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娜姐妹影评

2.写作文我该怎么写呢

3.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办?

4.求《迷墙》影评

5.什么叫影评评语?怎么写?急

6.红色**影评1600字

7.**《心灵捕手》的心理学分析 复制黏贴时请注意从心理学的方面来评述~

影评的小标题怎么写的啊英文_影评的小标题怎么写的啊

情感文中最重要的就是情感,主要是 亲情、爱情和友情这三大类。 通过心理描写可以读出一个人的情绪和感受,所以 多点心理描写 , 把最真实的感受写出来。 情感文要流露出 真情实感,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情节是故事文的灵魂, 故事最好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 故事更能吸引读者。一个个情节汇成了一个故事,而一个个情节是由细节描写组成的, 在细节描写方面多加功夫。 你的故事还要 让读者明白一个道理, 不要单纯地讲故事。

观点文要 有自己的立场 ,而热点文则需从一个 独特的角度 分析一件热点。 逻辑要清晰 ,观点 明确 不要一会儿赞成一会儿反对,不要偏离观点。 观点需要是积极的传播正能量的。

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别人一些建议 , 帮助别人做得更好或解决问题。

最好 加上小标题 ,使文章读起来更清晰。

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悟出一个道理,这段经 历要触动人心 , 道理要引起共鸣,值得读者思考, 不能是纯鸡汤。

散文是形散神不散, 集记叙、议论、抒情于一身。 表面上看起来很散,一会儿写人,一会儿写事,但情感这条线索要贯穿全文, 表达的感情不变 ,这就是“神不散”。

书评、影评是对一本书或者一部**进行评论,不要大谈自己的感悟,否则变成了读后感。

首先 简单 地 介绍 一下这本书或这部**,再写出自己的评论, 可以对人物、思想感情、写作手法、作者等方面进行评论, 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汉娜姐妹影评

一般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读书笔记是发表在一些自媒体平台上面,不被关注也就是不吸引人的原因大体可以归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笔记风格不符合平台调性,另一个就是笔记本身的内容没有吸引力。

先说说平台调性的问题。虽然我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如果好酒又有好的宣传方式,出名会更快。同样的,一篇符合平台调性的读书笔记更容易得到该平台用户的认可和支持,自然也能得到关注。所以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平台的调性来落笔。

比如在简书的用户群体多为年轻人,大部分拥有本科学历,一方面相对年轻,社会经验不足,另一方面又急切寻求认同,提升自己。所以在简书上面发表读书笔记侧重于自我成长与提升类别,更能够让你的文章得到关注。

另外是笔记本身的内容没有吸引力。我们知道读书比较有许多方法:如摘录式,备忘式等,但无论是哪种方式,一篇好的读书笔记应该是能够展现书中章节的逻辑脉络,带走书中亮点,并联系日常生活。这样读者才能够从读书笔记中了解到这本书的基本内容和逻辑观点,甚至从你的笔记中获得启发和收获。

如果你的笔记只是大量的摘抄记录,没有个人东西,读者根本无法从你的读书笔记了解到这本书是否值得阅读,也无法知道这些东西和原来自己的认知有什么区别,不被关注想来也是正常的事情。

所以,当你写完一篇读书笔记的时候,不妨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写的内容:

如果你是这个平台的用户,你喜不喜欢这类文章?

如果你是读者,看完笔记你有没有什么收获?能不能判断这本书是否是你需要的?

通过这样的内容审视,我想你能够更好地评估自己的这篇读书笔记,最后能不能得到读者的青睐。

祝写作愉快!

-------------------------------------------------------------------------------

做生活有心人,一起更好成长,欢迎关注木木的公众号LiFe记(MULIFE09)。

写作文我该怎么写呢

汉娜姐妹

剧情简介

这是一个演员的家庭,父母都是演员,三个女儿也都是演员。大姐汉娜是个有些天才的演员,她的丈夫是胆小怕事的摇滚乐明星经纪人爱略特。二姐霍莉也是个演员,但才华很一般,加上性情暴躁又有些神经质,所以事业上不太成功,甚至有些厌世情绪。汉娜的小妹妹莉和她的老师弗雷德里克同居生活,弗雷德里克是个傲慢的艺术家,上了年纪又沉迷艺术不问世事,莉几乎是他和外界的唯一接触。

爱略特爱上了年轻漂亮又的莉,两人瞒着汉娜发生了关系,很是内疚,莉也为此离开了弗雷德里克,但爱略特却下不了决心和汉娜分手。霍莉和女友共同经营一家小店,结果却被女友抢走了商店和男人,霍莉沦入精神崩溃的边缘。

汉娜的前夫米基是个电视台编导,忧郁的他总觉得自己长了肿瘤,当他得知自己健康之后,决定重新对待生活。他辞去了电视台的工作,迷上了宗教,最后在马克斯兄弟主演的喜剧片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他已经忘记如何去笑了。

莉无法面对汉娜,又厌烦爱略特的犹豫,爱上了另一个男人。汉娜也感觉到爱略特和莉的关系不正常,此时爱略特才意识到自己实际上爱的还是汉娜。霍莉放弃了演艺事业,却在剧本创作上展露出才华,而且得到了米基的爱情。每个人的爱情和生活都经历了危机,又都得到了新的精神平衡,这个小世界再度得到了圆满。

这一时期是伍迪创作的高峰,《汉娜姐妹》甚至超越了很受好评的《开罗的紫玫瑰》,伍迪创作出一个“复杂的、滑稽的、有复杂心理的家庭史”。伍迪自己饰演的米基,是一个精神处境荒谬的角色,他忧郁低沉的原因,是很久没有开怀大笑了。这个喜剧性的角色,在这样一部**中,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这是几乎所有出色的伍迪作品都带着的特质。

但影片真正的主角,还是汉娜姐妹,虽然伍迪作品中涉及很多男女之间的感情、婚姻问题,但这样站在一个女性主义立场上严肃探讨男女关系及女性心理世界的作品,还并不是很多。

影片最后还是一个稳定的结局,虽然难以预料以后的结果,但至少和影片开始相比,汉娜姐妹和几个相关男人的精神世界还是更加稳固了。这个相对温馨的结局,是伍迪作品一贯悲观态度的一个变奏、一种精神世界崩溃之后的救赎,但这种态度也绝非是廉价推销出来的幸福和圆满,而是带着伍迪不无焦虑的关怀与灰色的热情。

真正的主角——看《汉娜姐妹》

我的一个朋友,对伍迪·艾伦推崇备至。提到《汉娜姐妹》,更是充满感彩的说"每一句台词都是经典,语言象般的美丽"。受到他的影响,我开始关注这个犹太人。虽然很早以前看过他的《开罗紫玫瑰》、《曼哈顿神秘谋杀案》等,但是当时并未留下深刻的印象。总是感觉他的作品太温吞,不够有力量。可能因为我个人比较偏爱黑泽明那种要么阳光刺目,要么大雨倾盆的痛快淋漓。此次看到了《汉娜姐妹》,我却不得不说,伍迪·艾伦不愧是美国不可多得的知识分子导演。在这一点上他和法国的艾立克·罗麦尔很相像,很善于表现中产阶级中年男女的生活,是不可多得的"**作者",同时也是天才人物。但是他又不象伯格曼般的冷峻,塔尔可夫斯基般的飘逸。他是绝对入世的,包裹着世俗的温暖,同时又时时点醒你看透荒凉。

然后我查阅了一下关于伍迪的资料,我发现他没怎么念过大学,念了两次都是一开始就完蛋了的那种。真是奇怪,这么一个知识分子气息极其浓厚的人物,竟然没念过大学?但是若一反向思考,便会释然:上过大学就算知识分子了吗?我上过大学,可我还不是个彻头彻尾的小市民?在影片中,汉娜三姐妹自己的故事并不是最吸引我的,尽管我也认为非常精彩。倒是伍迪·艾伦自己扮演的汉娜的前夫,简直令我着迷(哦,我可不是同志),即使他的戏分只有大约四分之一。但我从这部片子里才发现伍迪·艾伦的魅力。他扮演的是个电视台的喜剧导演,大致跟英达似的。这倒是充满了伍迪·艾伦自己的影子,因为他就是电视台喜剧导演出身。

影片中的伍迪·艾伦一天到晚怀疑自己得了各种疾病,忽然有一天他的医生在检查了他的耳朵后,怀疑他的脑部出了问题,告诉他去大医院做个详细检查。他的精神一下子崩溃了,直到检查后发现是虚惊一场,他从欣喜若狂到忽然冷却,开始检讨人生的意义。而伍迪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刻意的走向深刻,没有象黑泽明的《生存》那样严肃而沉重,因为那势必跟随在大师的阴影下。影片中的伍迪·艾伦开始寻找精神皈依,作为一个犹太人,他竟然要信奉天主教,只因为这个宗教美丽而且势力大,让他的老母号啕大哭。然后又去找在林中绿地围着圈跳舞的洋和尚,一想到自己也要剃光头穿花花绿绿的袍子,他又退缩了。恐怕全世界只有伍迪·艾伦才敢如此拿宗教开玩笑,即使马丁·斯科西斯敢拍《基督最后的诱惑》,那种张狂反倒透着点心虚。影片最后也没有给出答案(这是当然的了,因为根本就没有答案),而光明的尾巴就是伍迪竟然吊到了前妻的二妹,并且患着少精症的伍迪竟然使现任老婆怀孕了。

在贯串始终的整体表演中,许多幽默的设计,都妙不可言,比如当给他检查的大夫告诉他,耳朵可能有问题时,他忙叨叨的说,不可能,我只是怀疑自己有病而已。又比如,当他失魂落魄的回到办公室,电话铃突然响了,他以为是自己耳朵的幻听,急忙问自己的秘书,你有没有听见电话铃声。当他逛罢宗教商店,从街上买了东西回家,一件件的往外掏,不经意间把面包黄油放在了躺倒的耶稣圣像上面,哈哈,简直是大逆不道。我过去一向认为很难见到真正高级的幽默,包括卓别林,他的表演本身还是以滑稽为主,而依靠人物命运的悲惨来制造戏剧的张力。而伍迪·艾伦,我看到了他的直接的幽默。虽然周星驰是我的偶像,但我不得不说,伍迪更高级。

与此平行展开的,是汉娜的丈夫艾利尔和小妹莉的隐秘恋情,以及永远没有勇气的二妹哈丽走向成功的故事,其中还穿插了汉娜和前夫伍迪·艾伦之间的过去式回忆。影片并没有绝对的男女一号,每个人的故事或平行,或交织展开,并且拉拉杂杂的使用了十多个小标题,更需留意的是,这些小标题绝对不起眼,绝对容易被忽略,比如"食物供应公司开始作业","达斯提在南汉姆顿买了一栋房子",影片中运用了各个人物大量的独白,本来呢,我是极端反感**里使用独白的,肯定是因为第六代的片子看多了,又没一部好的,包括最近的《花眼》,把我给看伤了。但是这部影片,我不得不说,瞧人家,那······其实只要这种独白的文字本身有魅力,观众就会喜欢,可是我们过多接触到的,包括王家卫,都是矫揉造作不忍卒读。可是,伍迪·艾伦,如果不拍**,我相信他会是极好的家,戏剧家。

最后,我还想提一句"重大"发现,就是影片中大夫告诉伍迪·艾伦,他的耳朵出现幻听可能有问题时,声道里会发出一声短促的轻微的汽车鸣笛。真是妙到毫巅。我是用5声道家庭(虽然是廉价的那种)欣赏的新买的DVD碟片,如果你手中是录像带,或者VCD,如果你使用的是电视声道,那么你很可能无意中错过这精彩的一瞬。所以,我的"重大"发现,就是艺术片,一样讲究音画品质

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办?

1. 作文(我)怎么写

我,一个自信的女孩,在成长的海洋中,我享受成功的快乐与失败的痛苦,他们总是时不时,陆续地敲着我的门,在它们的伴随下成就了一个自信的我,接受着风雨的洗礼。

紧张忙碌的期中考试过去了,一切暂时都回到了往日的平静,而我那颗心却依然跳个不停,还没忘却考试时的紧张。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那场生平以来第一次让我心跳加速的语文考试。至今回想起来,我的手还是凉的,不断的冒着冷汗。

当天十一点,当我将语文考试卷全都做完时,心中的石头算是落地了,愉悦地检查着题目,然而,当我读到作文是,我仿佛是在大冬天又被猛地泼了盆冷水,心都凉了。天啊!我的作文离题了。也许是我看错了,太紧张了,怎么可能呢?然而,我的直觉,我眼前的事实告诉我,确实偏题了。顿时,我惊呆了。

怎么办?重写一篇吗?可是,时间一定不过。我不是地看着手表。一定不够,怎么会这样呢?我好象看到时间悄悄的在我的指间流失。不行,不行,你们回来啊!眼泪涌上眼眶。为什么怎么倒霉的事情偏偏会轮到我?我的两只手在相互不断的摩擦着。我多么希望时间可以重来!

不行!还有半个小时多,还是有可能的,否则这些时间我一定会在焦虑中痛苦下去的。不管了,痛苦就痛苦吧!

那个重要的时刻,我觉得。我在写与不写中徘徊,最后,理智终于让我决定去拼一拼。坚信,自信的想,我能行,我是个自信的人,我努力做的事一定能成功,有志者事竟成。

十一点十分,离考试结束还剩半小时。我拿了作文稿纸,坐下,一拿到笔,我就已经开始飞快地书写起来。《遗憾是可以挽回的》,我写着,想起了英语等级考试时的失败与成功,我飞快地构造起了一篇文章。

慢点,慢点,时间别过得那么快。我的内心暗暗祈祷着。我的手在抖,我的心在抖,我觉得我全身都在努力。

终于,这篇盼望许久的文章终于出炉了。现在十一点三十七分,我真觉得自己太伟大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竟然成功了,我觉得自己简直制造了一个奇迹。

试卷上交了,虽然是短时间内的作品,我依然自信满满地相信它,相信自己,这次不会考砸。第二个星期,分数出来了,90分,虽然不是最好,虽然作文也扣了很多,然而我依然兴高烈,那时我第一次在极度紧张的短时间内完成的作文试题。它证实了我的自信没有错,见证了我那次可怜的经历。

世上没有不可能,不可能只是不敢做,而不是不能做。相信自己,去做那些“不敢做”的事情,我们会看到成功在向我们招手。

自信的我继续着我的成长路程,依旧接受着风雨的考验,然而我的记忆中,多了一份有价值的回忆,我的信念中,多增了一份自

2. 我该如何写好作文

练武功讲究套路,招式分明才能出神入化;写作文也须讲究套路,循序渐进才能水到渠成。我把自己写作的套路概括为六招,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一招:勤收集并积累精彩美妙的字、词、句和篇章,充实自己的写作仓库。收集积累材料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取自报刊书籍。可直接在报刊书籍上圈点画出对自己有益的材料,可剪报,可摘录,也可写读后感,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就如蜜蜂酿蜜一样,首先集到一定量的花粉。二是取自于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用一双慧眼观察世界,你就会发现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小到身边的人和事;大到国内外发生的大事都可以成为我们收集积累的内容。为了取得更好的写作效果,还需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去,亲身体验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然后让这些酸甜苦辣自然地流于笔端,成为真实感人的文章。

第二招:加强练笔。练笔,往往是从写日记开始。如果把日记本当成知心朋友,当成倾诉对象,把个人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轻诉于日记本中,日积月累,日记本越积越厚,不知不觉间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日记的篇幅变长了,文字表达变巧妙了,对生活的观察力和适应力也增强了。养兵千日——写日记,用兵一时——写作文功到自然成!

第三招:不断酝酿——构思,寻找突破口——灵感,然后下笔成文。收集积累的材料如一大堆干柴,须有灵感的火花才能点燃;收集积累的材料如一大堆花粉,须经蜜蜂的酝酿才能成蜜;收集积累的材料也如一袋米,须经巧妇加工才能成为香喷喷的米饭。因此,酝酿——构思的过程就是对材料的整理取舍融合的过程,构思成熟自然会产生灵感——久积胸中之情迫切需要渲泄,不吐不快的瞬间冲动。有心者抓住这一闪而过的瞬间,下笔成文。

第四招:虚心求教,不断修改。“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写好作文后,自己不满意耽丹槽柑噩纺茶尸偿建,却看不出何处有瑕瑜,这就须另请高明——让旁人为你指点迷津。听了赞扬的话,权且当作对自己的鼓励;听了批评的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经常这样做,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然而,完全依赖别人修改自己的作文不是长久之计,自己学会修改作文才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第五招:满怀信心地写作文。许多学生反映:看了报刊书籍上的文章,认为它们高不可攀,就对作文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这一辈子也写不好作文了。我认为,这种思想是由于自卑心理和功利心理造成的。他们不知道发表一篇文章花了作者多少心血,花了编辑多少心血。如自己写作文花了那么多心血,再经编辑润色一番,也一定能达到发表的水平。另外,写作文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做到文通句顺,结构严谨的文章就是好文章。我们不必拿那些发表的文章来衡量自己作文的好差,也不必因此影响自己的作文情绪。

第六招:整理收藏自己的日记、周记和作文。日记、周记和作文都是自己心血的结晶。若能把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日记、周记和作文分类装订成几本“书”,这几本“书”就是一部个人的奋斗史,就是一大笔人生财富,经常翻翻自己的习作,不断吸取自己写作的经验教训,写出来的习作才能胜人一筹。

第七招:在网上练笔,写博客,如在微博,百度空间,qq空间里写文章,再让爸爸妈妈改正,或隔一段时间看一眼文章,并修改一下。老师也可以看一看!

第八招:有兴趣,兴趣是人最重要的一个关键,很多人虽然写得好,但是是被逼出来了,如果自己本身就对作文有兴趣,在写也不迟,有些孩子本来能写好,但是自己不想写,如果本身有兴趣,那比没兴趣时写的作文强100倍!

争取记事清楚,语言流利,再带上些好词佳句,祝你写作文写的又好又快!

参考资料:

zhidao.baidu/question/373144075?oldq=1

3. 作文该怎么写

提供一些写作的方法

一、细观察

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及中反映的产物,要反映客,不必须对客观事物

作仔细的观察。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不掌握,

“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限”是决然跨不进去的。

二、多阅读

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首,不会作诗会吟。”鲁迅先生也提倡多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从中掌握作文定得深刻些,变化多一些。

三、巧选材

精心选择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加速器。选材的要求是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批要选择一般人没有接触过的,或熟视无睹崦实含表深刻意义的。一经作者笔之于书,就会发人深思令人感奋的材料。选材角度要小,要以小见大,写眼中有,笔下无的材料。为此,必须在头脑中把各种材料比较、分析、综合,进行去粗取精,改造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使材料新颖。而这种积极思考、反复推敲的选析工夫,对提高作文水平很有帮助。

四、常练笔

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之后,弄懂了文章的结构方法,弄清了文章的写作特色,就要学着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实践,去练习,使之变成自身的作文能力。实际上,我们第学习一篇课文后都可以进行练笔。而片断练习是练笔的一种好方式,片断练习所花的时间不长,又达到了练笔的目的。写日记也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以后俄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五、勤修改

反复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催化剂。修改是作文必不可少的步骤,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措施。前人说的好,“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秦的《战争与和平》反复修改了七次;鲁迅先生主张“定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文章修改,一般是指从稿写出来到最后定稿的加工过程。修时要做到五看:看用词是否通顺,看主题是否鲜明,看结构是否紧凑,看语言是否优美。总之,“文章是改出来的。”一般来说文章总是越改越好的,我们要在“修改”上下工夫。

作用的格式:

标题(点出重点)

开头-发展-- *** --结尾

4. 作文该怎样写

如何写作文?

作文,是语文综合水平的体现。但是,对于好多同学(其实包括原来的我)来说,总觉得作文很深奥,不好写。其实不然,我觉得,要写好作文,只要注意下面这几点,并持之以恒,经常练习写作,写出一手好作文也是不难的。

第一,就是词语积累。作文,要有佳词妙句才有文,才能吸引人。一篇文章,如没有佳词妙句,无论这件事情多么精彩,你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平淡无味,怎么能够吸引人,让人去欣赏呢?你写的这篇文章也就等于白写。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班的黎老师就很注重在这方面对我们的教育和引导。我在看文章、阅读时也很注意这点。

第二个方面,就是注意留心观察。写作文,不是在屋子里憋出来的,而是要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嘛!有些人,他是出去“观察”了,可是他只是走马观花,忽略了细节。所以写出来的作文只是条条纲纲,根本没有要点、细节。所以,在观察时要留心,要仔细,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好作文。记得外出时,爸爸经常会指这指那,问这问那,以引起我的注意与思考。

第三嘛,就是多看课外书。这是积累词语的重要渠道,也是写作文的关键所在。包括家里订阅的书籍和书店的各种图书。只要有空,我就会到书店看看各种各样的课外书。当然,不是只看就能写出完美无缺的作文的,关键还要注意积累、牢记和运用。才能实现“人为我用”,这样在写作文时,才能做到随心所欲、挥笔自如。

5. 作文怎么写

首先最重要的是不要怕写不好,一定要多练,然后拿给老师评价,再修改再评价,直到满意为止。

我相信老师不会烦的。这还有几点。

一、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1.说什么就写什么 2.要说真话, *** 话 3.怎么说就怎么写 二、学会留心周围事物 “内容”(写什么)决定“形式”(怎么写),作文材料是排在第一位的,是压倒一切的。作文时,无话可说,没的可写,这是最让人犯愁的事。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出路有若干条,其中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留心生活的习惯,是最为重要的途径。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生活,无非是一堆细小情况,而最伟大的热情就受这些情况管制。” 有人可能会抱怨说,现在的生活很单调,自己生活的周围更是枯燥、乏味,没有什么可观察、留心的。

事实果真如此吗?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百花筒,今日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充满七彩阳光。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感受一番,就会发现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可以入文;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留心周围的生活,认真地想一想,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看似很不起眼儿的小事,但确确实实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简而言之,生活中有写不尽的内容。可以说,生活处处皆文章。

就怕蒙住自己的眼睛,塞紧自己的耳孔,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学会留心周围事物,不是一件太容易做到的事,需要迈好“三步”:第一步,学会跟踪观察;第二步,学会定向观察;第三步,学会随机观察。

4.学会跟踪观察 5.学会随机观察 随机观察,就是在自己的生活领域内,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及时捕捉生活中各个方面各个角落的人物、事物、景物,及偶然看到的、听到的并由此想到的。 随机观察,事先不可能有什么准备,也不可能有什么专门的目的、方向。

因此,这种观察是比较难做到的,是学会留心生活、养成良好观察习惯的最高阶段,当然也是同学们应该全力追求以及努力达到的目标。因为,作文中的材料,决大多数来自“随机观察”。

这就要求我们,不管什么时候(在家或是在外),也不论走到哪儿、干什么(上学,遛商场,走市场,串亲戚,看**,外出旅游,参观等),时刻注意着耳(听)、着眼(看)、着手(触)、着心(想)。总之,自己生活的领域有多大,就把随机观察的范围扩展到多大;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把随机观察纳入生活,使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彻底丢掉为了眼下作文才去观察的急功近利的作法。

留心处处皆学问,留心处处皆文章。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对此曾强调指出:“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工夫,不写文章,这样的习惯也得养成。

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大有用处。” 三、注意积累作文素材 要解决作文“没的写”的难题,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生活的习惯,这是前提。

在此基础上,还在学会积累素材。积累素材,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及时笔录手记,储存起来。

积累素材,可以加强记忆,同遗忘做斗争。如果不及时将素材记录下来,时间一长,也就模糊、淡忘了。

获取、积累的材料越多,作文时,对材料进行优选、筛选的余地才越大。脑海空旷如野,作文时自然也就不会有好的材料可选。

另外,加强积累,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认识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自然也就容易上去了。

积累素材最好的方法就是专门准备一个小本子,以记录素材,储存作文信息。这个本子就是个材料库,等到需要写作文的时候,翻一翻,找一找,提出信息。

这样,就再也不用愁作文时没的可写了。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很多,主要有:在观察周围生活中积累,在自身的生活中积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积累,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在自己写过的作文中积累。

6.从观察中积累素材 7. 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8.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积累的具体方法有: (1)写读书笔记。如:①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美词佳句、内容要点,或把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好的开头、结尾,原文照录(摘抄型读书笔记)。

②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各段(各部分)的小标题(归纳型、提纲型读书笔记)。③把自己对文章中人物、的看法,或对文章写作形式的看法写出来(评价型读书笔记)。

④把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写出来(感受型读书笔记)。⑤改写文章,或对文章中某一部分进行扩写、补写,或续写文章的结局(想像型读书笔记)。

需要强调的是:写读书笔记,最好要分类建册,以便日后查用。 (2)作剪报。

从自己所订阅的报刊上,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剪下来,贴在剪报本上。剪报本最好也要分门别类,有目录,以便查找,使用。

(3)作读书卡片。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便作一个读书卡片,并在卡片上写清书名(或文章题目)、作者、出版社(或登载的报刊)名称、书籍(或文章)主要内容。

绝对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认真写,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越写越好,也慢慢喜欢上写作了。

6. 我怎样写作文

怎样写好作文? 写作,在语文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既是人们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需要,又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

目前,语文教学改革正朝着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方向发展,这从考试增加主观题和作文的份量反映出来。我认为,这种改革方向非常正确,可谓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 可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乃当务之急。

那么,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呢?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多读多写。下面,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理解体会,简要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多阅读。 阅读是基础,写作是运用,阅读对于写作非常重要。

学生读什么好呢?当然是好文章,尤其是名篇。首先是课文,它们经专家们精心挑选,能代表各类文体特点,且十分适宜学生们学习,必须首先把这些文章学好。

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开辟第二课堂,向课外阅读阵地延伸,得益于课外。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学习积累,要记下书里的好词佳句。

最好是备一小本子,随身携带,随时随地摘录和学习语言。同时,还要贵在一个“积”字,持之以恒。

正所谓“涓涓清泉,汇成江河”。只有天天学语文,日积月累,你的语言才会越来越丰富,为写出好的文章奠定基础。

遗憾的是学生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须知,文章是以语言为第一要素的,语言功底若不过关,写好文章就成了空中楼阁了,所以,学习语言始终应是读语文的一项重要任务。

古人读语文,就十分重视语言的学习和积累,现当代的很多文人作家也是如此,他们特别重视名篇佳句。这种学习方法确实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勤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还应肯动脑筋,勤思考。

每读一篇文章,要理解、领会作者如何立意、谋篇、行文,如何开头结尾,如何组织语言文字,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等等。要推敲好词佳句的妙处。

同时,要有学以致用的意识,掌握了某些知识,就要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能派上用场。总之,阅读时要勤思考,只有把学思结合起来,才能尽快提高写作水平。

三、常练笔。 正像知道了游泳知识并不一定会游泳一样,懂得写作方法也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作文要写得好,还必须常练笔。只有勤练笔,才能把从老师、书本那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写作中去,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迁移。

常练笔,首先是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结合课文的作文,可以提倡模仿性写作,这是必要的。

不过,随着训练的深入,就要逐渐增加创作性的因素,力求一个“活”字,要插上想像的翅膀,写出真情实感来,使文章更富有魅力。仅此还不够,学生还要坚持做读书笔记、记日记。

有时记下身边发生的人和事,有时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有时阐述一下对某个问题的见解等,在这方面,大可以随便一点,从免束手束脚的。这既可以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也可以积累资料,陶冶情操,锻炼提高思维能力。

另外,学生还要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文学活动。如参加征文比赛、影评活动等等。

特别还要强调的是,要重视培养阅读写作的兴趣。郭沫若同志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事实上,读名篇佳作,可以享受其意境、情趣和艺术美,写文章,可以抒情达意,这实在是乐在其中,其乐无穷的! 总之,只要做到上述这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学生的写作功底就会渐渐扎实起来,思维也会随之活跃,能力也就提高了 怎样写好作文? 写作,在语文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既是人们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需要,又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目前,语文教学改革正朝着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方向发展,这从考试增加主观题和作文的份量反映出来。

我认为,这种改革方向非常正确,可谓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 可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乃当务之急。那么,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呢?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多读多写。

下面,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理解体会,简要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多阅读。

阅读是基础,写作是运用,阅读对于写作非常重要。学生读什么好呢?当然是好文章,尤其是名篇。

首先是课文,它们经专家们精心挑选,能代表各类文体特点,且十分适宜学生们学习,必须首先把这些文章学好。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开辟第二课堂,向课外阅读阵地延伸,得益于课外。

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学习积累,要记下书里的好词佳句。最好是备一小本子,随身携带,随时随地摘录和学习语言。

同时,还要贵在一个“积”字,持之以恒。正所谓“涓涓清泉,汇成江河”。

只有天天学语文,日积月累,你的语言才会越来越丰富,为写出好的文章奠定基础。遗憾的是学生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须知,文章是以语言为第一要素的,语言功底若不过关,写好文章就成了空中楼阁了,所以,学习语言始终应是读语文的一项重要任务。古人读语文,就十分重视语言的学习和积累,现当代的很多文人作家也是如此,他们特别重视名篇佳句。

这种学习方法确实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勤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还应肯动脑筋,勤思考。每读一篇文章,要理解、领会作者如何立意、谋篇、行文,如何开头结尾,如何组织语言文字,句与句之间,段与。

7. 作文怎么写

如何写好作文?

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供你参考。

低年级的孩子,开始多看同步作文,可以进行仿写。锻炼孩子讲故事,对写作很有裨益。

高年级的孩子。一定要勤练笔。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

9、接近大自然,节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

10、接近大自然还能使您收集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

求《迷墙》影评

学习写作的朋友,经常会问一个问题:我也想写,但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办?

有一天,我去参加朋友杨小米的新书交流会,现场也有读者问了同样问题,杨小米的回答很经典:「一开始不知道写什么,就硬写。」

其实我们都是从硬写走过来的。所以先跟大家说明一点: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一般多是写作初期的问题,后期只会有太多想写的内容却没法写完。现在,我想写还空写的话题已经在资料夹里累积近两百个。在这一节中,我要由内到外地为各位分析一下「不知道写什么」背后的真正原因,以及该如何应对。

对这个世界要有点意见

著名作家张大春说,他每次写文章前要做的准备不仅仅为写一篇文章而做。他认为写文章之前或者开始表达之前,要问自己:我对这个世界还有没有话要讲?一个写文章的人应该是个很有态度的人,他随时有话要讲,对这个世界有点意见,总是想借由表达参与这个世界,改善这个世界。这就是我们前面一直强调的,写作不是自嗨,而是为了创造价值。

你觉得这个世界还不够好,你对这个世界要有点意见。怎么理解这句话和写作的关系呢?比如,我觉得整个社会对买房这件事看得太重了,我就非常想写文章表达我的看法;比如,我觉得很多年轻人在职场上做选择时太随意,我就很想写一篇文章讲一些做选择时该秉持的基本原则;比如,我觉得很多年轻人都太安逸了,我就忍不住写一些强者的成长经历 *** 一下大家,推动大家一起向上提升;比如,我觉得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太紧张、太无趣了,我就会写一些有趣的文章,让这个世界更有趣。

不要成为一个对什么都无所谓的人,否则会觉得什么都不值得写。我进入新媒体业后写的第一篇破十万阅读人次的文章是《又一个天才九○后创业者摔下神坛,抄袭国外作品被原创者找上门》,当这篇文章成为热门文章后,我同事说他也看到这则新闻,但他觉得没什么值得写的,所以就没写。我跟一些朋友聊这件事的时候,很多人也说:这有什么,有人抄袭不是挺正常、挺普遍的吗?我说我觉得不正常,我觉得不对,抄袭的人多不代表这件事合理,所以看到这则新闻后,心里就有一肚子话要对这个世界讲。一开始写作的时候,要不停问自己:对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见?

你还有什么话要对这个世界讲?所以写作要从做一个有态度的人开始,要从相信个人力量开始。

万事万物皆可写

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很可能是对写作范围的理解太狭隘,写作是对输入进行思考后的输出,所以万事万物皆可成为写作对象。

一天除了睡觉的八小时,我们有十六小时都是醒著的,这十六小时里,我们在工作、在见人、在聊天、在看、在读、在听、在经历。一天下来,如果认真回顾,会惊讶地发现其实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写,也都值得写。有一首歌的歌名叫〈平淡日子里的刺〉,我很喜欢这个歌名,有它原本的含义,但我有自己的理解。生活大多数时候是平淡的,但总不是静如水,我们要学会去发现「平淡日子里的刺」,那个「刺」就是我们要去写的东西。

今天工作中出现了问题被主管批评,晚上就可以写两百字回顾一下;今天听课时听到一个让你欣喜的观点,可以写两百字记录下你的理解;今天见了个人,你在对方身上发现一些可以学习的优点,可以写两百字分享给大家;今天突然心情低落,可以写两百字跟自己说说话,梳理一下内心想法;今天去餐厅吃饭,这家餐厅的服务品质如何,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今天约了朋友见面,你迟到了或对方迟到了,可以写写守时这个话题;比如今天去看了一场**,这部**的故事怎么样,给你带来怎样的冲击,不也值得写一下吗?

因此在一个写作者的眼里,万事万物皆可成为思考、写作的对象,我们要学会发现平淡日子里的刺,刺就是那些搅动情绪的东西,那些让你触动的,感动的,惊讶的,欣喜的,愤怒的,反思的,困惑的,都是刺,都是写作的源泉。

所以从今天起,不要再说不知道该写什么了,你只是需要一双能发现「刺」的眼睛,如感受到生活里的「刺」,就要写出来。

充分了解自己写作的领域

前段时间,有个读者来北京出差,约我喝咖啡,想向我请教一些关于如何经营新媒体的问题。我们在咖啡馆闲聊了十分钟后,我说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与新媒体相关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问,我会把我懂的都尽量讲清楚。结果他问了几个像「如何写文章破十万阅读量」「如何快速让粉丝数成长」这样又大又空的问题之后,竟然不知道要问什么了。我说「你随便问」,他说随便问也不知道要问什么了。

其实这很正常,如果让我去问一些与比特币、区块链、股票等相关的问题,我也是这样,不仅问不出好问题,就连该问什么都无从得知。为什么呢?因为我对这些领域不熟悉。

写作也是这样。我熟悉新媒体经营、知识付费、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网路科技精英这些领域,所以关于这些领域,我有源源不断的主题可以写,也很容易找到优质的话题。

对一个领域知道得越深入,困惑也就越多,就能提出很多好问题,也会想透过写作去探讨这些问题。所以,要充分了解自己写作的领域。我刚开始进入的是创业投资领域,因此我写的文章都是关于这个领域的。我是怎么开始的呢?第一步就是广泛、大量、有深度地阅读这个领域的好文章,半年之后,我对这个领域以及这个领域的目标读者都有足够的理解,所以我能找到很受欢迎的主题。

当然,写作新手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找到自己的写作定位,也就是决定在哪个领域进行写作。如何找到自己的写作定位?其实主要看你的兴趣,一定不要太在意市场,更不要跟风。如果你写的不是你热爱的,注定不会长久。

阿里巴巴集团成立的湖畔大学产品模组学术主任梁宁说过,人们都无法拒绝自己真实的快乐。你会情不自禁地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花时间,不知不觉地在其中投入一万个小时。你不厌其烦去做的事,就是天分所在,能给你带来持续的满足感,可以一直为其投入时间,时间久了,就会做得比别人好。

一开始可以多尝试,但在多方尝试之后一定要固定下来,在一个领域持续地写。千万不要什么都写,今天写影评,明天写乐评,后天写职场文章,大后天写情感故事……什么都写,一定什么都写不好。所以请发自内心地问,自己的热情在哪里,那就是你的写作定位。

找到写作定位后,持续、深入、大量、多面向地了解这个领域,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选题。

要掌握几条写作公式

谈及写作,很多人经常会提到一个词—灵感。

灵感重要吗?重要,因为那些灵光乍现总会是一种惊喜,对作者、对读者都是如此。

灵感重要吗?不重要,因为灵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瞬间迸发的偶然,既不稳定,又不持续。

我们要刻意追求灵感吗?不必。为什么?因为我们不需要都成为作家,去创作文学作品,我们的目的是学会更顺畅地借由文字表达内心想法。如果想持续表达、让表达成为一种习惯,最好掌握几条写作公式,以应对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往下写、不知道如何下手的问题。

什么是写作公式?有一本书叫《七年就是一辈子》,该书作者李笑来说,这本书就是格式化写作的产物,他说书里所有文章都用一模一样的模式。

?我要说的是什么概念?

?这个概念为什么重要?

?这个概念通常被如何误解?

?这个概念实际上是怎么回事?

?这个概念有什么意义?

?如何正确使用这个概念?

?错误使用这个概念有什么可怕之处?

?这个概念与哪些其他重要概念有重要的联系?

张大春老师说,如果这个世界少一些写作模式,那么就会少一些无聊的作品,因为作品的竞争力是创意。

张大春老师说的是文学创作,跟我们聊的是不同的话题。有人说,格式化写作会让内容千篇一律。是这样吗?不是。李笑来的写作公式并不妨碍有创意地讲一件事,只是提供一套写作的行文方向。事实上,所有实用文章都可以按照这个结构来写,但不同人持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观点写出来的是完全不同的文章。因为所谓写作公式,只是提供一个行文方向,并不限制写作者的独特思考和个性发挥。

总─分─总,这是我们训练过的最简单公式。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公式。

论点─分论点─正例─反例─总结,这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公式组合。再高级一点的写作 公式如以下六条。

(1)场景化写作,引出一个痛点话题。

(2)针对痛点话题,提出一个新鲜观点。

(3)正面论证这个观点。小标题+案例。

(4)反面论证这个观点。小标题+案例。

(5)总结这个观点的意义、价值。

(6)给出具体的执行建议,呼吁大家去做。

这是我常用的写作格式。你会发现,并没有因为我用公式写作,写出来的文章就没有价值。

学习写作的朋友,更应该掌握几条写作公式。格式化写作的好处就是,只要确定了文章主题,那么写文章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掌握几条写作公式,定下主题,按一个不错的格式顺着往下写,一定会比毫无章法地写要写得快,逻辑也更通畅。

什么叫影评评语?怎么写?急

1111111111111

用低劣的左眸看《迷墙》——「上」

很久之前,就想给《迷墙》码篇像样点的文字,可是到头来自己的文字与《迷墙》的精神实在相差千里,诠释不出平克?弗洛依德真实的感情写照来,迷惘了许久,无奈了许久。可是石头压在心头,总是觉得难受,今晚就用肤浅的文字来略微叙述一下那个被世俗所抛弃了的“平克”。

**在82年公映,罗南也在那年诞生;音乐会在90年演出,柏林墙也在那年轰然倒塌。前者算是巧合,是我的一厢情愿,而后者就有政治与商业元素夹杂其中了。82年的**——《迷墙》由勇敢的尖锐派导演艾伦?帕克奉献,色彩掌握尺度超出了原有的浓度,把平克?弗洛依德的音乐变成一头公牛,气势汹汹地冲向人类的心灵最深处。为何说他勇敢,因为他涉及了战争,这是第一点,也是平克?弗洛依德最先的呐喊之一。

战争——导火索

没有战争的时候,人类渴望去战斗,而当战争真的爆发之时,却产生了恐惧,希望战争早点终结,可是战争很难结束,直到有一方溃败为止。这时间有8年,有4年,也有100年。Pink的父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去,直接导致了Pink的童年缺乏父亲的温暖,不善言语,没有伙伴。而母亲的溺爱更使Pink缺乏了男子汉的气概,导致他在将来的感情生活上受到挫折,这是后话。

艾伦?帕克在拍摄战争场景上,用足了精力,爆炸场面、流血场面拍得荡气回肠,尤其是在海滩上拉起尸体的镜头具有感召力,容易使人入戏,控诉战争的残酷性。战争可以带来和平吗?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以。而对于一个失去父亲的Pink来说,战争是一个导火索,把自己关在了一个孤单无助的空间里。

教育——Fuck应试

“填鸭式”教育是影评人最喜欢写的内容之一,当然这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艾伦?帕克太聪明了,当在铁轨炸裂的瞬间,让Pink看到了一张张戴着面具的人脸,**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学生时代。这个时代的学生没有思想,学着无病呻吟的文学,做着一尘不变的数学题,标准答案只有一个。学生都是一堆臭烘烘的猪肉,等长胖了跳进绞肉机,压成一条条形状相同的香肠,明码出售。Pink在这时,显示出了他的反抗精神,在老师的威严下,写诗,被老师惩罚后,依然发着的美梦。Pink的思想开始转变,变得对老师不满起来,而老师就是罪恶的傀儡,因而说,Pink变得讨厌罪恶了。可是罪恶的威力太过强劲,Pink改变不了,只能逆来顺受,可是心中的怒火已经开始燃起。

爱情——最伤人

ink开始恋爱,爱上一个美丽的女人。可是女人是一朵食人草,吸干了Pink最后一滴血,远去,投进了另外一个男人的怀抱。关于这点,前文已有铺垫,是Pink童年过于依赖母亲的缘由,而使自己不能把握爱情,当爱情失去之后,又不能缓过神来,一蹶不振。影像中的田鼠也是一个暗示,Pink爱那只田鼠,把生病的田鼠安躺在柔软的稻草上,还脱下自己的毛衣,给田鼠取暖。可第二天,田鼠还是死了,就跟他的女友感情一样,丢进水沟永不挽回。爱情的确伤人,Pink砸掉了电话,酒杯,吉他,电视,门窗,花瓶……

经纪人——火上加油

感情的挫折使Pink愈加地对这个世界感到渺茫,仇恨,他开始Rock,把全身的精力投入其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可是Pink的音乐灵感来自于褐色,整天萎靡不振,自甘堕落。一次在家中昏迷不醒,却被吸血鬼似的经纪人用强心剂唤醒,拉去做演出。Pink的身体溃烂了,长出许许多多的虫子,腐蚀了皮肤,浸透了骨髓,感染了血液。他彻底地蜕皮了,在他拉掉头上的粘稠物之后。

影像中的经纪人,极端地自私自利,用他人的血汗钱来满足自己的食欲和美欲,而且不顾他们的感受,这就是在对资本家无情的控诉,控诉他们为了得到私欲,耗尽了工人的生命。

纳粹——的榔头

榔头代表革命,因为榔头可以敲掉一切旧事物。Pink就是那么做的,他用疑惑人心的歌喉整编了一个部队,部队的任务就是做坏事和与警察抗争,其实就是想破坏当时的社会秩序,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主导地位。**在这里达到了最高潮,Pink发疯了,变得歇斯底里,剃掉了眉毛,凶巴巴地。

由于艾伦?帕克前面的铺垫做得好,因而在这个内容上没有跃进的感觉,自然得当。Pink为了报复社会,也用了教条式的方法来命令成员,把他们推进绞肉机压成一堆臭烘烘的香肠。他是的化身,罪恶之鹰。

审判——Stop溃败

身疲力竭的Pink完全被世俗干化,眼睛里竟透不出一丝光芒来,心已死,凄惨冰凉。人的一生难道就这样结束了?不,平克?弗洛依德不想绝望收场,艾伦?帕克也不想用Pink来作为悲剧的主角。因而他们合伙设计了审判这一环节,大法官决定砸掉Pink心中的重重迷墙,来使他获得新生。最后石墙全然倒塌,Pink也解开了心中的枷锁,去找寻属于自己的新世界。可偏偏在迷墙倒塌之后,又有一群小孩去搬运石块,去构筑自己的迷墙,看来迷墙永远都不会消失,它是一个传递工具,悲哀又将继续。

**色彩浓重,其中的极具张力,对情节的推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每一个物体都代表了一种人或者一种思想,对于影迷来说也留足了思考的空间。蒙太奇的剪辑手法更是**的亮点,甚至可以说本片最大的特色。说起复杂的剪辑手法来,定会对《刺杀肯尼迪》、《老男孩》这类**大呼过瘾,可艾伦?帕克《迷墙》愈加意识流,他用其敏捷的思索打造出一个扑朔迷离的错位交织,例如让童年的Pink与成年的Pink相见,让童年的Pink看到死去的父亲等等。这都是考验导演技巧的,要是稍有闪失,会使**变得结构絮乱。当然这也是考验影迷的素质的,如果没有其他类似结构的**做过铺垫,是很难把其中的情节串连起来的,看来我很笨,直到3天前看第三遍时,才把情节全然串接在一起。

《迷墙》太过伟大,通过一些小标题的叙述,也能够看出**所包含的政治力量和情感剧变,这些是平克?弗洛依德所要控诉的,艾伦?帕克也挺勇敢的,竟然把这些敏感的话题通过影像的模式呈现在**院的荧幕上。

用低劣的左眸看《迷墙》——「下」

墙的垒筑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件事一件事的量变才能够发生隔离的质变。现在墙封闭了,没有空气的流通,更没有语言的交流,就似院里的小空间般,毫无生气。为何会这样的残酷,为何会那么的无奈,除却前文所说的几点外在因素,其实最大的因素还是在于Pink本人的思想意志,这便就是哲学上“主次矛盾”的问题。

人一生下来,是个无知觉的物质(无思想),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个刺激是直接,也是剧烈的。可当人的思想开始成熟的时候,外界的反应就不那么激烈了,因为主观意识增强了,社会观念也增加了。如果一个小孩童年时代遭遇困惑,长大之后完全可以用健全的心来审视自己的未来。Pink做不到,所以他失败了,虽然口口声声说是受外界的干扰造成的,其实最大的敌人还是他自己。外界的是一块块的石头,而把石头垒筑成墙的却是他自己的双手。他不愿面对现实,不愿面对理想,失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而我觉得《迷墙》并不是一个有积极主题的**,这倒也符合平克?弗洛依德迷幻摇滚的风格。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崎岖的”,要成功定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如果轻易受到外界环境的错误指引,那么理想就会愈跑愈远,直至消失无影踪。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做起来却异常地艰难,谁能坚持自己的理想一辈子,谁又能只有一个理想!因而失败的人屡见不鲜,他们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都只是Pink手下的纳粹近卫军而已。世界在哭泣,世界在悲哀,人类又把石头高高垒起,把自己隔离在孤单的二维空间里。

太过悲哀的事情由自己的因素造成,想想也的确可怕。侵略战争,侵略者几乎个个咬牙咧齿,恨不得一周就攻下一个国度,他们都发疯了,变得痴癫,毫无人性。商品经济,商人们几乎个个剥丝抽血,恨不得一天就狂赚一个亿的钱,他们都发疯了,变得痴癫,毫无人性。没有人性何来实现自己正确的理想?在错误的思想观念上,人类失去了闪亮,也失去了诚信,久而久之,迷墙就形成了,迷墙的定义就是:只为自己而活,活得疲惫,活得无奈。

艾伦?帕克是个敏锐的人,他发现了这点,因而在表现男主角的生活方面,做足了悲哀的成分,他砸碎一切的东西,甚至自残流血,恐怖不言而喻。外表上看来是Pink在疯癫,其实是平克?弗洛伊德在骂自己的无能,与外界的干扰并无太大的关系。在自骂的过程中,Pink没有找回灵魂深处的理想,反而把怒火泼洒在了女友、经纪人、母亲的身上,愤怒地没有道理,离失败越来越近。**在此刻达到了高潮,Pink化为纳粹头子,耀武扬威。他变了,完全地变了,变成反社会了,从此垃圾又多了一个。

前面所说的都是失败成因都是由自身的矛盾累计而成的,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自己的事情自己体会,如果没有健康的思想,成熟的思维,是难以把理想实现的,看来我们需要加把劲,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认清状况,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成功人士,细细想来其实这也并不困难。

222222222222222222

**《迷墙》是我看过的最有震撼力的影片之一,不仅仅是因为片子中弥漫着的反战和浓厚的性意识,而是因为它肆无忌惮地表现自己想法的态度,虽然它有着堆彻象征符号的毛病。

在这样的一部影片中,它到底要表达怎样的内容?墙是什么意思?等等,等等都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在我看来,它想说的有这些:

1、反战

战争本质上是一种全人类的自虐行为,我们在观看片子中见到平克用剃须刀剐去自己的乳头和眉毛而鲜血淋漓的时候,心中可曾有过恐惧的感觉?但是我们在观看战争片时,在那些颂扬着伟大的战争的片子时,是否有过那样的感觉呢?不,我随着情节的推动为我国战士的胜利而欢呼雀跃,为把万恶的小日本打败而兴奋不已。这时候,谁会想到所谓的战争只是人类的动物本能所驱动着的无聊的杀戮呢?

和平主义者否定战争,有许多是由于战争带来的痛苦,他们有的并不否定战争本身。而我们在**《迷墙》中看到了战争中最可鄙的一面,就是受伤的战士,丑陋的尸体,积水的战壕,肮脏的不堪入目的一切。这就足以嘲笑那些颂扬“正义”战争的人们,看那,你们所称赞的战争就是堆积在如山的尸体上的,就是在溃烂的伤口上的,就是在残肢段臂上的,就是在正义的旗号下为你们送死的年轻的男人上的!

片子的主人公在一生中的转变是耐人寻味的,从救助一只就死的土拨鼠到领导狂热的青年肆意破坏,从他的妈妈看到土拨鼠时厌恶的惊叫到台下人群的热烈的呼喊,平克完成了转化。他从热爱着每一个生命的孤独的孩童变成了战争行为的模仿者,这一转变极其偶然,但并不突兀,从平克在一面大衣镜前试穿他死去的爸爸的军装开始,他就开始了这一过程。

影片反战着重体现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孤寂,对小孩子的恶劣影响,当我看到小平克在找自己的父亲时,(他其实当时已经知道他已经没有父亲了)他拉一拉退役军人的衣服,那人看一看他,转而抱起自己的孩子,我不禁一阵心酸。影片打动人的地方也就在于这样的细节。

2、儿童对性的觉醒和认识,以及成年后对待性的态度

平克对面楼里的女人,可以看作儿童性意识的觉醒。待到他要爬上母亲的床上被她赶走的时候,可以看做他的恋母情节,而他把谁在母亲旁边的男人想象成一具骷髅,可以认为是他对夺走自己 母亲的人的诅咒。

自从弗洛依德的心理学问世以来,世人对它的非议就没有断过,人类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动物般的本性呀。

在这部影片中,弗洛依德的影子弥漫看来,成了影片的一大看点,因为从来就没有人这样大胆地展现性,展现性的形式和本质。

在影片中有一断动画,就是一朵盛开的花和一朵花骨朵,他们在搏斗,最终花骨朵插入了另一 支花。谁都知道这是对性行为的隐寓,但是他们为什么要搏斗呢?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陌生感无时不在,人与人有着陌生化的趋势,在也表现在性方面。当我们没有了亲近的人的时候,当我们每天在接触着一个又一个的陌生人的时候,当我们刚刚与一人建立了稍微亲密的关系而他又要远离的时候,与我们最亲近的人的性的接触似乎成了唯一的依靠和可以信任的东西。这样,在现代社会中,性被无限地拔高,成了人类的主要的权利甚至成了存在的意义。

在影片中,平克失去了他最初的女朋友,他就终日无所事事,甚至于自虐,甚至于沉没在水中,而手上情愿流着鲜血,直到浴池被染红。性的意义被他无限到扩大。

影片中的大胆也是有目共睹的,暴露的场面比比皆是,这不无体现了无限地扩大性的意义的这样的主题。

3、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的孤独感

平克从小失去了父亲,在作为儿童的时间里。妈妈的溺爱并不能让他满足,他还是很孤独。这孤独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全社会的。

工业化的今天,每个人失去了他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成为社会的工件,这不能不让人产生沮丧的感觉,进而觉得自己的孤独。今天,我们用互联网沟通,用电话沟通,用所有的现代化的工具进行沟通,但是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了,仿佛我们离了工具就不能够存在,能够证明自我存在的已经不是时间了,是现代化的工具!人之不成其为人,而已经被物化了!

在现代社会,人感到孤独,于是他们寄希望于未来,然而未来是不可靠的,它只是一种可能性,人作出这一种选择就意味着放弃了另一种。人似乎是自由的,但是他们必须作出选择,那怕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这就使得人被迫进行选择,选择即意味着他的不自由,这样看来人又是被禁锢着的自由意志。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的人无法措其手足,于是茫然,于是孤独。孤独的本原竟然在于人的自由性!

4、法西斯主义的魅力

平克在最后走向了法西斯,在脱胎换骨的吼声和扒去绅士已经腐朽的皮肤的时候,成了“革命”中法西斯的头目,他们四处大砸,搞破坏。成了恶魔一般的人物。这时候,“革命”成了他们发泄的工具,成了他们摆脱束缚的灵丹妙药。这时候的头目就是平克,这个曾经的腼腆的儿童,曾经的为爱伤神的少年,曾经的被老师打骂的委屈的人,曾经的鼓舞人心的摇滚歌手。

群羊失去了牧者,平克就是他们的领头羊。

法西斯主义的魅力,就在于让别人为自己作出选择。

5、“墙”的政治意义

在影片中,墙可能是指柏林墙,当然它也可能仅仅是个比喻。

现代社会中,人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但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样的终极问题依然在困绕着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仍将生活在“墙”内。

现代政治似乎是自由的,似乎是允许所有的人参与的,但是这又不可避免地让人想到多数人的暴政问题。而且我们的选票真的能够代表自己吗,自己的投票真的是理性的吗,自己的参与真的是有意义的吗?没有人能够回答。

影片没有告诉我们答案,这需要我们继续寻找。

总的看来,这部影片告诉了我们无数的东西,但是没有一个问题是得到解答的,它只是把它们表达出来。

影片的好处在于这无数的拷问,但是终究没有给我们出路,这也是我在思考着的。

其实,这部片子是一部音乐**,我既不懂音乐,又不通英文,与影片的内涵不知相去多远,尽力罢了。

寥寥数语,不能尽言,仅此而已。

红色**影评1600字

影评评语就是评论。意思就是在观看一段**、电视剧、记录片之后,对剧进行评价。可以从的内容、故事情节、社会影响、拍摄手法、导演构思、视听语言等方面进行评论。

评论字数有800字、1000字、2000字的,在编导艺考中会说明。评论相当于议论文,运用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去写,不要写成抒情类的观后感。

怎么写有以下几点要素

把握新意

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

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例如对张艺谋**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对影片作实事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观照全片。

实事求是

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

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同样我们在写影评时,也不能人云亦云。

掌握视听语言

**是一门声画结合、视听兼备的艺术。了解**的视听语言,也就是**的具体表现手段,是真正读懂一部影片的关键所在。当然啦,在专业考试中,不会对考生的专业水平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的基本创作手法还是应该掌握的,在影片分析的写作过程中,适当运用专业性的语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文章的专业水准,而这,也就相应的提高了你的专业成绩。

累积观影经验

要想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多看**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只有多看,才能使自己从一个普通的**观众过渡到一个较高层次的鉴赏者,甚至准专业者。而一定的看片量的积累,会成为你将来进入专业院校学习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作为一个高中生,学习压力比较大,课余时间不多,要有选择地去看。说实话,其实乐乐老师学习摄影专业来说,大部分会看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以及画面色彩浓郁的**。

几种写作框架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种

第一部分:夸赞这部**所带来的意义。

第二部分:详细说明这部**有哪些突破。

第三部分:对于导演意图进行解读。

第四部分:评论**镜头的特点、分析镜头表现方式有哪些独特之处。

第五部分:**中所处的历史时代对自己有哪些启发后者新的发现。

第六部分:总结全文的整体思想。

第二种

第一部分:大体介绍一下**的剧情。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部分:从导演的意图出发评论**的主题、导演要表达的思想。

第三部分:评论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对于解释主题有什么样的帮助或者作用。

第四部分:分析视听语言,从摄影的角度评论**画面。

第五部分:做最后的总结。

**《心灵捕手》的心理学分析 复制黏贴时请注意从心理学的方面来评述~

《红色》这部**非常好,导演很懂绘画。这部**其实是对抽象派画家罗斯科(Mark Rothko)作品的一个解读,其中黑人学徒扮演的就是导演本人,他就像一个心理医生,拿着手术刀以哲学问答和思辨的方式把罗斯科从内解剖,将抽象画派所倡导的感知上的“深度参与”作为切入点,以还原罗斯科创作的潜意识,非常精彩。**以学徒“闯入”大师的画室为开篇,象征着贯穿全片的灵魂拷问即将开始。首先大师觉得学徒不懂艺术,让他沉浸式的欣赏,想象从画面深处喷涌而出的。学徒不明觉厉,把身体向前倾斜靠近画布,正好这幅画中间的形状像个门,然后他问,“是要这样欣赏吗?”(欣赏只是一种身体前倾或崇拜的姿态吗?) 接着大师列出一大堆殿堂级画家,不停把自己的名字与各个古典大师做一并置处理:伦勃朗与罗斯科,透纳与罗斯科,马蒂斯与罗斯科,米开朗基罗与罗斯科…… 其实,罗斯科这种借解读名家名作来阐释自己作品的方式非常滑稽,他将自己比喻为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但对阿波罗的神谕“成为你自己”显然知之甚少。从古希腊哲学的视角看罗斯科,罗斯科是个沉迷于SM之中不能自拔的黑武士。而这个剧本又恰好是个完美的古希腊哲学范本。鉴于从整体上把握这个剧本的需要,以及对该剧创作者报一欣赏的态度,我现在对**里面提到的画家一个一个来讲解。 这部**中罗斯科在名气上最为羡慕的画家是伦勃朗,也是他反复提到的画家。伦勃朗的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他最为著名的技法是“明暗法”,也就是罗斯科用红黑色块进行对比的出处。但是罗斯科对伦勃朗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技巧层面,伦勃朗的画快可以是“在黑暗中发光”,但是并不是罗斯科理解的那种“苦苦挣扎将要熄灭的火焰”,而是他的人物,从内至外发出光芒,尤其是脸部,照亮背景的黑暗,这种光虽然不是自然光,却是一个人内在的精神力量,按照古希腊哲学家的说法,这种光是走出洞穴看到另一个世界的光。罗斯科对伦勃朗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宗教对欲念的束缚,而没有看出他的自由。 这部**中,罗斯科欣赏的另外一位古典画家是卡拉瓦乔,和他对伦勃朗的误读一样,卡拉瓦乔也被他读成了“受难画家”。卡拉瓦乔的画宗教色彩更加浓烈,各种各样的惩罚故事都被他画出来了,罗斯科看这些

主角第一次和心理学家(第6个)见面时,却是后者的心灵率先被触动了。一个经常打架的天才,意味着其不按常理出牌。整部**中的主要人物,他们都有博学的特点,粗制滥造的观点无法打动他们,就像哈佛酒吧里那场一边倒的交锋一样,注定一般**中的常识背景与本影片不在一个层次和范围。

心理学家的强大就在于当自身的情绪伤痕被触动时,能回以同样强大的反击……河边的对话,心理学家一针见血地指明主角的弱点——缺乏情感体验的深度。对于没有文化的人,你可以靠财富去征服他们;对于有文化的人,你可以靠名望去诱惑他们;但对于恃才傲物的家伙们,不会卷入常人小小的虚荣所依附的逻辑。一旦情感产生认同,人就像扑火的蛾子,心理学家则继续镇静地控制着主动。他首先把对话控制在一个较为严肃的背景中(针对主角所评论的那幅画),指明主角只是个伤心、狂妄的小屁孩,然后继续讲那些笑里藏刀的小故事。主角的生活逻辑有问题,重要的不是天赋(威尔和他的朋友大部分时间所谈论的都是一些滑稽的小玩意),而是“大部分的他”并未被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所发现,当其他人按照常识在跟威尔谈条件时,心理学家就只是让威尔“看到他”(告诉他他所看到的只是肤浅的文字面)而已。

第4次会面之前,威尔的现实已经发生了呃许多变故,他继续贬低他人的情感(还有与其自尊不配的待遇,因为他本身有低自尊的问题),只是因为他本来拥有的内在是如此之少,他已经输不起了(接受意味着付出和责任)。心理学家指出威尔的问题在于不敢一搏人生,他不是选择低贱而是因为恐惧的驱使而不断做出自我破坏的行为。

第5次会面之前,威尔的好友一番真话震撼了威尔。教授和心理学家正在为往日积习争吵,自大、嫉妒和失意,都是人之常情。这次会面,心理学家终于抓住威尔的脆弱,引导他原谅了自己的懦弱。一开始他们谈到两人都有的受虐经历,最后威尔说到分手的事,心理学家立即洞察到威尔沉默之中的伤感,知道这就是其一直等待的时机。一句句“这不是你的错”不断地撞击威尔最后的心理防线,寒冰终于从内部融化。

影片的最有意思的是,威尔的固步自封正是他周围人的苦恼,但当他走向自由之路,也让他人感到了幸福。我们的生活不只是我们自己的,也关系到周围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