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刮痧》.请有这部**的朋友帮忙发给我~~谢谢啊

2.《刮痧》观后感

3.**《刮痧》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哪些差异?

4.**《刮痧》中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哪些方面?急求。。要有明确的逻辑性。。。

5.求在**<刮痧>中,罗例出中美文化的差异。

刮痧影评文化_刮痧影评 文化差异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刮痧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刮痧观后感1

 我认为影片所体现的主题在于比较法文化,而通过法文化的差异又引申出中美文化中的一些冲突矛盾焦点,如关于教育的看法、方式等的冲突;关于友谊看法和理解的冲突;关于传统文化的冲突,而其中最为重要也是矛盾集中点就是传统文化的冲突。

 一、关于教育的看法、方式的冲突

 影片中许大同为了儿子丹尼斯和老板的儿子打架的事情,而要求儿子向对方道歉,在儿子拒绝之后就动手打了儿子,后面也说要儿子道歉是为了给他老板的面子,这里的打儿子和给面子在中国来说就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而在美国文化中就觉得不可思议。在美国人眼里甚至是许大同在美国出生成长完全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儿子来说是不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里教育子女所奉行的“打是亲、骂是爱”以及“爱之深、责之切”的文化内涵,也是不会赞同以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子女,而甚至于别人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子女他们也会介入其中予以阻止。这些都是体现了中美两国文化中对于教育的看法和方式存在很大的冲突的例证。

 二、关于友谊的看法、理解的冲突

 影片中许大同的老板站在许大同的对立方作证,也可以说是造成小丹尼斯没能顺利回家的一个原因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方面宣称是很好的朋友,另一方面又站在对立方的立场上而不帮助自己,这样的事情在中国是很难想象和很难理解的,然而在美国文化中把情与理、情与法能够很好的分开以至于这样的事情是很平常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友情和义气,而在美国主流社会这是不可能得到认同的,也就是两国的文化差异太大,民间又缺乏沟通和了解导致两种文化的人之间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矛盾经常性上演。这些也就是中美两国文化中关于友谊的看法和理解存在很大冲突的例证,同时也说明不同文化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提升文化认同是非常重要的。

 三、影片中体现最大的主题就是两国文化的差异,包括上述关于教育、友谊和冲突也都是源于文化差异,其中文化的差异和互相不理解不认同导致影片中对于刮痧这一种在 中国非常普遍的事情在美国却会引起一场官司,而且还是一场私权利对抗公权力的官司,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冲突。

 其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中医在美国主流社会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尊重,当然这也说明我国医学人才应该努力将中医推广到世界,让全世界承认并尊重中医的同时也让全世界的人受益。其二是中美两国现实国情差异很大、其法律与法律制度差异很大。其中现实国情中中国的家长把孩子放到家中自行外出是和平常的事情,有的人因为谋生出远门很长时间把孩子留在家中也就是留守儿童的问题,这在中国是很平常但其中也有很多无奈的因素;然而相同的事情在美国就可能构成违法或者犯罪,这在中国社会是不能理解的也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其中两国的法律文化差异也很大,中国对于除了涉及刑事犯罪的问题会由国家机关强行介入之外基本上都奉行不告不理的原则,而美国司法机关对于很多问题都会主动介入,其中也包括一些社会性的组织介入,这种差异在影片中的表现是比较深刻的。

 总体来说,影片所表现的主题是由于两国的文化差异所孕育出的不同的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这也是法社会学派比较关注的比较法文化和比较法律制度的两个点。而影片的结局还是比较好的,也为我们在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提供了一些思考和办法,也启示我们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应该加强联系和交流,以期达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和谐世界。

刮痧观后感2

 **《刮痧》上映于20xx年,由郑晓龙为导演,梁家辉、蒋雯丽等主演,主演反映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不能明白而构成的矛盾冲突,在海内外华人范围中产生了必须的反响。

 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许大同来美八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五岁的丹尼斯闹肚发烧,在家的爷爷用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而这却成了丹尼斯一次意外事故后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法庭上,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证人和证词,使许大同百口莫辩。而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又无法解释透过口耳相传的经验中医学。应对控方律师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的“全新解释”,许大同最后最后失去冷静和理智……法官当庭宣布剥夺许大同的监护权,不准他与儿子见面。

 父子分离,夫妻分居,朋友决裂,工作丢失……接连不断的灾难恶梦般降临,一个原来完美幸福的家庭转眼间变得支离破碎,发奋多年、以为已经实现了的美国梦,被这场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贫民区的破旧公寓里,偷偷相聚的大同夫妇借酒浇愁,抱头痛哭。

 圣诞之夜,许大同思家团圆盼子心切,只有铤而走险,装扮成“圣诞老人”,从公寓大厦楼外的水管向高高的九楼——自己家的窗户悄悄爬去,结果引来警车呼啸而至。

 最终经过多方发奋,误解被解除,许大同又回到了生活的正轨。这一也给他身边的人们带去了很大的改变。

 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在我们看来是再正常但是的行为,小的时候便亲身尝试过。只是到了以解剖学为理论基础的西方医学氛围,不坚信经验传授,不明白就带来了曲解。律师甚至还对《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进行评价:“别人种了九千年的桃子,他不跟主人打一声招呼摘来便吃,当人家制止时,他不但不听劝阻,而且还大打出手毁了人家的桃园。别人辛辛苦苦炼好的丹丸,他拿来就吃,还把主人打得头破血流,临走还毁了人家的制作车间象这样一个野蛮顽劣的猴子,竟然被许大同在电子游戏中描绘成英雄……”许大同是怀揣着美国梦来的,他曾以为事业有成就已经实现了美国梦。然后只是简简单单的一次打击就让一切支离破碎。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存在是必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碰撞,不明白和曲解如影随形。这是埋在根里的东西,是时刻潜移默化下的积淀。但是,也不是完全不能消除的。在**的最后,昆兰来倒唐人街亲身体验了刮痧治疗。明白和观念上的转变使他开始为许大同撤案而多方发奋。最终为**赢来的是大团圆结局。或许,文化认同的根本是尊重。尊重是拥抱另一个世界最好的敲门砖。

 事实上我还想说,不只是对外来文化需要有足够的尊重,对于自身的传统文化,我们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尊重。文化差异本身,在如今,在年轻一代中也有很深的体现。透过对节目文学作品的片面解读,崇洋媚外的思想不论是不是文化入侵的产物,但在我们自己本身已经给老一代和年轻一代的心里划出了距离——比代沟更深刻。文化多元化是大背景,文化融合的结果应当是求同存异。没有人有权做这个世界的评判官,或许对于年轻一代的我们来说,看多了西方生活方式以及理念,也该用正确的眼光看看我们的.身边。那些老人,那些我们有意无意还保留着的举动。只有我们能够自己正视自己,才能在正在发生和将会持续发生的文化碰撞中获得尊严,获得尊重。

刮痧观后感3

 我第一次亲眼见证刮痧,是在小学三年级的夏天。

 一个路边补鞋的叔叔替一个女生刮痧,刮完痧以后女生的脖颈处便有了几处深刻的血痕,非常触目惊心。时至今日,我都无法轻易忘记。

 对于那几处血痕,我总是不自觉就想象着那种疼痛。但是更多的是无法理解,明明都刮出血痕了,为什么那些被刮痧的人却反而舒服了很多。

 当然,它作为中国一项源远流长的文化,能流传至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懂的人明白刮痧的博大精深,不懂地人视作洪水猛兽。

 文化之间难免存在着差异性,在我们眼里是医疗手段的刮痧,到了外国人眼里可能就是一种残忍的凌虐。

 **《刮痧》所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因为五岁的丹尼斯后背上的刮痧的痕迹,所以被鉴定成被家暴,最终被美国的儿童院暂时看护。父子分离,夫妻分居,失业受挫……于是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一夕之间就支离破碎。

 **是以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为主要的剧情脉络,围绕着“刮痧”这一中国古老又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开展下去。

 整个剧情节奏十分紧凑,而且环环紧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

 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许大同义无反顾地代替了父亲,转而一口咬定刮痧是他一人所为。

 美国的朋友知道真相以后无法理解,为什么许大同会承认是自己做的呢?在他看来,做过就是做过,没做过就是没做过。

 但是许大同妻子的回答却让人动容,因为他是一个中国人。

 中国人崇尚的“百善孝为先”,所以许大同宁可一个人承担所有的指控和罪责。况且,他那时候也正在为父亲准备绿卡,让父亲一直留在自己的身边,好颐养天年。他又怎么忍心让年迈的父亲卷进这场官司呢?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交际方面也有体现。两个孩子打架,许大同为了“给对方面子”所以当场打了丹尼斯。

 这是中国文化中不能轻易被人理解的一点,中国人喜欢讲究面子,也会处处给对方面子,当面打自己的孩子,表面是管教,实则是人情往来。

 而在西方人眼里,这却十分地荒诞甚至让人难以置信。

 **里面也不完全就是矛盾和碰撞,其实还有相互理解和交融。

 **最后是在圣诞夜。许大同为了实现对儿子丹尼斯的承诺,不惜扮圣诞老人爬窗回家。他还给丹尼斯准备了“圣诞礼物”。

 圣诞节便是西方的习俗,中国人不仅有自己坚守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愿意“入乡随俗。”这就是文化的融合和同化。

 而对于许大同行为不理解的西方朋友,最终却愿意特意去中国探究何为“刮痧”,并且最终理解了许大同,也理解了中国文化。

 这部20xx年由郑晓龙导演,梁家辉、蒋雯丽、朱旭主的**,将中西方的差异表现得深刻又跌宕起伏。

 虽然**也有一些美中不足,在某些方面会为了矛盾的突出而特意制造出来的矛盾。

 老父亲在得知儿子深陷官司,孙子被院看管至今不能回家的时候,连孙子都没有去见就选择了回去,这显然不符合人之常情。

 还有最明显的一点,医院和法院认定孩子受伤的最直接的就是五岁丹尼斯的“伤口”,但是**里面并没有人询问丹尼斯,在家里到底有没有经历过家暴,而单方面认为孩子就是受到了凌虐。

 想要证明丹尼斯背后的是“刮痧”并不是全没有办法,但是他们却选择了力证许大同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然而这又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最终解开这个死局的,却恰恰是西方人终于明白刮痧为何物。

 不管怎样,《刮痧》所体现的中国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都依然值得让我们回味。

刮痧观后感4

 郑晓龙的作品《刮痧》,由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在以美国为背景的环境中,以中医疗法“刮痧”为线索,形象展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刮痧在中国是一门医学上传统的手艺,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一直稳稳健健地在中国大地上繁衍生息,然而有一天,它出现在美国社会中,便被人误解,以至于上演了一场家庭的悲欢离合。

 在这部影片中让我看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之外,也看到了父爱的伟大。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老人只身一人来到美国,一句抱怨也没有,哪怕听不懂,但是用自己的眼睛,慢慢观察,细细相处。当他看明白了,也只是抽烟,也许这样他可以沉默,他可以更加想清楚,想透彻。这样的男人就是典型的中国父亲,但是他也有缺点就是他的毛病——抽烟,抽烟的频率太大,不论场合不论地点都抽。哪怕媳妇再不喜欢也要偷偷的抽,也许这是老一辈的通病吧!但他对子孙的爱确实是那样的伟大,当他知道他给丹尼斯刮痧,没想到会扯上这么多事,他主动儿子上司家里解释,他不懂英语,搭车过也只是一张纸片,但是他有他的聪明,最后他还是让上司知道刮痧不是许大同做的,刮痧也不是件虐待儿童的事。因为自己的过失而使儿子吃上官司事,他选择离开,在上飞机前他捧着儿子的脸,细细的看着。那一刻无不让人感动。这就是秉承传统的父亲啊!

 梁家辉所饰的许大同更把这个受过传统教育的人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坏脾气,他的爱,是一个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丝毫不掩饰,有了很多美国的气息,更多的直接和鲜明的表达。但他内心深处仍保留着传统的观念。丹尼斯和保罗打架,他硬生生的给了丹尼斯一掌,他在用中国的方式表示了他对上司的尊重。

 儿子不能回家,他心力交瘁,他用中国的方式求上司,求朋友,但是美国是个讲求原则和证据的地方,不是这样就可以解决的。为了儿子他自己写证词,证明自己多么多么爱孩子,组织了无数次,但在听证会上他是有感而发的,那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是真挚的善良的。他在公园里,迎着寒风,自己做了一个有孙悟空面相的熊仔,在公园被打劫,二话不说的把钱包给他,但是劫犯伸走他的熊仔时,他奋力的扑上,好像什么都不怕,差一点把他打死,这样的勇猛也是爱的表现。最后他化身圣诞老人企图进入家里,但是被发现,他竟想着从外排水管爬上,幸好法院撤销他的分居事宜,不然他这样进又是违法。总的来说中国的父亲都是这样,为了孩子可以做很多很多他们以为做不到的事,父爱也许不及母爱那样细腻。但他就像孙悟空,不管前途多么艰辛,他依旧会对你笑,一眼嬉戏的带着你千山万水,不然你看出他的疲倦。父爱,深深感动每一个人。

 最后就是那些不认识的人,对于别人的孩子护士发现小丹尼斯背上的刮痧所致的伤痕时马上报案,其他人也为了小孩不生活在自己认为的虐待环境中而不惜出庭作证,连许大同的老板兼朋友那个人同样出席,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为了对小孩好。这在今天的中国这些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这部**除了让我感到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之外,也感受到了深深地父爱。

求**《刮痧》.请有这部**的朋友帮忙发给我~~谢谢啊

**《刮痧》及其文化差异背景

I.**情节

影片是根据一个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中产阶级家庭因刮

痧而导致的一系列遭遇改编而成。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密

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一对年轻的中国夫妇为了心

中的“美国梦”移民到这里已经8年了。主人公许大同是一

个成功的电脑游戏设计师,在一次颁奖礼上他兴奋地告诉大

家他爱美国,这里实现了他的“美国梦”。然而,大同刚到美

国的父亲在一次孙子丹尼斯发烧时为其进行的刮痧却在不

知不觉中埋下了隐患。丹尼斯意外受伤被送到了医院,医生

在检查时发现了他后背因刮痧而留下的淤痕,美国儿童

局就以虐童罪起诉了大同。大同被迫远离妻儿,丢了工作,

失了朋友,“美国梦”就这样碎了。

2.文化背景

影片通过在文化上趋于感性的中国同理性的美国的摩

擦与冲突展开情节,充分诠释了影片的主题—— 东西方文化

差异。

“文化,是一个群体中的个人和集体在其生存过程中将

其所获知识、经验、信仰、态度、意义、阶级、宗教、时代观念、

生存角色、空间关系、世界观、物质观及价值观世代沉淀和传

承的产物”(“Culture Deftnition”)。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

文化古老而悠久,美国则显得更加现代,因此这种文化上的

差异也就显现的更加突出与鲜明。

自古中国就是一个大同的民族,主张“清静”、“元为”的

道家思想和提倡“和谐”、“纲常”的儒家思想自古便影响着

世代中国人,这些传统思想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的行为

态度。而美国则是一个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移民国家,他们

的文化具有个性化和现代化的特征,倡导个性与自由。他们

科技的进步,财富的创造,民主的建立都是出于现代社会的

发展需求,人际关系也是按照现代标准确立。

f收稿日期]2OLO—O1—30

作者简介张鹏蓉(10一),女,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学、翻译。

第3期 难以消除的紫痕 55

二、《刮痧》中东西方文化差异分析及解决方法

1.思维方式差异

(1)对“刮痧”的认知

影片中最具争议的话题就是“什么是刮痧”。如果主人

公大同能够成功的以一种美国方式向法庭解释“什么是刮

痧”,并让他们明白并接受,也就不存在问题了。但事实是,

他们知道大同每个单词的意思,把它们连在一起就不知其所

云了。“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巾医皮部

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

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刮痧过

后,会在皮肤上留下些红紫色的淤痕。“它(刮痧)是中国古

代人民对人体与疾病认识的一种思想产物”(“中医的来

源”)。刮痧虽然包含科学依据,却无法用仪器进行检验,这

与西医理论截然相反。西医是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之上,更

加注重理性、分析和实证,如果想让西方人去接受中医理论

就得把它放在解剖学基础上进行阐释。可事实上,我们无法

用解剖学理论去解释“刮痧”、“丹田”和“七经八脉”等等。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医学理论认识,所以,在听证

会上,大同按中国的方式解释刮痧时,听证人员的反应是:我

们听不懂,你要么用我们能听懂的方式解释给我们听,要么

就用一本美国的医学书籍证明给我们看。大同在此时显得

是那么的震惊与无助。

(2)对“美国梦”的认知

“美国梦”一词最早是由詹姆斯·亚当斯于1931年在

其著作《美国史诗》中提出,并伴随着美国的历史一起发展。

大多数学者认为:“美国梦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对向往自由追

求的信条,即:在美利坚合众国,所有的国民和居民只要是通

过辛勤工作都可以去追求实现其梦想”(“American

Dream”)。“美国梦”的中心思想就是个人的自由、解放和奋

斗。大同在~定程度上实现了他的“美国梦”,却发现很难

从根本上成为一个美国人,因为他骨子里已经深深的烙上了

中国的印记。移民者,就像“河中的鹅卵石,外表是湿了,可

它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河水的一部分”(何云波,2004)。下文

大同与他老板兼朋友昆林的对话(大同因为昆林在听证会

上不肯帮他而失利,十分生气,要辞职)充分显示了东西方价

值观的差异。

昆林:大同,我很抱歉,我只是想告诉你? 我不能说

谎,他们知道一切。

大同:让我一个人静静!我没空听你那些辩解!我只想

要回我的妻子和儿子!

昆林:这难道要比你的工作还重要吗?!

大同万分失望,在他眼里,没有了妻儿就没有r一切;而

作为一个标准的美国人,昆林则认为工作(金钱)才足一切,

它可以替代一切,包括爱情和生活。移民者们也许能够在经

济上实现其“美国梦”,却很难在精神上达到与本土人一致

的境界。

(3)对“孙悟空”形象的认知

影片中几乎每一个重大场景都有对“孙悟空”这一形象

的刻画,并且在大同的听证会上更有针对它的激烈争论。

“孙悟空”源于rl1同古典名著《西游记》,有着其独特的义化

内涵。巾国文学在人物的刻画上注重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表

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因此,“孙悟空”在《两游记》『}l

仅仅是一只猴子,更是一个英雄,它聪明勇敢,敏锐正直,

爱憎分明,代表着古代人民饱受封建压迫时奋起反抗的先

锋。而西方人在文学上更讲求逻辑关系,很难体会到中国古

典名著的深层内涵,同时由于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所以西

方人不可能将“孙悟空”理解为一个英雄形象。片中儿童福

利局的律师之流更是把它定义为“凶残野蛮的中国猴子”。

此观点甚至得到了法官的默许。他们认为“孙悟空”就是一

只未开化的动物,因而它的游戏开发者大同也就被看做是一

个有暴力倾向的人了。听证会上的这番辩论充分体现了东

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误解与冲击。

2.人际关系差异

(1)家庭中的亲属关系

中国有句老话:“万恶*为首,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

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大同是典型的中国人,在美国事业有成

后马上将身在中国的老父亲接到美国颐养天年,当丹尼斯因

为老父亲的刮痧呆在院时,大同并没告诉父亲实情以免

他着急上火,这都是一个中国人很自然地处事反应。西方则

不同,美国人更注重和相信个人能力,老年人也喜欢通过独

居和自给来证明自己。他们无法理解中国的那种对方还没

开口就提供帮助或保护的孝道。因此,当知道不是大同而是

他父亲给丹尼斯做的刮痧时,昆林不解为什么大同在听证会

上承认那是他自己做的,便问简宁(大同的妻子)为什么,简

宁十分坦然的说:“因为他是中国人啊”,这给了昆林很大的

震撼。

同时,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在影片中也有很多体现。大同

一家三口就是中国家庭的一个缩影,“养不教父之过”和儒

家思想的“三纲五常”都在大同身上诠释了一遍。丹尼斯打

了昆林儿子还不道歉,大同便给了丹尼斯一巴掌,这在美国

不仅是违法的,还侵犯了他们的个人主义信条。通常,美国

父母在孩子不犯法的前提下不会对其进行干涉。而在中国,

受传统文化影响,孩子是父母财富的一部分,孩子必须要听

大人的话,家长按他们自己的想法规划孩子的未来,塑造孩

子的人生却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简宁为了让丹尼斯尽快

融人美国就强迫他只许说英文,可从没想过他是否愿意。

(2)社会中的朋友关系

中国人喜欢强调“忠”、“孝”、“义”,“义”指朋友间的仗

义、义气,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辞”;美国人则不同,

他们更重视事实,朋友和事实之间事实更重要。因这一差

异,大同和昆林在听证会后产生了分歧。

昆林:我只相信事实!你不该打丹尼斯!

大同:我为什么打他?嗯?我自己儿子?我打他还不是

为了给你面子!那是给你面子!知道吗!

昆林: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打你儿子那怎么能是

在给我面子呢?

这里,打儿子一巴掌给朋友面子是中同一种增进友谊的

“艺术”,这种“艺术”对没有这层文化认识的昆林来说是无

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林语堂先生在《脸与法治》一文中说

道,“『fl同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倾家

荡产而为之,也不为过”(黄鸣,2005)。这种贬低自身来尊

重对方的做法在西方人看来是十分可笑和不可理喻的,难怪

昆林大吼:“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

3.法律观念差异

(1)对于打官司的认知

美国是法制社会的代表,其法律体系非常完善,法律法

规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法律意识很强,打官司几乎

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正因如此,美国律师的类别也划分得十

分详尽,打什么官司,就请什么专业的律师。中国人讲求中

庸之道,喜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打官司是无路可走时的极

端手段,了解也就不是很深。受此影响,大同对正式进入法

庭程序前的听证会并不在意,他让懂产权法律方面的昆林为

他辩护,昆林立刻指出:

昆林:家庭法律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法律方向,听证会马

上就要开始了,你得找专业的律师来进行辩护。

大同:嘿,你知道我有多爱丹尼斯,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所知道的最棒的律师,你来帮我最合适不过。

昆林:可我只是一个产权律师,我对家庭法律知之甚少。

大同:丹尼斯是我儿子,那我就有他的产权,对吧?他们

只是搞错了,你把事实一讲,我就能带我儿子回家了。我可

全指望你了!

结果显而易见,因为不了解美国法律细节,不懂得如何

为自己辩护,大同的第一次听证会失败了。

(2)法庭举证

美国法庭的诉讼过程与中国也有很大区别,特别是在举

证方面。美国人注重逻辑关系,证据才是事实,才是一切。

大同不懂这种证明方式,他只是根据自身感受去讲道理。听

证会认为刮痧是一种虐待手段,大同就对他们讲自己的亲身

经验,说他父亲也给他做过刮痧,但这在美国法律上根本不

能称之为证据,而且也没有哪一本美国医学书籍能证实他的

说法,因此,刮痧就成了虐待。相反,儿童局的律师就十

分擅长举证,他利用各种所谓的事实来证明大同有暴力倾

向。他曲解孙悟空的英雄形象,贬低中国文化,故意激怒大

同,使大同在听证会上失态。虽然手段有些无耻,但却用事

实证明r大同有暴力倾向,所以他赢了。证据就是一切,这

才是美国法律。

4.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解决方法

(1)**《刮痧》中的解决方法

整部影片实际上就是一种中美的跨文化交流。影片的

最后,大同为r见儿子,在平安夜沿楼外的管子爬了九层楼,

这九层楼高的管子不仅仅是一位父亲同儿子之间的距离,更

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一道鸿沟。因为文化上的不理解,大同

几乎是妻离子散,被朋友误会,还丢了工作。尽管如此,没有

人要放弃:大同为了见儿子在平安夜爬上那又冷又长的管

子;老父亲特意回到中国为大同邮来有关刮痧的书籍以证明

其合理性;昆林去唐人街亲自感受了一次刮痧;听证会的人

员们也不断反思着法律的合理性。种种磨难之后,他们尝试

着去感受彼此的文化差异,经历它,了解它,从而去缩短它。

(2)现实生活中的解决方法

语言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深深影响着文化。如果

我们在学习一门语言时忽视对其文化的了解,那我们就会像

**中的大同夫妇一样,虽然可以无障碍的与外国人进行交

流,但当遇到“隐藏的文化”时却无法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因此,在打好外语基础的同时,我们也要强调对其民族文化

的认知和理解,并在遇到文化冲击时,能够具有换位思考的

意识,尊重彼此的文化。

总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着其特殊的文化底蕴,

并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和行为模式。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国和美国有着各自独

特的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和法律观念,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

总是习惯于用自身的文化标准去衡量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文

化差异引发文化冲突,这样矛盾与伤害就在所难免。《刮

痧》就是这样~部鲜明地阐释了中西方交流中的文化差异

与冲突,同时也强调了矛盾的可跨越性和可解决性的影片。

文化误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家间文化误解的扭曲和夸

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通过对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学

习和了解,尊重彼此的文化,成功的进行跨文化交际,并为东

西方文化交流做出努力。

《刮痧》观后感

1、《刮痧》以家庭、传统、亲情、文化为主题,同时以特别视角关注普通中国人情感状态与生存状态和文化传承,完全呈现、热情赞颂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家庭亲情与价值观念,影片充分肯定了中国人的奋斗精神,顽强毅力,乐观态度,开放心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精品影片。 总体来看,无论是影片的明星阵容、演员的精湛表演、还是精致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郑晓龙影片的独有特色、影片主题、文化外延,都颇具观众缘,因此,《刮痧》的市场前景被业内人士纷纷看好。

2、《刮痧》以中医刮痧疗法产生的误会为主线,反映了华人在国外由于文化的冲突而陷入种种困境,后又因人们的诚恳与爱心使困境最终被冲破的感人故事。导演郑晓龙早前就曾经执导过以美国华人生活为背景的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引起强烈反响,此次由香港演员梁家辉、国内女演员蒋雯丽、人艺老演员朱旭共同担岗的**《刮痧》,同样也反映了海外华人的生活,但将主题集中在了反映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不理解上面,引起了更多海外和国内华人的注意力甚至是共鸣。有评论认为该片从叙述方式、立意、节奏和制作质量上都非常“好莱坞化”,但此片确实是一部能够引起人们反思,并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国**佳作。

3、 《刮痧》在新春的**市场和媒体上刮起了一场“沙尘暴”。据闻,它比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高明之处是,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冲突和融合的过程及移民者的精神困境。但是,这一表现过程中展示的裂隙、吊诡处值得深究、细思。

4、当一个人到一个和自己的文化有很大差异的地方,往往会发现身处于一个陌生的世界,即使语言相通但仍可能不知道什么行为才是恰当的或礼貌的,甚至还会因为对规范的不了解而导致误会或冲突的发生。就像**里的丹丹,抱着“打是心疼骂是爱”的想法对待自己的好友却换来老师的严厉批评;大同的老板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大同打丹丹是给自己“面子”——因为大同遵照的是中国人的逻辑和行为习惯;甚至**中原告律师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激怒大同,就在于他知道说大同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丈夫和父亲,说“孙悟空是一只道德败坏的猴子”,是中国文化所不能容忍的,大同的愤怒其实是对来自异文化的侮辱的抵抗。这样的冲突,是由文化差异导致规范差异所引发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律多元的世界中,当相互接触时,法律背后的文化观念差异和相互不了解就很可能导致法律或法律观的冲突。**中,故事的展开是以刮痧为线索的。用许父的话来讲:“刮痧这个事在中国几千年了,这怎么到了美国就说不清楚了?”其实很简单,因为在美国的文化里就没有一种要把人搞得“伤痕累累”的治疗方法,就没有用“精”、“气”、“神”、“经”、“脉”对人体生理系统进行解释的“科学”。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美国的法律就不可能为刮痧留下合法的位置,把一个人弄得伤痕累累不是虐待还能是什么?法律不能创造出文化之外的东西,因此刮痧“到了美国就说不清楚了”再正常不过。相反,中国的法律也不可能把刮痧归为违法行为。只有当文化差异或者说文化盲区被认识后,冲突才可能解决。影片中,大同的麻烦来源于他的老板、儿童局的官员、法官对刮痧的一无所知,来自于美国法律对中国文化的认识盲点。而大同的转机则始于这些美国人逐渐认识、理解刮痧,进而理解大同(以及许父)的行为。他们对异文化的认识态度令人感动,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法律(观)冲突,最终只能通过文化的交流和理解而得到真正的解决。

《刮痧》说明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很有用的问题:文化是一套行为规则,是人们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策略;文化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依据,我们按照文化来解释现象。因此,人们的行为受文化指导和影响。规范的产生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规范摆脱不了文化的限制。作为规范的一种,法律的产生与文化同样关系密切,不同文化造就不同的法律制度,法律没有能力创造文化中没有的东西,它总是与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相联系。由于文化的多元性必然产生法律(观)的多元性,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对异文化的无知或文化差异必定会导致法律(观)的冲突。并且,文化差异导致的法律(观)冲突,能否和平、圆满地解决,关键在于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认识这一点对于生活在多元文化世界里的人们至关重要,人们需要学会认识和理解异文化,否则这个世界的冲突只会越来越多——许大同的“刮痧”案奇遇就证明了这一点。

**《刮痧》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哪些差异?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刮痧》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刮痧》这部**在我看来主要是介绍一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觉得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了解得太少,他们的教育与法律有点特别,对孩子有特殊的保护,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

 片中的男主角梁朝伟(许大同)把父亲接来美国同住,儿子丹尼斯却因背上凸显爷爷刮痧留下了瘀红。这些美国人看来触目惊心的“伤痕”,对中国人来说只是家喻户晓的一种治疗方法。许大同不得不背上虐儿的罪名,不得与儿子相见。可他无法向法庭证明刮痧是一种合法的医疗手段,因为美国时间和兴趣去了解地球另一面的文化根源,他们只按自己的判断行事。

 在与当局要回孩子的诉讼中,一个个矛盾像串鞭炮快速爆炸。比如说,丹尼斯在游戏中兴起打了上司的孩子,大同要求儿子道歉未果,出于教育孩子,也由于在老板及其家人面前无法下台,便打了儿子。他认为这是给老板面子,是尊重朋友,是教子有方。爷爷见了也很赞同:“当面教子,背后教妻”“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材”。而美国人斩钉截铁的坚持:打孩子的父亲是恶魔,为尊重他人却要打骂孩子的父亲更是不可理喻。

 由此可见,中西文化的.差异是比较大的,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观点,往往带来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该片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场误会,一场法律纠纷,但实际上所展现的是两种不同文化所产生的碰撞和纠纷,一种亲情至上的中国文化和只相信客观事实美国法律之间的冲突,然而我们谁都没有权利去指责是中国错还是美国不对,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每个国家的发展速度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历史渊源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哲学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以及民族传统习惯,这种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碰撞也在所难免了。

 所以对于《刮痧》,如果我们不站在文化差异上剖析,而是选择从亲情这一主调来看,其实这部片也有不少温馨动人的场面的,比如一个父亲,当他要举例证明他有多爱自己儿子时,他有多么焦躁,那一刻我想我们和他都明白,爱是只能感受,而难以说出来的。当他载着自己的儿子,虽被好几辆警车团团围住,却依然满足地笑时,他只是,想用一个游戏逗儿子开心。当他的父亲为了他家庭的完整而甘愿骨肉分离,写给他的信更希望他们能平平安安而已时,我想他那句"再让我好好看看你,我不想忘了你长什么样子"已深深地烙印在我心底。

 我觉得也许真的没有必要很理性地去看待《刮痧》,因为真实的住美生活我并未经历,我觉得它就是一部**,也无需把它放到探求文化冲突那么高的高度来鉴赏,,它有真挚得打动人心的东西,这就够了。

 如果有时间的话,真的希望大家能好好观赏一下《刮痧》这部**,它的确是一部好片。

**《刮痧》中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哪些方面?急求。。要有明确的逻辑性。。。

我个人理解,在美国,凡事要求证据、科学、持证上岗。刮痧属于中国传统医学,其实当时就在国内很多人都未必接受这种治疗(现在有了网络传播很多事情容易接受了),有点类似于民间偏方了。对中国传统医生来说(尤其在古代),只要能治好病人的,不管其是否被别人接受和认同,都会用。

求在**<刮痧>中,罗例出中美文化的差异。

《刮痧》应该是一部能够引发我们许多联想的影片。

故事发生的精神文化背景是叙述者对于中美两国存在着某种差异的认可。具体情节有可能受到一个类似案件的启发,但这并不重要。事实上,差异可以被叙述者制造无数的故事出来。一个中国的老人用了“刮痧”这种方式给他的小孙子治病,在中国,这当然不会成为问题,但一个美国的儿童保护组织却可以因此把这个孩子的父母告上法庭。

文化相对主义倾向于强调非西方民族文化的特殊性。这一点即使是在西方以外也是很容易得到理性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共鸣的。

我们也许还记得,许大同在那个证明他已经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发奖会后,为了讨好他的老板,曾打了儿子一个耳光。作为一个父亲,许大同也许会有自己的理由,但从启蒙主义的普遍性立场来看,这个耳光应该比“刮痧”更有分量,也更能说明问题,是不能轻易放过去的

一般说来,“刮痧”更像是一场误会,因为它是可以通过实践来证实的。影片最终就是用了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而这个耳光说起来却有许多麻烦,至少它提醒我们注意,除了需要别人理解和认同的文化特殊性之外,全体人类还有没有应该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我们应该怎样处理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这种复杂的辩证关系?如果普遍性是西方的一种权力话语的话,那么,我们对自身特殊性的强调,会不会加强了普遍主义的逻辑与力量?

望纳!!!!!!!!!!!!!!!!!!!!!!!!!!!!!!!!

11“刮痧”在美国

刮痧这个在中国极为平常的传统治疗法,在美

国却引起了那么大的冲突与灾难, 因为“说不清

楚”,丹尼斯身上留下的刮痕自然被作为大同一家

虐待儿童的证据,无论大同用英文和时儿夹杂着中

文怎么解释都无法让美国人明白刮痧是什么。笔者

认为与其说影片《刮痧》讲述的是许大同这个中国

家庭在美国的遭遇,不如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

因为不被理解和认同所处的尴尬和无奈的境地。影

片中法官要求大同“找一个官方医生,用简练的、一

个老法官能看懂的英文来说明刮痧”,但正如大同

的辩护律师所说,“没有一本美国的医学教科书有

关于刮痧的记载,那是不科学的,没有人会为此作

证。”在法庭上,当许大同试图解释“刮痧”时,他不

得不使用中文“丹田”、“七经八脉”等术语,因为美

语里根本找不到相应的词汇来表达,许大同的“dan2

tian”和“seven jing and eightmai”让在场的美国人不知所云,法官阻止他继续说下去,让他们去找专家人

士来说明“刮痧”为何物,可大同与其妻简宁费劲全

力也找不到这样的人,他们只好放弃解释“刮痧”。

影片中爷爷痛惜地自问:“刮痧在中国几千年了,到

了美国怎么就说不清楚了呢?”就爷爷和大多数中

国观众看来,刮痧这种治疗方法在中国那么普通,似

乎美国人也理所当然地应该知道这一疗法,他们不

懂应该是他们的错,这便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容易犯

的错误,即将自己的文化强加给另一种文化,用自己

的行为方式为标准来评判对方的行为。刮痧使

得大同失去了对儿子的监护权以及随之而来的送父

回国、带子逃亡、夫妻分居、朋友反目,其实这不仅仅

是“刮痧”这一中医疗法与美国法律的冲突,它反映

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异域文化相遇时产生的难以避

免的碰撞和摩擦。

21中国人的情感与美国法律

任何观看了这部影片的中国观众无一不被大同

一家三代人之间浓浓的父子情、夫妻情和祖孙情所

感动。大同毫无顾及地顶替他父亲说是他本人给儿

子刮痧的,大同从院“偷”儿子到机场与即将回

国的爷爷见面以及为了在圣诞夜与家人团聚大同冒

着被逮捕的危险爬水管上九楼等都反映了中国人对

亲情的重视,中国观众感动得眼泪汪汪,但大同的这

些行为实际上都是美国法律不允许的。生活在一切

都讲求法律的美国社会里,虽然大同爱子心切,但却

拿不出证据来证明刮痧是中国的传统治疗法,无论

他怎样用语言来表达他是多么地爱自己的儿子都打

动不了法官的心,法律只需要证据。美国是一个法

制国家,法律存在于每一个角落,每一种纠纷都通过

法律途径来解决,他们看重的事实,是证据。大同最

终还是被判决与自己的儿子隔离,这一判决虽然缺

乏人情味,但是从依法办事的角度来看,法院的判决

却是正确的,只是广大中国观众绝对接受不了,情感

还是站在不守法的大同这一边。但冷静下来想想,

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这场文化较量过程中,我们看

到了美国人是如何地重视,他们用法律和社会

机构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影片中许大同在公共场合教育儿子,叫丹尼斯

给小朋友道歉,儿子不从,大同就当着众人的面摔了

他一巴掌,这在一般中国人眼中父母管教儿女是天

经地义的事情,“子不教,父之过”。中国父母在处

理小孩之间类似打架这样的事情时都是首先教育自

己的孩子,但在美国,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更

加尊重事实,大同的行为让他们觉得中国人教育孩

子的方式太粗暴,甚至还认为他有虐待倾向,这让广

大中国观众不得不为大同叫屈。中国人爱孩子是出

了名的,而且很多家庭对独生子可以说是溺爱。在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儿女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不

管用什么方式管教孩子他人无权干涉。中国父母对

子女有严厉的教育观念,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

训诫,体罚甚至打骂。中国父母认为打孩子是为了

孩子好,为了爱孩子,希望孩子成材,将来有出息。

美国人当然也是爱孩子的,影片中儿童院就是

出于对丹尼斯的关心和保护才不让被他们认为有虐

待嫌疑的父母接近孩子。在美国,父母只是子女的

监护人,不能对其有过分责骂,更不用说动手打人

了。他们认为不论男女、不论年龄大小,每一个成员

都是平等的,每一个成员都享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

权利。尤其是对于未成年孩子,他们更是通过一系

列的法律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平等权利,影片中医院

里的医生一发现孩子背后的血痕就马上通知法院起

诉孩子的父亲就足以说明这一点。美国这些法律规

定对中国人来说显得有些多事,甚至不可理喻。比

如,为了保护未成年儿童的安全,美国《交通法》还

规定,体重不足40磅的儿童,必须连同儿童椅用安

全带绑在汽车后座上,违反规定,罚款400美元。这

是因为小孩太小,屁股底下没有儿童座椅很有可能

从安全带里滑下来。但中国人一般认为把孩子抱在

怀里已经很安全了,父母无疑是爱孩子的,是会保护

孩子的,大可不必用一些冷冰冰的条条框框来约束

我们的行为。

美国的法律涉及面之广是中国人难以想象的,

人们在政治、经济、教育、婚姻等方方面面受到法律

的保护,法制观念已植根于每个人的价值体系之中,

人们时时处处都会感觉到法律的存在。把孩子独自

留在家里是犯法,夫妻在家打架是犯法,这些对中国

人来说好像应该算是自家的私事,用不着外人干涉,

更与法律无关。美国人的法制观念和中国人的传统

文化很不相同,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观,很难说清谁对

谁错。但《刮痧》也的确让我们深思,我们对孩子的

爱是否科学?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把打骂孩子提升到是否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侵犯和不尊重这个层面来

认识?

31中国人的面子观

在听证会上,大同的老板作为证人说出了大同

打儿子的事实,令大同非常失望和愤怒,甚至断绝了

与老板的朋友和工作上的关系。在其后的一段对话

中,大同道出了打儿子的原因。

昆兰(老板) :“我只相信事实! 你不应该打丹

尼斯! ”

许大同:“我为什么打我自己的儿子? 还不是

因为尊重你,为了给你面子! ”

昆兰:“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打你孩子怎

么能是给我面子! ”

许大同:“不可理喻! ”

语言是文化的表象。这些对老板来说“乱七八

糟”的逻辑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

的,大同打儿子只不过是想通过显示父亲对儿子的

威严和约束力来给对方面子,但对美国人来说,这种

“体面”的表现被异化为不体面的言行,原因何在?

这就不得不说说中国人的面子观。林语堂先生在

《脸与法治》一文中说道,“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

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有

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

之,也不为过。”不管一个人是富有还是贫穷,是上

等人还是下等人,面子总归是要的。鲁迅先生笔下

的阿Q虽既无财产又无地位,但一旦有人伤了他的

面子,他也会尽力去挽留与维护。当他被别人打了

时总是说“我就算被儿子打了”,虽然他得忍受肉体

上的疼痛,但在面子上却胜利了。阿Q的这种“精

神胜利法”实质上就是一个人丢了面子后为维护自

己的面子而取的一种自我防御行为。对中国人来

说,在同等情况下贬损自己是抬高别人、尊重别人、

给别人面子的行为;而美国人则认为贬损自己是愚

蠢的行为,与尊重别人毫无关联,对于中国人的面子

观念,他们是无法理解的。在中国文化中,很注重长

幼有序,尊卑分明,这是传统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

表现;而美国文化更注重人的独立性,主张个性解

放,长幼平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

解。中国人的面子观与集体主义紧密相联,中国是

一个以集体主义为向导的国家,集体主义文化强调

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相处,人们努力维持一种和谐的

人际关系,因而会尽量避免人际冲突,人们说话比较

委婉,使用高语境的语言。“面子”是中美文化冲突

的具体体现之一,中国有一句俗语说“人要面子,树

要皮”,还有“要面子”、“顾面子”、“丢面子”、“没面

子”等说法。中国是一个相当稳定的社会,中国人

很少有机会离开他生活的地方,一辈子都与相同的

朋友、邻居、亲戚在一起。当一个人的生活与他人相

连时,与其他成员之间保持融洽关系就变得尤为重

要。为了保持融洽,避免冲突和维护家庭、群体和组

织的完整性,人们十分在意自己与他人的面子。

中国人特别讲面子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

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关系网之中,而且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从根本上说就是不平等的,人们似乎也认同这

种不平等的关系。在这纵横交错的社会关系网中,

人们履行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每个社会成员在与

他人交往过程中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不仅要维护自

己的面子,同时要尊重别人的面子,正如田玉川所

言,“在社会关系这张错综复杂的大网中,每个人都

建立了自己的一张小网。人在网中,网在人中,网网

相连,网网相依,网网相争,网网相生……”。(田玉

川: 214)中国人讲面子甚至会以牺牲个人尊严甚至

良知为代价,影片中大同为了给他老板面子而打自

己的儿子就是最好的例证。中国人讲面子可以说有

一整套学问,中国人的“面子观”对于强调个人行动

的自由和个人愿望的满足,强调以个人为中心的社

会价值的西方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西方人也讲面

子,但他们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远没有中国人这么复

杂,他们公事公办,在原则问题上很少顾及人情、面

子,甚至有些“不讲情面”、“冷若冰霜”,因此,要将

中文的“面子大”、“没面子”、“铁面无私”、“脸上无

光”等直接译成英语恐怕英美人永远都无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