘等,徐凌霄这个名字,就起源于他的一个最常用的笔名。他原籍江苏宜兴,祖父那一辈起,因应顺天府乡试而入了宛平籍,成了北京人。他出身世家,父兄辈中有不少人在晚清的政坛中赫赫有名。他的伯父徐致靖,官至礼部右侍郎,堂兄徐仁铸官至湖南学政,另一个堂兄徐仁镜,官至翰林院编修,都倾向于维新变法,都是著名的维新派官员,也都因此在戊戌政变中获罪。一个被判绞监候,两个被革职永不叙用。受家世的影响,徐凌霄青少年时代受过很好的儒家传统教育,长于文学,娴于经史。后来又考入了北大前身的京师大学堂,学习的是土木工程,但他一生中主要从事的,还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活动。
徐凌霄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首先是一个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从1910年起,他从事过三十余年的新闻工作。曾先后为上海的《时报》、《申报》,北京的《中国新报》、《京报》、《实报》,天津的《大公报》等著名报纸撰写过通讯和评论。并担任过北京《京报》、《晨报》和天津《大公报》的副刊主编。在应聘为上海《时报》驻北京特派记者期间,他用彬彬这一笔名,为该报撰写了大量的北京通讯,以观察细致、剖析入微、才思敏捷、文笔美畅,蜚声于时。一度和黄远生、刘少少并称为民初三大名记者。刘少少脱离报坛后,又和黄远生、邵飘萍一道,被当时的新闻界誉为“报界三杰”。其次,他还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掌故家。他亲身经历过戊戌以来的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事件,结识过不少清末民初的朝野政要和遗老遗少,既熟悉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又十分注意相关资料的积累,对清代历史烂熟于胸。他在北京《京报》、上海《时报》等报上开辟的《凌霄汉阁随笔》、《凌霄汉阁谈荟》等专栏,以及和他的胞弟徐一士合作在上海《国闻周报》等刊物上开辟的《凌霄一士随笔》、《曾胡谈荟》等专栏,所写的就是这一类历史掌故文章。这些文章,累计达一百多万字,后来都结集成书,成为海内外清史和近代史研究工作者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读物。再次,他还是著名的诗人和剧评家。作为诗人,他所擅长的是旧体诗词,青年时代就以诗名于时,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他和袁寒云、沈南雅、徐半梦等人的唱和之作,曾被当时人誉为“京师四才子”。作为剧评家,他对京剧的历史、流派、剧本、角色和唱腔,都有十分精湛的研究,他在上海、北京等报上发表的以“凌霄汉阁评剧”为栏目名称的剧评,和他在主编《国剧月刊》时所写的剧评,都脍炙人口,拥有众多的读者,井深为演艺界所推重。青年时代的著名京剧演员如余叔岩、奚啸伯、梅兰芳、程砚秋等,都曾经得到过他的指点和奖掖。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成就之外,徐凌霄还是一个有影响的小说家。其代表作就是他所写的《古城返照记》。这部小说从1928年9月1日起,每天在上海《时报》上连载,到1931年2月才全部刊完,是一部80余万言的鸿篇巨构。内容从1793年即乾隆58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到热河行宫觐见引起的一系列纠葛写起,到1916年袁世凯帝制失败结束,时间跨度达一百多年。全书以这一段时期的历史为经,以虚实相间的人物和故事为纬,在这样的一个框架内,结合有关的情节,对北京这座古城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建筑、戏剧、宗教、伦理、语言、和民情民俗等各个方面,用文学的语言,作了详尽的描述。其间,还穿插了不少和北京这座古城有关的、趣味盎然的轶闻轶事和历史掌故。新闻工作者的丰富阅历,历史掌故家的渊博学识,戏剧评论家对京昆艺术及其发展源流的深刻了解,以及小说家写人叙事状物的生花妙笔,在这部小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从某种意义说来,这部小说不啻是一部全面了解清末民初的北京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可以与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等名篇比肩的煌煌巨著。是应该在中国近现代的小说史中占一席之地的。
在中国,自从近代化报纸诞生以来,报刊和文学就始终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利用报刊的版面长篇连载小说,有着一百年以上的历史。最先使用长篇连载这种形式的报纸是上海的《申报》。这家报纸从1873年1月4日起,即在副刊《瀛寰琐纪》中连载蠡勺居士翻译的英国小说《听夕闲谈》。稍后,1879年创刊的上海《汇报》和1882年创刊的《字林沪报》,也都刊有连载小说。这些都可以算是报纸“长篇连载”这种形式的初步尝试。此后,这种方式逐渐为各报刊所普遍采用,不少著名小说家的作品,如巴金的《家》《春》《秋》,茅盾的《腐蚀》,老舍的《四世同堂》,张恨水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都是先在报刊上连载,受到欢迎,最后才由出版部门结集出版的。徐凌霄的这部《古城返照记》也属于这样的作品,刚开始连载,就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当时就有不少读者致函《时报》,询问全书出版的消息。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安排付印,此后迭遭战乱,遂被搁置,这是很令人惋惜的。
现在,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这部小说终于由北京日报同心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这是很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小说的作者徐凌霄已于1961年逝世。这部充满了知识和趣味的文学作品的出版,不仅为读者们提供了一份高品位的精神食粮,也将是对徐凌霄这位在中国新闻史上以通达古今淹博多识著称的老新闻工作者的一个很好的纪念。
……幸喜当时有一位谈剧名家凌霄汉阁主(原名徐凌霄),学通中外,文笔隽健,对于挖掘京剧的精华,致力极深,他曾《大公报》、《京报》创办戏剧周刊,维护京剧,不遗余力。我庆得知音,与他通讯投稿……研究所每月出版一期《剧学月刊》,刊载当代名家徐凌霄、陈墨香、杜颖陶等人的文章论著……
……还提到一些旧北京副刊上能写文章的人,比如徐凌霄和徐一士……
梅兰芳谈昆曲:……「我先从北京唱开了昆曲,观众看了并不讨厌。每次叫座的成绩,往往超出我的预计之外。舆论上也都用很好的批评来鼓励我。这一来引起了社会上多数人的注意,有两个大学里面,还增加了研究南北曲的一门课程。聘请专家去教授,当地报纸如顾君义主编的「又新日报」,邵飘萍、徐凌霄、王小隐办的「京报」都常发表有关昆曲的消息和评论。」……
徐凌霄《旧都百话》关于酸梅汤有这样的记载:
暑天之冰,以冰梅汤为最流行,大街小巷,干鲜果铺的门 口,都可以看见“冰镇梅汤”四字的木檐横额。有的黄底黑字, 甚为工致,迎风招展,好似酒家的帘子一样,使过往的热人, 望梅止渴,富于吸引力。昔年京朝大老,贵客雅流,有闲工夫, 常常要到琉璃厂逛逛书铺,品吕骨董,考考版本,消磨长昼。 天热口干,辄以信远斋梅汤为解渴之需。
徐凌霄遗著《古城返照记》问世
与黄远生、邵飘萍并誉为我国报界早期三杰的徐凌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的京味长篇纪实小说《古城返照记》,日前由北京日报集团同心出版社隆重推出。北大教授、著名学者吴小如先生为该书作序,人大新闻学院教授、著名新闻史专家方汉奇教授撰文称“这部小说不啻是一部全面了解清末民初的北京的百科全书。”
徐凌霄先生从事过30余年新闻工作,昔日应聘为上海《时报》驻京特派记者期间,为该报撰写了大量的北京通讯和随笔,蜚声于时。由他创作的《古城返照记》1928年9月至1931年2月在上海《时报》连载刊出,一时洛阳纸贵,好评如云。这次结集出版,约60余万字,分上下卷。上卷反映袁世凯称帝前后政坛人物明争暗斗种种鲜为人知的故事;下卷记述京剧的发展、变迁及历史上几位著名演员如谭鑫培、梅兰芳的“走红”史。
……
这些新型知识分子报国的方式也改变了。他们不是前代士大夫靠科举做官“兼济天下”了,而是从事各种类型的知识性的活动,对社会、国家产生影响。如徐凌霄曾在京师大学堂学土木工程,本来打算搞工程设计,曾到长江考察,后来蒿目时艰、目睹腐败,愤而给报纸投稿,引起了社会关注,遂进入了新闻界,成为民初与黄远生、邵飘萍齐名的三大名记者。后来徐凌霄与其弟徐一士都以写作谋生,并借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徐凌霄的《古城返照记》是他的代表作品,此时他与叔父徐致靖及堂兄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了,这本书中所反映的思想观念是在他们的基础上又向前进了一步。民初徐凌霄给上海报纸写专栏“北京通讯”,外交家顾维钧出使北美,爱读徐凌霄写的“北京通讯”,称赞他的文章“有组织、有思想”。可见徐凌霄虽然出身于旧式士大夫家庭,但其思想颇能跟上时代,一点不落伍。
草草一看,《古城返照记》很像旧式文人写的笔记掌故,零零碎碎记载一些有趣的事件以为谈资。实际不然,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部以记述掌故轶闻为主的长篇小说,其中有人物、有故事,虽然人物形象不是那么鲜明,故事情节也缺少戏剧冲突,但有了人物与故事这两项,就与单纯的笔记掌故划清了界限,成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小说”。从思想内容来看,书中所记录无非是清末民初古城北京的官场、学界和梨园的趣闻轶事,也都是士大夫们感兴趣的事情,而其中所体现的思想倾向与“五”时期大声疾呼变革的先驱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北京是古城,五朝故都,现在我们都怀念古城的原貌,尤其当我们想到梁思成先生关于北京是个“大文物”的评价,更使我们对老北京思念不置。这多是因为想到这些古代遗存中所负载的文化信息,从而惋惜它被拆被毁。如果倒退一百年,您生活在末代皇帝的都城,就不一定对它倾注这么多的感情。因为作为皇帝所在的“首善之区”,首先是封建专制政治堡垒,是统治全国的神经中枢。匍匐在“天子脚下”的“老北京”以“生在帝王边”自夸自大。“说到江南人,他们叫做蛮子,山东人叫老东儿,山西人叫老西儿,其他各处的人,在北京人眼里嘴里不是‘土’就是‘怯’,若是一个人够得上称‘老北京’的,他的脸上是刷了一层金,真不亚于《九更天》的文天祥。”从这段对“老北京”的调侃上可见徐凌霄对北京这座古都的态度。在徐氏眼中北京的内外城、皇城、紫禁城大致不过是“大圈圈里有个小圈圈,小圈圈里有个皇圈圈”。这种类似监狱的“圈圈”不仅是控制百姓的核心,即对皇帝来说也是“锁上加封,永远圈禁”。徐氏这样新知识分子对古都的感受是“黑暗暗雾沉沉黄泉路上,阴惨惨来到了天日无光”。这不仅仅是说北京的“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水土气候,也是讲北京在专制皇权的统治下暗无天日的情景。书中以“五千年历史上最舒服、最威武”的皇帝——乾隆处理的两个事例作为开篇,解剖了专制制度及其代表者的残忍和昏聩。这两个掌故是王锡侯《字贯》文字狱案和英使马戛尔尼朝觐案。这两个看来不相关的事情,确实展示乾隆盛世的真相。
……
从《古城返照记》想到徐凌霄一类民初重要的掌故与散文作家,他们所用的既非当时新文学作家所用的欧化白话,也非文言,而是用一种接近京剧语言(主要是京白)的文字写作。这种语言受到地域的局限,但读者也不算少,大约与京剧的观众差不太多。这类作者有徐凌霄、徐一士、老宣、齐如山等,后来到台湾后还有唐鲁孙、夏元瑜等。大陆的现代文学史很少提及他们是有些不公正的。
徐凌霄及其《古城返照记》
吴小如
(《古城返照记》序言)
《古城返照记》的作者徐凌霄先生(1886—1961),是我平生尊敬仰慕的前辈学者之一。早在读初中时,就爱读先生的文章。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有幸到先生寓所当面拜谒,同时还见到先生的令弟一士先生。当时一士先生脑血栓症初愈,言语已较艰难,故聆听凌霄先生的教言独多。所谈话题,以评述京戏为主。盖先生不仅是老顾曲家,而且能粉墨登场,所谈自然悉中肯綮。惟事隔多年,其内容今已不能省记了。
凌霄先生本名仁锦,字云甫,别署凌霄汉阁主,原籍江苏宜兴。幼时就读于济南高等学堂,旧学功底很深,为业师宋晋之所激赏。及长,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土木工程系。后以国势阽危,民生憔悴,乃思以文章报国,终其身以著述为业。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经常于报端读到凌霄先生的专栏文章,每天数百字,谈古论今,品戏评艺,言简意深,精美无匹。惜未经裒辑,今已成广陵散。其仅存者,只有先生于1928年在上海《时报》逐日连载之长篇说部《古城返照记》,惜当时亦未单行付梓。到上个世纪末,始由先生之从子泽星先生就报刊复印件进行董理,将原书上下两编八十万字略作删减,都六十余万字,并冠以回目,仍分上下两编。今北京同心出版社即将出版此书,乃嘱笔者通读,并撰写序言以为介绍。披诵既讫,谨约略言之如下——
此书虽似自传体“纪实”小说,实不以故事情节为主。书中主要人物有余姓名陆贾者,即作者自谓,犹《老残游记》中之老残,即其书之作者刘鹗本人也。盖“余”字即取“徐”字之半以代作者之姓氏(书中人物姓名多用此法,如康有守即康有为,袁开士即袁世凯皆是);而“陆贾”者,乃取西方**界两大笑星陆克和贾波林(今译卓别林)中译名的首字以为己名,籍以自我嘲讽。其书上编自作者入京师大学堂写起,然后拓展开去,写到学界与政界,举凡学校风光、师生动态,以及官场丑态、政界风云,作者皆涉笔成趣。一直写到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为止。中间则穿插老北京各种世相及风俗人情(如饭庄、茶肆、妓院、戏园、商店、医院之类),而以清末时事嬗变为主线。下编则着重写清末民初活跃于北京戏曲舞台上的皮黄和梆子腔两大剧种的诸多名演员的演出实录,其间自然也写到作者对艺人品德的月旦、艺术水平的高下以及各个剧目的演出特色等等。总之,上编内容对研究近代史和清末民俗的人有参考价值,下编内容则对研究戏曲的人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美学价值,是极为珍贵的戏曲史料。其中作者谈到京剧流派的传承问题,有一精辟见解。他认为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三人,都是程长庚的传人,但同时也具有他们各自的特色。如果这三个人都师学程长庚,那么这三位表演艺术家就不可能独自开创一派了。此外,他对杨小楼、梅兰芳等也有类似的评价。
作者对当时社会名流,只突出肯定了天津南开学校的创办人严修(字范孙),认为他品德高尚,学问渊博,办教育事业嘉惠后世,在上编结尾处对他表彰不遗余力。而对戏曲演员,则对梆子演员贾璧云(后亦兼演皮黄)赞誉备至,不仅评论其艺术水平高,而且对其人品更揄扬不已,是彼时德艺双馨的表率。从而看出凌霄先生在老一辈学者中,无论是思想水平还是价值观念,都是位居前列的。
此书我前后读了两遍。窃以为它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纪实”小说,值得用一点时间去披阅玩味。现在同心出版社把这部沉埋已久的优秀读物付梓问世,确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徐凌霄遗作尘封70年终出版
信报讯民初著名记者徐凌霄所著的京味长篇纪实小说《古城返照记》近日已由同心出版社出版发行。
徐凌霄原名徐仁锦,从1910年起,他从事新闻工作三十余年,撰写过大量通讯和评论,先后担任过《京报》、《晨报》、《大公报》的副刊主编和《时报》驻京记者等职,并与黄远生、邵飘萍一起被当时的新闻界并称为"报界三杰"。
1928年徐凌霄所著的《古城返照记》开始在上海《时报》上连载,小说一经刊出就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古城返照记》从1793年英国使臣到热河行宫觐见乾隆皇帝所引起的一系列纠葛写起,到袁世凯称帝失败结束,跨越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全书共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描写的是宦海兴衰浮沉,反映了袁世凯称帝前后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明争暗斗的种种鲜为人知的故事,下卷记述了京剧的发展、变迁和著名演员谭鑫培、梅兰芳的"走红"史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京城的民俗风情和三教九流的生活状态。
由于种种原因,小说连载完成后未得到及时出版,后又因多次战乱而一直被搁置,而作者徐凌霄也于1961年去世。直到今年,《古城返照记》在尘封了近70年后终于由同心出版社出版。著名新闻史专家方汉奇曾称"《古城返照记》是一部全面了解清末民初北京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可以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等名篇比肩的煌煌巨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