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个人卖狗的故事的观后感

独自等待影评观感_独自等待电影有感

《童梦奇缘》观后感 童梦奇缘》 奇缘商州区砚池河九年制学校六年级 张宝良 十二岁的光仔是个不快乐的小孩,妈妈自杀后他便没再长高。光 仔一直认为这是爸爸与新妈妈的错,因此一直讨厌这个家,终日希望 长大后能够独自生活。 一天在公园里,光仔遇上了一个老爷爷,他有一种能够快速成长 的药水。光仔便偷了这瓶药水,却不小心把药瓶打破了,阴差阳错之 下,药水令光仔在一夜间变成一个成年人。成长后的光仔既惊又喜, 终于踏上了梦寐以求的旅程。光仔决心追求他的梦中情人李老师,二 人更一拍即合;但时间在光仔身上走得特别快,每晚的年纪都在急剧 递增。情窦初开的光仔在忐忑之余,还发现了一个有关妈妈自杀的真 相。光仔一边急于寻找解药,一边要想个办法重拾一个温馨的家。最 终光仔找回了温馨的家,但却因为没有解药而老死。 很简单的一个荒诞故事,但却让我明白了一些很深的人生哲理。 每个小孩子总是渴望能长大,我是这样,你也是。但当他真的长 大了,要面对很从小孩子不需要考虑的问题里往往又会后悔。片中结 尾时光仔因为找不到解药而大哭: “大叔,我知道错了。我好想回到 从前。我不敢了,下次不敢了。 ”光仔那焦急绝望的心情更是让人不 禁悄然泪下。 光仔找流老爷爷要解药时,老爷爷说的那段话对我感触也很大, 他说: “你回不了头了!你都转了几圈了,还不明白?现在明白了也 不迟。 我早就跟你说过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哪怕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天, 也要好好活! ” 光仔约老师看**那段也很让我感动。因为光仔已经变得很老, 所以他来到**院时没有向老师说自己的身份。 光仔问: “**,如果你等的人还没来,你会不会生气呀?” 老师说: “不会,我有的是时间。 ” 光仔说: 好像除了我以外, “ 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有好多时间…… ” 是啊!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不要以为自己有大 把时间而浪费了阳光朝气的青春, 到醒悟时才知道让我灿烂的青春已 经一天一天的少了。希望所有在挥霍青春的朋友珍惜时间,光仔已经 没时间了,可我们还有时间,不要让光仔的故事在我们身上重演。

很久没有因为看**而如此激动过了,上一次被感动落泪还是n多年前看阿甘,今天看《童梦奇缘》竟然也被深深打动。<br />

<br />

影片的情节其实是比较简单的,然而简单中却透着一种牵人心魄的力量。主题实际是两个,一为倡导家庭和睦、其乐融融,一为抒发对青春不再、年轻不能重来的感慨。把这两条主线贯穿起来的是疯疯癫癫的“中医药科学家”冯小刚大叔的“科研成果”——那瓶能够催发人生长的魔水。关于影片的内容介绍就从略了,这里大致谈自己的两点感想。<br />

<br />

首先是时间。看过**的人可能感到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冯大叔的那句点睛之笔:“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但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哪怕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天,也要好好活!”其实许多时候一个极简单的道理只有在环境约束极为紧张的条件下才能体悟得出,正如影片中喝了催长魔水的刘德华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从十二岁成长到八十岁,才顿悟了枝枯叶萎、人事代谢的道理。小孩子总是盼望长大,总感觉童年过得太慢,似乎每一个学期、每一个年份都如此难熬,当然也有美好的回忆,但相对于成长期后的重压,童年时期相对较轻的负担更给人悠然之感。玩得痛快,自然不晓得生活之艰辛。当我们有朝一日像片中刘德华突然发现与他几乎同时饮了那催生魔水的、从阴沟里的一株小树苗长成的参天大树开始在风雨飘摇中折枝断茎的凄凉场面后,当他蓦然发现每过一日便可明显地发现鬓角的斑白、皱纹的横生、行动的迟缓、语音的衰弱之后,我们可能也会陷入他那样的困境。<br />

<br />

人生是一次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在高度强调偶然性、随机性的今天,人们不处绝境断不会追问人生的意义。更多的人倾向以“过把瘾就死”的态度游戏人生,人们开始极尽一切之可能促动狂热情绪的宣泄,甚至近乎自虐的折磨自己以刺激他人。理想主义的乌托邦破灭之后,没有一个缓冲过渡的时空,从而直接导向了虚无、猥琐、麻木、犬儒。我们当然不需要在撒手人寰之前高风格地评估下是否把全部生命和精力贡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但总需要扪心自问一下“我这一辈子有没有白活”。乌托邦式的人生是可怕的,虚无主义的人生则是可悲的。当你陶醉于吞云吐雾的快感之中时,当你痴迷于灯红酒绿的诱惑之中时,当你迷茫于虚拟世界的偶尔“成功”时,当你像影片中李老师那样自信“我有的是时间”时,想自己行将就木,也许会有至少一点点的责任感吧——作为父母、夫妻、儿女的这诸多身份角色中所应承担的一份责任。<br />

<br />

其次是亲情。教育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英国哲学家洛克曾写过一本《教育漫话》,里面有很大篇幅在讨论如何建立一种良好的父子关系。他认为,在孩子小的时候应当从严管教,因为儿童尚不具备健全的心智,需要成人有意识的引导;而随着孩子的逐步成长成熟,则应当放松这种管制,尝试将这种控制关系转变为友谊关系,因为孩子成熟后具备独立的理性分析和判断能力,再用专制办法来对待就适得其反了。洛克的这种描述实在贴切。在这部影片中,父子之间的这种矛盾贯穿始终。双方有着极大的隔阂,而只有当刘德华突变为成人之后,才得以作为一个陌生人以客观的视角了解成人世界的无奈与困苦,了解他的父亲的真实情感,也才能够在游戏厅看到在喧嚣的世俗生活之余来到这里重温童心的父亲。这真是一个围城,城外的小孩子们盼望着赶快长大,城里的大人们却因为经历了亲朋的疏离、情感的伤痛、事业的挫折等等,产生一种返归婴儿一般的本真状态的冲动。<br />

<br />

今天的校园里流传一句话:三年一代沟。那么父子之间的代沟又要多大?我们用代沟这个术语之时,往往是站在一种弱势群体的角度去期待年长的一方改变他们的思想——与时俱进地来适应我们甚至迎合我们,似乎就没有考虑过尊重传统的惯性、尝试着用父辈的话语系统去接触他们、了解他们。可能每个孩子都经历过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时代的强烈逆反心理,这有着教育体制的重压以及各种扭曲的社会机制映射到一个个年轻臂膀上的产生的效果。我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还有一个隐秘的想法,那就是——离父母越远越好,庆幸自己终于能够摆脱一切束缚了。又过了五年,今天的想法又转了个方向,已经逐步理解他们,感激他们,心疼他们。这也是看这部片子激起共鸣的重要原因。抚养一个孩子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即便我今天能够用语言表达一二,没有这种经历,恐怕也仅能道十之一二。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独生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唯一延续,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会耗费父母更多的心血。从小到大在历次调皮捣蛋(最后一次是2000年高二时从学校偷跑出去上网而撞破头皮,缝了六针)后看到父母担惊受怕的表情总是一脸不屑,当时心想伤口破了我自己都不怕你们有什么好怕的,到现在才慢慢体会出个中滋味。亲情挚爱,最易于为人所忽视,本来我们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理应是最重亲情的国度。然时过境迁,现代性的洗礼冲击了传统文化,反倒使得这种亲情日渐淡漠,或者有意识地掩盖起来以表现某种意义的坚强——君不见几年前《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与其子石林之间的“心结”直至前者心脏病突发几乎撒手人寰之时才得以解开么?何必呢,尽孝不趁生前,有何意义?亲情面前,还有什么鸿沟不可逾越!难道非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大彻大悟?<br />

<br />

尽管其语言上还有许多漏洞,比如对于突然长大但事实上还处于孩童思维的刘德华在语言上的设计稍嫌老到一些,不符合其心理年龄。此外,可以看出导演的意图主要在诠释亲情,对时间的思索应该是这一主旨的副产品,但实际上这两个主题的份额都不小,这种二元结构处理不好会冲淡很多东西,不过也许确实是两方面都难以割舍吧。但是,瑕不掩瑜,看片子最主要看它的思路,其他的技术性问题都是表面问题。因此我认为,这部《童梦奇缘》是难得一见的、给人深刻启迪并值得反复回味的佳作。<br />

前两天写的,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刚才我看了童梦奇缘,泪水还没有干,仍在眼角,

从童梦开始拍摄到宣传,到上映,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这部**的关注,

直到今天晚上,我才真正的经历了一场童梦奇缘,

这是一场让我在心灵上受到洗礼的奇缘,非常感谢Andy能够拍出这么好的作品!

冯小刚在戏中的话深深印在我心里:“生命不可能重来。”

自从16岁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仿佛16岁过了好几年,忽然间旁人问其年龄已经到了十八九岁,那时候我会很惊讶地说,怎么我都快二十了?我还以为自己十六七岁呢!生命就是这样有条不紊,生命就是这样匆匆,

后来从二十几岁到现在更是觉得时间飞快,每一年都仿佛刚过了春节就不知不觉到了夏天,热了一阵又到了冬天,在感叹着寒冷的时候,新的春节又来临了,可谓一年又一年,弹指一挥间,自己已经年纪一大把了,

Andy的童梦奇缘让我文字中的“弹指一挥”在戏中变成了现实,它把我们通常所说的时间飞逝,变成了现实,强烈的视觉效果带给我巨大的冲击,原来时间竟然是这样的块,这样的匆忙,甚至连挽回的机会都没有,

其实,这正是人生的缩影,时间是那样的有条不紊,时间是那样的客观,他不会因为浪费而少给你一些,也不会因为你珍惜而多给你一些,如果不珍惜,匆匆之间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相信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些想挽回去无法挽回的事情,

戏中的华仔和李老师有一段对话,他们在**院门口,李老师已经认不出来变老的华仔了,华仔问她:“散场了,还不走?”

“我等的人还没有来,”李老师笑着摇摇头说,

华仔又问:“如果你等的人没有来,你会不会生气?”

李老师说:“不会,我有的是时间!”

华仔走了,画外音道:“除了我以外,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有的是时间。”

这句话给在我的心里老下了一个烙印,是呀,我何尝不是以为自己有的是时间呢?我何尝没有做过浑浑噩噩浪费时间的事情呢?我何尝没有无视时间的宝贵呢?恐怕当我自己意识到的时候早就来不及了,Andy用这部**,这句话提醒了我,其实,时间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多的!当你察觉到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那些浪费的时间呀,面对它们,多后悔,后悔没有用,趁着前面还有时间,真的是应该好好珍惜!落实到行动中!这一点Andy本身就是一个绝好的榜样,他每天的时间都过得很充实,私生活也好,工作也好,都是好好的珍惜着的,作为喜欢他的人,应该学习他的这种生活态度,我想华仔真的是非常伟大,非常聪明,他二十多年前就不断的积累,不断地珍惜,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同样,身为半年轻不年轻的我,更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机会,不做让自己将来后悔的事情,不是吗?

童梦奇缘是好**,它带给我这么多的思考,让我的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对我的现实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冯小刚在戏中还说了一句话:生命不需要重来!

是的,如果生命可以重来,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了,经历的就不再重要,所以,生命是不需要重来的,生命之所以为生命,就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不可重复性是它的特点,因此就排除了可重复性。只要仔细思考一下,就很好理解!正是因为生命不可重来,所以生命不需要重来,这看似矛盾的话,实际上却蕴藏着深刻的哲学隐喻!我深深佩服!

这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戏,耐得住捉摸,耐得住品味!幕后班底的功夫不可小觑,Andy投资的**,Andy选择的人员,不会让我们失望的,也确实没有让我失望!

此外,除了这两点之外,别忘了还有挂在我眼角的泪,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一个字——情,

家人之间的亲情——华仔,华哥都在戏中,一个是儿子,一个是父亲,一个家也不能少了妈妈!莫文蔚在戏中是光仔的妈妈,到洗的最后,莫文蔚无法原谅丈夫,也准备离开,此时变老的光仔说:“一个家谁也不能少,你看看他们,多可怜!”感动的场景我不再描述,因为这是只有看了**才能感受到了,如果用文字描述就失去了它的味道,我也随之感动,每个人都有家,大家,小家,都是有着深深的爱,有在心灵深处最牵挂的人,爸爸妈妈,永远都是我们最深的依靠,他们爱我们,我们也爱他们,可就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成人与孩子之间往往会出现很多误会,既然知道这一点,为什么不尽量去避免这些误会呢?还是因为理解和宽容,忘掉自己的身份,忘掉自己的地位,平等的面对人的灵魂,才能够做到这一点,真诚的交流,成人与孩子之间在家庭,在爱上就不会有分歧!因为家庭和爱本身就是没有任何界限的!

我也一样,我常常在最失败,最脆弱的时候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是我非常强大的动力,可是事实上呢?在与他们相处的时候,我在家里会嫌弃他们罗嗦、唠叨,看不惯他们做事的方式,言语也一扫平日的道貌岸然,挑剔、讽刺,这简直不是对亲人的态度,我为什么要这样,我简直就是变态,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我心里对他们又多爱我很清楚,踏出家门前一步我可以跟妈妈吵,踏出家门后一步我就会想她牵挂她,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要说出来的,不说出来又怎么知道呢?正如戏中黄日华的对白有很多次说“他不明白”,而事实上呢,他说了以后光仔就明白了,家人也是一样,真的是要沟通,要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

大雄应该算是整部**中最纯朴的孩子了,他的家人也很纯朴,爸爸和妈妈可以用摄像头连接,一家人围坐一起吃饭,其乐融融,大雄在球队输球后对曾经鼓励他的队友们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当你们是一家人”让所有的孩子都团结一致,是呀,一家人,真的是能够凝聚在一起的,谁也离不开谁,少了谁都会不开心都会有遗憾的,只有用真心对待,一家人,一个团队,一个集体,才能够融洽,办好事情,人也开心幸福!大雄是幸福的化身,是宽容的化身!

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却容易被人忽视的人就是王老师——副校长的女朋友,也是李老师的情敌,其实,相比之下,李老师早已经输了,因为王老师在后来提到:“当他跟我求婚的时候,已经把你们的事情告诉我了,他说了对不起,我原谅了他。总要迈出第一步的,不是所有人都能面对现实的!”其实,这简单的话,真的是有太多值得体味之处了!

首先,恋人之间,最终是要组建家庭的,成为终身的伴侣,谁都难免有犯错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错,有的人犯了错,他不一定会说出来,欺骗、隐瞒,使手段,变得无比卑鄙,伤害爱你的人,可是有多少人会对被伤害的人说对不起呢?谁有这样的勇气直接的成人自己的错误呢?往往都是逃避,逃避,再逃避,直到无法逃避了,揭穿了,败露了,如果一个人主动得跟你承认了,并且很诚恳地说对不起你,伤害了你,其实真是给了你很大的尊重,人格上的尊重。以前年轻的时候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说实话,那时候并不是想要怎么样,不想挽回背叛自己的人,只想他能来跟我说个清楚,承认他错了,跟我说声对不起!就是这样,可结果呢?没有,没有人来跟我说对不起!真正敢于面对现实的人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肯于改正,能够真心悔过,那真的是应该原谅的,并且是应该宽容的,这种宽容会使他对你一辈子的回报!

再者,说说宽容者,其实宽容者不可避免的时受伤害者,他被伤害过,他的心受到了伤害,可是为什么还会原谅呢?我想只有一个字——爱,因为爱,所以他会宽容,会原谅,会理解,会相信,也是因为爱,才带来了持久的幸福。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会是一步到位的,感情也是这样,会有各种各样的考验,心里有爱没错,可是这爱是怎么表现的呢?自私、极端、占有是表现,体贴、理解、宽容也是表现,却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结果,究其根源,只有一个,人性,到底是爱他人,还是爱你自己,如果爱你自己必然会自私的成份多,如果爱的是他,你就会削弱自私,体贴他,理解他,宽容他,说真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无私的爱,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年代、环境下,能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情,这样的爱已经是幸福,是值得深深感激的!目前我自己是没有做到的,但今后,我一定,我一定一定朝这个方向努力,净化自己的心灵,削弱自私的劣根,让我的爱多一份宽容,对我的爱人多一份理解!幸福全靠自己经营,有宽容的心态,能理解的相处,不可能不幸福的!全在一念之间,全在行动之间!

童梦奇缘真是让我感动,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展现得那么真挚,亲情、爱情、友情,

童梦奇缘真是让我震撼,生命的运转规律,展现得那么生动,真实,带来强烈的心灵冲击,

童梦奇缘真是让我高兴,在我对爱最迷茫的时候,华仔又给了我一部好**,让我对人性有了深一步的认识。

感谢华仔,感谢童梦奇缘所有工作人员,

最后,我希望大家都能到**院看华仔的童梦奇缘!

1.“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简简单单一句话,大胡子冯小刚抑扬顿挫间就把老态龙钟的刘德华折腾的越发风烛残年弱不禁风,满脸不知道是泪还是汗,那一刻仿佛一个巨大的逗号,在我的心里重重的一顿,宣告了刘天王必死无疑的命运,当然死是每个人最后的终结,没有人能够背叛生命的轨迹,告别人世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但三天时间就让一个活蹦乱跳聪明伶俐的小孩儿白发苍苍的颤抖着告别他其实并不想告别的灿烂人生,怎么说都残忍了点儿,当然这也是导演的高明之处,轻描淡写间让俗不可耐的三流**跻身顶级殿堂,这话夸的可能狠了,但是还算公允。

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每一天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唯一的,而且不可复制,写到这儿又想起《独自等待》里面一句台词――人要么好好活着,要么现在就死。没错儿,好好活着,该吃好吃好,该喝好喝好,愿意泡妞就泡妞,喜欢帅哥就大胆追吧!别整天愁眉苦脸的,你就是自己的太阳,人这一辈子满打满算也就三万多天,有什么理由不阳光灿烂的?

话是这么说,可哪个小孩儿不盼着时光快快的溜走,自己好一夜之间长大呢?长大了多好,可以不用被大人“欺负”,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可以随心所欲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可以大胆的去泡自己喜欢的美女老师,也可以对着未成年人不得饮酒的标牌“say no”,如此种种,就像一只小耗子揣在每一个孩子的怀里。无时无刻不在挠蹭着,心都痒痒的不行,恨不得一觉醒来自己已经是丈二的身高胡茬满面。可是,孩子终究是孩子,只知道长大的好,却不知伴随着成长,烦恼会越来越多,责任也越来越重,梦想和现实永远是一对仇敌,就算不打的头破血流也要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加上爱情啊,婚姻啊,事业啊什么的没事儿就来捣乱,靠冯小刚一瓶神药圆了长大梦的刘天王短短几天功夫就遍尝个中滋味叫苦不迭,郁闷的无以复加。

说到底还是沟通和理解出了问题,小孩子和大人互不买账,一个认为对方蛮横霸道比老美还象世界警察,一个以为可怜天下父母心,累死累活还要防着逆子离家出走调皮捣蛋。换位一思考其实大家都不容易,童年时代有苦闷彷徨,成年了也不是人间仙境一好百好。十多年前有人喊出“理解万岁”红遍大江南北,看来百年之后依然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我要是来晚了,你一定要等我。”李老师一脸期待的对着电话那头的大雄的哥哥提要求,当然大雄他哥也没含糊,一个斩钉截铁就把小李美眉给忽悠的安心回家去换衣服了。故事的结局相当有意思,清纯可人的李**可怜兮兮在**院门口一直等到**散场也没放弃希望,反正她正当妙龄有的是时间,就这样还是被老眼昏花的刘德华给摆了一道,临走还是没暴露身份,狡猾的就像二战时期的王牌间谍。由此可见爱情和等待总是密不可分,总有人会等到,也有人一辈子也等不到,于是有的人因为爱情幸福了,也有的人放弃了等待爱情却找到了幸福,也有的人一直独自等待着体会另一种幸福,当然更多的人渐渐麻木了在苦难中沉默着把幸福的滋味儿变成了柴米油盐,不幸福的就像是黄日华那批老婆唠叨,孩子出走,事业无成,要什么没什么只能靠电子游戏机和烟草发泄,还没人家泡遍全校美女教师的校长潇洒……也许他们也有爱情,但是爱情究竟是什么呢?影片没有答案,当然没有,也不可能有。爱情,友情,婚外情或者性,男男女女总是说不清道不明,“你一定要等着我”这句话一出口就已经必输无疑,爱情从无定数,可以坚持,但不可以要求……

走向了婚姻总会有数不尽的事端和烦恼,没有孩子的二人世界还磕碰不断,有了孩子又是一堆的麻烦,看了《童梦奇缘》里面的两个四口之家,虽然羡慕大雄家的融洽温馨,但更多的是对小光家那种支离破碎的恐惧,一个家少了谁都不行,可是刘德华还是死了,老死在他后妈的怀里,结局就此打住,引发无数感慨。我是喜欢孩子的,但是又对能否给孩子幸福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家庭和婚姻显然不是我能够掌控的未知,爱情只是润滑油不是稳定剂。“烟抽空了还可以再买,儿子要是没了,买的回来吗?”我的父亲也喜欢抽烟,他也非常爱我,只是我不知道将来我的儿子会怎样看我,我会怎样面对儿子,“只要家庭和睦了,哪个孩子会离家出走呢?”,话很在理,但是我仍希望我儿子能够象个男人一样因为叛逆和独立意识的觉醒出走,而不是因为我们这个家并不和睦。这也是我所期望的,属于青春的梦想吧。

最后要说的是男人,男人很累,不仅仅需要承担很多责任还需要隐忍,躲在游戏厅打电玩只是不得已而为之,谁不想回家啊,可是社会能够宽容女人,因为女人天生就是想着法子去犯错的,然后得到原谅她的男人的爱情,并且,男人则不一样,不能哭不能喊不能闹腾不能上吊喝药,男人只能象山象海,沉默而胸襟宽广。忽然想起原来姜昆说的一段相声,大概是说男人受夹板气的,很象黄日华,那个倒霉而一言不发的篮球教练,儿子老婆一闹腾就完了,他就不需要爱情么?他凭什么不能还惦记一个已经死去的女人?一日夫妻百日恩,抛开婚外情的道德层面不谈,就只论情义,黄日华是真汉子,而不是薄情郎。莫文蔚也苦,但是未免有些变态,嫉妒是女人的通病,但是过分的嫉妒却让陈太太发疯……

不过如果还有下辈子,我依然要做男人。

整部影片看下来有点象无主题变奏,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让涉世未深的我感到疲惫不堪,生命的流逝,爱情的纠缠,家庭与婚姻的压抑,梦想和现实渐行渐远,做人累,做男人更累。直到片尾曲轰然响起,刘德华浑厚的嗓音吼出“下一次不敢”的无奈,才让我坚定了活好每一天的信念,活着就好,向前看,没什么大不了。

三个人卖狗的故事的观后感

《疯狂的石头》肯定是中国今年**群中最为疯狂和有趣的一部,整体观片下来,是为印象深刻的是:巧妙的故事,绝妙的配乐,不俗的剪辑。

事实上,一部带着镜头结构组合尝试的中国式**,本身就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中国**历来偏重镜头“展现”,而弱于镜头“表现”。这点也是大陆**与欧美甚至台湾的很大区别。大陆导演如张艺谋,出身摄影师,对镜头展现有非常独到的地方,惯常用摄影师的视觉去讲故事,这样的**拍出来很美,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而台湾如侯孝贤、杨德昌,这些导演更喜欢用镜头的多变来表现故事的进程,令到观众自觉地感受大量镜头外的东西,这便是**之张力所在。《南国再见南国》《牯岭街少年》等**里,你会在一种导演刻意把你领进的氛围中感受到经典的味道。 我想说的是,从《疯狂的石头》的90分钟里,我被那种毫不做作的幽默主线,多变的镜头表现力,带点疯狂味道的穿插迂回剪辑所惊叹。很难相信在充斥着大量中国式史诗大片的海水里还能冒出如此清新纯粹的浪花。导演宁浩我不认识,也是第一次接触他的**,但从《疯狂的石头》的镜头里,我看到了一代年青导演在**语言上寻找突破的窗口正在打开。《侏罗纪》的大导演上央视的时候曾有意无意表达出中国导演不懂讲故事的意思,我想,在《疯狂的石头》之后,此言可休矣。除了本身剧本相当精彩之外,宁浩在他对故事的理解上强调出几个强音,并且把这有限的强音处理得非常不落俗套,与剧本整体的轻松风格非常自然地溶为一体,毫无做作炫耀之感,而事实上,他所用的手法其实非常炫耀。 这里讲讲值得炫耀的地方,比如关公庙火警后追逐的一场戏,极富中国味道的场景里,配以纯粹的国粹音乐,紧凑的戏曲锣音把一个个快速剪接的镜头准确而强烈地压缩着戏院的空气,这种充满天才的手法让人印象深刻。

另一个值得炫耀的地方是庙门口那条三叉路口的作用被使用到了极致,在那场摩托车抢包撞飞汽车门的戏里,晕暗泛蓝的光线下,用三角构图的方式来表现三个人物之间的独立和交叉情节,气氛烘托恰到好处,节奏感相当的强,不断回切的镜头组合成了这一情节的强调作用,为故事接下来的高潮部分作了很好的铺陈,本场戏最后交待出的地下那个倒霉家伙还有拨打电话的镜头,造出了非常难得的喜剧效果。并且这样的拍摄手法,非常令人信服地传达出**独特的表现魅力,这正是与**在讲述故事上的最大区别所在。 从这部**里可以看出导演有意在结构表现上作出尝试,但就这个剧本而言,并不太适合作这种尝试,国外这类成功的**通常是由几条不相交的主线来共同烘托**的主题,而《疯狂的石头》用了局部结构的手法,无疑也是一个成功且理智的做法。 就整部**来说,它是一部严肃制作的**,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非常用心,片中的幽默元素毫不做作,完全是由剧情推动所带出的笑声,并非如一些拙劣的喜剧片,用类似相声的夸张肢体,抖语言包袱等等来制作笑料。这点是一部成功的**所必须达到的负重,严谨的态度是**所应承受之重。 结尾部分仍有一点略嫌不足,两个反面角色在短短的两分钟之内死亡,这种突然其来的突兀让80分钟延续的轻松怪异风格嘎然而止,或者应该将此段情节处理得更隐性一些,比如镜头内不出现血迹。好在导演似乎注意到了这个,最终部分让观众保持在笑声中结束。 总的来说,在声讨的中国**大环境下,冒出能称为奇葩的小花,总是令人欣慰的。导演宁浩想必对拉丁风格**有偏爱,受到西班牙意大利经典艺术片影响较大,尤其拉丁八九十年代的许多手法在《疯狂的石头》里都有不错的表现及应用。如果以这部片为起点,中国**在这一代新生导演里能走出更多更广的派系出来,那无疑是中国**人之大幸,中国观众之大幸。

作为一个男生,从小就被教导不要哭哭啼啼的,忠犬八公的故事观后感(大部分原创).而这部**是唯一一部把我看得泪流满面的**.只是一部讲述忠诚和亲情的故事.

忠犬八公的故事是改编自真实的故事.镜头最开始是在一个小学的教室里,一个小男孩在做讲演,主题是我心中的英雄,从这里展开了八公的故事.八公是一条谜一样的犬,镜头只告诉我们八公来自日本,箱子从车上被震下来.教授帕克在小镇的火车站拣到这只走失的小狗,冥冥中似乎注定小狗和帕克教授有着某种缘分,帕克一抱起这只小狗就再也放不下来.帕克拜访了他的日本朋友Ken.Ken看到八公脖子上的项圈写着八,这就是八公名字的来历(日文中的八读作Hachi).最初帕克德的妻子极力反对把八公留下,联系有没有愿意收养的人家,不过最终,帕克和女儿安迪对小狗八公的疼爱感化了起初极力反对养狗的妻子卡特.八公在帕克的呵护下慢慢长大,帕克上班时八公会一直把他送到车站,下班时八公也会早早便爬在车站等候,八公的忠诚让小镇的人家对它更加疼爱.有一天,八公在帕克要上班时表现异常,居然玩起了以往从来不会的捡球游戏,八公的表现让帕克非常满意,可是就是在那天,帕克因病去世.帕克的妻子、女儿安迪及女婿迈克尔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埋葬了帕克,可是不明就里的八公却依然每天傍晚五点准时守候在小站的门前,等待着主人归来……当10年后帕克的妻子回到小镇,遇到同样来到帕克墓前的Ken,并发觉八公仍然在等……这一等就是10年……  

本片根据上个世纪3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改编,1924年,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农学部教授上野英三郎开始饲养该犬,并取名为“八公”.每天八公都会在家门口目送上野教授上班,并且在傍晚的时候到涩谷站去迎接主人下班.1925年5月,上野因病猝然去世,然而八公犬依然每天到涩谷站去等候主人的归来.直到最后死去.

这部**让我一个不爱哭一年也就哭个一两次的男生泪流满面的原因,我觉得第一是导演对细节的刻画.整部**波澜不惊,没有宏大的场面,但每每回忆起这部**,一些镜头,一些对话却历久弥新,在脑中回荡.当帕克刚刚收留八公,找到日本好友,帕克问你想要养它吗?,ken说“我?不,我想它已经作了选择”.这便是故事的开始.当教授想要教八公玩拣球的时候自己趴到草坪上把球叼过来,当教授和八公第一次一起去车站,当八公第一次把球叼回来,当教授拿着球在课上晕倒,当八公在雨中在雪上在专属于它的站台苦苦等待,当八公梦到教授从车站门里走出……从**来讲,画面越是平淡无奇,越是生活琐碎,观众越是能感受到它的真实性,它可感可观,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像我们对这个车站都无比熟悉,每天都会进进出出,跟八公招招手问上一句“hi,hachi”(好啊,八公).当教授和八公一起散步,我们也会感到闲适,当教授倒在课堂上,我们也会揪心,当八公苦苦等待,我们也会感叹好的事物为什么不能天长地久,而世事无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内心的波澜久久不能平息,就算仅仅是回忆这部**.

第二点我想感动我的是对人物的刻画.人的性格不是像我们自我介绍的时候随意说的我很外向或者我是或不是怎样的人,人的性格都是通过他的一颦一笑,一言一句表达出来的.教授的谦和和友好在他对每人的会心一笑,在他对八公的亲切爱抚,在他对妻子的浪漫的玩笑.配角的描写也不是简单的轻描淡写,观后感《忠犬八公的故事观后感(大部分原创)》.教授的妻子最开始不同意养狗到渐渐喜欢上八公,和八公坐在家里的台阶上吃火腿.教授的日本朋友Ken跟教授讨论关于八公,一玩竹剑,在教授去世后来到小镇教授的墓前,捧一束雏菊看望他的老朋友.车站前卖热狗的老人,每天给教授做早餐,在最后一班车要收摊的时候拿热狗喂饿了一天的八公和它一起坐在站台上望着那扇门.细节的刻画使人物丰满,让他们更接近于真实.

第三点我想是对人性的刻画.教授选择了八公还是八公选择了教授,或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而十年的等待仅仅是为了这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多少人走到一起,说这是上辈子修到的缘分,过了一阵子就分开说是性格不合.八公的不离不弃是因为教授对他的好,它没忘记那个相遇的夜晚教授把它抱在怀里,它没忘记教授怎么在妻子的极力反对下把它留在家里,它没忘记教授陪着它看电视,学着它在地上爬一起嬉戏,和它一起抓臭鼬,给他,它也没忘记和教授一起去车站,晚上一起回家的一路欢笑.我们还会认为八公对教授的忠诚是本性如此吗?教授对它的好虽然说不出来,但它用10年的等待回报了教授,它本可以呆在教授女儿的家里,而它宁愿呆在火车底下躲避风雨,剩下的时间就守候在那个台子上,守候在那扇有着要等的人的门前.这种至死的守候来自于对爱的回报.十年的等待对于一个人来说都足以物是人非沧海桑田,而对八公来说是它拥有的全部.当一个生命倾尽自己的一生去守候一段感情的时候,让眼泪在脸上默默流淌是旁观者最好的致敬. 

其实八公最让我动容的不是十年,用时间量化这段感情多少有些亵渎它.孤独是一种境界,等待是一种修为.而八公正是这样孤独的在风霜雨雪中等待了十年.十年如一日.我不知道八公在这十年当中经历了多少次失望,承受了多少次磨难.我也不知道它是否想过放弃,或许这样想过,但一闪念之间便打消了这样的念头.他还没回来,我怎么可以放弃等待.这期间它放弃了在教授女儿家优越的生活条件,也放弃了作为一只家犬仅有的尊严:有家可归.一切都只为一个目的,等待,独自等待逝去的主人归来.孤独的等待何其痛苦,正如教授日本朋友在教授去世后1年对八公所说“都一年了,对吧?有时我半夜醒来,想起帕克,他真是个好朋友.你想等他回来,对吧?那你可得活长一点呦,Hachi”.它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什么叫忠诚.

胖胖的售票员大叔告诉八公不用等了,教授不会再回来了,八公眼里闪动着似懂非懂的光,我的眼泪就不住地往下流.看到八公一遍一遍地坐在车站的时钟旁,任凭身后的树叶由黄变绿,由绿变黄,由黄再变绿,由绿再变黄,一晃五个春秋过去,为什么训练了那么久都不肯捡球的八公,居然主动玩起这个游戏.不是讨好教授,这是八公与教授间的微妙感应.是的,八公感觉到了.它感觉到他的主人这一去或许就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所以它用它,一只狗所能做到的任何方式,去挽留它的主人.对不起,八公,你的主人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你明白吗?

随风飘落的树叶一茬接一茬,八公原先健壮的身驱日渐衰弱,像老人一样风烛残年.八公一直等待着,漫漫十年,生活里唯一的事情,仍是每天,五点零五分,车站,老地方,等待,等待着……卖小食的老人偷偷的抹眼泪,售票员大叔摇头叹息……八公慢慢成为周围所有人生活的一部分.

十年后,教授妻扫墓归来,看到八公的一刹那,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个曾经被她排斥的幼犬,比任何一个与教授有关的人还要执着的八公,依然守候.她哽咽地对八公说:“你居然还在等,那我陪你等下一班车”.

片尾,那样撕心裂肺,八公也许预感生命将尽,看到有一辆火车从它身边驶过,它又满怀希望的,拖着十分衰老的身体,在寒冷的风雪中,从废旧的四面透风的火车底下,那个它十年以来唯一住着的地方,蹒跚走向车站门口,依旧趴在那个位置,依稀的眼神盯着出站口,但是它太疲惫了,舍不得地,它轻轻地合上眼睛.生活的美好写在生活的点滴,而当遭遇挫折,内心悲伤不已,那些美好就不复存在了吗?不是的,他们仍和我们在一起.

在八公最需要温暖和爱的时候,它的脑中浮现出与教授相处时的欢快场景,八公像孩子一样和他玩耍,教授像父亲一样疼爱它.他们彼此已经印刻在心中,成为生活.回忆帮助八公忘记了此生的孤独与苍凉,恍然间,仿佛看见了主人十年前的模样,推开车站的大门,对它说“八公,我们回家吧!”

 

八公的等待痛苦但也幸福,它用一生11年的时间去等待它想等的人,就像教授朋友所说的“这真是漫长的一生啊,八公.”

爱是伟大的奇迹,人生在世无论喜悲,爱,一生足矣.

后记:自从高考发现好久没写点东西了,本想随便写1000字了事,但写着写着,发现不好好写对不起八公给我带来的感动,放下其他作业,静下心来作此文章,但好像太久没写文章了,有点散乱,请见谅.